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票選最有智慧的 5 個人,梅長蘇竟然只排第 3!」這個分析真是絕了!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這兩個人的聰明,連梅長蘇也自嘆不如!
#琅琊榜 #誰最聰明 #圖文分析讓你一秒看懂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電視劇篇
來源:談古看今
作者:談古看今
整理:冒牌生
–正文開始–
《琅琊榜》不論從演員、外景、服飾,到禮節劇情都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電視劇。
其中一些演員雖然戲份不多,但也讓人印象深刻。我相信很多人看完後都會覺得江左梅郎真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時事政治皆在其指掌之中;翻雲覆雨,整個金陵就像是一盤棋,而掌握棋局的就是梅長蘇。
可是在粉絲心中也有一個「琅琊榜」——《琅琊榜》中的聰明人的排行。
第五:言侯 ——慧眼識人,洞若觀火
言侯的戲份其實在整個劇中並不多,但給人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一出場就要炸死皇帝的侯爺細看之後卻是相當的智慧。
當長蘇說起當年言侯的壯舉時,其間那言語配上那展開的蒼涼畫面,實在讓人感動,「當年大渝北燕北周三國聯盟,意圖共犯大梁,裂土而分。其時兵力懸殊,敵五我一,綿綿軍營,直壓入我國境之內。這名使臣年方二十,手執王杖櫛節,只帶了一百隨從,絹衣素冠穿營而過,刀斧脅身而不退,大渝皇帝感其勇氣,令人接入王庭。他在宮階之上辯戰大渝群臣,舌利如刀。這種利益聯盟本就鬆散不穩,被他一番活動,漸成分崩離析之態。我王師將士乘機反攻,方才一解危局」。
相信如果有《琅琊榜》前傳的話其智慧與膽識未必在梅長蘇之下。
言侯的慧與膽,在年少時是於困境中出使不辱使命,在晚年時是用計謀謀取帝王一命,還有之後引出夏江拖住夏江,恰到好處的引起夏江老狐狸的懷疑時所字斟句酌的表達,這些都已經給出了具體的呈現(和夏江的談話真是一百個腦袋不夠分析啊!)。
而言侯給我的更深的感觸,則是他那純直的一股俠氣與柔情。縱使歲月曆練了他的能力,依然不改此心。
對冤案因不忿而遠離朝堂,對皇后因顧念同胞之誼而手下留情,以及對多年辛苦籌謀被一朝被毀滅時其所展示的豪氣與通達,無不讓人心生感佩。連最後想要和梁帝同歸於盡的行為,依然是那種江湖之氣的行為。
而言侯在送走梅長蘇時還能說出「以先生珠玉之才,要毀我容易,要想為譽王控制我駕馭我,還請勿生此想」此等話語,卻是讓我整個人為之一振,那種傲氣與霸氣,仿佛能讓人透過悠遠的時光,看見當年那個慧心鐵膽的少年。而變化之間的辛酸悲苦,讓人喟嘆。
第四 :紀王 ——難得糊塗,大智若愚
紀王爺,梁帝在世的最小的弟弟,譽王評價:「紀王叔雖然不理朝事,只愛風花雪月,偎紅倚翠,但他的性情卻極是耿直」不好對付。一個「風花雪月」,將紀王爺平日生活狀態描述殆盡,一個「耿直」便是王爺的性格。
看王爺的偶爾出現,只是一個背景,但關鍵時候,確是情節推進的關鍵。何文新殺人案,一不小心成了將死他的證人;救衛錚,又一不小心成了梅長蘇計劃中逆轉乾坤的一顆棋子;景琰立太子,還是一個不小心,成了梁帝情感天秤上偏向景琰的最後的一根稻草。
因為紀王爺對梁帝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是能力不是牽制,僅僅是這個孤絕帝王情感上的依託。作為「在世」的最小的弟弟,梁帝有偏愛,但是絕不僅僅是情感上的偏愛,絕大部分是因為紀王的聰明無威脅。
所謂大隱隱於世,紀王爺的聰明就在於此,梁帝是殺伐上位的,面對一個強權者,最好的就是示弱,紀王爺將自己藏於風花雪月,就是聰明的一招。讓這個冷酷的皇兄明白自己的所有來源於他,不敢反抗不敢違拗。就算耿直,也是聰明地耿直著。
能在血色皇宮留命,誰會是傻瓜?王爺的聰明正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一些細節從而影響大局。且不說是不是刻意,活在梁帝腳下,為人足見其智慧。
