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必那麼用力《為什麼你總是害怕來不及》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
所謂好起來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在這個熬過去的日子裡,
很多時候只是我們當下覺得困難重重,
殊不知其實你所經歷的,
也正是大部分人正在經歷的一切。
最近有剛畢業的小孩問我,令姐你能不能告訴我,剛進職場的時候遇上困難了怎麼辦?從校園過渡到職場的心態該怎麼調整?另外就是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收入不高,該怎麼解決生活的問題?
這一刻我看見朋友圈裡有人發了一條狀態,說:「十年後你回頭看今天這一刻,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那都不是什麼大事,真的。」
然後我回覆說,哪裡需要十年,一年的光景,就足夠讓你感覺千山萬水、物是人非了。
最近跟一些老同學聊天,說起剛進職場第一年的感覺,想著那個時候自己去餐廳吃飯也得先看看菜單上的價位到底是多少,有個男生說自己那一年連續一個月都在樓下的便當店點一份麻婆豆腐,這樣既下飯又省錢。
或許你以為我要說的是一個逆轉勝的故事,可是我要說的是,這個男生如今依舊不是花錢大手大腳的人。他已經累積了幾年的工作經驗跟人脈,遇上了合適的投資人開始創業了,只是如今的他每次請我們吃飯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像當年那樣斤斤計較菜價的那個男孩了,也就是說,他心裡不慌了。
回到前面那個剛畢業的小孩問我的問題,我本來一開始的回答是想告訴他,你得熬,熬過去就好了,用我閨蜜的話來說,只要你沒死掉,那就一定能過上好的生活,我還想用尼采那一句「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壯」來安慰這個小孩。
但是想了一會,我就刪掉了剛打出來的這一排字,然後我敲出了另外幾個字回覆他:「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很多年前我看《藝術人生》裡有一期採訪了我最喜歡的奶茶劉若英,朱軍問她,為什麼你總能給人一種溫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覺,難道你生活中遇上難題的時候你不會氣急敗壞嗎?劉若英說,那是因為我知道,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很多人都知道,劉若英在出道前曾經是她師父,就是著名音樂人陳昇的助理,劉若英在唱片公司裡幾乎什麼都要做,甚至要洗廁所,她跟另外一個助理兩人一星期洗廁所的分工是一三五和二四六,另一個助理的名字叫金城武。
往事回憶的意義在於,讓人記住的總是美好的那一部分,至於其中的艱難也總會被歲月所淡化,這也是為什麼我跟很多長輩請教他們過去經歷的時候,他們對於那些過往的苦與難大多時候都是一笑而過,因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了。
所以回到如今現實中的問題,身為一個非職場新鮮人,我能想起來這三四年的工作感受也是美好多於不快樂的部分,但是這個過程中我自己體會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以前總以為熬過這一段時光就會好起來了,這種觀點有可能是錯誤的。
一是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所謂好起來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二是這個熬過去的日子裡,很多時候只是我們當下覺得困難重重,殊不知其實你所經歷的,也正是大部分人正在經歷的一切,當然那些極端個別的案例我不想拿來論證這個事情。
剛進職場的時候,我們要學習基本的職場規則,要盡快熟悉自己工作崗位上的必要技能,我敢說我們大學裡學的那些東西,基本上到了工作環境的時候九成是用不上的,這個時候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跟領悟力就是最大的競爭力,當然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心態上的調適,這件事情小到我該不該跟隔壁的同事打招呼,大到比如直屬主管要我做的事情跟公司的流程規則有衝突,這個時候我該怎麼辦?
