「為什麼我這麼容易受傷?」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顆敏感的玻璃心。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接納受傷的情緒,就能為自己找到出口。

#練習不再當好人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正文開始

煩惱或源源不斷的壓力,源於自我要求過高的完美主義

煩惱多或壓力大的人通常不知道自己是「完美主義者」(自我要求過高)。

而且,完美主義傾向愈強烈的人,愈不認為自己是完美主義者,還會謙卑地予以否認:「不不不,我才不是那種人呢!」然而,不少人否認時也會再加上一句「不過常有人這麼說」。

旁人眼中極度完美主義的人說自己「才不是那種人」,這是理所當然的反應。正因為自我要求過高,從那個人心中對「完美」的定義看來,總覺得自己缺少了什麼,有不足之處。

那麼,煩惱或壓力又是什麼呢?

那些都是「心結」。

當然,有些人的煩惱來自生病或經濟壓力,但多數的煩惱都是心結所致。「明明想這麼做」卻礙於「但我應該這樣才行」的心結,引發擔憂或不安,害怕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苦惱糾結於「無法兩全其美」。

「(我)應該要這樣」的理想與「但只能這樣」(實際程度只有這般)的現實,兩者之間的差距過大,形成了沉重的心結。

對他人也是如此,認為「(對方)應該這樣」的想法往往成為怒意或責難的原因,令自己陷入痛苦。

如前文所述,「煩惱多或壓力大的人,往往有強烈的完美主義傾向」,理由就在此。

也就是說,「應該這樣」的自我理想過於不切實際。由於無法彌補「可惜我只有這般程度」的現實落差,才會造成自己終日煩惱痛苦。

煩惱或壓力源源不斷、無法接受自己、心裡老在批評別人,有這些傾向的人,多半是「應該這樣」的自我理想過於不切實際。

然後,扭曲原本的現實,強迫自己符合「應該要這樣」的形象,為了對抗現實而陷入苦戰。因為過度勉強而感到吃力,導致煩惱叢生。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想,「可是,認同現實難道不會就此失去上進心?」重點來了!這樣的想法正是我們過去深信不疑的「自我設限」!

不過,有這樣的想法不是那個人的錯。

上進心強烈的人,包含過去的我在內,基本上都是被父母寄予過高的期望,在被否定的環境下成長,真正的自我得不到認同;

或是經歷過某些挫折,了解到自身的不足,無法肯定自己;又或是本來就是拚命三郎的個性,為了達到理想而「過度偏執」。

再者,由於一直以來都是用那種心態逼迫自己,才得以順利達成目標、逃避不安,一想到要擺脫那樣的想法或心態,難免會感到恐懼。

因此才會產生自我防衛的心理,不禁脫口說出「可是,那樣難道不會就此失去上進心……」之類的話。換言之,當新的想法出現時,內心不由自主地產生抗拒感。

「應該這樣才行」的執念,讓人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

執著於「應該這樣才行」的完美主義者,為了擺脫煩惱或壓力,一心只想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殊不知,這樣反而會讓自己朝著錯誤方向前進,背離可以獲得解脫、放鬆的正道。

又或者這麼說吧,一心以為只要消除自身的缺陷,一切就會變得順利,因為受制於這種想法,漸漸抹滅、扭曲了原本的自己。

像這樣強迫自己,煩惱非但不會消失,還會變得更加痛苦。而且,用相同的想法看待他人和這個世界,煩惱也將無限擴大。

其實,容易被他人言行傷害的人,大多數都沒有察覺自己的傷往往是源自理想過高、「應該這樣才行」的自我限定想法。

有些前來諮詢的患者會說:「被別人那麼說,令我大受打擊……」「一直聽到別人的炫耀,讓我很沮喪……」進一步細問,這才發現他們對別人也抱持著「(對方)應該這樣才行」的思考。

也就是說,那些人心中暗暗期待對方「應該這樣」,例如「不該說那些話」或「我想聽的是這樣的話」等等。但是,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因為無法接受現實與自己的理想之間的落差,「應該這樣才行」的想法產生強大的作用力,讓人忽視造成心傷的主因是自我限定的思考,使你陷入容易心碎受傷或經常刻意醜化他人的狀況。

像這樣,硬要扭曲無法否定的事實,久而久之就會陷入惡性循環,如同滾雪球似的愈滾愈大。

若想真正地擺脫煩惱或壓力,勉強自己達到高標理想並非解決之道,相反的,跳脫「應該這樣才行」的想法,接受既有的現實才是正確答案。

試著想像一下,那種感覺就像是,讓最高層的自己(理想)往下移動,別再逼著底層的自己(現實)吃力地往上爬。

這正是擺脫煩惱或壓力的有效祕訣之一。

讀到這裡,各位有何想法呢?是否讓你聯想到自己或某人,覺得心中豁然開朗,或是有了新的啟發呢?

