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到底有沒有偽造皇上的「立儲密旨」?皇上真的有放密旨在牌匾後面嗎?—《甄嬛傳》—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甄嬛又怎麼知道密旨寫什麼?
#甄嬛傳 #立儲密旨 #甄嬛如何知道的
*正文開始
來源:少年常樂遊
整理:冒牌生
《甄嬛傳》後期皇上在四阿哥和六阿哥立儲之間反覆搖擺,最後因為一句六阿哥與果郡王的孩子越來越像的話,讓皇上開始懷疑六阿哥的身份,為了不聲張,還偷偷派夏刈前去滴血查探。
不過,好在葉瀾依經過看到,從甄嬛身上的知六阿哥身份後,更全心全意的要保住果郡王的雙生子,甄嬛也立刻派人殺了夏刈。
所以劇中,甄嬛以一句「天下子民都是皇上的孩子」給皇上留下了懸念,六阿哥到底是不是皇上的孩子,皇上至死都沒有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
然而,在皇上駕崩之後,因為皇上並未立太子,到底儲位的皇子是誰也變成了問題。
但甄嬛卻在皇上祭奠的葬禮上宣布的,她說皇上立的事四阿哥為太子,早就將親筆密旨用黃紙固封,貯於錦匣內,擱置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面。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也產生很大的疑惑,皇上明明屬意想由六阿哥繼承皇位,為什麼甄嬛會說是四阿哥呢?甄嬛又怎麼密詔在哪裡,裡面寫了什麼?還是其實甄嬛說謊了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皇上立儲的消息,我認為甄嬛在這裡並沒有搞鬼,首先皇上的字跡根本無法造假,且這件事影響之大,也不是甄嬛可以承擔的。
至於她是如何知道的,有很多種可能。
皇上自己立儲,為了保證可以執行,肯定不可能只告訴一個人,蘇培盛倒向甄嬛,給甄嬛通風報信,皇上也不是不知道,他或許不會告訴蘇培盛,但蘇培盛也一定會得知一些風吹草動的消息。
加上皇上手下的血滴子,只聽命於皇上一人,不會聽命他人,所以在皇上在沒有確定六阿哥身份,自己的身體又隨時有可能掛掉的前提下,他一定要有一個萬全之策,所以只能提前先立四阿哥為太子。
四阿哥為太子,甄嬛依舊能當太后,且見識過帝王無情之後,甄嬛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像果郡王一樣做個真正的瀟灑王爺,不被皇家權勢束縛,所以即便她知道皇上立了四阿哥為儲君,她依舊選擇公佈出來。
歷史記載,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書立儲密旨,立弘曆為繼承人,藏於錦匣,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所以在真正的歷史上,雍正早就在即位後不久便悄悄立了儲君。
清朝之前明朝是嫡長子繼承,但過早地確立太子便容易使他有驕縱之心,各路大臣也必定會討好太子,導致結黨,其他皇子也必然會結黨內訌,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也是雍正經歷過的一段,雍正必然會對立儲相當小心。
康熙在經過立太子之後廢太子,然後又復立太子到再次廢太子,這場鬧劇實在令人膽戰心驚,所以在「九子奪嫡」中勝出的雍正皇帝便創造了秘密立儲制度。
乾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無論從規模還是建制上來說都堪稱是紫禁城的后宮之首。走進乾清宮,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皇帝寶座上方高懸的「正大光明」牌匾。
在明朝時期這個匾是不存在的,而它也是在順治和康熙中間才產生的,「正大光明」這四個字來源於《易經》,《易經》中說「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就是說做人做事、為官為政、從學從商、修身修性都要正大光明。
這四個字也就成了清朝皇帝的座右銘,顯得十分重要,當年翁同龢(hé)給光緒皇帝上課,第一堂課講的便是」正大光明,天下太平」這八個字,告誡其一定要正大光明,這樣才能天下太平。
然而在雍正秘密立儲之後,它就與清帝國的皇位繼承人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雍正的秘密立儲制度就與這塊匾有關。
皇帝在生前會選擇一個後代作為皇位繼承人,然後將名字寫在紙上並放入鐍(jué)匣之中,當著眾大臣的面,將鐍匣掛在「正大光明」匾後,待皇帝駕崩後,眾大臣一起將鐍匣取出,宣布新的皇帝。
這樣一來不僅有了皇位繼承人,也不會發生像康熙時期發生「九子奪嫡」的慘劇。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雍正皇帝的一種無奈之舉,不過也確實保證了皇位的平穩過繼,至少清朝在雍正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過爭奪皇位的慘劇。
自雍正確立秘密立儲制度之後,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均按照這一制度繼承皇位。
但是到了咸豐末期,由於咸豐只有一個兒子,所以秘密立儲也沒有實際的意義了。
而同治、光緒兩帝沒有子嗣,宣統還沒來得及親政,清王朝就徹底覆亡了,使得秘密立儲制度自然廢止。
因此,甄嬛的這個舉動可以合理相信她並未動手腳,也並未說謊。
「皇上到死為何都不扯下黃帶子?」到最後一刻都在努力保全甄嬛!