你有沒有發現,這個時候你就像一個黑暗中獨自摸索的孩子,沒有家人,沒有老師,沒有學長學姊可以問,周圍一群陌生人漫無表情地穿梭於辦公室的走廊過道上,就像電影裡的快鏡頭,你身後的景象千變萬化飛速流轉,你自己一個人孤獨地停留在原地。
我自己本身是個慢熱的人,加上性格內向,所以職場第一年裡我的狀態就是很恍惚的,這種狀態就是,我自己會經常在座位上邊做事邊發呆,周圍的同事或者主管喊我的時候,我總是會很久才反應過來,然後「喔」一聲,這個時候主管已經走遠了。我趕緊跟身邊的同事求助,問主管說了個什麼事情,接下來趕緊各種處理,但是因為同事很多時候傳達得不夠準確,很多細節問題沒有交代清楚,我不能去問主管。因為我剛剛回答的態度是我已經知道該怎麼做這件事情了,於是我就懵懵懂懂的把事情做完,結果想也知道,肯定是退回來反覆修改。
也是因為這樣,有一段時間內我差點得了憂鬱症,因為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對,方案交上去主管沒有回話,PPT報告完了同事們的表情就是沒有表情,辦分享會的時候想把氣氛弄得活潑一點,但是不知道怎麼把握一個範圍……就是這種沒有人給你回饋的狀態,讓我覺得自己被冷落了。
幾年後我自己才慢慢摸索明白一點,身為一個職場新人,別人都在靜悄悄觀察你的所作所為,你沒有多少經驗資歷,所以他們看到只是你的個性表現跟基本的工作態度,而你表現出眾的那部分,即使他們欣賞也不會表現出極其熱情歡喜的樣子,他們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恩師,他們沒有必要鼓勵你,當然從另一面來說,他們也不會因為你做得不對而用力批評你,這種不悲不喜的狀態,或者就是所謂成熟的社會人士吧。
就是因為這種看似不被認可的狀態,你會感覺自己一直做得不好,而且也不知道怎樣才是對的。還有就是,如果只是在座位上做自己的工作也就算了,很多時候你需要跟各種同事打交道,他們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跟你的氣場合與不合,於是你覺得有時候很小的事情溝通起來很吃力,哪怕只是申請個印章,哪怕只是填一個流程表,一步步關卡讓你覺得就像冒險遊戲一樣,只是這一場遊戲裡沒有刺激好玩的那一部分,只剩下闖關的寸步難行了。
也是幾年後我才明白這一點,那些你看上去吃力的部分,恰好就是維持職場有序進行的準則所在,正是這些你看起來死板麻煩、密密麻麻的規章制度,才是一個社會新鮮人學習到東西最快的教材,因為這些準則都是一年年完善補充過來的,你熟悉的越多,適應得越快,你的焦慮感就更減少一些。
很久以前我也一直告訴自己,說熬過了這一段時間就好了,但是我慢慢發現「熬」這個字已經不能帶給我力量了。我漸漸意識到,當我工作上開始有累積,我期待自己可以管理一個團隊,接一個好的專案,這個過程中必然涉及很多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部分,比如說整合、分派團隊工作,比如說如何跟其他部門的同事打交道,比如說要預估項目能否按時完成的風險,這些事情比起那些剛進職場的小委屈,要複雜多了。
而我也開始知道,那個坐在我對面辦公室裡的主管,他每天需要考慮整個部門的協調狀況。那個每天早出晚歸的CEO,他需要跟投資人描述各種前景跟趨勢,他還需要面對各種錯綜複雜的媒體關係,還要跟有關部門打交道。
那個在這一秒裡的大爺,下一秒或許就是別人面前的孫子。
我身邊最近多了很多出來創業的朋友,以前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但時間長了我也開始理性地看待這些事情。那些有想法有思路有策略的創業者,大部分都是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的事業;而另一部分人,純粹就是為了那一句所謂的「再也不在公司裡做得比狗還累了」出來的,結果自己組建團隊的時候發現不是幾百個難處,而是沒有終點的難處,因為你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情已經不光是要養活你自己,還有你手下的一批人。
於是那些他們以為自己曾經嚮往的「自己當老闆多自由」的想法,瞬間就沒有了,這個世上哪有什麼絕對的自由,不過是腳上戴著銬鏈跳舞的表演者罷了。
我在一個創業論壇上認識了一個北京的創業者,他的朋友圈狀態每天都是一邊激勵自己一邊想執行方案。有一天夜裡我看見他還在加班,於是我問他,你這麼辛苦,值得嗎?他的回答是:「我一開始就知道,身為一個創業者,既要有叱吒風雲、高瞻遠矚的格局跟視野,也得有一個能彎下腰當IKEA搬運工裝修辦公桌椅,以及種種類似清掃垃圾的清潔工心態,否則你就不要來談創業了。」
