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再次回宮,為何安陵容想回頭和甄嬛「重修舊好」?其實她有 3 個目的!—《甄嬛傳》—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安陵容攔下轎子是有目的的!
#甄嬛傳 #假意重修舊好 #其實有目的
來源:姒莞萱
整理:冒牌生
甄嬛出宮的時候,不僅帶著對皇上的失望離開,帶著對宮中爾虞我詐生活的厭倦離開的,還帶著對皇后黨的噁心。
她走之前安陵容對她和她家人做的一切陰險的事,其實都已心知肚明了,但也懶得再摻和進去,只是當白幫了一個恩將仇報的小人,提醒眉莊提防這個小人便離開了。
離開后宮時,甄嬛原本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再回到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后宮了,卻不想造化弄人,她為了救父親和附中的孩子,也想查明果郡王死因,只好選擇向皇上服軟,在蘇培盛的裡應外合下,她成功回到后宮。
這次回來是半副鳳駕的儀制回宮的,改了姓氏,升了妃位,還得了一個皇子傍身,讓身為敵人的皇后又恨又氣,只怪她們自己沒本事,皇上要寵著誰,眼紅也無濟於事。
甄嬛回宮後,皇后黨的人就安耐不住動了起來,只是三個人的招數完全不同。
皇后自然還是從前的招數,表面一團和氣,暗地裡使陰招。
祺嬪本來就是個有勇無謀的紙老虎,在自己宮門前的六棱石子路上摻和鵝卵石,還做的漏洞百出,最後乾脆直接和甄嬛撕破臉。
安陵容倒和她出完全不同的招數,打感情牌,向甄嬛示好。
先是費勁心思的給甄嬛制凝神聚氣的鵝梨帳中香,接著又跑到甄嬛跟前暗示她祺嬪在暗地裡動手害她,搞出一副窩裡鬥的架勢。
這兩個人真好笑,同一個陣營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
安陵容明明知道她和甄嬛早就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了,為什麼還要去向甄嬛套交情想重修舊好呢?當然這是有目的的,而且典型的用心不純。
首先,這一定是皇后授意的。
想藉著往日的一點情分,套套交情,刺探一些消息,這就相當於安了一個臥底去甄嬛身邊,好讓敵人在明,自己在暗,尋得好時機再倒戈。
其次,安陵容自己的私心。
她和祺嬪都是皇后身邊的人,可是誰也看不上彼此,明裡暗裡的鬥了很久,關係早就不睦,而且安陵容礙於自己的家世低,吃了不少虧和怨氣。
她知道甄嬛和她家的恩怨,把祺嬪的所作所為透露出來一來憑藉此消息獲取甄嬛的好感,二來借甄嬛的手除去祺嬪,這樣自己除去一個眼中釘。
最後,就是提升皇上對她的好感。
安陵容做的壞事甄嬛知道,可是皇上是不知道的,而且皇上只記得她與甄嬛從前姐妹相稱,感情好。
甄嬛回宮受到很多阻礙,安陵容此時表現那麼熱情不就是明著站皇上一邊,順著皇上的心意。這樣的女人任何男人都抵抗不了,皇上也是如此,對她定會好感倍增。這是想抱甄嬛大腿,得皇上的寵愛。
只是甄嬛知道此番回宮實屬不易,又帶著目的回宮的。
從前任人宰割的甄嬛已經死了,經歷那麼多事之後,在槿汐的提點下,她成了一個無心之人,一個狠而決絕的人。安陵容的這點伎倆根本就逃不過甄嬛的眼睛。
其實從甄嬛回宮第一次請安,皇后用了 5 句話就拉開第二次宮鬥!
