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甄嬛傳奇人生的關鍵!」在與「禮」的博弈中顛沛流離,才能笑到最後!—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在後宮的爾虞我詐都離不開這件事!
#甄嬛傳 #揭秘關鍵 #人生教科書

*正文開始

來源:井井有聊
整理:冒牌生

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文明,歷來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古老的中華民族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中,禮儀文化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對國家,禮儀是一個國家安邦定國的法寶,同時,禮儀作為一種制度規範人們的行為,在法制尚未完善的古代,有力地維護社會和諧和治安。

對個人,「彬彬有禮」是中國人在國際交往中的標準形象,「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成為古人的追求與審美標準。

然而,凡事都講究一個度,過猶不及,物極必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禮制」發展為「禮治」,一系列嚴苛、壓迫、反人性的禮儀教化出現,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工具,數不清的男男女女都淪為其犧牲品。

2012年,電視劇《甄嬛傳》爆紅,細細分析,除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宮廷鬥爭題材吸引大眾,廣大網友一致認為它堪稱是一部禮儀「教科書」。

從禮節的表現到禮俗的演繹,乃至封建禮教的弊端都恰到好處地呈現。

主人公甄嬛的傳奇人生,就是在與「禮」的博弈中顛沛流離,悲喜交加。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選秀與婚禮

一、「非禮勿視」

皇帝選秀,首先是一輪採選,接著才到了殿試,由眾女站在皇上太后面前選拔,但要注意一點,那就是殿選時秀女絕對不能抬眼看皇帝。

這一點可以從皇帝與甄嬛的對話中能夠看出,皇帝讓她抬頭,甄嬛照做,只是沒有抬眼,這也是甄嬛在御花園碰見皇帝而不識的原因。

不止選秀,在宮中,奴婢對皇帝及嬪妃也是不敢正眼來看的。

當皇帝亮明身份,高興地將甄嬛一路從御花園抱回宮中,路上所有太監都是連忙躲避,面對著牆的。

也就是孔子所講的「非禮勿視」。

二、「椒房之喜」

皇家與平常家庭不同,大婚只有一次,即是皇帝皇后成婚,其餘妃嬪,入宮時連正門都不能走,更不算結婚。

劇中,甄嬛第一次侍寢,對皇上說:「臣妾對皇上而言是普通嬪妃,而皇上對臣妾而言卻是臣妾的夫君,今晚是臣妾的新婚之夜。」

因此後半夜甄嬛起床剪紅燭也就不難理解了:

「臣妾聽聞民間嫁娶,新婚之夜必定要在洞房花燭夜燃一對花燭到天明,這樣夫妻才會舉案齊眉,白頭到老,不過民間燃的是鳳凰花燭。」

待甄嬛侍寢回宮後,內務府太監遠遠地就恭賀「椒房之喜」,椒房是大婚才有的規矩——用椒和泥塗牆,取溫暖多子之意。

除此之外,甄嬛的床鋪及床簾全部換為紅色,被子下灑滿了桂圓、蓮子、花生、銅錢,寓意「早生貴子」。

這個時候,甄嬛對皇上已經由最初的畏懼、嫌惡,變成了傾慕,他是她的「四郎」,她終於動了真情。

「願勿相忘,願勿相負,又奈爾恨與欺」——後宮妃嬪等級制度

一、妃嬪稱呼

劇中甄嬛在選秀之前去拜菩薩,侍女浣碧和流朱稱其為「小姐」;甄嬛中選後,浣碧對流朱說:「如今小姐成了小主了」,可見小主是對入選後秀女的特定稱謂。

「小主」一詞,宋朝就已出現,到清朝普及開來,通常是指選秀入宮後等待冊封的秀女。

而皇宮之內,華妃的侍女稱她為「娘娘」,其實是不合禮制的。

根據教禮儀的嬤嬤,「除了太皇太后,皇后,其餘的妃嬪都只稱作’小主’」,而「娘娘」的稱呼則是「一宮主位,還得是嬪位以上才行。」

因此我們能夠發現,直到甄嬛消滅了華妃,皇上封她為菀妃時,瑾汐與小允子才改口稱「娘娘」。

二、妃嬪等級制度

清初,努爾哈赤於明萬曆五年始成婚,先後娶了14位妃嬪,妻妾統稱福晉。

因為那時清朝統治者剛入關,江山尚未坐穩,自然是沒有那麼多精力管理後宮。

直到康熙年間,妃嬪制度才逐漸完善:皇帝的後宮,皇后是正妻,六宮之主。

皇后以下按等級分別為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甄嬛的一生幾乎走過了所有等級:

