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動畫版已成經典,真人版《美女與野獸》究竟在翻拍什麼?-動漫的故事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在於無論外在如何架構與解讀,有一些東西不會改變。

#美女與野獸 #真人版翻拍 #動漫的故事

#分享真人版電影解析

*正文開始

對於不少觀眾,至少是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1991年迪士尼那部融合了純真愛情與令人著迷的歌舞,並以此一舉奪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美女與野獸》,是我們的唯美印象。

作為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巔峰之作,動畫版對於原著故事的巧妙刪減與改編展現出了迪士尼對於這類童話題材爐火純青的掌控能力。迪士尼能成為今天好萊塢六大中站得最穩的也決不是偶然,關鍵在於他非常明白自身的主體受眾以及隨之對自身的定位。

由於對美國文化的高度代表性以及對於兒童的影響力,迪士尼總是被扣上「政治正確」的大帽子,即便是《動物方城市》這樣的影片也難免令人尷尬的批評。

新版《美女與野獸》中各路的有色人種也符合了迪士尼的一貫定律,不過隨著艾瑪·華森飾演貝兒的消息傳出,關於「女權主義」等問題似乎成為了影片最引人注目的焦點。

貝兒在當年的動畫版中被囚禁在古堡之中並愛上了野獸的劇情被一些人看作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如今翻回來看也確實有那麼幾分道理,雖為經典,但若是原封不動的搬上現今的大銀幕估計會引發不小的麻煩。

新版從選角開始就已經開始有意地弱化這種元素,身為聯合國婦女親善大使的艾瑪自然地將自己的特徵賦予了這個角色。

貝兒一直被村子里的人視作一個怪女孩兒,而這不僅僅源於一小部分女性對其容貌的嫉妒,更在於她超越時代的對於女性權利的追求以及對自由的嚮往。

也許一個女孩子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在當今看來不算什麼,但片中的貝兒仍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有一個細節充分證明瞭這一點,她引起兩個村民憤怒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她在教小女孩兒認字。

片中幾乎所有對於女權的肯定都小心翼翼的闡釋為「平權」,這也是女權主義的核心理念,而不是被一些打著「女權主義」旗號的別有用心之人所扭曲出的「極端女權」。

貝兒不甘於淪為男性的附庸品,這也是新版花精力去塑造貝兒父母形象的理由,一切都是為了讓貝兒的性格合理化。

從主動與父親交換成為野獸的囚犯到她重新返回城堡,艾瑪版的貝兒最亮眼的就是那幾分倔強,導演與編劇讓影片幾個重要橋段都最大限度的轉化為貝兒自己的選擇。

即便野獸的轉變以及長時間的相處已經讓貝兒對野獸產生了特殊的感情,但即便如此貝兒仍然清楚地意識到在沒有獲得自由之前這段感情是沒有任何結果的。

這不僅僅關乎於貝兒父親的遭遇,更多是在於「愛情是無法在不平等的根基中真正的生根發芽」這一規律。

新版中貝兒母親的段落在北美被部分影評人視作雞肋,但事實上這樣的改編同樣是為了讓貝兒與野獸間的情感發展更加自然。

從小失去母親是貝兒人生中最大的痛處,而讓野獸參與進來表明瞭兩人關係更進一步的發展。有趣的是正是野獸通過魔法地圖與自己的知識幫助貝兒得到了一直渴求的真相,填補了她內心的一個缺口。

若是用弗洛伊德的「戀父情結」來解釋這段感情,野獸將貝兒父親形象的補全就更具說服力了。

而野獸在此時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不僅是因為貝兒的經歷與他兒時喪母的經歷產生呼應,更在於他明白了貝兒的父親對她的重要性,打破了野獸對於「父親」這一形象的刻板偏見,這是令他真正開始瞭解如何去愛一個人的開端。

野獸學會真心愛貝兒不是以前那種朦朧的「喜歡」,畢竟貝兒的美貌與曾經「以貌取人」的「野獸」的標準並不衝突,而真正的理解貝兒的經歷並決定犧牲自己的未來去讓貝兒獲得真正的幸福才是解開魔咒關鍵的一步。

