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中最美艷兇狠的嬪妃,不愛皇上卻生下4個皇子-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宮鬥劇其實很難分真正的好人與壞人,後宮一生似乎沒人是真正幸福快樂的感覺

#如懿傳 #最美嬪妃 #深宮結局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電視劇篇

*正文開始

來源:葵恩愛八卦
整理:冒牌生

今天和大家一起討論的是《如懿傳》中的金玉妍。

首先要說明,《如懿傳》原著中,作者把金玉妍的顏值基本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有後來出現的意歡可以與她並列,不過兩個人一個美艷,一個清麗,不是同種風格。

金玉妍是來自朝鮮金氏的貢女,以貴族身份嫁到寶親王潛邸成為侍妾格格,她容貌美艷,風騷嫵媚,非常善於保養,表面上心直口快,不善心計,其實城府極深,野心勃勃,狠決老辣。

入宮後她晉升的位份依次為:嘉貴人-嘉嬪-嘉妃-嘉貴妃。她本就嬌俏艷麗,最愛護膚保養,穿戴華貴十足,一顰一笑嫵媚誘人,深得乾隆寵愛,總共為乾隆皇上生了四個皇子。

表面心直口快的金玉妍其實心計深重,手段狠毒,作惡多端,多次算計女主角如懿卻嫁禍琅華和晞月,自己默默坐收漁翁之利。比如早在王府的時候就買通嫡福晉富察氏的婢女,把賜給如懿和高晞月的手鐲裡頭摻和了有傷女人肌理的零陵香,導致兩人多年不孕,後來如懿發現其中端倪,卻以為是富察琅嬅害了自己……

金玉妍做了很多壞事,導致皇上、如懿、高晞月等人對皇后琅嬅誤解很深,這些壞事過了很多年後才被揭露,不得不說金玉妍的手段不是一般人能玩過的~

金玉妍一生鍾情朝鮮世子,為了他才遠嫁過來,一心為母族利益謀劃,為了自己登上後位和兒子登上太子之位,她不擇手段,籌劃多年。

後來陰謀敗露,她被世子和母族拋棄,非常絕望,淪為深宮棄婦,自殺來結束了她華麗又慘澹的人生。

金玉妍挑逗皇上的手段

辛芷蕾飾演的金玉妍為金氏貢女,被北國寄予厚望,為母族奉獻一生。

她是乾隆皇帝早期妃嬪,容貌美艷,風騷嫵媚,姿容精緻,華貴萬千,又善保養,生養四子。表面心直口快,不善心計,其實城府極深,野心勃勃,狠決老辣。

如懿屢次受冤,都是她在背後毒辣盤算,卻嫁禍皇后富察氏和慧貴妃,她卻坐收漁翁之利。一生鍾情北國世子,一心為母族利益謀劃,為此不擇手段。

在為永珹謀劃太子之位時陰謀敗露,被皇帝辱罵為貢品後消極厭世。最後被世子和北國決絕拋棄,含恨而終,絕望自殺。

最近播出的一場戲裡,她挑逗皇上,有網友感嘆,就是成年人啊,摸耳朵什麼的,也太誘惑了。

「皇上表面不動聲色,耳朵卻紅了~」

「有種青蛇勾引法海的味道」

有網友說,「辛芷蕾就是一張十足的宮斗慾望臉,臉上寫滿了慾望。其他人都有種皇后是個部門主管,我們就是來打卡上班發出又是無聊的一天即視感。」

嘉嬪(辛芷蕾vs.潘時七)

這才是宮斗劇該有的演技啊!

辛芷蕾出演了《如懿傳》中艷麗四射卻心計頗深的高麗美女金玉妍,和眾多實力演員演戲,對辛芷蕾來說也有一定的壓力,但是她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很直白的說…

其實我真的特別想火,因為火了才有好劇本找你,能有好戲演這就是能讓我紅的最大動力。

真的是個很耿直的妹子,網友也表示這樣敢說真話的娛樂圈不多了。

希望這次《如懿傳》播出之後能像辛芷蕾自己說的那樣火起來。

有很多人說辛芷蕾長得很大氣,她的這張臉很有辨識度,讓人看了一眼就很容易記住。

但也有人說她長得太過高冷,缺少一種女人的柔美。翻翻辛芷蕾過去的舊照,乍一看還以為是宋慧喬呢!

