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生氣」那麼難?只要了解情緒,你會發現 90% 的事情都不值得生氣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動不動就生氣的人,和總是平心靜氣的人哪裡不一樣?

最近,你常為了哪些事發脾氣?

「我已經不支薪加班這麼努力了,還被主管當眾斥責」、「今天早上叫小孩起床,叫了好多次還是叫不起來」、「愛遲到的朋友昨天又遲到了,而且一句道歉也沒說」、「被一些同樣是媽媽的朋友說我變胖了」……我想任何人被問到這個問題,都可以輕輕鬆鬆地舉出好幾個例子吧。

 

其他還有像是:因為電車誤點感到焦急;看到電視某則新聞報導後一肚子火;對店員趾高氣昂的態度感到不耐煩……幾乎可以這麼說,我們沒有一天不生氣,「生氣」實在是我們心中非常容易湧現的情緒。為什麼這位「不速之客」這麼容易浮現心頭,擾亂我們的心神呢?當然,其中一個讓你惱怒的原因,是這些事剛好發生在你的身邊,例如他人的言行舉止、誤點的電車、不愉快的新聞等等……但這不過是導火線,並非主因。

比如說,一定有些人即使遭遇了和你一模一樣的狀況時,依然能處之泰然,而不會像你一樣生氣。有些人總是能保持心情愉快,有些人動不動就生氣。

 

他們之間的差異點到底在哪裡?差別就在平時的心情保持在何種狀態。

請大家想像一口氣將兩端拉到緊繃的橡皮。動不動就生氣的人,他的心理狀態就像這條緊繃的橡皮。兩端都被緊緊拉住,當然痛苦的不得了。他隨時處於精神壓力相當大的狀態,沒有留餘地,所以即使碰到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也會立刻應聲斷裂。相對地,總是保持平常心的人就像有韌性、伸縮自如的橡皮,遇到任何狀況都能臨機應變。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心靈狀態就像拉扯到極限的橡皮。找回心靈的韌性,就是不再受憤怒束縛的最大關鍵。

怒氣湧現時,先置之不理

把一顆小石頭投進清澈無波的湖面,湖面會咚地激起漣漪並迅速擴散。當你伸手想消除漣漪時,又會產生新的漣漪。漣漪不斷擴散,最後擴散範圍之大,超乎想像。

那麼,想要消除漣漪的話,應該怎麼做才好?答案很簡單。只要置之不理,漣漪自然會慢慢消失,逐漸恢復成原來的寧靜湖面。

 

心靈也會因為煩躁和生氣起漣漪,而且作用和投石入湖一樣。當你心裡越想著「千萬不能生氣」、「我要忘掉它」,心裡的漣漪就擴散得越多越大。越是執著於不去想它,反而越容易胡思亂想。當你發現「啊!我在生氣」、「我太激動了」的時候,先用丹田(約在肚臍下方兩吋五分,也就是七點五公分的位置)做一個大大的深呼吸。

之後,不需壓抑感情,順其自然就好。但所謂順其自然,不是要大家把怒氣發洩在旁人身上。

 

那該做什麼呢?集中精神做眼前該做的事即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可能是家事或工作。當然,用功學習或志工活動也很好。要不然整理房間,或是處理之前延宕的雜務。又或者去赴一個重要的約,或盡情地玩樂也好。假使真的想不出要做什麼事時,那就靜下心來,悠悠哉哉地喝一杯茶也可以。重要的是,要找一些無所求,不為利益的事來做。心無旁騖地專注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對了。活動手腳與身體之後,你會發現原本激起漣漪的心靈,正逐漸恢復澄澈平靜。

 

別一直想當「乖寶寶」

只要稍微忍耐一下不便,就能被別人說自己是「好人」。不要特立獨行,就能和大家好好相處。大家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想法呢?又或者愛逞強,怕被別人比下去,所以故意表現出很厲害的樣子,以為要別人知道自己「很厲害」才能出人頭地。大家是不是有過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呢?