也許很多人說,紀王爺這麼聰明,為什麼沒有干出些大事?我想確實是因為他的性格。能和豫津成為忘年交,足以說明其年少時候的風流倜儻,不拘細節地與時俱進。能夠願意庇護宮羽一名藝妓,其思想境界便不再僅僅是皇親貴胄的眼高於頂,而是帶著一些俠氣了。若是沒有「風花雪月」這個斷語,紀王爺幾乎就成了一些小說中大BOSS的隱形的超級酷炫大臂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看到最後的最後,梅長蘇對紀王爺深深的感謝:「謝我什麼?我萬事看心不看人的,有何可謝。」梅長蘇說到:「殿下多謝王爺相救庭生,若非王爺當年一點慈念,他只怕難以降生在這人間……」 。「這個,就更不用謝了……本來都是一家人,誰跟誰不是骨肉呢?」
直到看到這裡,紀王爺這瓶華麗麗的醬油才正式發酵而成,散發出悠遠的醇香。那些巧變之計算什麼,那些權臣計謀算什麼,在當年血雨腥風的飄搖朝堂,能夠存著一顆心,於萬千艱險中存留下祈王一脈,堪稱智勇。不管僅僅是為了血緣關係還是其他什麼,只要做了,就足以讓人讚嘆。
這位瀟洒閒淡一生的王爺轉身而去,袖袍在山風中翩亂飛舞,留下了一個黯然無奈的背影。這時人們才會猛然發覺,在之前眾多權謀大戲中那個偶爾跳入眼帘被忽略的背影清晰了起來。紀王爺用他特有的方式,盡力回護著世間的一點清明。大事不動搖小事不拘泥,正是紀王爺。
第三:梅長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從林殊到梅長蘇,是先置於死地而後生,是雄獅夢醒,聲聞於天,歸來兮!這就註定了梅長蘇的生命必定如煙花般絢爛而短暫。因為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梁王也漸漸垂暮,而他的願望只有在梁王在位的時候才能夠實現。
梅長蘇必然十分珍惜自己活著的每時每刻,都將之化為實現心愿的動力,八萬赤焰軍冤死,而自己活了下來,當不辜負眾人之所望!火寒毒雖祛,卻身體羸弱,命懸一線,時日無多,他實在是等不起了。
這諸多的限制也註定了梅長蘇的所作所為無法顧全太多盡善盡美。
麒麟才子,占據琅琊榜榜首多年,梅長蘇的智慧自不言而喻;神機妙算,巧舌如簧,多智而近乎妖。
赤焰冤案發生後十二年,梅長蘇以一介白衣之身返回帝都,化名蘇哲,雖武藝盡失,病骨支離,年壽難永,但其手似波濤,眼如利刃,滿腹奇詭,算無遺策。以白衣秀士之姿翻轉眾人命運於股掌之間。在他的幕後操控下,帝都形勢大變,六部大都換主,原本最有希望繼承王位的太子和譽王出局,反而是一直被王室排斥的靖王最終登上帝位。
以一人之才能力挽狂瀾,整個江湖、朝堂都像是任他馳騁的棋局。這一切都不可謂聰明到了極點。
第二:靜妃 ——以柔克剛,其智若水
「靜妃」,一個靜字用的恰到好處,把靜妃放在第二位,因為在皇宮內外紛繁複雜的事件和人物關係中,一個安安靜靜的醫女,一個普通的嬪妃,卻能外安其子靖王,內拒皇后和越貴妃,於刀尖火海之間遊刃有餘。
在揭發「小新」一案中,通過小新過於激動的表現,略一思忖,就能準確判斷出小新是譽王與夏江實施整個「離間計」的關鍵,推理密不透風百無一漏,合情合理;僅憑知道有人要用「情絲繞」就能迅速將其和當時正在發生的大事聯繫起來,進而迅速推知郡主霓凰有難,並且找出當時她所能找到的最可能幫助郡主的人——蒞陽長公主。
這樣的智慧不可謂不驚人,可見其思維之縝密絕不在梅長蘇之下。
說靜妃高明還在於她柔弱似水,卻能以柔克剛,看似無所作為,卻無所不為。在與皇后和越貴妃的爭鬥中,始終鎮定自若,處處機變,發現小新是姦細暫不揭發留作後用如是;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之後對靖王隻字不提掩藏得天衣無縫也如是。
而皇上能被她伺候地服服帖帖,什麼話都願意跟她講,一有壓力就想著去向她傾訴,而她卻幾乎什麼都沒做,只是儘儘自己的職責而已,與皇后娘娘越貴妃的處心積慮相比,她的不爭不搶反而得到了皇帝的寵信。安安靜靜卻已水到渠成,這其中的無為之為,不爭之爭何其高明又毫無刻意。
看似不爭,其實她放棄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核心的利益和原則始終都牢牢抓在手中,她只是深刻地明白什麼時候該爭,什麼時候不該爭。
