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每日「熹貴妃安」簡單四個字,卻引來殺身之禍?—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這就是傳說中的戀愛腦吧….😅

#甄嬛傳 #家書給浣碧他怎麼安心 #標準的被戀愛沖昏頭

*正文開始

來源:悟空問答
整理:冒牌生

雖然歷史上的果郡王是活到了乾隆時期,但是《甄嬛傳》裡的果郡王,卻因為和甄嬛的私情暴露,被皇帝借甄嬛的手毒死,也正是因為果郡王的死,才讓甄嬛下定決心害死皇帝。

而如果不是因為皇帝害死了果郡王,甄嬛原本是打算就這樣和皇帝過下去的。

在劇中,甄嬛和果郡王的關係,原本皇帝是不知情的。

但在凌雲峰上,甄嬛、果郡王與可汗有一面之緣,誰料後來竟重逢了。

這讓皇帝開始懷疑果郡王和甄嬛私情,設計考驗。

而果郡王果然中計帶著家兵去攔截,這讓皇帝很膈應!

在這樣的情況下,盡量避嫌,撇清關係,無疑才是保全二人的最好辦法。

甄嬛不用說,宮鬥中的佼佼者,可以說,甄嬛認真宮鬥起來,大部分人都不是她的對手。

而且甄嬛自從回宮,也是打算就這樣將自己和果郡王的感情埋在心底,不再提起的。

所以在皇帝面前,甄嬛一直是表現的可圈可點,讓皇帝找不到證據。

只可惜,再厲害的宮鬥冠軍,也架不住一個豬隊友拖後腿。

甄嬛雖然已經打算將感情埋藏在心底,保全所有的人。

但果郡王,卻破綻百出,讓皇帝疑心叢生。

果郡王家書每封問及熹貴妃,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果郡王在劇中也算是睿智、機警的人物形象,但他能不加顧忌的將「熹貴妃安」寫在信中,正印證了一句話那就是:關心則亂!

果郡王為了甄嬛出兵

夏刈的密報,讓皇上對果郡王和甄嬛產生了懷疑,所以他特意在殿中與甄嬛說起和親之事,而讓果郡王在殿外等候,就是想看看果郡王心裡到底有沒有甄嬛。

結果,果郡王的確沒有耐住性子,還是闖入殿中為甄嬛求情,這無疑是證明瞭皇上的疑心。

所以皇上當著他的面,許了甄嬛和親之事。

果郡王見皇上心意已決,回府後就開始籌備迎救甄嬛的事宜,而此時,他早就忘了自己隱忍多年的初衷,他的心中只掛念著甄嬛的平安。

然而,他的出兵並沒有迎回甄嬛,面對著空蕩蕩的轎子,果郡王知道自己落入了皇上的圈套,這時他才反應過來自己的衝動闖了多大的禍,所以,他無奈自請鎮守燕門關,而他的離開,卻將甄嬛獨自留在了京中。

所以,果郡王擔心,皇上把對自己的不滿,發洩在甄嬛的身上,因此,他才會每封信都問及甄嬛,希望能得到她安好的消息。

希望浣碧照顧甄嬛

浣碧嫁給果郡王,可以說是掩蓋甄嬛與果郡王有私的方法,但也可以說是甄嬛變向的成全了浣碧。

可是,浣碧畢竟不是大家閨秀,她雖是甄遠道親生,卻一直以侍女身份示人,也沒有受過名門淑女的教育,所以,不管是果郡王鐘情的甄嬛,還是對果郡王痴情的孟靜嫻,浣碧內涵的缺失,使她永遠也走不到果郡王的心中。

儘管浣碧是甄嬛的妹妹,也一直被甄嬛善待,但她嫉妒甄嬛能一出生就是甄府的大小姐,也嫉妒甄嬛能得到果郡王的心。

而果郡王遠在邊塞,無法親自照扶甄嬛,他知道浣碧與甄嬛的姐妹關係,更怕浣碧因得不到自己的愛而怨恨甄嬛,所以他在信中每每問起甄嬛,就是希望浣碧不管是看在親情上,還是看在他的囑託上,替他多多照顧甄嬛。

一封信要經過這麼多的驛站,經過這麼多的人手,隨便誰走漏風聲,甄嬛和她家人都有性命之憂。

果郡王追出關,已經向甄嬛表明瞭心跡:我儘管沒有皇權,但是我不是象皇上那麼薄情寡義之人,無論何時,我哪怕付出所有,包括自己性命以及家族的安危都可以不顧來保全你!

既然已經做了這樣的事,還需要寫信來表明心跡?

從皇上這邊,果郡王出關的行為也等於表明瞭喜歡熹貴妃,他還敢寫信問安?

而且果郡王寫信的對象是誰?是浣碧,浣碧是什麼樣的人,難道果郡王真不清楚嗎?即便果郡王寫這些家書給浣碧,浣碧肯定一句也不會傳達。

那為何還要寫這些信給浣碧?

