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合歡花代表什麼?為何成為甄嬛害死皇上的「導火索」?—《甄嬛傳》—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寧貴人的一段話更關鍵!
#甄嬛傳 #合歡花的寓意 #成為導火線
*正文開始
來源:少年常樂遊
整理:冒牌生
在甄嬛懷著雙生子回宮後,大著肚子出來散步,巧遇大雨,便找了一處躲雨,槿汐指著門外那一樹合歡花感嘆「這合歡花開得真好」。
甄嬛的第一直覺卻是「花開得再好,暴雨如注,也是要凋零的。」
或許一語成讖,只第一眼看到這合歡花,甄嬛便預料到了它今後的命運,以及,自己和果郡王的命運。
樹下的綠衣姑娘,冒著大雨撿拾樹下的合歡花。這是甄嬛第一次見到葉瀾依,
甄嬛要槿汐叫她進來避雨,「寧貴人喜歡合歡花呢?」,甄嬛雖是疑問口氣,卻是肯定語句。
畢竟若不是喜歡,誰會冒著大雨去撿拾凋零的花瓣呢。
甄嬛隨口說道:「御花園中的合歡花,這兒算開得好的了」。
但見寧貴人忽然激動,「這兒的花哪算好啊,凝暉堂的合歡花才是天下最佳,每當入夏時節便如花海一般,老遠便聞到那個香味了。」語氣像極了在安利自己喜愛的東西。
敏感的甄嬛,自她回宮,只要和果郡王有關的東西,她都會上一份心,凝暉堂是果郡王在宮裡常住的地方,可她卻未曾見過葉瀾依描繪的場景,心下不僅覺得失望,不自覺地感嘆,「本宮從未見過」。
見甄嬛興致不高,葉瀾依解釋,「嬪妾從前微賤,連宮女都尚且不如,當然可以隨意走動了」。
葉瀾依重視合歡花,又提到凝暉堂,無論是在宮中培養出的敏銳還是因為果郡王,她都去查了葉瀾依的底細,果然,如她所料。
某一夜,葉瀾依邀約甄嬛,卻不想葉瀾依掏出匕首想殺甄嬛,卻被甄嬛說中心事。
「本宮不願為難你一片真心,你已是皇上的寵妃,若因果郡王而殺了本宮,未免太不值了」。
「你知道了?」寧貴人說
「貴人愛合歡花逾越自己的性命,且有人告訴本宮昔年你孤苦垂死之際,是他請了太醫來救你。」
果然,就算是自己喜愛的花朵,也甚少有人會冒雨撿拾,若是心愛男子喜歡的,那便不同了。
甄嬛冊封熹貴妃時,應著冊封之喜,果郡王托蘇培盛告訴甄嬛,他將凝暉堂內所有的合歡花都贈予她,「合歡花最能安五臟和心智,娘娘日後折來賞玩也好,熬粥補身也好,總不辜負了就是。 」
合歡花花絲呈粉紅色,莢果偏,心材黃灰褐色,邊材黃白色,耐久,多用於製家具;嫩葉可食,老葉可以洗衣服;樹皮供藥用,有驅蟲之效。
當然還有果郡王所說的寧神作用,治鬱結胸悶、失眠健忘、滋陰補陽、眼疾、神經衰弱都有效果。
只是不知道甄嬛那時是否知道「合歡」寓意「言歸於好,合家歡樂」之美意,而合歡花象徵永遠恩愛、兩兩相對、是夫妻好合的象徵。
甄嬛那麼聰明,學識淵博,想必是知道的。
相傳虞舜南巡倉梧而死,其妃娥皇、女英遍尋湘江,終未尋見。二妃終日慟哭,淚盡滴血,血盡而死,逐為其神。後來,人們發現她們的精靈與虞舜的精靈「合二為一」,變成了合歡樹。合歡樹葉,晝開夜合,相親相愛。
自此,人們常以合歡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
葉瀾依那麼珍愛而不得的東西,他一句話,便全給了她。「本宮從未見過」的遺憾,他已為她悄悄補上。
再後來,便是兩人事情敗露,皇上命甄嬛去桐花台殺了果郡王。
桐花台偏僻,果郡王去赴約,果郡王看到甄嬛時便知道這是一個局,皇上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妃子深更半夜和自己會面呢?那便只有一個可能。