九安山之圍,梁王在暴怒之下感嘆譽王這個逆子竟然終於是反了,已經方寸大亂,整個狩獵的隊伍也亂成了一鍋粥,人心渙散。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這時候的靜妃做了一件事,看似毫不起眼,足見其之鎮定和周全:他親自到各營盤通知大家做準備,並安排言豫津召集各府可用來抵抗叛軍的人員。水之至柔,柔而不弱,無孔不入。
梁王的壽辰是梅長蘇、太子以及眾多有良知的文武官員與皇上最後的決戰,此事關係皇帝最在意的顏面,非同小可,之前即使是長公主也猶豫再三,因為一旦提起必然是天翻地覆,震動整個朝野。
面對皇上的暴怒、指責甚至侮辱,靜妃並沒有退縮,反而親自到養生殿安慰梁王,令梁王感到震驚的同時,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其膽識恐怕是前皇后都難以望其項背,七尺男兒也無不欽佩吧。水乃天下之至柔,以勝剛強。
第一:高湛——明哲保身,其智如風
說這位大內總管才是《琅琊榜》第一聰明之人,並非是小編標新立異,也絕非空穴來風。
從表象上來講,正如梅長蘇所說,自古伴君如伴虎,尤其是能在像梁王這般猜忌心極重的帝王身邊二十多年仍安然無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高湛之聰慧可見一斑,絕非常人可比。只有對梁王的本性了如指掌、非知進退,擅取捨,明是非,懂權衡,識大體者所能為。以上這些智力因素,通曉其中之一都不失為聰明人,何況高湛幾點全中。
更難能可貴的是,宦官即使做到了大內總管,也不過是個奴才頭子。所謂的「奴才」就是全不能有自己的主觀意志,唯主子的命令是從,何況是對待皇上,當然言聽計從,理應連絲毫的質疑都不應該有。
但這位高公公胸中自有丘壑,對於大是大非,孰輕孰重瞭然於心,並積極促成大局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可見他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忠義。
表面上這位大內總管在皇帝面前毫無主見,曲意逢迎,溜須拍馬,一副奴才嘴臉。其實大家應該能注意到:太子得勢時,皇上每每問及朝事,高湛一概模稜兩可;譽王得勢時,他依然對政事的看法不置可否,和得一手好稀泥。因為高湛心裡清楚,太子和譽王是一路貨色,不管誰對誰錯,誰是誰非,都不過是在爭權奪利,巧取豪奪。他們倆誰做了太子、當了皇帝都跟當朝這位梁王陛下並沒有大的差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索性不如明哲保身,閉口不語。皇帝也說過:「你這個老東西,嘴裡從來都沒有一句準話」。當譽王和皇后同時向靖王和靜妃發難時,皇上問高湛的意思,高湛一名「難道是靜妃和靖王今日命里犯沖。」一句話既保全了自己,又逗得皇帝開心,類似這樣的情節比比皆是。
後來靖王上位的時候,當皇上問高湛信不信梅長蘇就是林殊時,高公公只是略一思忖,隨口答道「我不信」,「因為如果他就是林殊,以靖王的脾氣,是萬萬不會把他送進懸鏡司的。」一語中的,一句話勝似靖王和梅長蘇的極力爭辯,高湛站在皇上的立場上,從靖王的本性來分析,令人心服口服,使梁王立刻打消了心中的疑惑,聽完高湛的分析,梁王的態度立刻大變,即刻命蒙摯強行拿下夏江,查封懸鏡司。
高湛的智慧就像空氣一般,時時刻刻縈繞身側,反而讓人感覺不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他的意志生生地被忽略掉了,但是卻左右著這個大梁最多疑的皇帝的決定。平時總是三緘其口,關鍵時候口中卻有了準話,而且擲地有聲毫不猶豫。高湛對時局的了解、對時機的把控可謂登峰造極,其智如斯,何不令人讚嘆!
#冒牌生
—————————————————————
喜歡文章的讀者,也歡迎【追蹤】和【分享】,這都是對我寫作最大的鼓勵。
—————————————————————
歡迎追蹤
—————————————————————
——————————————————————
內容簡介:
老天給你傷害,又讓你留下來面對, 就是要讓你知道人生還有希望。
愛情從不是人生的全部;心中有愛,能感受愛才是。
別忘了,愛過以後,你依然值得被愛。
——————————————————————
歡迎幫我們按個讚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