辛芷蕾舊照,差點就認成了宋慧喬。

辛芷蕾

宋慧喬

《如懿傳》金玉妍到死才明白的道理

《如懿傳》金玉妍臨死時瞬間頓悟,舊活在後宮裡,和別人爭寵奪愛沒意思,下輩子寧願嫁給一無所有的阿里郎,過平平淡淡的生活。而如懿也在生命的盡頭,明白蘭因絮果,花開花落終有時,選擇放下。

金玉妍和世子的感情,就像如懿和皇帝,初始美好最終離散。金玉妍為了初識的世子一個神秘不可測的微笑,願意遠走他鄉,渾渾噩噩的被利用二十多年。而如懿被所謂青梅竹馬的感情,自我催眠真真假假的過了一生。

金玉妍一心為了世子,機關算盡,做盡齷蹉事,謀害每個競爭對手,最終發現自己不過是一顆可有可無的廢棋。如懿體諒皇帝的無奈,唯唯諾諾的蹉跎半生,臨了受盡猜疑和羞辱。

如懿和金玉妍同屬於可憐可悲的女子,自己痴痴念念,宛如生命一樣去珍重的情意,卻如幻夢一場!到死才發現錯付了人,錯付了一生,自己的少年郎早已變了心意。物是人非事事休!

《如懿傳》乾隆有 17 個兒子,只活了 6 個,為何還要扔掉 2 個?

乾隆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活了89歲,真是好福氣!

可惜這福氣沒有傳給他的兒子們,他一輩子生了17個兒子,乾隆立嫡出的皇次子永璉為皇太子,可惜永璉不到10歲就死了。後來乾隆又立皇七子永琮為皇太子,不久2歲的永琮也死了。

乾隆十三年,嫡出的皇長子永璜被乾隆責備,因而失寵,2年後,皇長子也去世了。

這樣一來,乾隆的17個兒子就成了14個兒子了。

乾隆的皇三子永璋26歲去世,皇五子25歲去世,皇十二子25歲就去世,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年幼就夭折了,乾隆的14個兒子又變成了6個兒子。

分別是:愛新覺羅·永珹 ( 皇四子)、愛新覺羅·永瑢(皇六子)、愛新覺羅·永璇 ( 皇八子)▪ 愛新覺羅·永瑆 ( 皇十一子)、嘉慶帝 ( 皇十五子 愛新覺羅·顒琰)、愛新覺羅·永璘 ( 皇十七子)。

令人覺得奇怪的是,乾隆為什麼還把皇四子和皇六子,過繼給和碩履懿親王胤裪和慎靖郡王允禧當兒子呢?

難道和碩履懿親王胤裪和慎靖郡王允禧自己沒有兒子嗎?

原來和碩履懿親王胤裪生了6個兒子5個兒子都早逝了,只有五兒子活到了12歲也去世了,這樣一來和碩履懿親王胤裪就絕後了。

慎靖郡王允禧也是一樣,長子弘昴在乾隆七年去世,年僅15歲;二子弘旬,在乾隆14年去世,年僅19歲。

於是皇四子永珹是在乾隆28年11月奉旨,過繼給和碩履懿親王胤裪做兒子的,皇六子愛新覺羅·永瑢是在乾隆20四年冬過繼給慎靖郡王允禧當兒子的。

但是細想不對,為什麼自己的叔叔們絕後了,作為皇帝的乾隆要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他們呢?

這還要說說父輩們的恩怨。

父親雍正和自己兄弟關係鬧得很僵,乾隆即位之後,為了緩和這樣的局面,做了很多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就是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無後的親王。

乾隆為了撫平前兩朝所留下的政治傷痕,把大家團結一致,他不得不這麼做!

還有,就是乾隆只是把皇四子和皇六子過繼給別人,後面就再也沒有過繼了。

他要是知道自己的兒子這麼短命,估計打死他也不會過繼兒子給別人了。

自己到了63歲的時候,發現身邊只有4個兒子,這4個兒子他都不是很滿意,於是只好選皇十五子永琰為繼承人,這一切也是他自己的原因啊!

烏拉那拉氏 ,輝發那拉氏,乾隆帝第二任皇后,滿洲鑲黃旗人,佐領納爾布之女。

雍正年間嫁與當時尚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當時她被封為側福晉,這麼看起來,烏喇那拉氏從潛邸之時就跟隨了乾隆帝,乾隆二年她被封為嫻妃,乾隆十年晉封嫻貴妃,乾隆十三年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

乾隆十五年被冊立為后。

這也是一步步走將上來的,按理應該更加珍視這樣的機會,可是她做了什麼逆鱗之事,被皇帝所厭棄呢?

