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從「貴人」晉升為「嬪」差別有多大?不只身份轉變,還有 3 大特權!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差一階簡直天壤之別!!

#甄嬛傳 #難怪曹貴人會囂張 #嬪位特權太誘人

*正文開始

來源:正說清代十二朝
整理:冒牌生

看過清朝宮鬥劇的人一定都知道,後宮都有階級之分,所有嬪妃都想往上爬爭取榮耀,彼此之間私底下其實都是勾心鬥角的,也才有精彩的宮鬥劇出現。

階級制度是這樣的:皇后,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位(4人),嬪位(6人),之後便是沒有人數限制的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伺候皇上的宮女)。

從嬪位以上才有人數的限制,這也就體現出嬪位以上的重要性,所以從貴人要晉升為嬪位對於一位後宮妃子來說,是一件相當興喜若狂的事,也難怪《甄嬛傳》中曹貴人晉升為襄嬪後野心更大了,甚至想要在未來的日子往上爬到皇貴妃。

那究竟從「貴人」晉升為「嬪」差別在哪呢?今天就來分享一下,電視劇沒有告訴你的清朝歷史。

清朝入關以後,在中原地區漢文化的巨大影響下,康熙皇帝沿襲明朝舊制,創設了「東西六宮齊備,位號明確,等威明辨」的后妃等級制度。對於后妃等級和人數配置,《清史稿·后妃列傳》記載明確:「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幾乎考慮到了所有有助於皇權集中、穩固統治根基的統治手段,后妃等級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皇帝納娶后妃從來都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私事,而是關乎皇權統治、朝局穩定的國家大事。

清代后妃形象

正因如此,清代后妃的每個等級在創設之初就被賦予了對應特權、地位和身份。

例如皇后,就是「位居中宮」的后宮之主,就是「母儀天下」的女性巔峰,要賢良淑德,更要懿範六宮。

可是皇后畢竟只有一個,要有高貴的出身、強大的外戚、優良的品德,更要有皇太后、皇帝乃至諸王大臣的首肯。封后難於上青天。

可除了皇后以外的后宮妃嬪,哪一級后宮妃嬪的晉升才最讓人欣喜如狂呢?或者,哪一級后宮妃嬪的晉升,才能真正實現身份的轉換、后宮特權的一步到位?

其實,這一級后宮位分的晉封,在諸多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概率極高,獲封妃嬪都會毫無例外的受寵若驚,大聲感謝「皇上聖恩」就是從「貴人」到「嬪」位的這個晉升過程。

當你晉升為嬪位之後,你能夠享有的不只是身份的轉換,還有三大所有人都想擁有的特權。

身份的轉變

我們先來聊聊關於身份轉換。

封建皇權社會奉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處在統治頂端的皇帝自然也不能免俗,甚至將這一制度推行到了極致。對於清朝的滿洲勳貴、達官富商甚至「僅為小康」的普通家庭往往會在「三妻四妾」之外,還另置通房丫頭、貼身丫環等承擔服侍職責的女性。

這種變現增加妻妾數量的方式,在皇帝的后宮中自然會以一種更名正言順、光明正大的方式存在。

對於皇帝而言,皇后是「正妻」;皇貴妃、貴妃、妃、嬪這四等高等妃嬪是「妾室」;而嬪之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即為民間俗稱的「通房丫頭」。

也就是說,「嬪」之下的低等妃嬪沒有后宮封號,沒有妃嬪待遇甚至並不被皇室認可;諸如祭天、祭祖這類重大皇室活動,更沒有資格參加。

所以,從「貴人」晉升為「嬪」,就等於實現了從「通房丫頭」身份到「妾室」的主子身份的轉變,欣喜程度可想而知。

在成為皇帝的「妾室」以後,便擁有了諸多與之對應的特權,其中有3種特權絕對屬於低等妃嬪「可遇而不可求」的所在:

1、撫養所生子嗣或收養低等妃嬪所出子嗣

根據《清稗類鈔》的記載,「皇子生,無論嫡庶,甫墮地,即有保姆持付乳媼手」、「皇女於其母,較皇子尤疏,自墮地至下嫁,僅與生母數十面」。

也就是說,清代皇室子嗣並不在其生母身邊長大。

但等到皇子和公主長到一定年齡,如果生母的位分較高,就擁有撫養之權,便可以和所出子嗣「定時相見」。雖然「見亦不能多言」,但這畢竟能夠彌補一個母親心中的巨大缺憾。

這個「撫養之權」的分界線,就是「嬪」。

「嬪」及其以上,擁有撫養所出子嗣之權;「嬪」以下的低等妃嬪,無此權力。

除此之外,「嬪」及其以上,還擁有著收養低等妃嬪所出子嗣的權力,在歷來講究「母以子貴」的清代后宮,有一位子嗣或者是收養的子嗣,對於后妃的后宮地位、影響乃至受寵程度都有著極為關鍵的直接影響。