1、「知道終有一日還能與本宮相見。」
甄嬛回宮翌日便起早向皇后請安,特地送上在佛前開過光的佛珠,皇后宜修接過時道:「其實東西還是其次,最要緊的是妹妹一番聰慧,知道終有一日還能與本宮相見。」
甄嬛聽後沉默,沒有接話,她怎會沒有聽出來皇后在諷刺她蓄謀已久,居心不良。
2、「熹妃從前服侍本宮簪花的規矩倒一點都沒錯。」
宮女端來一捧花,甄嬛服侍皇后簪花,皇后用餘光掃了一眼甄嬛的動作,簪花完她慢悠悠道:「熹妃從前服侍本宮簪花的規矩倒一點都沒錯。」雖然話語是帶著笑的,但畢竟簪花是伺妾要幫正宮做的事,所以她是在宣示自己皇后的地位。
舊事重提,也只是為了警醒和羞辱甄嬛而已。
3、「憑它什麼花都會有開有謝,只是早晚而已。」
簪花完,皇后說一晃數年,自己已然人老珠黃,但熹妃卻沒有絲毫改變,反而更見風韻,連歲月匆匆都格外憐惜。
甄嬛將皇后比作牡丹雍容華貴,說不知皇后為何出此傷感之語。
皇后卻放大招道:「牡丹又如何,憑它什麼花都會有開有謝,只是早晚而已。」如此字字誅心,看來皇后真的是草木皆兵了,但甄嬛依舊是沉默應對,回給她一個明艷的笑容。
4、「等熹妃生產之後,朧月公主也該送回永壽宮去。」
皇后見甄嬛與從前大不相同,要除掉她更為困難,便借朧月挑撥她與敬妃的關係。
所以她開口的第一句便是,讓敬妃多帶朧月公主去熹妃宮裡走走,還說「等熹妃生產之後,朧月公主也該送回永壽宮去」。從表情可以看出,敬妃是不高興的,神情低黯。
5、「你這個養娘再親,到底也比不上人家親娘。」
烏拉那拉宜修當真是容不下甄嬛了,她乘勝追擊,將挑撥進行到底,又對敬妃說:「你這個養娘再親,到底也比不上人家親娘。」徹底讓敬妃對甄嬛生了嫌隙。
不得不說皇后真的很厲害。只用了五句話,就拉開了二次宮鬥的帷幕。
甄嬛自從被皇后陷害穿上純元皇后的故衣,便自請離宮前往甘露寺,但是在甘露寺中甄嬛也是受盡折磨,各種苦役都要做,還在大雪天被趕往偏僻的凌雲峰,背後確實也是有皇后搞鬼,也可以說是靜白就是聽從皇后指令的人。
明明皇后將甄嬛視為眼中釘,為何沒能在宮外解決掉甄嬛,還讓他有機會回宮呢?
我相信只要皇后願意,偷偷派人殺掉甄嬛,再找個藉口,絕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但為何皇后沒有這麼做?
從分析的角度來看,可以分成三個原因。
一、甄嬛對皇上已死心,對皇后構不成威脅了
甄嬛出宮修行,與沈眉莊對皇上已死心異曲同工。
甄嬛生下朧月第二天就出宮去了甘露寺,月子都不做了。這是對皇宮、對皇上有多大的絕望啊。
一直視為如意郎君的「四郎」,只不過把自己當成了純元的替身。但這對驕傲的甄嬛是多麼大的諷刺,她活成了后宮中的笑話,而她卻渾然不知。
當她清醒後,這個后宮再也待不住了。生下朧月後,就急匆匆出宮了。一刻也不想要再待在皇宮,也不想見到皇上。
甄嬛的一舉一動,皇后又怎麼沒看在眼裡。按照以往的慣例,妃嬪出宮,就已經與皇家斷絕了關係。再回宮,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皇后也沒有大意,畢竟皇后了解皇上的心思,知道皇上還在意著甄嬛,加上朧月還在宮中,皇上只要看到朧月就會想起甄嬛,所以皇后也不斷讓靜白在甘露寺裡處處刁難甄嬛。
甄嬛生命力太強,貴人總是及時出現
雖然失寵的妃子在甘露寺不會有特殊照顧,但最起碼應該以禮相待吧。
但剛到甘露寺的甄嬛,就受到了靜白師太等眾姑子們的排擠。不僅要做漿洗等粗活,連最起碼的生活保障都沒有。如果不是莫言師太暗中保護,甄嬛能不能活下來還真的很難說。
也幸好在甘露寺時,沈眉莊請求太后不止一次派芳若姑姑來看甄嬛,就是為了要確保甄嬛的安全,確實就連太后也是擔心皇后下黑手。
最可恨的是一個大雪天,甄嬛被趕出了甘露寺,一行三人準備前往凌雲峰時,路遇大雪。如果不是果郡王趕來,甄嬛可能會被凍死。
這些舉動,沒有皇后的暗中指派,一個甘露寺的姑子哪有這麼大膽。
皇后大意了
凌雲峰山高路遠,自甄嬛趕往凌雲峰後,靜白等人再也沒有出現了。
皇后的想法,自然是讓甄嬛主僕三人自主自滅,不用管他們在凌雲峰的死活。
畢竟凌雲峰不僅偏僻,而且山中的野生動物很多,對人構成威脅的動物也不少。甄嬛還能活下去嗎?即使活下去,山高路遠,還有誰會記得她。
事實證明皇后過於自信自己的判斷了,也過於輕視甄嬛在皇上心中的位置了。
甄嬛不僅活得很好,並且皇上還在蘇培盛的建議下,不俱路途艱險,親自到凌雲峰去看望甄嬛。
皇后一生都在不斷的消滅「敵人」,從純元到華妃,再從華妃到甄嬛,只是宮中的女人真多啊,做半輩子的「賢良」皇后,到最後卻被皇上嫌棄,在皇上眼中成了一名「毒婦」。
在甘露寺時,甄嬛因為是廢妃身份,被拜高踩低的姑子們欺負,她都毫無怨言,因為她對皇上的心已經死了,而她知道自己在甘露寺過得越慘,朧月就遠離一分危險,這是她能保全朧月為好的方式。
但為什麼,堅持離宮的甄嬛,最後卻又要堅持回宮?
