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無聊」?我們無法避免無聊,但可以學會「駕馭」無聊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一種獨特的情緒,還分各種類型

「我無聊的時候覺得很沮喪,好像該做點什麼有意義的事情才對,但就是提不起勁。」

「我無聊的時候什麼事都懶得做。」

「我累的時候更覺得無聊……但無聊又讓我覺得更累!」

「無聊代表心不在焉,什麼都專心不了──至少無法好好想某件事,那太累人了。」

「我無聊的時候就只想要睡覺。」

「我在無法好好主動投入的時候感到無聊,好比說排隊,還有反覆唸相同的故事給小孩聽,感覺腦細胞都睡著了。」

「我在無聊的時候很憂鬱。」

「我無聊的時候就在浪費時間。」

「無聊就是無事可做。」

 

我們都知道無聊的感覺。上頭是我進行研究時得到的講法,有誰讀了會不心有戚戚焉?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半數的人「時常」感到無聊。一項研究指出我們每週通常有六小時感到「超級無聊」(有人看到這個研究結果後冷冷的質疑說「只有六小時而已」嗎?)

我們多數人顯然很熟悉無聊,這感受從古至今是生活的一部分。

哲學家、科學家、宗教家跟傳媒數世紀探討無聊及其影響,大多看得相當負面。研究人員甚至選出史上最無聊的一天(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一日週一,一個顯然沒什麼事發生的日子),選出一年裡最無聊的時候(根據一項學生調查跟我自己的「民意」調查,答案是一月,四四%的受訪者認為一月是整年最無聊的時候),還選出世上最無聊的博物館。

 

對很多人來說,工作徹底無聊到不行;對其他人來說,工作的某些部分很無聊,例如書面作業與開會。許多人在工作以外的很多時間也覺得無聊,例如在通勤的火車上,在家聽另一半滔滔猛講白天的遭遇,在週末參加乏味的聚會。

小孩經常抱怨無聊:學校很無聊,家庭出遊很無聊(如果他們是青少年的話),寫作業很無聊……列也列不完。男男女女對另一半厭倦,所以出軌;不少人沉迷於線上撲克牌網站或網購,想排遣無聊;青少年覺得生活很無聊,所以動手偷車,打破候車亭的玻璃,甚至聚眾鬧事(二○一一年夏天在英國就發生過)。然而,雖然我們也許非常明白無聊的感受,卻無法清楚描述無聊的狀態。

我在英國西北部調查數百人,很多回答是無聊時會「倦怠」、「沒勁」、「疲憊」、「無法專心」或「心不在焉」。

他們說無聊時「沒事好做」,或者也許更準確來說,手邊在做的事情並不有趣,無法讓他們專心。一般人確實難以區分無聊是因為沒事好做,還是因為疲倦、分心跟沒勁,還是說這全是無聊的一部分。

簡單來說,無聊是源自手頭上的事情(我們會無聊是因為事情本身很無聊),還是源自個人(我們會無聊是因為我們本身是無聊的人)?如果是事情本身無聊,那麼是當中的哪個部分無聊?如果是我們本身無聊,那麼是哪種性格導致無聊傾向?後面章節會深入探討這些問題。

 

不同種類的無聊

無聊的感覺不總是相同。事實上,無聊研究者李察.法默(Richard Farmer)與諾曼.森德柏格(Norman Sundberg)在一九八六年提出無聊主要能分成兩大類,史蒂夫.沃丹洛維奇在二○○三年也有相同見解:

1. 想尋求刺激與興奮的積極類型。

2. 封閉退縮的負面類型。

 

二○一四年,德國康斯坦茨大學教授湯瑪斯.戈茨(Thomas Goetz)與圖爾高教育大學的學者合作,深入探討這個二分法。戈茨從中把無聊分成四種(後來增為五種)。雖然我們當中有些人在不同時候經歷到不同種類的無聊,許多人終其一生只經歷過一種無聊而已。