想要擺脫煩惱,進一步發揮內在的真正實力,必須先修正導致心結的偏執想法,接受、認同並喜愛既有的自己(現實的自我)。這一點非常重要,請先確實做到這件事。

只須放鬆心情,完成接下來的各項步驟即可。

你將對自己今後的變化樂在其中。

因為,變得更加輕鬆之後,你會更喜愛真正的自己,這些步驟將會幫助你成長,進而發揮原本的潛能,實現願望、獲得幸福!

想改變自己,比起改變「內心」,改變「行動」容易多了

前文中提及了關於煩惱、壓力、脆弱敏感的內心。

本書也會針對那些原因或想法進行說明,不過,主要還是聚焦在實際可以採取的「行動」。

因為,即使了解理由,不知道該怎麼做的話就無法改變。

更重要的是,比起改變「內心」或「心情」,改變「行動」來得簡單容易多了。

好比寫書法,就算內心保持穩定,未必就能寫出一手好字。首先,必須改變以往習慣的寫法,進行正確的書寫練習,才能練出一手漂亮的字。

當然,改變心態會提升動力,言行也會跟著改變。

但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是一瞬間的自然反應,想要徹底改變的確不容易,並不是看看書或根據理論就能馬上修正,因此經常會遭遇瓶頸或陷入惡性循環。往往對於力有未殆的自己備感自責,甚至氣餒沮喪。

不過,若是先從改變言行開始的話,對方或周圍的反應也會隨著你的變化而改變,現實情況也會好轉。這麼一來,心情也會愈來愈輕鬆,想再多去嘗試,更加熱衷於改變行動。

人生諸事平順,心情自然好。

因為現實生活愉快,內心也會跟著產生變化。

有些人希望擁有自信,然而自信是無形的,很難像訓練肌肉那樣進行鍛鍊。

但是,言行卻能夠隨著你的自由意志而改變。

因此,想讓內心平靜、想變得更有自信,比起改變心情,改變言行更加容易。

言行改變了,周圍的反應、對應也會隨之改變。

舉個例來說,不擅應付某人的酸言酸語,在對方面前總是表現得不乾不脆、畏畏縮縮。儘管在心裡努力說服自己不要害怕對方,只要你的言行不變,終將無法改善現狀。

其實,別太在意情緒的變化,表現得果斷乾脆一點吧。即使聽到刺耳的話語,只要試著發揮幽默感,改變以往的言行,光這麼做就能挫挫對方的銳氣,讓他覺得「看樣子老方法行不通了」,漸漸地知難而退。

最後你會發現「什麼嘛,我根本不必那麼怕他」,心情頓時爽快舒坦,自信油然而生。

「只要傷害我的人還在這世上,我就永遠無法變得幸福」,假如你這麼想,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就好比要清除全世界的雜草那般困難。

另外,「脆弱敏感的心若不變得堅強,我永遠無法變得幸福」,假如有這種想法,那不就表示想獲得幸福的人都得變成超人,這更是不可能的事。

讓傷害自己的人從身邊消失,或是控制情緒,好讓自己絕不會受傷,並無法讓我們真正變得幸福。

門檻這麼高的話,無論是誰都無法變得幸福。

你要做的是,接受自然的感情,了解今後該如何修正實際的具體言行,盡力去嘗試,從中獲得變幸福的能力。

《不受傷的練習》——Lyzz山崎

書籍特色

兒兒為什麼我這麼容易受傷?

一定要強顏歡笑故作堅強嗎?
想難過不行嗎?非得保持正面思考不可嗎?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顆敏感的「玻璃心」,
用全新方法接受你的情緒,
善待自已,練習不再當「好人」,
讓受傷成為一種選項,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
接納受傷的情緒,就能為自己找到出口。

——————————————————————
歡迎幫我們按個讚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