 

其實這些忍耐或逞強都會給你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因為你扮演的不是原本的自己,而是「裝腔作勢的自己」。當「裝腔作勢的自己」受到別人認可,你就必須時常扮演這樣的角色。

一直戴著面具過生活,扮演別人的人,心裡當然會覺得苦悶。平時戴這個面具或許可以保護你,但當你人生過得不如意時,它就會產生弊病。你可能會想:「我明明這麼努力了!」「我已經忍耐那麼多了,還要我怎麼樣!」

 

接著,壓抑已久的情緒就會化為憤怒爆發出來。

每個人的出生地不同,接受不同教育方式長大,擁有不同價值觀,彼此之間會有摩擦和糾紛是理所當然。再者,假設一般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評斷別人,聽到不中意的評價也是十之八九。既然怎麼做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不如試著把苦悶的面具摘掉如何?我想一定會活得更輕鬆一點。不需再忍耐,不需再逞強,不需再壓抑自己,讓原本的自己獲得重生。

請大家把這句禪語記起來,「隨所快活」。不管在任何場合,不要沮喪、不要逞強、不要緊張,照自己原本的模樣生活。這就是禪的生活態度。任何時候,做最真誠的自己就好。看待別人也是,不去管他的頭銜或立場,看見他最原本的面貌就好。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若能察覺這個道理,你就能舒舒服服地做自己。

 

不著急,耐心等

我們的祖先是農耕民族,生活方式就是努力耕種,然後採收大地賜予的果實。

他們拿鋤頭翻土、播種,仔細觀察作物成長的樣貌,灌溉,剪修,除草。像這樣費時費力地花了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栽種作物,最後才能領受大自然的恩澤。特別是我們的主食稻米,聽說從開始耕作到收成需要六十四個步驟,可見耗費的時間和勞力有多大。

 

繼承農耕民族血脈的我們,原本就擅長觀察事物,擅長默默做事,等待時機成熟。但現在越來越多人已經失去這樣的特質了,一旦事情若不照原本的計畫進行,第一個反應是焦躁,然後急著想看到成果,否則覺得坐立難安。特別是養育小孩或培育下屬時,常會引發這種焦慮。

每個人的成長和變化的時機都不同,因此在培育一個人之前,應該要懂得分辨個人的資質與特性。若將注意力都擺在事情進展不順遂這件事上面,無法分辨出對方的狀態,然後開始產生焦躁,但焦躁完全無濟於事。當然,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自我追求上。

 

除此之外,我們也常看到某些人,一旦在人際關係上發生糾紛,被人誤解的時候,急著想解決問題,操之過急,最後反而引起更多麻煩。溝通不順利的時候,不要勉強處理,等待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雛鳥在蛋中準備好要面對外在環境時,會在內側用鳥喙啄殼。母鳥聽見這道微弱的聲響時,就會從外側把殼啄破。雛鳥從內側敲殼的聲音稱作「啐」,母鳥從外側敲殼的聲音稱作「啄」。「啐啄同時」。只有當兩者時機配合得恰到好處,事物才會產生變化,蛻變出一番新氣象。

 

放聲大喊

中國的唐代流傳著這麼一則故事。

禪僧百丈懷海某次被他的師父馬祖道一大喝一聲:「喝!」之後耳鳴了三天。

但懷海卻因此頓悟,脫離迷障。耳鳴三天或許有誇大之處,但被師父這麼一喝,想必全身酥麻,受到很大的震撼。不過也多虧如此,懷海才能走出死胡同,悟得真理。

沮喪、迷惑,誰都會。「好想解決這個問題」、「想要快點放下心中的大石」,當我們心裡越著急,越容易在原地打轉。最後陷入自我厭惡:「我老是這麼沒用。」或把原因歸咎別人:「要不是那傢伙……」在這種狀況下,即使想破頭,也想不出好的解決策略,心中的大石也不可能放下。

 