甄嬛傳中甄嬛似乎鬥倒了皇后一派,最後依靠自己的努力再加上自己盟友的幫助,最終能夠扶持下個登上大寶自己成為大清的太后,這一生可謂是贏得滿面春光。
但是甄嬛真的是靠自己的能力取得最後的成功嗎?
其實甄嬛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其實很大的原因在於皇上最後保全了她,他對於甄嬛付出了真心,因此甄嬛才能一步一步走到如今這個高位。
皇上剛一開始對甄嬛便是十分愛護的,即便當初有一部分原因則是將她當成純元皇后的替身,但是即便是作為替身,皇上對於這個人也真真是用了真心的。
皇上當時親自賜給甄嬛這個新人湯泉沐浴,而且按照當時民間夫妻之間的利益來對待她,也是十分讓人感嘆,雍正這個本來不懂情趣的人,竟然能夠為甄嬛做到這一步也是十分難得。
而且皇上對於甄嬛也是處處用心,當時甄嬛初入宮皇上就知曉甄嬛喜歡穿什麼,喜歡吃什麼,有什麼好東西都想著要給甄嬛一份,讓甄嬛在深受寵愛,而且對於她也是處處保護。
當時發生宮變,於是將甄嬛送到蓬萊洲避避難,而這一殊榮也是連皇后都沒有的,可見當時皇上對於甄嬛處處愛護。
而當初皇上和甄嬛冷戰出走甘露寺,皇上心中也是充滿了愧疚,無事之時便會不自覺的走到甄嬛的住處碎玉軒來查看,看到甄嬛沒有帶走的東西,內心也是充滿了對於甄嬛的愧疚與無奈,而且口中暗念著長相思三個字,可見對於甄嬛也是處處思念。
而且當初也是不顧路途遙遠,不顧自己的身體,一步一步爬到高峰,只為能夠看到甄嬛一眼,當時皇上九五之尊能夠為一個女人做到這一步也是十分不容易。
之後甄嬛回宮,皇上也是處處不顧及皇后處處為甄嬛考慮,他作為一個男生,其實本就對這些事情並不熟悉,但是又怕出現紕漏,必須一點一點安排皇后,這一點讓當時皇后都十分嫉妒。
而且不顧朝臣反對,為甄嬛回宮弄了很大的盛典,而且為了能夠讓她在後宮之中站穩腳跟,能夠保護自己,甚至將四阿哥過繼給甄嬛,這可是極大的殊榮。
之後即便皇上在臨死之前知道甄嬛是成為害自己的推手,對於甄嬛十分惱怒,但是終究也是想從甄嬛口中得到一個真相,讓她再在喊自己一聲四郎,足以見得當時皇上真的不甘心自己這一輩子沒能得到甄嬛的愛。
所以甄嬛之所以能夠在後宮之中站穩腳跟,作為一個家世並不顯赫的人在最後能夠登上太后之位,其實很大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皇上對於甄嬛處處愛護。
因此甄嬛才能夠得到這一切,如果皇上到最後對於甄嬛趕盡殺絕,或許根本就不會讓她登上太后之位,正是因為皇上對於甄嬛的愛,所以才助她走到最後。
雍正鬱鬱而終,在他去世前一直拼命拉黃帶子,當時很多人不懂這個鏡頭有什麼寓意,其實黃帶子大有用處。
一、雍正和甄嬛之間有感情。
雖然甄嬛在最後對雍正只有憎恨,但是愛之深責之切,後期有多恨皇帝,最初她就有多麼動心,而雍正對甄嬛的寵愛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冒雨赴她的約會,賜給甄嬛椒房之喜,這些都是其他嬪妃根本不曾有過的榮寵。
也正因為如此,甄嬛才把雍正當做了自己的丈夫而不是君王,所以甄嬛才會眼裡容不得沙子。