影片的改編除了對於時代特徵的反映外還通過不少細節完成了從二次元到三次元故事表現形式的轉變。

與「童話」緊密連接的迪士尼在前幾年憑借著《沈睡魔咒》與《愛麗絲夢遊仙境》等片掀起了一陣暗黑童話改編的風潮(看看《獵神》就知道為何衰落了),而與此同時迪士尼也通過《灰姑娘》等片保持併發揚著公主電影最正統的銀幕血脈。

新版《美女與野獸》就是這種正統風的又一代表作,講真的1991年動畫版的優良品質給之後所有的翻拍作品都留下了幾乎無法翻越的障礙,所以全盤打散未必是件好事。

即便這樣的翻拍有著新的細節卻沒有新的感動,但當經典的旋律再度響起,你便會發現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在於無論外在如何架構與解讀,有一些東西不會改變。

在女權之外迪士尼這次最大膽的嘗試莫過於對加斯頓與樂福之間關係的刻畫了,原本在片中只有部分細節在暗示的同性戀傾向在主創大方坦白之後瞬間被推上風口浪尖。

向來反應過度的俄羅斯甚至因此給出了16歲以下禁止觀看的嚴格分級,這對於一部迪士尼老少咸宜的真人電影來說極為罕見。(不過,在當今世代這麼激烈的反應也挺罕見的)

盧克·伊萬斯將動畫中那種誇張的自戀完美的融入了對於角色的演繹之中,也將作為反派即極端型大男子主義的加斯頓拉回了基本的智商線上。在獵人之外加斯頓從軍的經歷也有助於更好的挖掘這種性格的產生。

面對貝兒父親的求救,他終於知道先站出來逞英雄了。樂福這一角色的改編難度頗大,畢竟在動畫中他只是一個單純的小丑形象,以醜陋諂媚的樣貌襯托加斯頓的健壯。

在新版中原本片面的人物終於有了一個內心變化的過程。樂福對加斯頓從敬佩到發現其真面目這個過程比出現了幾秒的同性戀元素要更值得被關注,同性戀更多應該被置於迪士尼體系中去考慮,而不是電影本身。

王子城堡中的僕人同樣被注入了新的內容,不再會被調侃為「從犯」,他們的自白令野獸這條線更加完整,至少擺脫了「吉祥物」的迷之定位,也再次強調了家庭的重要性這一老生常談的主題,與新添加的父母線融為一體。

「切勿以貌取人」是女巫給王子設下的詛咒,也是影片展現對於少數族裔及人群關懷的一種方式。

無論是貝兒還是野獸都處在一種弱勢地位,而在加斯頓的鼓動下,諸多村民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盲目從眾而成為了暴徒並試圖殺掉與他們毫無瓜葛的「野獸」。

這何嘗不是一種「以貌取人」的特徵呢?

拋開對於川普政府禁穆令以及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抬頭的民粹風的諷刺,就是在東西方都恰好有大把大把的例子,比如歡呼雀躍著扭曲「愛國」基本概念的「愛國賊」們近來的所作所為。

視覺效果也是經典題材重新翻拍的重要理由之一,視效的革新往往會賦予作品更具表現力的呈現方式,或是直接拓寬了敘事的空間。

近來財大氣粗的迪士尼在視效上不斷登峰造極,對於還原《美女與野獸》中華麗的場景更是不在話下,在服化道上交出了近乎滿分的答卷。

新版的《美女與野獸》確實沒能帶來足夠的新鮮感,但怎麼說也算不上敗壞了迪士尼的名聲,這一童話畢竟有著它的特殊性,總而言之還是值得一看的。

來源:Mtime時光網
作者:汪佳琪的閒扯
整理:冒牌生

——————————————————————

喜歡文章的讀者,也歡迎【追蹤】,這都是對我分享最大的鼓勵。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追蹤【冒牌生】Line@

✓點我。加入【讀友互助會】FB社團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