一、那拉皇后被廢的過程

那拉皇后在被冊立之時,也是備受寵愛的,《如懿傳》裡把她描述成一位重情重義的娘娘,這也許只是文學作品的誇張與藝術表現形式,那拉皇后四次陪伴乾隆南巡,也足見她在冊立之初,還是受到了皇帝的重視。

可是在第四次南巡之時,那拉皇后的命運被徹底改變,本來南巡之初風平浪靜,在途中,乾隆皇帝還給她舉辦了生日慶典,在杭州早膳之時,皇帝還賞賜給皇后許多膳品,可是到了晚上,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皇后那拉氏再沒有出現,而陪伴乾隆進膳的只有令貴妃魏佳氏、慶妃陸氏、容嬪和卓氏。

在以後那拉皇后再也沒有出現過,在閏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和碩和嘉公主額駙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師。

就這一次的送回,那拉皇后的命運出現了極大的轉折,她不在是乾隆皇帝眼裡的白月光了,或者從來就沒有做過皇帝眼裡的白月光,她變成了一粒飯粒子。

命大學士公傅恆為正使。大學士史貽直、為副使。持節賫冊、寶冊立攝六宮事皇貴妃那拉氏為皇后。

冊文曰。朕惟乾始必賴乎坤成健順之功以備。外治恆資於內職。家邦之化斯隆。惟中閫之久虛。宜鴻儀之肇舉。爰稽茂典用協彝章咨爾攝六宮事皇貴妃那拉氏。秀毓名門。祥鐘世德。早從潛邸。含章而懋著芳型。晉錫榮封。受祉而克嫻內則。噙躬淑慎洵堪繼美於蘭幃。秉德溫恭。信可嗣音於椒殿往者統六宮而攝職。

從宜一准前規。今茲閱三載而屆期。成禮式遵慈諭。恭奉崇慶慈宣康惠皇太后命。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后。爾其只承懿訓。

這封詔書是那拉皇后被冊封時皇帝親筆所寫,但是如今看來刺目非常。

南巡結束後,皇帝回到京師,不久後乾隆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冊寶,裁減了她手下奴僕,只留了兩位宮女伺候,這是地位最低的答應所配備的份例。

二、乾隆的官方說法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五日,那拉皇后香消玉殞,皇帝發了一道上諭:

「據留京辦事王大臣奏,皇后於本月十四日未時薨逝。皇后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宮調攝。經今一載余,病勢日劇,遂爾奄逝。此實皇后福分淺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所致。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名,已為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復循孝賢皇后大事辦理。所有喪儀,止可照皇貴妃例行,交內務府大臣承辦。著將此宣諭中外知之。」

這是皇帝的官方回答,意思是說,那拉皇后在南巡途中突然發了瘋,舉止異常,對皇太后也極其不尊敬,不能恪盡孝道。

到杭州時,舉止都和常人不一般,於是就提前把皇后送回京都調養,可是皇后已經病入膏肓,經過一年的調理,終於沒有得到緩解,病情加重,造成她的離世。

那拉皇后並沒有大的錯誤,她的這一切,只是源於她命薄福淺,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遇所致。本來她這麼瘋癲,廢了她都是可以的,但是朕仍然存下她的名字,對於她已經是格外開恩了。

但是她的喪儀實在不適合用皇后之禮了,就以皇貴妃的禮儀辦吧。

這是乾隆皇帝說的被廢理由,當然這是官方的發言,誰也猜不透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讓那拉皇后被乾隆如此討厭。

乾隆四十三年,皇帝又給這件事找了一個理由:孝賢皇后崩逝時,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宮時,皇考所賜之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聖母皇太后,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又越三年,乃冊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仍優容如故。

乃至自行翦發,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然朕猶曲予包含,不行廢斥。

後因病薨逝,只令減其儀文,並未降明旨削其位號。朕處此事,實為仁至義盡。且其立也,循序循序而進,並非以愛選色升。及其後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

皇帝的另外一個解釋是,先皇后去世後,那拉氏是潛邸就在一起的側室福晉,朕念及舊情,把她升為皇后,可是她行為乖張,但是朕仍然對她寬厚以待,但是她一意孤行的斷發而為,是朕極其不可以忍受的事情,她的被選和姿色無關,她的被廢也與姿色無關,和色衰愛弛沒有任何關係。

