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這一家》會成為日本人心目中最愛的家庭動畫?因為它講出了這件每個家庭都會發生的事… – 動漫的故事


當對方因為你而感到幸福,那才是真正的愛。

#我們這一家 #角色設定 #動漫的故事

*正文開始

來源:豆瓣
作者:小棉袄
整理:冒牌生

「別怪他,別怪他,別再傷心對吧」或者「凡事每天都變更,誰亦盼望有一些預感」。

基本上每集一開頭,都是花媽那重量級體形,搖擺著大屁股,哼唱著吳卓羲的《別怪他》,在廚房間忙忙碌碌。

這個場景就算長時間未看如今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腦海中依舊覺得這幅畫面所傳遞的畫面感是有多強烈。

由於對粵語感興趣,所以選擇觀看粵語配音版,個人覺得配音非常生動傳神。

把花媽這位更年期家庭主婦市井,可愛,搞笑,愛佔便宜,嘮叨的形象勾勒地惟妙惟肖。

把花老爺作為日本父親一貫不怎麼會表達情感偶爾來幾句可以震驚四方的話語再加上時而冒出來的「呵呵」詭笑配的也是極其到位。

說說我看了幾百集中最有印象的一話一細節,有一集中,花媽規定讀高中的女兒花帶柑任何時候都不准超過規定時間回家。

有一天女兒和媽媽說好同班級幾個女生去唱K,結果女兒唱完歌因為自行車壞了等意外狀況超時很久都沒回家。

平時這時間點睡的像死豬的花媽,在花老爺和柚子睡著的時候,拿出家裡的藤拍,像真有人在她面前似的打著拍著,嘴裡還念叨。

待會橘子回來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地教訓你。

橘子躡手躡腳偷偷回家後,看著花媽拿著藤拍正襟危坐在椅子上,嚴肅地盯著自己後渾身顫抖。

花媽站起身,走向橘子,威武地拿起藤拍在橘子的身邊揮了個空氣,然後啥都沒多說。

就對女兒說一句話:快去睡覺吧~只見打著哈欠的花媽,軟綿綿地走向臥室睡大覺去了。

花媽知道女兒犯錯以後,全程言語不多,僅僅通過一些表情和動作就知曉出其實花媽的藤拍真不會朝自己心愛的女兒身上打去,拿出藤條揮舞幾下也只是為了嚇嚇橘子,讓她下次不要再犯。

我突然被這場戲的細節所打動。這個場景,可能是和自己情況有所類似,導致印象深刻。

小時候和朋友出去玩回家晚的話,父母總要打個電話或者到路口接我,只要沒有到家,父母一方都不會睡的實在,腦海裡一直處於焦躁和多慮的狀態。

他們不說,但是長大的孩子們,終會瞭解。

要說《我們這一家》這部動畫片,沒啥畫風,沒啥劇情,沒啥熱血,也沒啥深意,故事就是圍繞著日本一個普通小家庭的日常生活而展開。

之所以讓我愛的不得了,就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就是每一個千萬大眾家庭的生活。

單純的不得了,純粹的不得了,平凡的不得了,可也真實的不得了,溫暖的不得了。

每一個點滴和細節,都是任何孩子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能遇到,熟悉和切身體會的。平淡的生活,處處透露著淡淡的溫情和濃濃的親情。

不足為外人道的家庭瑣事,竟能夠突破國家,突破文化差異,突破思維隔閡並通過這樣的動畫形式表達出來而引起強大的共鳴。除了藝術,那大概就是情感了。

每個人物性格都塑造的很豐滿,有血有肉又有趣。花老爺,花媽,花帶柑,花帶桔,家庭每位元成員都會在外面的世界中遭受到工作,生活的煩惱和苦楚。

但只要一回到家,家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花媽辛苦做好的飯早就給準備好,還冒著熱氣(儘管味道有些抽象)。

家,就是這樣,等待著迎接每個人的歸來。這一定就是家庭所賦予的幸福感。

去看看這部片子,除了花老爺所代表的日本父親,和中國父親的形象相比較之後,在言語舉止思維上有所不同外。

但總體來說,中日兩國在親情方面的表達方式以及重視程度上並無二致。

還有,那位花媽,你一定會喜歡她的,因為,在她身上 ,有每個自己母親的影子。

冒牌生有話說

挺真實的生活搞笑動畫,取材於生活中的各種瑣碎細節,尤其是食物啊晚飯啊料理啊便當啊,還有花媽的省錢大法!

跟小丸子相比感覺視角更成熟一些,小丸子雖然以貼近生活見長,但感覺比較適合孩子看,我們這一家的年齡層比較廣。

故事簡介

原文名是「私の家」(あたしのうち,意即「我的家」)的口語化及女性說法。故事情節以親情、友情和生活瑣事等為甚,多取於作者Eiko Kera的家庭;另外,花媽一角的創作靈感就是源自作者母親。結構簡略並強調二頭身的畫風也是該作主要特色。
————————————————————

喜歡文章的讀者,也歡迎【追蹤】,這都是對我分享最大的鼓勵。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追蹤【冒牌生】Line@

✓點我。加入【讀友互助會】FB社團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