她明知道當時的後宮中,已經沒有人能夠與皇后抗衡,為何還要選擇一條最艱難的路?
甄嬛被甘露寺的姑子們趕出去,住在偏遠的凌雲峰,能夠遠離了欺負她的姑子,在凌雲峰應該還能過得自在,為什麼依然堅持回宮?
出了宮的甄嬛,跨越了心理障礙決定跟果郡王在一起,但果郡王死了,對她來說心也死了,活不活著都已經沒有意義了。
但是她懷了果郡王的孩子,她不能留在宮外,她必須保住果郡王最後的骨肉。
為什麼只有回宮才能保住孩子?
凌雲峰雖然偏僻幾乎沒有人會來,但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
甄嬛心思縝密,如果這件事情被甘露寺的任何一個姑子知道,都有可能會傳到皇后的耳裡,那她和孩子們絕對是死路一條。
總會有姑子來看她,宮中的人也有可能隨時落井下石,她不能冒這個險。
所以她說:「宮裡的日子,哪怕是鬥的無窮無盡」
「總比鬥也不鬥,就被人害死的好」
沒錯!
如果他不回宮,她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秘密什麼時候會被發現,什麼時候會被人害死。
她寧願回宮去跟皇后鬥,鬥出一條血路,也要保全她跟果郡王的孩子,這才是上策。
反正她已經不再相信愛情
甄嬛也已經看透了,果郡王的死讓她不在相信愛情,更不相信皇上。
所以回宮的她心也死了,她只需要保全孩子就夠了。
回宮之前,從槿汐的那一番話就能看得出來。
槿汐說:「此番回宮,娘娘要做的不是狠心」
「狠心亦是有心」
「娘娘要做的是狠」「而無心。」
這也就能明白,為什麼甄嬛在堅持離宮之後,卻又要堅持回宮了。
其實歷史上的果郡王結局很不一樣!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都知道,甄嬛的真愛是雍正皇帝的十七弟,果郡王允禮。
當然,電視劇中的果郡王與歷史上的果郡王,還是有所差異的。
在電視劇中,果郡王只想過閒雲野鶴的生活,一生中才華橫溢,灑脫又痴情,一直默默地愛著甄嬛。
直到後來,也是為了甄嬛喝下雍正皇帝御賜的毒酒而死,當時真的讓無數喜愛果郡王的粉絲傷透了心。
那歷史上的果郡王允禮結局又是怎樣的呢?跟電視劇中相同之處及差異之處有哪些?