綜合乾隆皇帝自己的說辭,那拉氏被廢,是因為行為乖張,從而斷發而為,特別是斷發之舉,簡直是無可饒恕。

三、民間的傳說

1、乾隆皇帝的風流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於是乾隆下江南被後世描述成很多風流故事。

他貪戀江南美景,順便尋花問柳,獵盡江南佳麗,那拉皇后出身正統,看不慣皇帝如此行事,就直言勸諫,結果乾隆不僅不聽,反而說她行為瘋癲,派人把她送回京都。

2、皇帝要進封令貴妃

在南巡途中,乾隆帝和皇太后想進封令妃為皇貴妃,遭到了那拉皇后的強烈反對,以至於斷髮明志。

這是最站不住腳的說法,因為在有皇后的情況下,通常情況下不會冊立皇貴妃,這樣會讓帝後失和,乾隆也不會因為這種事就廢黜皇后。

那拉皇后斷髮的事情,在歷史上仍然是個謎案,到底是因為什麼?

後世也猜測紛紛。要論真假,只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那拉氏或許當初有那麼一份幻想,把全身心都留給帝王之家,可是一個皇權至上的封建統治階級,哪裡有真正的深情,她最大的錯誤是生在了烏拉那拉氏家族,走進了無情的深宮,做了一棵毫無自由的宮牆之柳。

很多人說,自從如懿當上皇后後,就讓人忍不住想棄劇…

封后前後是如懿的人生巔峰,但劇情沒有當上皇后的風光,後面也只能用慘烈來形容。

很多人都會吐槽,如懿太弱了,黑鍋也背了,卻還是一派與世無爭模樣,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不爭不搶不耍心眼,不酸不裝不願算計,真的越看越生氣!

這戰鬥力,跟甄嬛根本沒辦法比。

據說《如懿傳》原著的最後,女主角放棄爭鬥,不爭不搶,連孩子被謀害都不再反擊,被很多人稱為「史上最軟弱女主角」。

的確,《如懿傳》不是一部爽劇,更多的是一種活在深宮之中,被命運推著、逼著一路前進的無奈。

如懿是弘曆又愛又恨的皇后,曾經是世界上最尊榮的女子,從皇后剪髮惹怒乾隆奪走地位,死後無名無諡號,卻安葬在嬪妃墓中,她的人生很是悲慘。

當初青櫻入宮,本來是因為她與弘曆兩情相悅。

如懿也喜歡乾隆,願意一心一意跟著他鎖在紫荊城一輩子。

太后問她,你最盼望什麼?

