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不明白、做不到、不足夠?」看完這段話,你會覺得不足反而更好!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父母離異、繼母自殺身亡、兒子罹患小兒癌症……,
這樣的人,竟然可以說:「我的人生很幸福」,為什麼?
少了什麼,反而是「幸福的開始」
總是在內心深處靜靜琢磨幸與不幸的反論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成幸者」,然而多數人總是將「人人平等」視為常態,活在「擁有是理所當然」的價值觀中。
扭開水龍頭後,「本來就應該」會流出水來;捷運「本來就應該」每日準時發車;對方「理當」遵守約定;想要什麼只要掏出錢來,「理當」就能買到……,多數人總以為萬事按著自己的心意而行,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一旦這些事物不再那麼「理所當然」時,壓力與不滿的情緒就會隨之而來。
◎當下的不足,是未來的幸福種子
一般說來,得到幸福的方式可以分成兩種:
對現有的幸福「心懷感謝」。
追求欲望的同時,努力尋求成功之道。
前者是那位超級業務所選擇的方法,而大多數人則往往選擇了後者。如果將「自己擁有多少」視為幸福程度的唯一指標,你只會越發意志消沉,覺得:
「我實在一無所有,所以才會那麼不幸。」
若是把「沒有」視為家常便飯,那麼只要「擁有」,就會讓人感到無比幸福;相反地,如果總是將「擁有」視為理所當然,「沒有」自然就成了不滿與不幸的情緒源頭。
◎欲望越多,讓幸福越走越遠
只要將前述這種幸與不幸的思維模式逆轉過來就好了。隨時告訴自己,擁有的一切並非偶然,並將不足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欲望越是增長,幸福便離我們越來越遠,唯有削減不必要的欲望,幸福才會翩然降臨。幸與不幸間的關係就該像這樣,在我們的內心做個完全的翻轉。
以我個人為例,因為自幼便經歷了父母離異和繼母的死亡,與其他家庭相比,算是在相當「缺乏」的環境下長大的,就連三餐,吃得也多半是祖母隨手準備的簡單料理。
因此,婚後第一次吃到妻子親手準備的料理時,說真的實在感動得要命。
不僅菜色豐富,更是好吃的不得了。當下的幸福感讓我泫然欲泣,甚至有種「這些菜,我真的可以吃嗎?」的罪惡感。我要是出身在美食世家,從小嚐遍各種珍饈美饌,大概就無法嚐到這般幸福滋味吧!
所謂幸福,正是這種相對存在的東西,當下的「不足」將成為幸福的種子,在未來的某一天發芽、茁壯。
◎「不知道、不明白、做不到、不足夠」,其實更好
著名攝影家星野道夫,曾說過一段饒富意義的話:
「在踏上旅途前,我總想將全世界的景色如數收進鏡頭內,然而就在以觀景窗窺看各地不同的美景,將之一一收束於底片中後,我的想法卻變得截然不同。假使能將世上所有的景色都化為照片,我大概也不會開心吧!因為我開始覺得,在當下這個瞬間,世界各地還有著許多我所未知的地方、不曾看過的風景,那才是最棒的事。」
換句話說,星野道夫明白了「遙不可及的世界,遠比伸手可及的世界遼闊許多」這個道理,並在其中發現無數的希望及喜悅。
不知道、不明白、做不到、不足夠,正因為我們的生命存在著許多未知與不足,才讓人有不斷前進的動力。而親自克服這些不足的過程中,就算偶有苦難,也必定伴隨著歡樂以及成長的喜悅。
就這層意義而言,「缺乏」和「不足」絕非與不幸緊緊相連的負面要素,相反地我們應該將它視為幸福的種子,以及成長的原動力。
耐心等待,幸福會悄悄走向你
「蜜月回來後,好歹也回老家打聲招呼吧。」父母對他們的兒子媳婦這麼說。
「為什麼三不五時就要回去打招呼啊?」
「對呀,這樣好煩!」
「結婚怎麼這麼麻煩?」
列出許多不滿之後,這對新人竟然因為「麻煩」這個理由而立刻離婚,實在令人目瞪口呆。
人生在世本該慢慢適應,漸漸學會過去不懂的社會規範和習俗。然而這對年輕夫婦卻輕看這個過程,他們願意舉辦一生一次的快樂婚禮,卻不願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未來苦多於樂的日子,因此他們自然沒有承受未來的力量。
簡單來說,他們在尚未擁有「挫折容忍度」時,就因為身旁的朋友紛紛結婚,而一頭栽進了婚姻世界中。
◎給太多,是「害」不是「愛」
子女教育的領域也是如此。不滿學校的教育方針、總是滿口抱怨的「怪獸家長」越來越多了,他們表面上看似對教育充滿熱忱,其實只是缺乏「心靈耐性」罷了!