果郡王允禮在歷史上的「身份」和劇中是一樣的。
史書記載,果郡王允禮「幼從學沈德潛,豁達識體,不參與皇權之爭。」整日與詩詞歌賦為伴,過著悠然自得閒雲野鶴的日子。
然而,電視劇曾經說過,果郡王是康熙立嗣時,中意的皇子之一,但並非如此。
康熙一世中,允禮並不受他父親的重視,也沒有得到任何封號。但也許正是因為他的「不參與皇權之爭」,雍正即位後,允禮的命運開始改變。
雍正皇帝登基後,允禮受封為多羅果郡王,並一直被重用。
直至雍正四年,正黃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和鑲藍旗蒙古都統四職,都由允禮一人兼任。
雍正對允禮的評價是「直朴謹慎,品行卓然,失志忠誠,毫不顧及己私,執持正理,概不瞻徇,贊襄朕躬,允稱篤敬。」可見雍正對這個異母弟弟確實是恩寵有加,十分信任。
雍正六年二月初五日,允禮被晉為和碩果親王,成為清朝最高一級的王爺。
果郡王的稱號也正式變更為「果親王」。
在接下來的幾年,允禮又接連奉命管理工部、戶部三庫、宗人府等重要部門的事務,在涉及外交的一些重大事務上,雍正也放心地交給這位弟弟去辦,直到雍正去世。
雍正在位時,允禮是榮寵不衰的,並沒有像電視劇里那樣與皇嫂有過曖昧關係,更沒有被皇兄雍正賜死。
而且雍正還給予了允禮許多朝政公務,對他相當依賴,也並非像電視劇中那樣,允禮只是偶爾進宮陪皇上下棋,而且皇上並沒有忌憚他參與政事。
雍正過世之後,乾隆即位時,對這位叔叔也是十分尊敬,先是給允禮的生母加徽號,接著又下旨免除這位叔叔在便殿召見時的叩拜之禮,還命他掌管刑部大權。
不過允禮沒有享受太久的榮華富貴,在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公元1738年3月21日)因病去世,享年僅四十二歲,但也算得以善終了。
允禮逝後,乾隆賜諡曰「毅」。
果郡王的感情生活,電視劇與歷史上的差異
在個人感情生活上,果郡王允禮先娶了果毅公阿靈阿之女,鈕鈷祿氏為嫡福晉。
不過鈕鈷祿氏一直沒有生育,因此果郡王才又娶了一名側福晉——達色之女也孟氏,生了兒一女,可惜都夭折了。
後來,由於允禮去世後並沒有子嗣,乾隆特將自己六弟弘曕,也就是雍正的第六子過繼給允禮,承襲果親王爵位。
這一點就跟電視劇中相似,只是弘曕的生母歷史上是謙妃劉氏。
至於為何電視劇會選擇將允禮塑造成痴情王爺的形象,或許也跟允禮有著和其他王侯貴胄們少見的「從一而終」的性格有關吧。
唯一和電視劇中最相似的是,果郡王的確可稱得上才華橫溢,他一生工書法,善詩詞,好遊歷,四川名山大川皆布其足跡,留有遺蹤。
著有《春和堂集》、《靜遠齋集》、《奉使紀行詩集》、《工程做法》等書。
同場加映:飾演果郡王的李東學後來怎麼了?
大家應該很好奇,為什麼後來飾演果郡王的李東學沒有其他的代表作品,其實他在幾年前曾經除了一場嚴重的事故,幾乎毀容。
李東學憑藉精湛的演技,對人物進行了傳神的演繹,一句「嬛兒,我再也不能保護你了」更是讓螢幕前無數觀眾傷心落淚,讓觀眾對果郡王和甄嬛的愛情嚮往而又惋惜。
李東學竟然為了拍戲,左臉毀容?
就在年前,李東學透露為了準備一部與足球相關的電影,正在搜集相關電影素材,不料卻在和職業球員競賽的過程中發生事故,直接與守門員對撞。
這個事故導致李東學臉部顴骨M形骨折,斷了兩節,整個左臉凹陷毀容,檢查後雖然幸運的是沒有壓到臉部神經,但需要用類似湯勺的東西,從嘴巴將臉敲回去,險些需要開顱手術。
從照片可以明顯看出,左臉嚴重凹陷。
李東學透露,距離傷勢痊癒還需要五個月,現在他的臉部仍有明顯浮腫,眼底仍有瘀青,回想起當時受傷的情況,他直言真的有點害怕。
不過作為演員,形象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傷幾乎讓他毀容,會不會就此斷送他的演藝生涯,讓觀眾再也無法在電視上看到帥氣的李東學?
李東學表示,考慮過毀容後的後路…
李東學為了安慰粉絲,還發微博自我調侃受傷話題:「白白胖胖,已成黃曆,積極面對,一切安好。」暖男特質讓粉絲們不禁感動。
對於受傷毀容這件事,李東學表現相當淡定,甚至樂天的表示:不行就台前轉幕後。
李東學坦言,在重傷時期曾考慮過轉型幕後:「台前不行轉幕後吧,這點自信還是有的,還可以寫寫劇本,可以往其它方面轉。」
顯然並不擔心演藝生涯因此結束,更獲粉絲點讚關愛:「一場意外的受傷,讓李東學更有魅力了」。
並希望李東學趕快恢復,繼續為粉絲們帶來更多經典戲劇角色。
#冒牌生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 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 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 https : //bit.ly/2Y27JSW
—————————————————————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