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擁有的清單《不辦清單》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怠惰是一種美德?〉

有時候我會這麼想,現在這個社會上,過度努力的人好像有點太多了。有時候稍微偷懶一下,敷衍了事也無妨吧。

當然,努力並不是完全沒必要的一件事。

有時候,也會遇到不努力不行的情況。而且如果有人總是充滿幹勁,覺得:「我要加油!」那就去努力也無妨。

 

但是,有些人明明精神和體力都已經超出能夠承受的極限,卻仍想著:「不再努力點不行!」最後危害身體健康,甚至造成心理疾病,這麼一來就得不償失。

「努力絕對沒有壞處」只是精神層面的激勵口號,應該拋諸腦後。因為,努力雖然是一件好事,但其實更好的情況是「不用努力,也能度過難關」。

 

知名程式設計師拉里.沃爾(Larry Wall)曾經說過:

「怠惰(Laziness)、性急(Impatience)、傲慢(Hubris),是程式設計師的三大美德。」

 

怠惰,簡單來說就是偷懶,為什麼會是一種美德呢?這是因為,懶惰的人最不喜歡工作,因此,他們反而會認真思考,怎麼做才能更有效率完成工作。

勤奮的人,遇到有些麻煩的工作時,總會憑藉體力和毅力來突破難關,但是懶惰的人討厭麻煩,所以會想出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嶄新的創意就此因應而生。

 

德國軍人漢默斯坦也曾說:

「讓聰明且懶惰的人當指揮官,聰明且勤奮的人當參謀。

讓愚昧且懶惰的人做例行性公事,別讓愚昧且勤奮的人背負任何責任。」

這段話,最有趣的一點是,聰明且懶惰的人,比聰明且勤奮的人更適合擔任指揮官。這是因為,懶惰的人擅長把工作推給其他人,而且不在意細節,能夠做出重大決斷,因此更適合居於上位來領導他人。

 

相反的,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愚昧且勤奮的人,評價比愚昧且懶惰的人更低。愚昧且勤奮的人,最要不得的地方就是,明明什麼事情都不必做,應該按兵不動的時候,他們偏偏會去找些多餘的事情來做,結果反而使得事態更加惡化。

勤奮的人,總是努力地工作,看起來似乎相當了不起,但說穿了,「他們只是不擅於等待,不找事情來做就受不了」而已。感覺上就是「因為不想回家,所以留在公司加班」,或「因為沒別的事好做,休假時也只會工作」。

 

結果,他們在各種場合所做的工作,充其量也只是個人興趣使然。換一個觀點來思考:「這件工作是否真的有必要?」我們經常會發現,他們所做的事情,其實可有可無。

把努力當興趣的人,想做這種沒意義的工作,就讓他們去做,不必每個人都以他們為榜樣。人生並不是為了工作而存在,工作只是用來充實人生的一種手段。

努力並不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不必勉強自己成為勤奮的人。

我希望和各位一起思考,怎麼樣才能避免過度努力,對心理和身體造成過多負擔,以及如何適時放鬆,用輕鬆的方法來做事情。

 

〈不要為工作奉獻一切〉→「縱容者」的陷阱

我有幾個朋友,平日工作總是充滿幹勁,但是一到休假,嘴裡總是說:「沒事可做」、「好無聊」。

我這個人隨時都有時間,所以可以陪他們去喝咖啡或吃飯,同樣嚷嚷著:「啊,好無聊,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啊。」但我發現這些朋友因為工作忙碌到沒有空閒的時候,反而看起來更有精神。

 

即使總是說:「工作很辛苦」、「總是在加班」、「公司很煩」,但他們其實是樂在其中。

一旦工作量減少,個人的時間變多,他們反而會感到「沒事可做」。甚至在休假的時候,還會繼續工作。

 

另外,有些人更是在遇到麻煩的事情時,顯得愈發活力充沛。

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雙眼就會炯炯有神,甚至自動自發把困難的工作攬在身上。

也有人專門和問題人物交往,一天到晚忙著照顧對方,一邊抱怨卻同時精神飽滿地生活著。

這些人在生活平靜安穩的時候,看起來就沒什麼活力,臉上總是掛著無聊的表情。

照顧一個公認的問題人物,對他們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然而,在酒精中毒或是精神疾病的世界裡,這種類型的人稱為「縱容者」,其實是相當危險的存在。

 