她回答說,情深義重,兩心相許。和所愛之人安安靜靜過完一生,那便是最美好如意的事情。

即使知道這一路會受到不少阻礙,她也覺得不算什麼,因為她知道皇帝愛她。

一開始,皇上可以得罪太后力排眾議納青櫻為側福晉,可以安排人手偷偷保護冷宮的如懿,在她有口難辯的時候,他設了一場長達三年的局只為了還她清白。

前期的皇帝很愛如懿,所以她甘願百般忍耐,不去爭搶也不去算計,因為皇帝的愛,是她最大的底氣。

只可惜青梅竹馬的皇帝,打著「愛你」的旗號把你娶進家門,卻是經歷不起時間和眾多女人摧殘的。

一個帝王哪裡有什麼最愛,有什麼鍾情。

當如懿在郎世寧那聽到,他們那裡的人,一個男人只可對一個女子鍾情,如果沒有情分,就各自分離。

她開開心心地把這些話告訴皇帝,希望能得到他的理解,但在皇帝那裡這些都是癡話。

即使她不爭不搶不妒,無心宮鬥,她不奢求皇權富貴,不渴望鳳袍加身,只渴望得到喜歡的人的愛,都不能如願。

更悲涼的是,在深宮中的諸多迫不得已,還是被最相信的那個人送進了冷宮。

這時的他早已不是弘曆了,站在如懿面前的只是大清的皇帝。

而那句「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早在這一刻化作泡影,他再也不是如懿的少年郎了。

如懿一再強調情分不要位分,在風雲叵測的后宮中,真的是很傻很天真。

即使如甄嬛太后,也時刻提醒過她,做天子的女人,那就是妄想。有些愛,根本就奢求不來。

後來,她開始懂得算計,走上至尊無上的繼后地位,可是到了最後,卻還是和曾心愛的男人,逐漸心離,最終心灰意冷斷髮。

所以,如懿從愛上皇帝那一刻起,已經在走向毀滅,走向悲劇了。

他對皇帝的愛,最終拖累了她。

很多人覺得如懿太弱了,歸根究底,只是她太善良。

其他嬪妃為了侍寢爭個你死我活的時候,她優哉地在自己屋子裡繡花作畫。就算內務府的太監看她失寵,少她的銀子,扣她的飯菜,她也不在乎。

可高牆大院之下,人心卻甚是險惡,不可能讓如懿真正的置身事外。

你不鬥,自然有人逼著你鬥;你不爭,也總會有人潑來髒水。

她好心幫白蕊姬驗膏藥,卻被陷害說是下了毒;好心讓儀貴人來她的宮裡產子,儀貴人流產後卻誣陷她。

貼身婢女阿箬誣陷謀害皇嗣,她百口莫辯,無從抵抗。她在冷宮經歷了毒蛇大火、父親過世…

可是即使如懿已經看透,皇上的愛,可能是她的依靠,卻也隨時像是懸在她頭頂的一把刀,他還是很相信皇帝。

從生孩子假裝吃辣這件事看得出來,如懿其實精通人情世故、智商很高,只是一直選擇被動、不想做惡人。

但是在宮裡經歷這麼多,還竟然還如此癡情純真,這必然注定要讓他付出代價。

當她覺得自己變得心狠手辣時,她知道當初盼望的「情深義重,兩心相許」,終究是被自己親手玷污了。

這是如懿的無奈。她不想鬥,卻不得不鬥;她只想愛,卻不得不笑裡藏刀。

所以,她最後只能把自己的頭髮給剪了,這個極為忌諱大逆不道的舉動,看起來像是輸了。

但或許這就是如懿想要的勝利吧,她終於如願以償地跳脫出了這場宮鬥遊戲啊。

如懿這一生太過悲慘,而徹底擊垮她的其實是「愛」,是他對皇帝的愛。

所以說,到最後她其實是解脫了,可是後面的仇還是要好朋友來幫她完成。

想想倒是很不值得。

所以說,女人這一生,不要囿於小情小愛,如果在婚姻裡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還是要用自己的努力去贏取主動地位,而不是一味在求而不得的愛中喪失自己。

《如懿傳》你有注意到如懿「成親時手上的瓷罐子」嗎?從抱著瓷罐的動作就能知道那個人的結局!

在如懿傳中,弘歷作為皇子在選福晉的時候選中了青櫻做嫡福晉,然而卻因為皇后烏拉那拉氏的突然倒台給拖累了,被皇上臨時拒絕了這門婚事。

為了讓青櫻加入自己府中,弘歷去求了皇上許久,皇上才答應讓青櫻以側福晉的身份入府,前提是富察氏為嫡福晉,高氏為格格。

電視劇裡只拍了青櫻和高氏嫁入王府的鏡頭,而有關富察氏作為嫡福晉嫁入府中的場景並沒有展示。

實際上皇子娶福晉的場景也是極其氣派莊重的,皇子選定福晉後,內務府官員會派侍衛將彩禮送至福晉的家中,金銀玉飾、貂皮棉衣等裝滿箱子,再用文馬拉著,十分氣派。

同日,福晉家中也會設宴款待送禮官員。

在成婚前一日,福晉家會將嫁妝送到皇子宮中預先佈置。

嫁妝的規格雖然和皇后相比要低,但也非常奢華,遠非一般百姓可比。

成婚當日,皇子會以蟒袍為吉服,先去皇太后、皇帝、皇后處依次行禮;如果是妃嬪所出,還要再給親生母親行禮。

內務府大臣也會率屬官20員、護軍40名至福晉家奉迎,可以說是相當有面了。

福晉入宮後到皇子宮與皇子行合卺禮。

禮畢,諸人皆退。

是當日,在皇子住處張幕結彩,設宴款待福晉父母親族人員。

出席人員與禮儀程序與在福晉家舉行的定婚宴一樣。

成婚的第二天早晨,皇子夫婦穿戴朝服,依次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朝見禮」,皇子三跪九叩、福晉六肅三跪三拜,妃嬪所出的,還要到生母面前行禮,皇子二跪六叩、福晉四肅二跪二拜。