他還告訴我:「無論你是一個創業者還是領死薪水的,你會發現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難題,每個角色都會有對應的難題,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是一個拿人薪水的,就讓你的苦多一些,也不會等你成為一個老闆之後,你的苦就會少一些。那些納斯達克敲鐘背後的重重苦難,是媒體包裝出來的幻象裡永遠不會寫出來的。」在我的判斷原則裡,他就屬於那一類理智型的創業者,這種人即使在創業路上走不下去了,角色換成別人家的員工,他也不會糟糕到哪裡去。
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跟我的閨蜜去按摩店按摩,每次到了那樣的場合其實我有很多的不適應,因為我發現有些顧客總是對店員呵斥來呵斥去的,我覺得很是不解。閨蜜跟我解釋說,這是因為他們在自己的工作上各種受氣,很有壓力,來到這裡就是為了放鬆的,覺得自己在這裡就是大爺了,於是對店員稍稍不滿意就大聲叫囂了。
說起來我是個很卒仔的人,每次去按摩的時候,那些看上去比我年紀還小的女孩每每問我力度夠不夠,我基本上都會說可以了。當她們小心翼翼地試探能不能跟我聊上天的時候,我總是第一時間想辦法打開話匣子不讓她們尷尬,無非就是聊聊新聞聊聊八卦,這些也都是我願意說的。
我跟我的閨蜜說,我們不能像那些顧客一樣態度這麼惡劣,我們就是從職場新人過來的,我們知道每一份工作的難處與不易,就像我們去餐廳吃飯上菜慢了一些,催一催也就算了,沒必要小題大做,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至少我們自己可以保持好基本的禮儀。
有一次一個按摩的女孩告訴我,說下個月就要回家不做了。我問她為什麼,她說自己弟弟去年剛考上大學需要繳學費,自己沒什麼學歷只能出來做這一份工作,現在家裡的經濟狀況好一點了,所以就不想在這裡上晚班這麼辛苦了。
後來我漸漸發現,每隔一段時間這家按摩店的女孩們都會換一批新的面孔,於是我開始明白,她們跟我一樣,也是慢慢從新人過渡到老鳥,解決了基本的生活問題後,再去尋找更好的出路,於是又一批新人進來,如此循環。
我一直覺得這個世上從來就不會有什麼誇張逆轉勝的事情,那些我們聽到的從魯蛇翻身變溫拿的事情,大部分是因為媒體的誇大化。在我認識的人裡面,那個當年請我們吃飯要先看菜單價格的男同學,即使如今已經開始創業了,他也依舊是有節有度地用好每一分錢;那個我在旅行路上認識的,手上已經十幾個項目的投資人大叔,他也需要謙遜耐心地在自己的那個圈子裡運營更大的一盤棋局。
沒有誰比誰輕鬆如意,不過是用著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當下這個難題解決掉,不過是在錯誤中累積經驗,讓自己下一次的決定多一點勝算罷了。
這三四年的時光下來,我依舊在職場中掙扎,依舊在生活中掙扎,我不會告訴自己「過了這一段就好了」。如今我會告訴自己的就是:若人生真有需要走這一段路,我寧可這些委屈分攤到每一個日日夜夜,這樣哪怕有一天我真的取得了那麼一點點成功,也不至於喜出望外得意忘形,因為我知道這本來就是一段長時間努力順其自然而來的結果罷了。
當然如果這條路上有人與你同心,那麼這份委屈可能會變得少一些淡一些,就像我喜歡的一個大叔昨晚朋友圈裡說的那一句:「和高人聊天,最大的收穫不是獲得了什麼秘訣,而是知道哪些彎路可以避開。」
同樣的道理,這些過來人,以及或許我有一丁點資格作為另外一波人的過來人身份,我所能告訴你們的就是,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明白了這一點,或許我們對所謂「會好起來的」期盼不再是一種極致追求,需要馬上物化般地呈現出來,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進步與慢慢變好。
畢竟,無論在什麼樣的歲數裡,成長這件事情,都是我們靈魂裡能牽扯一輩子的課題。
摘自《為什麼你總是害怕來不及》 作者:達達令
書籍特色
達達令專屬的溫柔,在感同身受的字句裡,在陪你一起走過的時間裡。
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所謂好起來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在這個熬過去的日子裡,很多時候只是我們當下覺得困難重重,殊不知其實你所經歷的,也正是大部分人正在經歷的一切。
孤獨、心態、焦慮和選擇,成就了我們。
人生沒有必要那麼用力,世間萬物的來去都有自己的時間,有些人的福報,或許比別人來得晚一些,可一切都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