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小人「借」了人類的用品卻不會歸還,為什麼還是「借」呢?答案發人深思! -《借物少女艾莉緹》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答案真的發人深思!
#借物少女艾莉緹 #好文
作者:汪涵
整理:冒牌生
出自:知乎
*正文開始
《借物少女艾莉緹》是我很喜歡的一部作品。改編自劇情改編自英國小說家瑪麗·諾頓的奇幻小說《地板下的小矮人》。
電影導演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米林宏昌,宮崎駿擔任編劇。
其實,原著花了非常多的篇幅描繪小人族的生活方式,從中引出他們的價值觀跟人類截然不同,因此讀者看完書以後,在兩種不同物種之間是不存在「借」和「偷」的道德準則。
就好像,人類捕獵大自然的其他動物,砍伐樹木建造房子、家具,使用各種自然資源為生活謀取便利,是我們跟地球借了這些東西嗎?我們有想過如何歸還嗎?
我想,這個答案我們所有人都了然於心。
電影是圖像思考,觀眾會對跟人類有著一樣外表的小人們有刻板的印象,很容易用自身的價值系統來揣度小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
忘記了是在哪裡看到的電影評論,作者曾經談到,小人的行為和我們人類所做的一切並沒有什麼區別,依靠著比自己強大的物種生存下去,這本身是沒有錯的,人類就是這樣生存下來的。
但是,當你依靠其它的強大物種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更多的是為了從它們身上謀取利益的時候,這就不是「借」了。
小人們的「借」是為了生存。
人類是「謀取」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和私慾。
知乎裡,有個匿名的評論是這麼說的。
用「借」不用「偷」是因為影片想要告訴觀眾,那些東西不是本應該只屬於人類的,甚至不屬於任何物種,所有物種有平等享有大自然恩賜的權利。這些恩賜包含食物,包含空氣,包含生存空間。
這部影片所要揚棄的是「大人類主義」。人類似乎生來就是天之驕子,大自然的植物,動物,空氣這些所有權都自動歸人類所有,別的生命想要生活下去,在人類眼裡只能是「偷」竊本屬於我們人類的資源活下去。
阿春說這些「小人」經常偷東西,要抓起來。
主人翁翔,回答,這不是偷,是「借」。
這些小小人的行為是偷東西嗎,在人類的價值觀里當然是。
可是往大了看,整個人類的吃住又是從誰那裡偷過來的?
肯德基的雞會控訴人類殺「雞」罪或「偷」蛋罪嗎?
當然會,至少在人類的價值觀裡應該要是這樣。
說到底這部影片要宣揚的是生命都是平等的這個價值觀,人類不該剝奪其他物種的生存權。
片名的「借」字用的真好。對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而言,人生中所謂擁有過的東西無非都是暫「借」吧。
冒牌生有話說
那名被翔發現的女性小矮人,艾莉緹,得知自己被偷看時相當驚恐,但隨後便得知翔並沒有惡意後,便慢慢試著跟翔接觸,並與他展開了一段小小的友情。
整部電影,我在他們離別的時候最有感觸。
一直認為,艾莉緹和翔之間是有種特殊的友情,也許認識的時間有點短暫,但真正的朋友不必去計較認識的長短,有時候雖然只遇到了一下子,但那份情緣卻能維持一輩子!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電影的後期不只是艾莉緹的成長,翔也成長了,他變得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聲音,勇敢的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勇敢的守護自己喜歡的人。
其實,成長就是這樣,要讓一個人長大,最快的辦法就是讓他擁有一個想要保護的人。
然而,透過原著的描寫會發現小人(艾莉緹)和人類(翔)其實是完全不同的物種,但動畫沒有把小人和人類的外形做出太多的差異。事實上,他們擁有不同語言,不同的生活形態,不同的外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一切。
如果能了解到這一點,就更能體會艾莉緹和翔這段情誼的可貴,朋友就是朋友,沒有定義、沒有規則,什麼都不能代替無比親密的友情。
透過他們兩個人,終於了解友情能打開人們的心扉,它能溝通人們的思想 — 即使是不同的思想,也能因為友情而互相諒解。
這就是艾莉緹給我的感動。
《借物少女艾莉緹》故事簡介
一位名叫翔的少年因為心臟病的關係,被帶郊外的小屋裡療養。來到小屋時,他偶然在草堆叢中看見一個約10公分左右的女性小矮人。
那群居住在屋子下的小矮人們,為了求生存須趁人類不注意的情況下,偷偷取走一些人類的日常用品,而他們稱呼這種行為名:「借物」。
那名被翔發現的女性小矮人,阿莉埃蒂,得知自己被偷看時相當驚恐,但隨後便得知翔並沒有惡意後,便慢慢試著跟翔接觸,並與他展開了一段小小的友情。
——————————————————————
喜歡文章的讀者,也歡迎【追蹤】,這都是對我【分享】最大的鼓勵。
——————————————————————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