「縱容者」會溺愛酒精中毒者或精神疾病患者,他們必須依賴「被他人依賴的感覺」,才能找到生存價值。雙方形成所謂「互相依賴」的關係,一旦有問題的一方振作起來,縱容者就會失去受到依賴的感覺,因此他們從來不會設法去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只會一味放縱無可救藥的人,自己藉由被依賴的過程中得到快感。

沒有遇到麻煩,或是不背負工作責任,就無法冷靜下來的人,其實心態並不正常。

我們不應該擅自認定「這件事情非我來做不可」,藉此加重自己責任,而是去尋找「不做也無妨,但自然而然就想做而且喜歡做的事情」,才是健全的心態。

 

有些人想做的事情剛好是工作,他們希望「二十四小時都能工作」,這也不算壞事。偶爾確實會遇到這樣的工作狂。

問題是有些人並不是那麼喜歡工作,只是因為沒別的事情可做,只好去工作,不工作就感到不安,這種人才有問題。

這些人因為無法找到發自內心想做的事情,到了休假就感到不安,於是便刻意接受麻煩的工作。

 

另外,退休之後,罹患「退休憂鬱症」的人也是一樣的心態。在漫長的人生中,為了享受生活的樂趣,建議各位在工作之餘,盡量找一件「想做的事情」當做興趣。

人不該為了工作而活,工作只是為了享受人生的一種手段。

不過,找不到想做的事情,「總之就去找個工作」,這樣也沒關係。工作可以獲得報酬,而且還能跟其他人交流。

只不過,這麼做總有一天人生會遇到瓶頸。因此,一定要找到一件事,讓自己覺得「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可以感到無比幸福」。

 

除了工作以外,找不到想做的事情,其中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疲憊了」,另一種是「還沒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如果是因為疲憊的話,就先休息一陣子。如果不是的話,就盡量去嘗試至今未曾嘗試的事情。

 

這個世界上,有趣的事情不勝枚舉,就算重生一百次,也無法全部體驗一次。建議各位到各處去旅行,並且多培養一些不同的興趣。

剛接觸一個新的興趣時,最好是找一個精通此道的前輩來帶路。因為不管什麼興趣,總是需要一點訣竅,才能了解箇中樂趣。

人們都喜歡談論自己的興趣,只要請教對方:「這件事情,什麼地方有趣?該怎麼去享受其中的樂趣?」對方應該都會爽快地告訴我們。

 

〈不要鑽牛角尖〉→「完美」的悖論

多數情況下,太鑽牛角尖更會走進死胡同,所以,我們在某種程度必須接受「妥協」、「無可奈何」或「適度就好」的想法。

 

舉例來說,假設我們不喜歡努力,就沒來由地決定「不管什麼情況,絕對不努力!」這樣的生活方式,反而變成努力維持絕不努力的原則。與其要如此徹底貫徹不努力的原則,那倒不如偶爾也努力一下,才會過得輕鬆又自然。

其他還有許多類似的悖論,像是一直注意「無論何時都不勉強自己,順其自然」,結果行為與止反而更顯得不自然。下定決心「斷絕一切慾望」,看似無欲無求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種慾望的具體呈現。

 

用俗氣一點的例子來說明,有些人一天到晚想著:「好想交女朋友……」,結果在面對異性時,反而會表現出一副猴急的模樣,讓人退避三舍,異性緣變得極差無比。而就在他們心灰意冷,覺得「交不交女朋友也無所謂」的時候,卻突然變得很有異性緣,這樣的實例的確時有耳聞。

活在這個世間,抱持某種原則或信念,並不是件壞事,但如果過於堅持原則和信念,要求絕對完美的話,最後大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不管是多麼崇高美好的理想,如果將之視為唯一信奉的圭臬,就很容易鑽牛角尖。

因此,心裡抱持著理想也無妨,但是記得在某種程度上,必須放棄與妥協,帶著「馬馬虎虎」的心情,做起事情來才會順利。

 

這本書裡提到許多「不要做的事情」,但要是有人完完全全實踐這份不辦清單,反而會讓我覺得很可怕。只要照自己的步調來讀這本書,找到適合自己的部分做為參考就好。

我自己寫出這麼多不辦清單,真要問我是否隨時隨地都遵守這些原則來行事,其實並沒有這麼嚴謹。雖然我想盡量遵守自己提出的不辦清單,卻經常一不留神就失敗。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戰鬥,自然也是有輸有贏。

總而言之,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適時放棄,才能活得輕鬆一點。

 

摘自《不辦清單》 作者:pha

書籍特色

從「不做的事」去發現人生真正的價值,找到幸福的定義。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