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看不見的細微之處,越是能提升價值《如何讓人看見你的價值》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小小螺絲,不起眼卻支撐整個世界
所謂「螺絲」,指的是連結物體的零件。透過螺絲組成的東西,連繫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製作的螺絲,背負著心與心相連的任務。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螺絲的存在,但它們全都用在隱密的地方,所以沒有人會在意。然而,螺絲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提供方便、舒適以及安全性,是不可或缺的零件,也正因為有了螺絲,我們的生活才得以完整。
如果一個零件製造公司重視的事情,對大家在生活、商場上有所助益,這將是我們最開心的事。另外,也想藉此機會讓各位讀者能夠更加瞭解有關「螺絲」的知識。
螺絲教導我們許多事情。雖然不讓螺絲鬆動是基本常識,想移除它時也可立刻扭開─螺絲擁有這兩件看似矛盾的功能。除此之外,螺絲並不只是用力鎖上就好,而是需恰到好處,如此看來,螺絲跟人的生活有很多相似之處!
總是擔任幕後功臣的螺絲,好不容易在本書中稍微有露臉的機會,請允許我們投以熱誠來敘述日常生活中如何「不讓螺絲鬆脫」。
◆感染「做一半病毒」,小問題變成大麻煩
各位知道有所謂的「做一半病毒」嗎?
這是一種連醫學辭典都沒有記載,現代人特有的文明病,而且傳染力極強,只要感染便難以痊癒,就像香港腳一樣。
像是電燈水龍頭沒關、鞋子脫下後放在原地、東西使用一半又沒放回原位、工作做半套。怎麼會這樣呢?各位振作一點吧。
如果放任商品不管理、賣多少都無所謂,就已經是病入膏肓了。如果人人都得到此病,社會將陷入病危狀態。
更值得關注的是,如果有一個人無法收拾殘局,就會傳染給別人,最終這個缺點因而遍及整個社會。現在發覺還來得及,希望各位可以快點診斷出自己是否罹患這種「做一半病毒」。
◆摒除「無用雜念」,思考力才會提升
人的腦袋對於思考也於事無補的事情,只會越想越糟;而面對必須要思考的事情,則會越想越好。這是根據大腦生理學提倡出「創造工學」*的「中山正和」在著作中曾提過的事。
所謂雜念和妄想,這些想法本身毫無益處卻總是浮現在腦海。但為了激發更多的創意,就應該屏除多餘的雜念,替自己打造一條迎接靈感的道路。
舉例來說,從事某項工作而失敗時,大部分的人都會萌生「啊……部長會生氣吧?怎麼辦呢?」的念頭,這就是雜念。
此時,你的思考方向必須轉變為「失敗後的善後處理」,例如:「原來如此,這樣做會使部長生氣,那暫且先不要這麼處理吧。」找尋你失敗的原因,確保不會再發生相同錯誤,替自己架設一張安全網。
還有很多人會在一場自由發表的談論會結束之後,覺得自己「好像應該再補充些什麼會更好」而耿耿於懷。但這種想法其實會阻礙腦袋運作,無法浮現靈感。而各位要知道「反省」和「耿耿於懷」是完全不同的。若是覺得當時言詞表達不周全,可再請求一場補充說明的會議。
特別是新產品的研發或是市場開發的情況,很容易伴隨「會順利嗎?」、「如果不順利,那該怎麼辦呢?」這種不安的心情也是雜念的一種。與其將注意力放在這些雜念上,不如多花些心力,再三思索接下來的商談有沒有遺漏的部分。
◆傾聽真實評論,是看見自己內在的鏡子
人類的眼睛如果不透過某些反射物品,將會無法看清自己。
莎士比亞悲劇《凱薩大帝》中,布魯圖斯(Marcus Junius Brutus Caepio )*有一句台詞:「我的眼睛看不見自己,是映照在某種東西上才第一次看清自己的模樣。」這是一句亙古不變的箴言。
我們早上出門上班前,都會照鏡子。看著鏡中的自己檢查服裝儀容,仔細確認領帶有沒有繫好、頭髮是否凌亂。只有像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用雙眼看清楚自己的模樣。
但是,肉眼能看到的也只不過是外表,我們卻不知道自己內在的性格、態度,給予他人什麼樣的印象,又或者會造成何種影響。
在溝通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時常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稱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這是心理學家喬瑟夫.魯夫特(Joseph Luft)及哈利.英格漢(Harry Ingram)將人際溝通的概念劃分為四個區塊的窗格—
