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好日壞日,都從容優雅《當然可以不生氣》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每跨出一步,就放掉一些

人生越是往前走,就聚集越多的包袱和負擔。財物、職責、人際關係、應該做的、必須做的、人情世故和日常瑣事不斷增加,於是我們每天都得拖著沉重的負擔,艱難地生活。

你有沒有檢查過你的「包袱」,有多少是不必要的負擔?裡面裝的是食物,還是石頭?是否應該停下來,把包袱放下,先理清楚,讓自己更輕鬆地往下走呢?

 

印度大哲斯瓦米拉瑪說過,人每跨出一步,就要先把腳從原來占據的那一點提起來,放掉那一點才走得開。再跨出下一步,就連剛剛占據的那一點都要放下。如果放不開腳下的那一點,就走不開。

人生的道路上,有人可以走得瀟灑、優雅而開心,是因為他們放掉身上的包袱;有人卻走得很沉重、沮喪,因為放不下原來占據的那一點。

 

一位佛教的法師講了一個故事:

某個人想渡溪搬到城裡住,他做了一具竹筏渡過了溪,上岸時卻捨不得把竹筏放下,仍然氣喘吁吁地背在身上進城。最後法師問:「這具竹筏對他而言,到底是有用的財產或負擔?」

想想,每個人初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兩手空空,沒有帶任何東西。但隨著年紀漸長,我們不斷地買東西、要東西、找東西,擁有的家當越來越多,累積的責任、承諾以及要做的事不斷增加,肩上扛的責任也越來越重,幾乎占據了你全部的空間和時間。這到底是你的財產,還是負擔?

 

那些你所執著的,像是無趣的工作、無解的愛情、無望的投資,是否還扛在身上?你過去的失敗、你後悔的事、你忿恨的人,是不是還抓著不放?

再想想,每天名利纏身,你爭我奪,快樂從何而來?成天心事重重,陰霾不開,快樂從何而來?成天鳥肚雞腸、目光如豆,快樂又從何而來?

 

人們總誤以為快樂是要得到什麼。事實上,「得」的快樂是一時的,「放」的快樂才是長久的。想像一個國王,從未放下身為君王的煩惱,像是責任、內憂外患等等,他可能完全無法享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又如果在這王國中,有一個乞丐或哲人,他已放下內心所有的煩惱,懂得享受自然所賜予的一切,那麼誰比較快樂?

想要離苦得樂,重點不在「得什麼」,而是「放什麼」。更明白地說,放下並不是剝奪我們,要我們放棄能帶來快樂的一切,相反的,是要放棄那些會帶來無盡煩惱的一切。

 

這很難嗎?不難。想想,你如何甩掉一件沉重而無用的行李?只要你體認到自己不想再承受更多的痛苦,或繼續背負重擔,你自然會甩掉它。

因此,我們必須先認清,是哪些東西帶來痛苦,然後放下它。

天使之所以能夠飛翔,是因為祂有輕盈的翅膀。我們也應該學會割捨,每跨出一步,就放掉一些包袱,這樣人生才會走得輕鬆自在。

 

讓世界來改變我

如果你對現狀不滿,那你有三種選擇:離開它、改變它、接受它。

你必須選擇其一,如果無法離開或改變,就必須接受。

 

小鎮上有個人,他少了一條腿,只能拄著拐杖走路。一天,他一跛一跛地走過鎮上的馬路,過往的人都同情地說:「你看這個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那人聽到人們的竊竊私語,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而是要祈求上帝幫助我,讓我失去一條腿後,還知道該如何把日子過下去。」

這就是接受。事實既然這樣,它就是這樣。我們要做的是去學習如何與現實共處,並在其中感到喜悅,而不是否定、抱怨或試圖改變。

 

這不是要大家假裝喜歡災難,或否定自己真實的感受;而是要學習轉化,藉由轉變觀點,學習臣服。這麼說好了,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傑出的運動員,受訓是辛苦的,雖然很累,但你不會認為這是一種處罰。教練很可能今天獎勵你,明天卻給你嚴苛的要求或測驗。你會接受,甚至感謝,因為你將這視為整體訓練的一部分;我們的「人生遭遇」也是如此。

 

人們有時會抱怨:「為什麼日子那麼難熬?為什麼我有那麼多問題,這麼多痛苦?」答案是,你沒有從正確角度去看待事物。你不能說:「上天,請給我優異的成積,但不要給我課題或訓練。」、「上天,請給我智慧,但不要給我痛苦。」