就算果郡王想傾訴衷腸,自私的浣碧不想讓姐姐看到,也應該看完就燒掉!還留著幹什麼?自我欣賞?

特務夏刈說這些家信是去浣碧臥室請安時偷拿的。

怎麼可能?

皇上的暗探去側福晉臥室請安?

更是懷疑!

果郡王應該不害怕這些家書被皇帝看見吧?

他回宮述職的時候,與甄嬛兩個人的對話也可以看出來,甄嬛說:我擔心你,果郡王說:我一直都有家書寫回來報平安……

那麼他沒寫那幾句問熹貴妃安的話?

所以這裡面有個最關鍵,也是最無解的地方,就是果郡王明明已經暴漏了禮嬛之戀,還要寫家書?

以至於皇上都不相信還有這麼蠢的人,居然搞出來家書這麼明顯的證據?我的直覺是栽贓!

種種跡象,我很懷疑這些信的由來以及真實性!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以果郡王的智商,他不可能認為皇帝經過三年後就不追究他當年的過失了,所以還是一個定義,就是:果郡王是一個感性大於理性的人,所以他這麼做了,最後也因此直接的害死了自己。

這件事我覺得果郡王蠢到家了,白紙黑字的讓人抓住豈不是太蠢了?

他明明知道皇上懷疑他和甄嬛,卻還是每封信都問甄嬛。

不僅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還全然不顧及家人的安危。

果郡王與甄嬛在桐花台道別的時候,怎麼都不怕有人偷聽呢?

在《甄嬛傳》中,最讓人感傷的是果郡王的離世。

果郡王允禮,是先帝與舒妃所生下的17子,在九王奪嫡時,因為他並未參與任何一黨,只是醉心在詩書,才沒像八爺黨一樣被圈禁,得以保全自身,就如甄嬛所說的,不爭比爭有福氣多了。

身為一個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的男子,果郡王是很多女人的夢中情人。

他還樂善好施,是個暖男,他還提倡古代男子都無法做到的專一,不求嬌妻美妾圍繞,只求一心人相伴,在當時三妻四妾的封建時代,這樣的思想確實格格不入,非常的前衛。

​果郡王母親舒妃得先帝寵愛,所以他小時候就得先帝看重,騎馬狩獵事事都是先帝親授,先帝立儲時,也確實曾經考慮過果郡王,但是聰明的果郡王知道,雍正皇上對於曾經立儲的皇子都頗為忌憚,所以一直讓自己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盡量不參與宮中事宜,也是為了保全自己和母親。

但是後來,果郡王卻為了甄嬛可能被嫁到蒙古,起兵想要奪回甄嬛,皇上知道他覬覦自己的女人,即便將他遠放,每天寄回家的家書也都只盼望甄嬛安全,因此讓皇上起了殺心,逼迫甄嬛表露心意,下手殺了果郡王。

雍正皇帝懷疑果郡王和甄嬛有私情,便讓甄嬛親自去給果郡王送毒酒,讓甄嬛以此證明自己的清白。

死別在即,甄嬛和果郡王說了許多體己話。

他們不擔心皇帝派人偷聽嗎?