初入宮時,因為容貌酷似先皇后純元,直接越過答應被封菀常在(而一同入宮的安陵容只是被封作答應)。

與皇帝相見後,又直接被封為貴人。

甄嬛第一次懷孕,皇帝大喜,晉封為菀嬪。

華妃大勢已去,甄嬛得勢,菀嬪又被晉為菀妃。

誰知遭到皇后嫉恨,害怕甄嬛成為第二個「華妃」便設計陷害了甄嬛。待到她第二次入宮,已成為熹妃。

誕下雙生子,被晉封為熹貴妃,原本可以坐到皇貴妃,可是按禮制,

「按照後宮的儀制,應當有皇貴妃一,貴妃二,四妃,六嬪,其餘則無定數。」

於是,甄嬛便把唯一的皇貴妃位置讓給了資歷更加深厚的端妃。

這裡要注意到,甄嬛第一次封菀妃並未成功,原因是中了皇后的圈套,穿了純元皇后的吉服去見皇上,引得皇上勃然大怒,一氣之下懲罰了甄嬛。

第二次封熹妃,並不是直接行冊封禮,而是要挑一個好日子,冊封官到妃嬪宮中宣讀聖旨,然後受封妃嬪回禮,穿著相應級別的吉服到皇后宮中受教,再向皇帝皇后謝恩,最後還要接受各嬪妃跪拜,整個冊封禮才算完成。

不過第一次的冷酷已經讓甄嬛對皇帝死了心,再也不相信所謂的真情。

「望長相思,望長相守,卻空留琴與笛」——見面禮

女子「萬福」之禮

皇宮的見面禮自然是與平常人家不同,皇家有著更為嚴苛的等級制度,以妃嬪覲見皇后為例,就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甄嬛等人入宮後,頭一件事不是侍寢,而是拜見皇后,受皇后教。

所謂三跪九叩,就像劇中那樣,雙腿跪於地面,右手拿著絲帕於身前揚三次,起來再跪,如此重復三次。

這是大禮,只有在重大場合才會用到,而在日常生活中女子要行「萬福」之禮。

甄嬛被封為貴人,前往皇后處受教,甄嬛行的是大禮,而侍女瑾汐等人在她身後行的是萬福禮——雙手交疊放在左腹位置,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腿屈膝,右腿跪於地面。

這種萬福禮叫做「長萬福」,與之相對,還有「短萬福」,即見面打招呼用的「常禮」。甄嬛侍女進屋後,就是微微屈膝,行短萬福禮。

有一處情節是甄嬛猜到浣碧與王爺有染,如果不知這「短萬福」,一定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當時浣碧與甄嬛一起見果郡王,浣碧只是屈膝,心思細密的甄嬛立馬注意到了:「你今日見王爺時行的是常禮,若不是平日里私下見過,怎會只行常禮而不行大禮呢?」

可見萬福的長短,還取決於雙方的親密程度。

「造化遊戲真情諾諾,終於隨亂紅飛花去」——皇權之下,「禮」能吃人

一、凶禮

最後一集,皇帝駕崩,雍正的龍椅上擺著靈位,所有嬪妃身著白衣,也就是所謂的「披麻戴孝」。

宮內所有飾品一律換成白色,在儀式上,蘇培盛喊道:「跪,叩首,起,再叩首,起,三叩首,起,興,禮成」,所有人都要遵從指引,也即「三跪九叩之禮」。

凶禮中,從死到入殮的各環節都有講究,一切按照死者生前身份地位決定。

對死的說法也不同,皇帝、皇太后、皇后之死為「崩」,妃嬪之死為「歿」,之後依次為「卒」「不祿」。

二、吃人的「禮」

甄嬛的一生,雖然一步步登上了高位,但卻是以終生的幸福為代價,其餘妃嬪皆是如此,皇后、華妃,安陵容,沈眉莊等,無一不淪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最開始,皇帝後宮美人雲集,真可謂是「佳麗三千」,但結局卻是死的死,瘋的瘋,究其根本,還是封建禮教荼毒人的心靈,間接害死了她們。

華妃的寵愛因政治而來,皇帝為拉攏年羹堯專寵華妃,又害怕外戚專權不讓華妃生子,當她知道自己愛了一輩子的男人自始至終只把她當作工具,絕望悲憤,撞牆而死。

安陵容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追隨皇后,代價就是皇后不准她懷孕,她就不能懷孕,在如此非人的折磨中,她終於心灰意冷,選擇自殺。

寧嬪喜歡果郡王,卻被皇帝看中,強封為妃,在皇帝面前更是毫無自由可言,忍辱負重幫王爺報仇後也選擇了自殺。

正如甄嬛在初遇皇帝時所說:

「杏花雖美,可結出的果子極酸,杏仁更是苦澀,若做人做事皆是開頭美好而結局潦倒,又有何意義?」

皇權下的禮制,人們如何成年、如何結婚、如何生子,從出生到墳墓,無一不是伴隨著禮儀。

為了穩固統治,君王就會加強禮儀教化,這一切都可以說是皇權制度下釀成的悲劇。

如此結局,讓我們認識到,傳承古代禮儀文化的同時,必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追求真善美的「禮」。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https : //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