你可以試看看,什麼都先不去想,對自己大聲地「喝」一聲。從丹田用力發聲,這聲巨大聲響擁有強大的力量,可以瞬間一掃所有煩惱。對著大海或大山大叫效果也很好,但現實上很難做到。

其實我們身邊就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盡情大喊。沒錯,就是卡拉OK包廂。在卡拉OK包廂,我們就能毫無顧忌地放聲大喊。盡情地唱自己喜歡的歌曲,發洩壓力,心情舒暢。

讀經的效果也很好。沒接觸過的人或許覺得讀經很難,其實現在各地寺廟都有專為初學者舉辦的讀經會。剛開始,即使不懂經文的意義也沒關係,只要全神貫注從丹田發聲即可。這就是重點。專心致志,只管發出聲音,就能一掃所有煩惱。

 

把壓力發洩在家人身上,使家裡的氣氛陷入谷底?

出門在外或在公司發生許多事導致心情不悅。回到家,因為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對家人破口大罵、吵架。你心裡的不滿越演越烈,把門用力甩上、亂摔東西,家裡充滿令人恐懼的聲響。家人擔心上前關懷慰問,卻被你潑冷水:「別管我!」把怒氣發洩在家人身上的人,最後漸漸會變成「只敢對家人發脾氣的人」。

 

對當事人來說,這麼做或許能「消氣」,但對於接受當事人憤怒、壓力,無辜遭殃的家人來說,實在很難受。

家庭原來是可以讓人放鬆做自己,停泊心靈的地方。而家人原本應該是抱著感恩的心相互支持,是最讓人安心的存在。把壓力發洩在家裡就算了,但絕不能傷了家人的心。

然而這些在家裡容易大發脾氣的人,通常是職場中或朋友眼中的「好人」。當他們走出大門後,就不是再是原本的自己,而開始扮演起「好人」,也難怪外界對他們的評價特別高。別人對他們說:「這件事交給你囉。」他們就會乖乖答應:「好。」即使心有不滿,依舊笑臉回應。明明心底嘀咕著:「為什麼每次都是我?」「真討厭。」實際上卻一副不敢怠慢的樣子,笑嘻嘻地去做,所以能得到「好人」的評價。

 

但這樣的行為只會不斷累積自己的挫折感。他們或許心想:「反正忍耐一下就過了,為了增進人際關係,忍一下又何妨?」但這「忍耐一下」會漸漸成為習慣。

當這些不滿越積越多,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

這些平時對待外人比對待自己人好的人,內心「讓大家看到我好的一面」、「讓大家以為我很厲害」的想法比一般人強烈。但正是這樣的思考束縛了他們,讓他們變得欲求不滿。

若沒有養成當場把意見說出來的習慣,家裡的氛圍只會越弄越糟,漸漸地充滿暴戾之氣。想說NO的時候,或對他人的言行舉止感覺不舒服的時候,請直率地傳達你的想法吧。「今天剛好沒空,下次吧。」「你找別人比較好吧,我做不來。」試著當場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你會發現對方大多會爽快接受:「是喔,好吧」、「說的也是」。

遵照自己信念過活的人,能贏得別人的敬佩。看到這裡,你以後還會繼續在意別人的眼光嗎?「我要是這麼說,他會怎麼想?」「要是拒絕他,他會不會討厭我?」……家人的笑臉是否會蒙上一層灰,關鍵就在於你這一瞬間的猶豫。*不要因為事小而忍耐,當場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

這本書教我們的事:

你說出了不想說的話,做了不適當的舉動,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

————————————————————————

 

《不生氣的心:人生有九成的事都不值得生氣》

金石堂:https://goo.gl/FcvDG4

 

書籍特色

從「心」開始不生氣吧。

學會放下欲望、執著、競爭心、嫉妒……種種煩惱,學會不刻意做好人,學會等待,學會接受自己。

每天都讓自己有一些微小的改變,一點一滴累積之後,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似乎能擺脫突如其來的怒氣了。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