皇帝既然派甄嬛獨自送酒,就不會派人偷聽。

皇帝派甄嬛獨自赴宴,就是想讓果郡王悄咪咪地死去,不會再派別人去多生枝節。

無論甄嬛去不去送毒酒,果郡王必死無疑。

其實,皇上殺果郡王的心早在果郡王領兵去救甄嬛的時候便有了。

皇帝要甄嬛去准葛爾和親,果郡王不顧國家安危的大局,非要帶兵去搶回甄嬛,表現得太不正常了。

那個時候皇帝已經懷疑果郡王對甄嬛懷有不軌之心。

血滴子偷出了果郡王寫給玉隱的家書,果郡王每封信上必有「熹貴妃安」,果郡王對甄嬛的情意直白瞭然。

覬覦皇上的女人,這就是死罪。

皇上知道果郡王對甄嬛有意,但不確定甄嬛對果郡王有沒有情。

他做夢也想不到他們早已簽了合婚庚帖,有夫妻之實,連雙胞胎兒女都是果郡王的。

皇帝派甄嬛送酒,試探的是甄嬛。

如果甄嬛毒死果郡王,那麼可以證明她的清白,說明她對果郡王沒有私情。

如果她不把毒酒給果郡王,說明他們有私情。

對皇帝的安排,都是人精的果郡王和甄嬛都能猜到。

果郡王一看是甄嬛獨自赴宴,便明白了皇兄的安排和伎倆,因為甄嬛獨自和親王飲宴於禮不合。

甄嬛一時情難自已,想自己喝下毒酒,保全果郡王。她一時之間想不到,她死了果郡王也活不了。

果郡王倒是想明白了,因而不動聲色換了甄嬛的酒,自己喝下了,保住了甄嬛和甄家所有的人。

皇帝就是要果郡王無聲無息的「暴斃」,就像當年他逼迫太后讓隆科多「暴斃」一樣。

對甄嬛和果郡王的對話皇帝不需要知道,他只看結果。

皇帝派夏刈守在外面,交代他,如果走出來的是甄嬛,那麼只有果郡王死。如果走出來的是果郡王,那麼他們兩個人都要死。

皇家秘事,皇帝不想被人知道。

皇帝不能容果郡王再活下去還有一個更要緊的原因。除了覬覦他的女人,他更怕覬覦他的皇位。

在平叛敦親王時,果郡王已經顯露出了非凡的膽識和謀略。

果郡王鎮守邊疆,和將士們同吃同住,不分尊卑,深得人心。雍正怕果郡王成為第二個功高蓋主的年羹堯。

果郡王幼時得康熙喜歡,騎射都是康熙親自傳授的,對此雍正一直耿耿於懷,時常拿出來說說。

果郡王聰明,故意做出只愛風花雪月的浪蕩樣子,以消減皇帝的猜忌。

現在為了甄嬛,果郡王暴露了真實的領導才能,皇帝不會再讓他活下去,威脅自己的皇位。

但果郡王當時正帶兵鎮守邊疆,如果被人知道皇帝毒殺了他,會造成軍心動搖,而准葛爾也可能趁機來犯,於國非常不利。

對內,也不能讓朝中大臣和後宮嬪妃知道果郡王的真正死因。

覬覦皇嫂這種罪過,不能公之於眾。

沒有皇帝的旨意,別人就不敢聽了,守在門外的夏刈也不敢聽。

沒想到,終究這場鴻門宴還是真正來了,果郡王也沒能躲得過去,他也知道自己沒有辦法拒絕,因此也只能選擇往前走。

果郡王並非是坐以待斃之人,他深知這件事情。

自己必須要死亡,但是又不能真的死,畢竟自己的額娘一個人孤零零的在道觀之中,如果自己死亡額娘在世上可謂是徹底沒了指望,而且留下她一個人沒有任何人照顧,果郡王也覺得十分的不放心,因此當時自己是準備了假死藥去赴了這場鴻門宴,只是為了讓皇帝放心。

所以當時果郡王啊也是選擇直面這場鴻門宴,不過那個時候他已經有了保全自己的方法,當初的假死藥現如今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

沒想到當時給自己送來毒酒的竟然是甄嬛,不過在那一刻,他卻覺得心中隱隱地鬆了口氣,畢竟有著甄嬛的配合,這項計策會更加順利的實施。

但是他卻沒想到當時的甄嬛已經被權勢所浸透,完全忘卻了與自己之間的情誼,甚至想用自己的死亡來永遠地保守兩個人之間的秘密,果郡王為此也是十分的心痛,但是又無法表現出來,那個時候,他已經看透了這個女人的殘忍。

他以為甄嬛依舊是那個滿心滿眼愛著他的那個女人,卻沒想到當果郡王想要讓甄嬛去關窗戶以此來調換毒酒的時候,甄嬛卻假裝自己沒有聽懂,依舊選擇了讓果郡王喝下這杯毒酒,也就是讓果郡王死來換取自己的生。

當時果郡王看到甄嬛這樣的做法也是覺得十分的心寒,但是沒有辦法。

而且揭穿甄嬛的真面目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好的結果,所以當時果郡王也只能假意和甄嬛之間話別離,最後喝下毒酒也是七竅流血死在甄嬛懷中。

當時看到果郡王口中吐出的鮮血,甄嬛也是嚇到了,甚至以為當時的果郡王已經死亡。

看似當時果郡王已經斷氣,但是其實並非如此。

果郡王其實到最後並沒有真正死亡,當初在凌雲峰上溫實初曾經給果郡王一顆假死藥,當時也是為了讓甄嬛和果郡王能夠遠走高飛,然而由於甄嬛的回宮假死藥也沒有派上用場。

這次果郡王進宮來赴宴,其實便是準備了假死藥,所以當時那杯毒酒果郡王並沒有真正喝下,然而假死藥他卻是真正吃了下去,最後屍體被送出宮放進棺材之內,然而當時果郡王已經安排好人給自己打開棺木,所以果郡王之後也是帶著自己的母親離開了京城。

果郡王自幼生活在宮中的凝暉堂,後來皇上時常留宿他時也安排他住那裡。

但是,在皇上要甄嬛賜死他的那個夜裡,皇上將鴻門宴設在凝暉堂,不是更順利成章嗎?為什麼要安排果郡王暴斃在桐花台呢?