2、成為一宮主位

根據《清史稿·后妃列傳》的記載,除了居於中宮的皇后,「貴妃二,妃四,嬪六」這些高等妃嬪(皇貴妃,一般不和皇后共存),這些非嬪「分居東、西十二宮」。

也就是說,「嬪」及其以上擁有著「一宮主位」的特殊地位,其餘居於東西六宮偏殿的低等妃嬪,全都由一宮主位使喚,低等嬪妃在承擔「侍上」職責的同時,還要承擔服侍「一宮主位」的義務。

都是皇帝的女人,同居於東、西十二宮,「嬪」以上就是主子,而「貴人」、「常在」、「答應」就只能是奴婢,怎能讓人不羨慕。

3、皇帝駕崩以後的特權

皇帝駕崩以後,其后宮妃嬪一般會得到後世帝王對其后宮位分的尊封,也就是封為皇太后、太妃、太嬪、太貴人就屬此類。但失去皇帝庇佑的前朝妃嬪,在意的並不是一個空頭位分,而是實實在在的晚年善待。

《清史稿·后妃列傳》有載:「先朝妃、嬪稱太妃、太嬪,隨皇太后同居,與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見」。也就是說,前朝只有「太嬪」及其以上的地位,才擁有和皇太后同居於「慈寧、壽康、寧壽諸宮」的權力,能夠被保證晚年生活條件。

而那些前朝的低等妃嬪所能得到的待遇,自然會大大不如,甚至會落得悲涼下場。

所以在清代后宮中,「貴人」晉升為「嬪」,雖然聽起來只有一個階級的改變,也只是諸多位分變化中的一種,但其代表了后宮妃嬪從奴婢到主子身份的轉變,代表了諸多后宮特權的獲得,更代表了一個悲苦女性能得晚年善終的安慰。

皇后太遙遠,「嬪」或許才是清代后宮女人的最大夢想。

「歷史上的甄嬛有多悲慘?」對雍正 18 年的真心付出,比不上康熙的這一句話!

電視劇《甄嬛傳》中被雍正皇帝親切稱呼為「嬛嬛」的甄嬛,取材於清朝歷史上著名的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孝聖憲皇后,雍正帝妃嬪、乾隆帝生母,於乾隆元年「母憑子貴」尊封為「崇慶皇太后」,「為天下母四十餘年,國家全盛,親見曾玄」,其壽命之高,在清朝皇太后中居於首位。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侍母至孝,以天下養」,讓鈕祜祿氏享盡了榮華富貴,乃係清朝最享福的皇太后。

電視劇中的甄嬛,歷經苦楚、受盡磨難才「守得雲開見明月​​」,那麼歷史上的甄嬛,又是經歷過何等苦楚才有了日後的榮華呢?

出身高貴,卻落得卑微名分

甄嬛,出身「滿洲八大姓」之一的鈕祜祿氏,其所在家族勢力強大、名臣輩出。

其曾祖父額都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康熙朝輔政大臣遏必隆亦和其同宗。

甄嬛的父親凌柱,雖然僅為四品典儀,基本類似於現今文化部某司司長,但因為「典儀」是監督典禮儀式、大臣禮節的侍衛官,平日隨侍於皇帝身邊,朝廷地位也非常人能及。

強大的家族背景,再加上父親官職的特殊,雖然為甄嬛帶來了康熙皇帝親自指婚的榮耀,但卻並未讓其獲得「嫡福晉」,甚至「側福晉」的高等位分,只是成為了皇四子胤禛的「使女格格」。