他同甄嬛說,「你看那窗上的圖案,是否特別應景?」
甄嬛撫上窗上的圖案,「這是合歡花的圖案」「這樣的大紅金色,是不是很像婚慶時節呢?」甄嬛此時已決心自己赴死,這次相見,她已然將其當做大婚之夜。
「額娘喜歡合歡花,皇阿瑪在建這桐花台時囑咐,窗扇皆鏤此花,合歡是溫柔長久的意思。」果郡王說道。
「你從前的凝暉堂,不也是遍種合歡嗎?」那一院的合歡,也是你送給我的。
「合心即歡,皇阿瑪再鍾情於額娘,也不能為她一人相守,我也做不到,我對不起靜嫻,對不起玉隱,更對不起你。」以前那個意氣風發的男子,曾說過只願與自己喜歡的女子共度餘生,他終究迫不得已辜負了。
一杯酒下肚,兩人共結連理,此刻,歲月靜好。
然而時光不會就此停滯。失算的是,中毒的是果郡王。在甄嬛去關窗的時候,他已經將毒酒換了。
甄嬛慌了,抱起果郡王。「我是你的妻子,你帶我離宮,我不想在這裡,不想在這裡。」
「在我心裡,你永遠是我唯一的,妻子。」
從此,甄嬛的花,落了。
如此,皇上了了一樁心事,後竟屬意甄嬛為皇后,可他不知道,太后與他有血緣之親,即便依著他的命令害死隆科多,但卻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所以可以無限度地原諒他。
甄嬛不同,從桐花台出來的時候,她的心已經死了,她作為「妻子」的身份也已經許給了別人,這一生皇上給她上的枷鎖太多,她又怎麼會再答應。
從皇上那裡出來,遇到葉瀾依。卻被告知皇上竟打算將凝暉堂的合歡盡數砍去,原因竟是「深秋合歡落盡,惹人煩厭。」
許是因著正那句「花落了」,又許是應了那句「花開得再好,暴雨如注,也是要凋零的。」
「皇上連這合歡花都不肯留?」
葉瀾依的話,一句句正中甄嬛的心口,「那些合歡花式王爺十五歲時先帝所賜,意在王爺年年如意,歲歲合歡。不過皇上的旨意很對,人都不在了,何來歲歲合歡啊,砍了也好。」
一瞬間,殺心四起。
「嬪妾知道娘娘不好說出口,也不能說,便替娘娘說了。」
「說什麼?」
「那些合歡花是冊封熹貴妃之時,他送你的賀禮,因怕你夜夜為此心痛,所以嬪妾便說是自己夜不能寐需留合歡烹煮療養,還好皇上同意了,要人把那些合歡移栽在嬪妾宮中。」
「多謝你。」
「那就別輕易放過他。」葉瀾依的話輕飄飄地落在甄嬛耳中。
「不急。」葉瀾依走後,甄嬛才緩緩道。日子還長得很,我們慢慢來。
甄嬛和果郡王私情早已暴露,皇上為何隱忍不發?
一開始看《甄嬛傳》,覺得最可憐的是甄嬛與後宮裡那些不見天日的嬪妃們。
後來又看一遍,再結合原著小說看時,卻覺得最可憐的人其實是皇帝。
1、作為帝王,身不由己
皇帝簡直太難了。很多時候,不得不為了顧全大局而犧牲自己。
不但不能盡情深愛自己喜歡的女人,甚至連吃頓飯也不得自由。
還要被專人監督約束著,俗稱「事不過三」,再好吃的湯和菜也不能超過三碗或三次。
記得有一個情節是這樣的,皇帝與宜修一起用膳,有一道野鴨子湯很好喝,喝了兩碗的皇帝原本想再來一碗,宜修卻勸他「不偏愛,有節制,方得長久。」一語雙關,借題發揮。
皇帝立刻沈下臉來,敗興而歸,然而卻沒有反駁。
這說明宜修是按照老祖宗的規矩來對皇帝行勸諫之責的,皇帝儘管不樂意,卻也無言可辯,只能掃興離去。
還有這每間隔三年一次的選秀,很多男人都羨慕不已,覺得求之不得。
但於皇帝而言,卻未必是什麼美事。
既然選進宮來,你就有義務讓她們「雨露均沾」,皇帝以一己之力去廣施雨露,這不等於「被迫營業」麼?
打一個粗鄙的比方,後宮有三千畝地需要耕種,卻只有皇帝這一頭牛……你還會覺得這頭牛是輕鬆幸福的嗎?