成婚後第九天,皇子偕福晉回門,拜望福晉父母,行歸寧禮,福晉家設宴招待。在福晉家停留不會超過中午。

在劇中,是富察氏作為嫡福晉先入府,青櫻和格格高氏是隨後嫁入府中的。

高貴妃當初和如懿一起嫁入王府,而高貴妃的位分是月格格,如懿的位分卻是側福晉。

單從地位身份來看,側福晉本就比格格的位分高,再加之如懿是皇上的心上人,這使得高貴妃一心想要倚靠有權之人來超越如懿。

而這個有權之人便是皇后,她的出場看起來溫柔賢惠但實則卻是人人喊打的角色,拉攏高貴妃迫害龍嗣,在皇上身邊安插眼線等等,最終使得高晞月含淚下線。

那麼當很多人都認為高晞月下線是因皇后琅嬅的原因,但實則早在大婚那日,手抱瓷罐的這個小動作早已暗示了她的下線。

回顧那日的場景,走在前方的是側福晉如懿的大花轎,而後才是高晞月的花轎。

那麼在掀開花轎簾子的那一刻,兩個人都抱著一模一樣的瓷罐,這個瓷罐的作用是暗喻了皇上對兩位新人的在乎和歡迎。

這時注意高貴妃手抱瓷罐的小動作,她雙手抱著瓷罐的中等位置,一副看起來滿不在乎的感覺。

這份滿不在乎來源於她首先有著阿瑪高斌的保護,雖然一人嫁入王府,但她並不會感覺到害怕,皇后拉攏她之後便更加對身邊的人不在乎,不管用什麼手段只要能超越如懿就好,那麼這份傲骨的心氣兒早已在她抱著瓷罐的動作中就暗示了出來。

後來高晞月去世後觀眾對她的評價來看,實則她並非是壞人。

她雖然溫柔可佳,但思維卻很愚笨,但她有一個讓人稱贊的優點就在於,皇后和金玉妍一直都是主動去指使她人,而高晞月則是表面上產生憤怒之情心地卻很善良。

她從來不會主動去傷害任何一個人,只是受到了皇后和權力的壓迫才會讓她的人生路越走越暗。

再來看如懿,她從進宮後就一直對身邊的人很和睦,遇事沈著冷靜是她漫步在後宮路的原則,所以當她嫁入王府時手抱瓷罐的這個動作就顯得格外小心。

這就能看得出當高晞月即將逝去的那天,如懿親自去探望了她,其實面對面坐著的樣子本就是成功與失敗最好的對比。

如懿並不是比高晞月多了一份幸運,而是她明知自己的姑母宜修逝去,後宮並非有得力的人來幫助自己,只能小心而又膽怯的去生活。

性格往往都會因一些小的動作展示出來,高晞月的失敗下線在於她對事情並非有自己的見解,不管事情的對與錯只是一味的去順從別人,不在乎生活中的每一件瑣事只會讓她迷失了自我。

其實高晞月並非是一個壞人,她生命走到最後的那一刻還不忘將自己的罪過親口告訴如懿,她的心本是善良的只不過受到了別人的渲染才會讓她過早的離開了本就幸福的生活。

在她們嫁入府中的時候,手上的瓷罐子引起了我的注意,那麼這個瓷罐子是什麼呢?有什麼用呢?

其實也不複雜,裡面大體就是裝一些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等等,圖個「早生貴子」的好兆頭,是一種習俗和美好願望。

用綴滿珠寶的瓷罐子裝,則寓意多子多福、幸福滿滿,恰巧那個時候也是造瓷工藝的鼎盛時期。

這倒讓我想起了另一個用罐子裝東西的習俗。這紅白喜喪事往往相對,有喜事用罐子裝東西的習俗,那便有喪事也用罐子裝東西的習俗。

死者在去世後需要兒媳或閨女在圓肚小口的瓦罐裡添吃的,俗稱「衣飯罐」,兒女們要將每日所吃的食物放入衣飯罐中一小部分,一直延續到出殯,入葬時埋入地下,這樣死者在陰間就不會成為餓鬼。

當然了,有些人也說在衣飯罐裡添的食物越好越豐盛,子孫後代也會餓不著,代代都有東西吃,所以在衣飯罐裡放的東西也會比較講究,裡面會放五穀,寓意有飯吃,也會放五花肉,寓意有肉吃,最後的時候用糕封頂,寓意步步高昇。

一個小小的罐子在這些事情面前也被寄予了這麼多的希冀和寓意,也是很有趣了。

—————————————————————

喜歡文章的讀者,也歡迎【追蹤】和【分享】,這都是對我寫作最大的鼓勵。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追蹤【冒牌生官方LINE】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