清朝皇子的「嫡福晉」,類似於平常人家的「正妻」;「側福晉」,則相當於妾室;而「使女格格」則是類似於「通房丫頭」的低等侍妾。

「使女格格」,身兼使女的工作,必須侍奉主上、遞茶送水的婢女職責,只是擁有「格格」的侍寢資格而已,地位相當低,身份也算是很卑微的。

冒險侍疾,生下愛新覺羅·弘曆

甄嬛進入胤禛府邸的康熙四十三年,在「九子奪嫡」事件已經初現端倪,朝臣對皇子們的擁護站隊已經非常明顯。

甄嬛所在的鈕祜祿氏家族雖然力量強大,但卻大多支持皇八子胤禩,和皇四子胤禛並無過多聯繫。

再加上歷史上的甄嬛,相貌平平,並無特殊才能,以至於她自入府便一直被胤禛冷落,直到康熙四十九年的一次偶然機會。

康熙四十九年,已經暗裡投身於「九子奪嫡」的皇四子胤禛,不幸染上時疾。

根據相關歷史文獻的記載,胤禛此次患病非常嚴重,一度性命攸關甚至連康熙皇帝欽派的御醫都給出了「病逝危急、束手無策」的無奈匯報。

當時為「使女格格」的甄嬛,便冒著同染時疾的巨大風險,「侍奉殷勤,煎湯熬藥,無不周到」,竟讓胤禛很快痊癒。

事實證明,甄嬛的冒險還是值得的。胤禛痊癒以後,甄嬛很快有孕並於康熙五十年生下了讓她徹底改變命運的兒子——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雖育有子,卻並未換回「母憑子貴」的榮耀

按照清朝傳統和皇室慣例,后宮妃嬪乃至皇室女眷獲得位分晉升的最佳途徑,就是生育子嗣,尤其是生育男嬰。

但弘曆的出生,並未為甄嬛帶來位份上的改變,甚至沒為她帶來額外的恩寵。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1、康熙五十年,「九子奪嫡」事件進入到新的鬥爭階段,胤禛已經無暇顧及自己的妻妾們;

2、康熙五十年,年羹堯的妹妹年氏入府為側福晉,一下奪走了胤禛僅有的恩寵;

3、當時的胤禛雖然有三子早夭,但還有側福晉李氏所生的弘時,佔據年齡優勢、出身優勢。也就是說,此時的弘曆並不佔據任何優勢,自然無法為他的生母甄嬛帶來身份的抬升。

自康熙四十三年,到康熙六十一年的18年間,甄嬛一直在默默付出,還為胤禛生育一子,卻始終未贏得胤禛的恩寵,更未獲得位分的提升。心裡的苦楚,恐怕只有甄嬛自己才能體會。

18年的付出,比不上康熙的一句話

康熙朝末期,隨著皇長子胤褆、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的接連出局,「九子奪嫡」事件已經成為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這對「一母同胞」之間的對決。

康熙六十年十月,康熙皇帝以「面授西北戰略」為由,緊急召回了時任「大將軍王」的皇十四子胤禵,這在天下臣民看來無疑是康熙皇帝打算傳位於胤禵的具體表現。

一直於暗裡奪嫡,自詡為「天下第一閒人」的皇四子胤禛就在奪嫡快要失敗的關鍵時刻,打出了自己的關鍵牌—— 「恭請康熙皇帝幸王園進宴」。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初四,皇四子胤禛恭請康熙皇帝駕臨圓明園,共赴家宴。席間,皇四子胤禛將已經12歲的弘曆,引見給了康熙皇帝。

《清實錄·高宗實錄》對於這次見面,有過詳細記載:

洎康熙壬寅,年十二,祗謁聖祖於圓明園之鏤月開雲。見即驚愛,命宮中養育。

此時的弘曆,早已不再是那個出身卑微、毫無存在感的庶出兒子,而是一位「隆準頎身,發音鏗洪,舉步岳重,規度恢遠」,已經初具讓皇四子胤禛倍感驕傲,篤定康熙皇帝會「見即驚愛」的帝王模樣。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初十,皇四子胤禛再次恭請康熙皇帝駕臨圓明園。這一次,康熙皇帝主動提出要見一見弘曆的生母。《清實錄·高宗實錄》對此也有著明確記載:

聖祖幸園中進膳。特命孝敬憲皇后率孝聖憲皇后,問安拜覲。天顏喜溢,連稱有福之人。

康熙皇帝對甄嬛的評價,只有四個字—— 「有福之人」。

就甄嬛後來的發展來看,康熙皇帝確實一語成讖,也徹底改變了皇四子胤禛對甄嬛的恩寵態度。

按照清朝慣例,皇帝潛邸時的「側福晉」才會被冊封為「貴妃」或者「妃」,而僅為「使女格格」的甄嬛卻在雍正元年直接被冊封為「熹妃」。

甄嬛,正式迎來了自己的享福人生。

只是,這一切並不是因為自己18年的付出,而只是因為康熙皇帝的一句話。如此結果,恐怕連甄嬛自己也倍感淒涼和惋惜。

乾隆四十二年,甄嬛崩逝卻拒絕和雍正皇帝合葬,恐怕就是她對雍正皇帝無言的抗議。


 

#冒牌生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 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 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 https : //bit.ly/2Y27JSW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