雖然對於雍正來說,甄嬛和純元皇后非常像,他也一度把甄嬛當做故人的替身,但是甄嬛的性情和純元大不相同,所以雍正對於甄嬛的寵愛自然不全是因為純元皇后,甄嬛是一個極富才情,冰雪聰明的女子,她性格剛烈,所以雍正和她相處的時候,一直都是極力包容,只不過皇帝畢竟不可能弱水三千隻取一瓢,所以甄嬛注定會失望。
二、甄嬛回宮就是為了復仇。
其實自從甄嬛自願到甘露寺修行後,她對雍正早已心灰意冷,所以她從來就沒有想過再回宮,如果不是果郡王失蹤,她為了保全孩子,自然也不會再回到雍正身邊。
甄嬛回宮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救出父親,然後生下和果郡王的孩子,這時候的她對於雍正已經沒有半分情愛,自然能夠溫婉得體,不再任性發脾氣。
儘管甄嬛對於雍正已經沒有期待,但是君王的多情和寡恩還是讓她內心無比厭惡,尤其是果郡王被雍正設計毒殺後,她和雍正之間已經沒有任何的信任,這個時候如果她坐以待斃,那麼不僅自身難保,兩個孩子也會受到株連,所以這時候的甄嬛和葉瀾依還有敬妃一起殺害了雍正。
三、雍正死前一直在拉黃帶子。
甄嬛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先是告訴雍正自己的雙生子是果郡王的孩子,接著又告訴雍正沈眉莊的靜和公主是溫太醫的,當時整個房間的人都已經被甄嬛支開,所以雍正根本沒有辦法自保,這個時候他拼命去拉黃帶子,但是最終也沒有拉斷,最後雍正駕崩後,甄嬛讓弘歷繼位,自己也成為了大權在握的太后。
其實雍正所拉的黃帶子大有深意,如果黃帶子斷,那麼君死有疑,整個房間在場的人都要死,所以雍正去拉黃帶子就是想讓甄嬛為她陪葬,但最終黃帶子還是沒有斷。
有人分析說是雍正始終不捨得甄嬛,但甄嬛當時看到雍正去拉黃帶子表情十分淡定,根本沒有阻止,說明她早已安排好一切,把黃帶子已經縫死了,所以雍正是不可能拉斷的。
而且即便之後被甄嬛恆心殺害,皇上當時也是一直緊緊的拽著黃帶子,終究沒有選擇把它扯斷,只是為了能夠保全甄嬛的性命,或許他知道這一生終究是他傷害甄嬛太多,最終也只想保全她的性命。
其實皇上差一點「去母留子」,一切只因為甄嬛的一番暗示!
《甄嬛傳》到了後期,皇上對甄嬛其實有了很大的疑心和心結,甄嬛已經不再是他心目中那個純真又寬容大度的女孩了,再加上她和果郡王私通的事情,皇上因為還是相當愛甄嬛的,但內心卻是對甄嬛半信半疑,漸漸越來越少以誠相待了。
眼見皇上的身體也逐漸一天不如一天,大臣們開始慫恿皇上早日立下太子。
之前三阿哥因為被四阿哥騙,笨到去替八叔求情,便被皇上趕去做八叔的兒子,所以只剩下四阿哥和六阿哥是最適合成為太子的人選。
四阿哥的優勢是年長,劣勢是生母的身份,且自小在宮外長大並不得皇上寵愛。
六阿哥的優勢是母親是甄嬛,而且自小聰明,劣勢是年齡太小,若是登基,很容易讓生母甄嬛控制失了主見。
總的來講,朝中支持六阿哥的在多數,但是就是看其生母熹貴妃不順眼,認為熹貴妃禍國殃民,如若六阿哥登基,難保會像呂后、武則天一般牝雞司晨,把持朝政。
所以大臣建議皇上效法漢武帝,未雨綢繆,去母留子。
那麼漢武帝是怎樣去母留子的?