更何況,很多嬪妃是出於制衡需要才進宮的,因娘家的兵權、勢力而進宮,其作用就是利於皇帝控制政局。
比如端妃、華妃、甄嬛,祺貴人之類。
有時候,皇帝即便內心不喜歡,並且非常厭惡排斥,也要勉為其難去「盡職盡責」,不僅是安撫嬪妃,更是在間接安撫權臣們。
一旦厚此薄彼,就可能會引發前朝的揣度和猜忌,除非皇帝蓄意製造事端,試圖達成某種目的。
不然的話,定會引發前朝後宮的震蕩和風波。
後宮的事,看似只是女人之間爭風吃醋的事,實則沒那麼簡單。
牽一髮而動全身,處理不好,就會讓朝臣心生不滿,有怨懟抗拒之心。因此讓皇帝頗為頭疼。
僅僅是朝臣們虎視眈眈盯著後宮風向也就罷了,更虐心的是,自己的手足兄弟也死死盯著。
敦親王都能幫華妃講情,果郡王更「仗義」,見皇兄嬪妃太多力不從心,居然想過來拉「幫套」!
與甄嬛一起在甘露寺「修行」了一對雙胞胎後,還猶嫌不足,又在去攔截甄嬛和親的路上,與甄嬛「一度春風」、重溫舊夢,致使甄嬛回宮後又「給皇帝生下了一位女兒」——雪魄公主。
皇帝此次真正感受到了背叛,卻又不好宣之於口,或直接找允禮興師問罪。
傳揚出去,自己還怎麼有臉面對朝臣和天下萬民?皇帝的面子是很值錢的呀。
允禮也感受到了皇兄的殺機,忙自請去鎮守邊關,離開了京都。
卻不知他這一走,更令皇帝滿腔的疑惑和嫉妒無的放矢,憋出內傷。
2、皇帝杯弓蛇影,疑心病日趨嚴重
果郡王在邊關恪盡職守,上下一心,令敵營秋毫無犯,口碑極佳。
有些不知好歹的大臣就上表奏章,為果郡王請功。而果郡王亦要求為自己的將士們增加軍餉。
皇帝每每見到這樣的奏折,安心之余不免蹙眉煩心,「允禮這不是收買人心是什麼?」
他又指著一本允禮上書恨聲道:「他又要為將士提出要增發軍餉,讓將士吃飽穿暖,難道朕平時苛待了邊關將士麼?」
皇帝對允禮成見已深,所以,總覺得果郡王野心勃勃有所圖謀,甚至連他申請增加軍餉都看作是收買人心。
皇帝的話,甄嬛作為「與之私通的嫌疑人」,自然是不敢說什麼的。
然而,另一名嬪妃卻聽不下去了,她與瑛貴人一樣,也是來自於果郡王府,曾盛寵一時。
原著原文如下:(為方便大家閱讀,我把原著的人稱與人名換成電視劇的人稱與人名了,基本情節不變。)
到底是隨侍在側的羽貴嬪聽不過耳,捧了一碟子細巧點心上來,柔聲勸道:「王爺這樣提議,也是希望邊關將士感念皇恩,更效忠皇上。」
皇帝聞言只是冷笑:「感念皇恩還是感念他求取皇恩?是效忠朕還是更效忠他?」他打量羽貴嬪兩眼,「朕想起來了,你出身果郡王府,自然是要為他說話」。
他上前兩步,一把抓住羽貴嬪柔弱的肩,喝道:「你是否入宮之前就與他有了私情?」
此時的皇帝是不是有些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了?他看誰都像被果郡王染指過的。
這都是甄嬛與允禮的私情昭然若揭,才讓皇帝落下了這種難以啓齒的疑心病。
羽貴嬪嚇得面無人色,嚶嚶哭泣道:「臣妾自入宮來一直隨侍皇上,忠心不二,怎會有私情?」羽貴嬪何曾見過皇上這樣的疾言厲色,嚇得癱軟在地上,拼命磕頭:「臣妾與王爺絕無私情!還請皇上明察!」直到她潔白的額頭磕出血來,皇帝尚不解氣,喝道:「去,朕不願意再見到你,他求朕軍餉,朕也不會叫他如願以償」。
甄嬛看在眼裡,卻暗暗冷笑,也不多說什麼,更不會做何分辨與解釋。
只要皇帝拿不出實際證據,一切都只是他的「多心」而已。
自此,盛極一時的羽貴嬪失寵,皇帝的性子越發多疑。
這就是果郡王與甄嬛做得孽,皇帝憋屈得像一頭困獸,卻無法傾訴也無法排解,只能殺雞儆猴、借題發揮了。
皇帝是不是很可憐?花那麼多錢養這些女人,到頭來卻撫養著女人與他兄弟、太醫、甚至御林軍生下的孩子……
#冒牌生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 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 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 https : //bit.ly/2Y27JSW
—————————————————————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