其實,這是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點,地理位置不允許

凝暉堂在宮內,而桐花台在圓明園行宮。

當時正直盛夏,按照慣例都去圓明園避暑了,所以下手的位置也就不能在凝暉堂了,只能在圓明園選擇。

第二點,桐花台荒涼,可以掩人耳目

桐花台是先帝為果郡王的生母舒妃所建造,舒妃在先帝爺還在時是專寵,桐花台也算是相當奢華。

在皇上登基後,太后怨恨舒妃,雖然舒妃自請出家修行,但是太后依然下令廢棄桐花台,後來這個地方就少有人來,變得極為荒涼了,不會有人在意這邊發生什麼事。

​畢竟對於皇上來說,因為懷疑弟弟和自己的寵妃有染,想要處死弟弟,這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當然要越隱秘越好,就像皇上發現三阿哥愛上他的妃子,是直接秘密處理掉妃子,因為這種事情有損皇家顏面。

所以,在果郡王死後,皇上才會下令秘不發喪,直接送出關外,假裝在關外戰死。

桐花台荒廢這麼多年,根本不會有人來,在這裡處決他,最掩人耳目了,也可以避免遭人非議,說皇上殘忍,不念手足之情。

第三,作者前後呼應

1、桐花台是先帝和舒妃歲歲合歡,記錄情與愛的地方。

允禮是他們的孩子,他也一直嚮往找一個摯愛的人,向父母一樣相愛一生。

死在父母最恩愛的地方,也算是死得其所,死得所願了。

​2、桐花的花語是情竇初開。

許多年前的七夕之夜,甄嬛和果郡王就曾在這裡相遇,他們在這裡聊夕顏,舒解甄嬛的困惑,探討什麼是真愛,第一次真實談彼此的所想所願。

也許在那時正是兩人對彼此情竇初開的時刻。

3.甄嬛曾在這裡說過:「再美好的事情,也不過浮雲一瞬間!」

在當時是感嘆先帝與舒妃的感情,嘆息桐花台的落寞,卻不想還是一個預言:預示她自己和果郡王之間的感情也是如此,當年在凌雲峰是多麼幸福美好,如今都如雲煙,兩人還落得個生離死別的結局。

​可見讓果郡王死在桐花台絕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

結語
無論是王爺覬覦妃子,還是皇上毒殺兄弟,都是見不得光的事,皇帝不會派人去偷聽甄嬛和果郡王的談話。

甄嬛和果郡王猜到了皇帝的心意,因而放下顧忌,說了很多知心話。唯一遺憾的是,甄嬛沒有明確地告訴果郡王,兩個孩子是他的。也不確定果郡王知不知道他有一雙兒女。

長相思與長相守,原本是一琴一笛,是舒妃與先帝的信物,後來因為先帝駕崩,舒妃出宮修行,此二物輾轉落入果郡王和甄嬛的手中。

而舒妃原是先帝的寵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先帝的離世,讓原本惹六宮怨妒的舒妃無法立足於宮中,只能以看破紅塵為由,離宮修行,長相思便被留在了宮中。

甄嬛因跳驚鴻舞而與長相思結緣,皇上又喜歡聽甄嬛彈琴,所以將此物賜予了她。

而果郡王則因為舒妃的關係,終日攜帶著長相守,就好像註定了二人會像此二物一樣,會有所牽絆。

甄嬛第一次認出果郡王,正是他隨身攜著的長笛。

而二人第一次顯露心意,更是甄嬛離宮後,在舒妃的住所,二人共奏了一首長相思。

正所謂相思容易,相守難。二人不為世人所容的愛情,一直在思與守之間徘徊,果郡王對甄嬛執著的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讓原本打算裝傻充愣,閒雲野鶴的過著平安一生的他,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果郡王開始不再懼怕皇權,只要與甄嬛有關的事,在他的心中都會引起軒然大波,讓他不管不顧,從摩格和親事件後,就屢次冒犯於皇上。

而甄嬛與果郡王的相愛,也讓甄嬛忘記了自己保全家族和自身的初衷。

為了給果郡王報仇,她先是欺瞞皇上自己早已有孕的事實,毅然回宮,後又因皇上剷除果郡王,而對皇上恨之入骨,最終與葉瀾依聯手弒君。

可以說,甄嬛回宮後做的這些事,都是欺君妄上、誅九族的大罪,可她為了果郡王,還是願意挺而走險。

而二人註定無法常相廝守的愛情,結局自然是,甄嬛一生都無法忘記果郡王,「思」念了他一輩子,而果郡王也不願娶她人為妻,「守」著二人的誓言走完了一生。

或許從甄嬛第一次見到皇上,皇上假裝自己是果郡王,甄嬛就已經愛上果郡王了,一直到後來甄嬛心灰意冷的出宮,砍柴洗衣各種工作都接受,只為了保朧月在皇宮中的平安。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https : //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