❶開放自我(open self):自己和別人都知道
❷隱藏自我(hidden self):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
❸盲目自我(blind self):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
❹未知自我(unknown self):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就是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啟發的部分
特別是第三點的「盲目自我」(blind self),假使沒有旁人提點自己,將會成為自己看不見的盲點。
因此,我們都應該敞開心胸接受評論,並且真誠地將這些建議放在心上。能不能做到這點,就在此書第二十五節所提到的「工作人員自我滿意度調查」中檢視。將職場上的同事當成映照自己內在的一面明鏡吧。
◆「抽象+具象」的拆解思考,理解事物最快
有些人完全看不懂過於抽象的公司方針。舉例來說,當公司企劃方向是「取得顧客信賴」時,或許有人覺得「太籠統了」,但會說出這種評論的人,是因為他不理解「抽象」的本質。
「抽象」,即是從具體的事態中取出共同項目,如同萃取物一般,不要因為「無法理解」就置之不理。至於是否能從中導出具體性之後再開始行動,完全依據個人的本事。
尋求具體性時,自己試著「拆解思考」。像是將「信賴」這個抽象詞,拆解成「遵守約定」、「迅速應對」、「公平行事」等細項,就能判斷出必須要做的事。
為了取得顧客信任,必須遵守交貨期限;或是當客人詢問有關製品、估價的問題時也能迅速應對;服務客人時,一切快速、公平處理─運用這樣的思考模式,該做什麼事就可一目瞭然。
本公司有所謂「吾等信條」的宗旨,整理在一本小冊子上,讓員工個別在關鍵字旁增添解釋,把所謂宗旨的「抽象性」當成線索,引導他們學會「拆解思考」。
另一方面,當你需要作報告時,「拆解思考」對於轉換「抽象」的事物也很有幫助。報告無須冗長,簡潔有力地將內容整理出來即可。
那些你覺得頭腦好、有本事的人,都能將固有思維互相轉換於具體和抽象之間。
◆察覺「小變化」,總比別人快一步
「大變動不如小變化來得重要。」
這樣的敘述或許各位會感到疑惑,但是希望你們可以放在心上。
舉例來說,把青蛙放到熱水中,牠會立刻感受到熱氣而跳出來;然而,如果把青蛙放在冷水中並逐漸加熱,牠將感覺不到微小的溫度變化,等牠發覺太燙時,已經沒有力氣跳出來,結局就是一隻煮熟的青蛙,稱為「溫水煮青蛙法則」—這是一個在經濟學者和經商顧問之間很有名的寓言故事。
在商場上也是同理,每個人都對大變動很敏感,卻很容易忽略小變化—職場上的秩序逐漸混亂;營業額看似忽上忽下,實際上正逐漸下滑,這些微小變化都是巨大變動的前兆,請務必盡早思考對策。
◆能「鎖」能「鬆」,矛盾卻完美的特質
頂尖銷售員的行程表上,總是忙著老客戶的售後服務以及開發新客群,即便如此,他們從不會因為忙不過來而說一些洩氣話。
在生產部門中那些技術純熟之人不只細心、動作迅速,手法也很靈巧。而像「細心」、「動作迅速」這種貌似矛盾又相對立的特質,正是這些真正優秀的人同時具備的特點。
當工作上遭遇失敗時,遇到只會嚴厲斥責而不給建議的人,或是只有輕聲安慰之人,我反而會對他們敬而遠之,也覺得此種性格有點美中不足。然而,若是可以嚴厲中帶有溫柔,和善中有著嚴刻,這樣的人能獲得大家的信賴。
積極又穩重的人既不迷失在局勢中,也不會疏忽細節。他們追求立即見效的同時,又講述著長期展望的夢想。我覺得能如此完美地使看似矛盾的兩種狀態並存,才是真正有實力的人。
然而,很少人注意到螺絲也擁有這種矛盾特質—螺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牢牢鎖住物品,絕對不能鬆脫;但可以放鬆同為螺絲的特點,它具備了檢查與拆卸時容易取下的功能。追求看似矛盾特質的同時,也必須對社會做出貢獻。
摘自《如何讓人看見你的價值》作者:日東精工株式會社 企劃部
書籍特色
‧著名插畫家+日本第一的精密工業龍頭,獨門分享螺絲哲學。
‧善用能鬆能緊的「螺絲哲學」,建立獨特「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