痛苦是為了教導、引導我們,並成就智慧。聖經上說:「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你不會碰上一個你無法處理的問題,你碰上的問題都是為了讓你體會自己擁有的能力。

 

人們最大的問題,就是想趨吉避凶;一直想逃避或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事實上,人來到世間都是為了要學習,你必須受訓、考試,必須面對愛恨情仇,必須處理生老病死,這是你的課題……。真正治本的方法不是逃離,而是改變面對這些事情的態度,例如,對病痛的態度、對失去金錢的態度、對愛情的態度……。從愛恨中學會愛自己;從身體殘障中,發現不受限的頭腦;從人生大起大落中,學習放下;從生離死別中,學會愛與珍惜。也就是說,發生什麼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看你眼前的事。當你學會從悲劇中找到正面意義,你就頓悟了。

 

我們一直以同樣的劇本、同樣的模式,在演同樣的人生。直到有一天,你學會用新的方式、新的態度過日子,就能瞬間改寫劇本,過著全新的生命。

以前我也想改變世界,現在的我則敞開心胸,讓世界來改變我。每次的改變,都代表我的成長。我沒有師父,因為生命就是我的導師。我接受一切發生的事,然後從生活中學習。因為我知道,在上帝改變我之前,祂不會改變我身邊的人事物。

 

放下預期心理

我最近去開會,到一個停車場停車,剛好看到有人正要把車開出來,於是就把車靠邊停,打著方向燈,準備等這輛車出來後,我就可以停進去。然而,就在我等待的期間,竟有一輛車當著我的面直接卡位。

「這人怎麼這樣,難道他沒看到是我先來的嗎?」當時心裡很不悅,連帶影響到開會的心情。

事後,我回想整件事:我是怎麼回事?整個停車場又不止這個車位,為什麼我會如此在意?原因就在,那是「我準備要停的車位」。

 

人都有特定的心理習慣,只要周遭的人事物,不符預期,就自動觸發負面的情緒。比方說,你跟某人約好,他卻臨時有事;你準備好出去旅遊,卻突然下起雨;你已預定好到達的時間,路上卻大塞車;你希望收到生日禮物,結果卻空歡喜一場……。這時你的心情就會不好,對嗎?

換句話說,人們之所以會感到不如意,並非有壞事發生,而是因為事情不如我們的預期。

 

如果你去度假,對某個景點抱持高度期待,然而到達之後,它並不像你想的那樣,你就會失望。問題並不在那個地方,而是出在你過高的期望。

當你對朋友、同事、家人、配偶抱著期望,卻沒有如你所願時,你就會對他們感到失望或不悅。但這不是他們的錯,錯在你抱持的期望;讓你生氣的,是你的期望。

你遇到的問題也一樣。如果你硬要事情符合你的預期,那麼只要不合你意,就會變成問題;你若坦然接受任何當下發生的事,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只是單純的人生經驗。這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是美好的,但只要能接受事物的原貌,你的人生經驗就會變得全然不同。

 

西藏有句諺語:「沒有令人失望的眾生,只有陷入失望的眾生。」

生活就是這樣,它不是我們喜歡怎樣就能怎樣,這是大家首先要有的覺悟,否則我們將繼續受苦。我們會挫折、難過,並非現實在跟我們作對,而是我們抗拒現實才會受苦。

所以,我總提醒自己,做任何事,不要預期結果。如果太在乎結果,求好心切,壓力自然會產生。當我們一心一意追求某個結果,只專注於既定的目標,視野就會變得非常狹隘,反而錯失其他可能。

 

在感情和人際關係上遇到問題,我則反問自己:「是不是因為我有期待?是不是我預期對方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對我?」我們越能覺察自己的期待,就越能看到問題的所在。

有了這樣的覺悟之後,這些年來,我變得很少生氣,因為我不再期待別人為我做任何事。當別人不肯定我,我不會不開心,因為我不期待他們的肯定。當你放下預期心理,你的不快樂也跟著放下了。

 

摘自《當然可以不生氣》 作者:何權峰

書籍特色

換個角度,就能輕鬆轉換老舊的人生態度,就像穿上新鞋,走路自然就有風。無論人生處於低潮或高峰,都能優雅過日子。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