傳聞漢武帝劉徹巡狩,路過河間國時,那時觀天相、占卜吉凶的「望氣者」就對漢武帝說此地有奇女,漢武帝便立即下詔派人尋找。
不一會,派出尋找的人便尋到了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子,不過據說此女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漢武帝將她喚來,見其雙手果真是緊握拳狀。漢武帝伸出手將這女子手輕輕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開,手心裡還緊緊地握著一隻小玉鉤。
隨後,漢武帝命人將此女扶入隨行的軺車,將其帶回皇宮,由此而得到漢武帝的寵愛,被稱為「拳夫人」,又稱鉤弋夫人,後被封為婕妤。
關於鉤弋夫人的死因,《漢書》和《史記》補記中記載的稍有不同。
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鉤弋夫人是因為在漢武帝去甘泉宮修養期間,在隨侍時因犯有過錯,受到了漢武帝的斥責,致使其憂鬱而死。
但褚少孫在《史記》裡卻補記道:漢武帝住在甘泉宮時,曾命內廷畫工描繪一張周公抱著周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圖畫,並賜給奉車都尉霍光,因此群臣都知道了漢武帝想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而劉弗陵的生母是鉤弋夫人。
數日之後,漢武帝斥責鉤弋夫人,鉤弋夫人連忙摘下髮簪、耳環,叩頭請罪。漢武帝命人將鉤弋夫人送往監獄,不久鉤弋夫人死於雲陽宮。
鉤弋夫人死後,漢武帝詢問身邊的人,對鉤弋夫人之死有什麼看法。隨侍的人回答說:「人們說將要立她的兒子,那麼為什麼要除去他的母親?」
漢武帝說:「這不是一般兒輩愚人所能懂得的。從古到今國家起內亂的原因,是因為人主年小而母親年壯。女主人獨斷驕橫,淫蕩放肆,卻沒有人能阻止她。你們沒聽說過呂后的故事嗎?」
後元二年春天,漢武帝在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任命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佐劉弗陵。四天后,漢武帝去世,年僅八歲的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
皇上雖然在朝堂上對這樣的言論表示了不贊同,但是不代表他沒有被動搖,為什麼這麼說呢?從他後來叫來甄嬛說話,試探心意就可以看得出來。
甄嬛是如何讓皇上打消「留子去母」的念頭?
甄嬛想必在來前已經聽蘇培盛說過了,問皇上的第一句話便是「聽蘇培盛說皇上這兩日用膳不香?」皇上回道「所以聽你彈琴當飽餐行不行啊」。
見皇上裝傻不說,甄嬛便自己引出這件事,回道,「皇上可別抬舉臣妾,臣妾自問沒有這樣的好本事,若是哪天皇上聽信了牝雞司晨之言,會一條白綾賜死臣妾的。」示意皇上自己聽聞了今日朝中大臣們說她的閒話。
甄嬛主動說,那些朝中說六阿哥年幼不宜繼立為大統的人必定心存詛咒,皇上身體康健,肯定能夠等到六阿哥成年。
然而皇上表示這樣說的人他也不喜歡,並試探甄嬛,「所以你還是覺得咱們的孩子最好,是不是?」
說到底,此時無論皇上心裡想選誰做太子,甄嬛都不能主動說要立年幼的六阿哥做太子,不然便應了朝中那些大臣所言,會讓皇上疑心。當然,甄嬛也不希望六阿哥弘曕成為太子。
他內心是希望弘曕能夠像生父果郡王一樣,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不要被後宮女子算計。
於是甄嬛說道,「弘曕資質平庸,不易被立為太子。所以為長遠計,四阿哥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四阿哥上位,甄嬛依舊可以做太后,也有把持朝政的機會,所以皇上繼續試探,「若是朕為四阿哥尋一個出身更高貴的養母呢?」
甄嬛自然不會往槍口上撞,答道:「只要名正言順,江山後繼有人,臣妾絕無異議。」
為了試探甄嬛是否真的不想當太后,皇上遞去了最後的橄欖枝:「經此一事,朕已屬意你為皇后」。
不過甄嬛前面已然拒絕,這時是絕不會最後的犯糊塗的,所以不敢與純元皇后比肩,也不願皇上為她為難而拒絕了。
一套說辭下來,總算打消皇上疑慮。
想來若是甄嬛稍露出對太后之位的覬覦,皇上可能真的會有去母留子的打算。
#冒牌生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 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 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 https : //bit.ly/2Y27JSW
—————————————————————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