親子的「親」字若拆開來看,是「站立」在「木頭」上「觀看」。我們理性上都知道,父母或長輩不該過分介入孩子的問題,要退開一步,站在身後守護,讓他們自主成長。然而這份忍耐力,就如海水浴場那位母親一樣,對現代的父母來說實在不易。
所謂的教育,本來就要花費功夫和時間,就像養花蒔草,有需要大量施肥的時期,也有必須靜靜等待生長的時期。
然而家長們卻沒有體認這一點,非但無法好好忍耐,更誤以為愛就是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和希望,當孩子想要什麼,就立刻買給他們。
這些家長似乎認為,解決孩子們「缺乏」的不幸狀態,在他們的小小世界中放滿「擁有」的幸福,是身為父母的責任,卻不知道給予孩子無壓的舒適環境,反倒損害了孩子的自主性,剝奪他們的成長機會。對於這一點,家長一定要有所認知才行。
◎煩惱、壓力都是人生被賦予的課題
人類會透過不順心或失敗的經驗,慢慢體會現實,學習容忍挫折,按部就班地踏上成長的階梯。因此,當想要的欲望無法獲得滿足,孩子在當下也許會感到失望與壓力,但這些正是他們成長必要的養分。
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和其他小孩吵架大哭……,孩子若不曾體會這種欲望無法獲得滿足的壓力,便無法具備心靈的耐性。所以父母若事先解決孩子們的這些壓力,就等於奪走他們心靈成長的肥料。
煩惱是人生被賦予的課題之一,無論大人小孩,都得親自解決自己的人生課題,並從中獲得成長。所以千萬別把壓力視為萬惡之源,輕易地屏除它。失敗與壓力絕非不幸的誘因,而是成長的必要經驗,煩惱、痛苦、不足或不滿,也都是審視自己、鍛鍊自己的絕佳機會。
◎培養「心靈耐性」,才能擁有「幸福車票」
仔細觀察那些愛對孩子的事插嘴,或是孩子想要什麼就立刻買給他們的父母們,就會發現他們嘴上說為了孩子,到頭來還是為了自己。
當孩子們因為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不滿、難過,甚至哭泣、胡鬧,為人父母的就會不自覺產生某種自憐、無法接受現實的情緒,也就是說,在那一刻父母自身的「挫折容許度」也受到了試煉。
現在,我們必須追求心靈的耐性,培養能忍且善等待的心。因為急著想知道答案或是試圖抄捷徑,都未必是獲得幸福的真正方式,唯有心智成熟、學會等待和忍耐的智慧,才能牢牢握住那張通往幸福的車票。
幸福不遠,只是你未曾正眼看它
「幸」與「不幸」不像油、水互不相溶的個別存在,在天平兩端遙遙相隔,相反地,幸與不幸就像硬幣的正反兩面一般,一體兩面,無法相互分離。
人在獲得幸福的瞬間,也可能抓住不幸的種子。例如,在邂逅戀人的瞬間,分手的恐懼便如影隨形;繼承巨額遺產的同時,開始害怕失去一切;拚命念書終於考上第一志願,校內卻存在嚴重的霸凌問題,像這樣,喜悅在瞬間化為痛苦,絕非罕見之事。
「我的老公醒著時總是滿腹牢騷,睡著時又只會打鼾,擾人清夢。要是他不在了,不曉得耳根會多清淨!」
過去曾這麼抱怨的太太,在丈夫先走一步後,卻變得非常寂寞。
「他走了以後,那些抱怨和鼾聲都變得好令人懷念啊!我就是聽著他的鼾聲,才能安心睡覺。」
當身邊的人事物還理所當然地存在時,也許只是煩惱的源頭,直到哪天失去了,你才猛然驚覺,那些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都是形成日常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一去不返的至寶。
隨著時光流逝,討厭的事逐漸令人懷念,痛苦的事回想起來也變得有趣,悲傷的感覺也漸漸化為喜悅,在幸與不幸上,這種「雙面性」尤為顯著。
因此我要再重申一次:幸與不幸就像孿生兄弟,幸福會招致不幸,不幸也能孕育幸福,這一點也不足為奇。
◎過去的不幸是「化妝的祝福」
我的大兒子在一歲生日過後,不幸罹患小兒癌症。孩子住院治療的那段期間,我發現兒童癌症病房的母親們,臉上總是笑盈盈的,表情不見絲毫悲傷。因為幼小的生命隨時都可能消失,為了讓孩子們在還活著的時候,盡量擁有快樂的回憶,做父母的無不強忍淚水,拚命壓抑心中的憂傷。
然而一到了晚上,當孩子們安靜地陷入沉睡時,就能聽見處處傳來低聲的嗚咽。
「孩子,對不起!都怪媽媽沒把你生得健健康康。都是媽媽的錯,讓你現在這麼痛苦!請原諒媽媽……」
她們的哭聲彷彿這麼悲喚著。
那段時間,我仍然持續諮商的工作。面對諮詢者接二連三抱怨:
「孩子老是反抗我這個做家長的!」
「孩子不肯唸我們期望的那所學校。」