・ 冷淡型無聊:這是一種最愉快的無聊,顯得放鬆,甚至顯得正面,只是樂於後退一步,讓一顆心自在悠遊,不需拚命尋求刺激。

・ 校正型無聊:這是一種比較沒那麼愉快的無聊,會稍微設法減少無聊感,稍微努力尋求刺激,但始終無法真正滿意,原因也許是不知道怎麼尋得刺激,也許是根本無法得到刺激(例如正在開無聊的會議,實在沒刺激可找)。這時思緒會飄來飄去,但基本上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歡迎其他選項,卻不見得主動去找出來。

・ 探尋型無聊:跟校正型無聊相比,面對這一種無聊的人更主動尋找有趣的事情,更不開心,甚至出現某些無傷大雅的行為,像是傳訊息給朋友或隨手亂畫圖,但當然也可能出現更有創意的排遣無聊方法,在第十一章會探討。

・ 煩躁型無聊:這是一種最負面的無聊。面對這種無聊的人相當煩躁,亟欲擺脫無聊的狀態,唯恐做出激烈的行為,例如亂搞破壞或訴諸暴力。

・ 無感型無聊:這是研究人員後來加上的無聊類型,非常不好受,讓人提不起勁,類似憂鬱症與無助感,可能比其他類型的無聊造成更大危害。在戈茨的實驗裡,三六%的學生面臨這種無聊。

・ 慢性型無聊(或存在型無聊)跟情境型無聊也有所不同。你參加無聊的會議,或是朋友拿他們度長假的相片給你看,這時你面臨的是情境型無聊。慢性型無聊是對人生感到無聊,通常關乎「意義感」。研究指出,「具備生命意義」會影響無聊程度,改變對生命意義的想法會進而改變無聊程度。當生命沒有目標或意義,會導致一種「存在虛空」,化為慢性型無聊,導致麻木無感。學者J.M.巴巴利特(J. M. Barbalet)在一九九九年的論文〈無聊與社會意義〉(Boredom and Social Meaning)說:「對活動或狀況的無意義感會導致無聊。」後來其他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對活動的無意義感是導致無聊的主因。因此,無聊會促使我們追尋意義。研究顯示時常無聊的人比較熱中於追尋生命意義。

 

小測驗:你是容易無聊的人嗎?

以1分(非常同意)~7分(非常不同意)回答下列問題:

1. 我通常很容易專心於必須做的工作或差事上。
2. 我做事時很容易分心。
3. 我的思緒經常飄到跟手上工作無關的地方。
4. 我工作做一做就得休息,沒辦法一次做很久。
5. 我比別人容易感到無聊。
6. 當我一沒事好做,通常很容易就找到事情來做。
7. 我不擔心沒事好做。
8. 我沒事做時很煩躁。
9. 生活基本上很單調重複。
10. 我覺得網路上沒什麼有趣的東西。
11. 大多數社群網站(例如臉書或推特)都很無聊。
12. 我每天早上醒來都對接下來這一天躍躍欲試。
13. 我排隊等候時很浮躁。
14. 生活對我來說沒多少挑戰性。
15. 我總是在找新點子或新事情來做。
16. 我樂於接受事情本來的樣子。
17. 我通常是第一個接受新科技(例如新型手機)的人。
18. 我無聊時通常不必靠外部刺激(例如手機、電腦或他人)來解悶。
19. 我喜歡生活多采多姿。
20. 生活太多變會讓我很焦慮。

計分方式

把第1、6、7、12、16、18、20題的分數顛倒過來
(1分改為7分,2分改為6分,依此類推),
然後加總起來,總分愈低代表你愈容易無聊。

 

無聊的作用

所有情緒都有目的:所以我們才會有這些情緒。舉例來說,憤怒既能向別人傳達不滿,也驅使我們對抗不義。悲傷能讓別人知道我們需要照顧或協助。失望使我們注意到不滿之處,羨慕使我們懷抱雄心努力拚搏。

無聊是一種複雜的情緒,(大概)並非與生俱來。既然無聊是一種複雜的情緒,也就有複雜的作用與目的。心理學家與哲學家長年探究無聊的目的,我所能找到的各種見解詳列如下:

 

演化價值

無聊有兩個重要的演化價值。

第一,對重複刺激習以為常。如果我們不對這類資訊與刺激習以為常,我們會被種種刺激壓垮,無法正常運作。

某位研究人員說得好:「如果相同刺激反覆出現,並無任何正向效益,則無聊感符合適應原則。」換言之,如果一個刺激既不反映危險,又不帶來益處,我們理應失去興趣,把注意力擺在其他帶有好處或暗藏危險的事物上。

第二個演化好處源自我們對無聊的反應:我們無聊時會尋求新刺激,而這有演化上的好處。如果原始人沒時間靠雙手東試西試,還會發明火堆或輪子嗎?同理,如今我們也常是在無聊下尋求新事物、新點子與新發明(參見第七點)──從而有益於人類這個物種。

 

發揮奇想,喚起創意

無聊是一把雙面刃,既扼殺創意,又激發創意。在我自己的研究裡,有些受試者說無聊讓他們很想睡,隨便有什麼事情能做都好。事實上,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試者說無聊會讓他們想睡。然而,也有好一部分的人(二○%)說無聊帶來創意,一六%說工作無聊感有助想出新點子!這是怎麼一回事?無聊怎麼能既扼殺又激發創意?答案是,這或許取決於你面臨的無聊類型,也取決於你無聊時是否會做白日夢。

 

激發自省

有些人認為我們只會在無聊時自省。當我們忙得天昏地暗,過得充實無比,也就不會停下來檢視自己的能力、態度與特質。唯當我們有無聊的餘裕,才有時間反思內省。當然囉,這裡假定自省是一件好事,有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脫胎換骨,日新又新。

 

學會留白,讓你享受無聊的價值

你讀到這裡可能有點困惑。畢竟我一方面充分探討無聊的壞處,包括在工作、閒暇或教室無聊時的種種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卻說無聊是好事,我們需要更無聊才行。說到底,無聊究竟是一種必要之惡,還是一種美好之善?

其實兩者皆是。太過無聊有害,太不無聊亦然。無聊是最矛盾的情緒。為了減少無聊的負面影響,我們需要增加無聊。如果我們想停止無聊,就需要稍微多些無聊。

 

這本書始終在說明的是,由於今日社會想徹底消除生活裡的無聊,我們習慣把分分秒秒填滿刺激,反而變得容易無聊,無聊的門檻整個下降。我們愈是無聊,愈想用「垃圾食物裝置」填補無聊。正如垃圾食物提供簡便但空洞的卡路里,垃圾食物裝置也提供簡便但空洞的刺激。當我們以垃圾食物填滿肚子,就無法吃健康的食物,滿足對維生素等營養的需求;當我們想以被動的數位刺激消除無聊,就無法獲得主動的刺激,有更健全的發展。

解方是讓停機時間重回我們的生活。我們務必別再過度刺激自己與孩子,從而變得不再持續仰賴快速變化的新奇刺激來驅除無聊。我們要減少對這種不健康飲食的渴求,開始享受停機時間的好處。換言之,我們不該害怕無聊,而是擁抱無聊。

 

我夢想中的社會是大家可以望著半空出神,欣賞列車窗外的風光,關掉電子產品,不再一直給孩子垃圾刺激,避開電視與電腦,讓生活變得3D起來,在停機時間投入身心靈之中,甚至投入彼此之中。我夢想著真正的停機時間能融入工作時間,我們可以切斷對負面刺激的依賴,翱翔於自己的創意與想像中。

無聊是好事。停機時間有其正面好處。

 

————————————————————————

這本書教我們的事:

我們都害怕無聊,其實無聊反而可以製造各種令人驚奇的可能。

————————————————————————

 

《無聊的價值》 —— 珊迪.曼恩

金石堂:https://goo.gl/qza8nV

書籍特色

本書獻給曾經無聊的你,也獻給不想無聊的你!

如果你不想愈忙愈空虛,想為你的生活、工作、家庭注入樂趣、靈感和創意,你就得讓自己無聊一點!?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