我發現自己非但無法像以前一樣感同身受,甚至連諮商師應有的基本論調都沒辦法把持。
「真羨慕你有個健康的孩子!」
當時的我滿腦子都是這種情緒。諮詢者的種種煩惱,聽在我的耳裡就只像炫耀。我甚至產生這樣的被害妄想:
「這個人到底想說些什麼啊?孩子越是叛逆,父母越能為他們的成長感到高興。多幸福啊!」
「我的孩子才剛滿一歲,也許沒來得及叫我一聲爸爸,短短的生命要結束了,你的孩子卻健康得能反抗你,你還想奢求什麼?」
「你知道孩子可以健康活著,是多麼難得的幸福嗎?」
◎留心「不幸背後」的微小幸福
不過現在,我的孩子也和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樣,快樂地笑著,也時而受挫地學習著。當然,在成長過程中,他也開始反抗父母、說大話,偶爾也會跟我吵架。
可是,就連這種微小的瞬間,都讓我感到無比幸福。反抗父母、和父母吵架,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證據。對於曾經被逼入死亡深淵的人來說,能好好地活著就是最棒的事了。鬼門關頭走過一遭後,每個微小瞬間都宛如上天恩寵般,讓人感到無以倫比的喜悅。
過去的不幸成為現在幸福的種子。經歷大兒子的病痛後,我深深地覺得正因為痛苦過,現在的喜悅才更加真實。
當然,這個世上也不乏相反的例子。幸與不幸之間並非完全相對,它們就像孿生兄弟,悲傷過後必有喜悅隨之而來,同樣地,快樂也可能是痛苦的導火線。
「人之所以不幸,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
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任何情況都有幸與不幸兩面,而人類卻永遠只能看見其中一面。
之所以感到不幸,是因為我們只看見事物陰暗晦澀的那一面;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轉過頭來,看看事物明亮美好的那一面,幸福之光便會灑落我們心中。將視覺焦點放在幸或不幸之上,人生的色彩將有全然不同的變化。
先愛,自己的過去
周遭的朋友經常說我是「總有悲傷故事可說的人」。不只是大兒子的病,我在孩提時代也先後經歷了摯愛繼親的死(自殺身亡)、與不斷離婚又再婚的父親間劍拔弩張的關係,從小就在大人們的愛恨糾葛中學到了很多。
不過直到今天我才發覺,過去的這些傷痛都成了現在幸福的要因。
假使那時的我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下長大,那麼現在的我就絕對不會存在。過去的悲傷、痛苦和「現在」緊緊相連,全都成了構築人生的基石,給予我無限力量。
過去的不幸,造就了現在的幸福。我對這個因果法則有很深刻的體會,因為倘若沒有那些苦日子,我就不可能成為現在的自己。因此,我學會了兩件事:
第一是「愛過去」。
從諮商的角度來看,無法愛現在的自己的人,多半也恨惡自己的過去。年幼時受欺負而產生的心靈創傷等,那些我們越是想遺忘的記憶,就越是陰魂不散、如影隨形。
相反地,無論多麼不堪、多麼不想去追憶,幸福的人都會坦然接受自己的過去。因為即便不喜歡,他們仍然願意承認,過去的一切是讓他們來到「現在」的必經事物,接受過去就是向幸福跨出一步。
第二則是明白「必要的事,會在必要的情況下發生」。
若你覺得現在的自己過得很充實,應該就能體會這一點。就如同我先前說的,所有的原因和結果緊緊相連,就像莫比爾斯環一樣。
我們所遭遇的事,沒有一件是偶然的,所有事物都發生在抵達「現在」的必經路程中。因此我們必須明白,每件事的發生都是因為它「必須發生」。
————————————————————————
————————————————————————
書籍特色
這本書的故事,也許就是你的故事。
平淡,卻有幸福光芒。你會發現「原來,幸福是這麼一回事。」
但是,我們常常忘記這些故事背後隱含的意義。於是幸福就這樣悄悄走掉。
我們必須培養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感受幸福的敏銳心靈,
去察覺那些一直在我們身旁微笑等待,平凡地幾乎被我們遺忘的微小幸福。
凝視內心.停下腳步.接受過去。
於是,你可以過更好的人生。
這是一本讓你擁有充實人生、安然面對一切、承受未來勇氣的幸福手冊。
獻給每天忙忙碌碌、心神不寧、想要幸福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