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一遍《甄嬛傳》才發現這些女人們鬥得其實是「孩子」!三位母親哪一種最成功?-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在後宮之中是有一位好母親重要還是一位好孩子?

#甄嬛傳 #比母親還是比孩子 #甄嬛傳到底在爭什麼

*正文開始

來源:平分往事
整理:冒牌生

“宮鬥鼻祖”《甄嬛傳》如同一個萬花筒,在整整十年當中,被關照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有人研究劇中情,有人詳解人物命,有人研究過服化道,甚至有人從”吃什麼”,探討人格的養成。

可謂反復觀看,常看常新。

我們不妨回到最根本的問題,這些人在鬥的究竟是什麼?

是孩子。

那麼,誰才是劇中最成功的母親呢?

“傻白甜”齊妃:有的母親讓你衣食無憂,也讓你一事無成

作為唯一養在宮中的長子三阿哥,他的生母齊妃很有代表性。

齊妃作為彈幕大軍口中的”二哈”,自帶著搞笑的天賦。

在第九集中,大半年沒來她宮裡的皇上突然駕臨,她慌張到險些摔倒。

她甚至需要公公小夏子來提醒,不要帶上孩子,要保護來之不易的”二人世界”。

她換上了年輕時皇上最喜歡她穿的粉色衣裳,呆呆站在皇帝旁邊。

皇帝說,你坐下。

她說,我站著伺候就行,我不累。

皇帝抬起讀書的頭,說,你擋著光了。

這段對話極有趣,將年輕時二人的狀態和此時此刻”中年夫妻的日常”一語道盡。

齊妃為什麼被喚作”二哈”,因為她”傻”。

半年未見丈夫,她生硬到不知如何應付,即便有小夏子的”友情提示”,她依舊忍不住開口說:皇上,三阿哥,又長高了。

如果問,劇中的母親齊妃給她的孩子留下了什麼遺產?那就是這一句:”三阿哥又長高了”。

她的兒子,在口口相傳的”長高”中,儼然變成了”大清的巨人”。

不可否認,失去了眷顧了齊妃,除了在後宮爭鬥中,扮演一個不合時宜的”耿直”角色,她余下的心力,一定全部傾注在了兒子身上:

要照顧好兒子的吃喝,不要讓他被繁重的作業累壞了腦子;要迎合他皇阿瑪的喜好,去練練騎射,不過練不好也沒關係。

因為不能累壞了身體;他還小,又是長子,等以後繼承了皇位,他自然就什麼都會了。

許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不允許別人生孩子的皇后,單單給齊妃開了綠燈?

憑借齊妃不多的智商,她是如何擁有了一個阿哥,又坐享妃位的?

我們且繼續看第九集的劇情。

齊妃對皇帝說了一通,日常是怎樣教導孩子的——弘時啊,你要好好學習,為你皇阿瑪分憂。

你要用功,成為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這些話,是否似曾相識?

就像很多家長,在孩子的耳邊反復念叨,你要好好學習,好好努力,說完轉身就去沙發上刷手機——口中的目標和現實的行為斷裂,這些話就變成了無用的廢話。

皇帝不耐煩地打斷了齊妃:你這些話說了那麼多遍,連我都煩了,弘時能聽進去?

我們注意到,已經進門許久的皇帝,到現在才正眼看齊妃。因為他緊接著說了句:這衣服不好看,你以後不要穿了。

皇上是嫌我老了?

粉色嬌嫩,你如今幾歲了?

到此,齊妃的人設呼之欲出——一位老了的”傻白甜”,年輕時憑著姿色,倒還顯得單純可愛,隨著青春不再,她就只剩下了”愚蠢”。

所以為什麼皇后給她開綠燈?因為她傻到讓人放心。

什麼樣的母親,教育什麼樣的兒子。一個腦袋空空的齊妃,自然只能教育出那個只會”一味長高”的三阿哥。

“怨婦”皇后:充滿仇恨的母親,教不出健康的孩子

皇后烏拉那拉氏在劇中是個既可恨又可憐的人。

她雖出身名門,卻是尷尬的庶出。

好不容易嫁了個如意的郎君,打算死心塌地過日子,不想一懷孕卻被同父異母的姐姐純元截了胡。

孕期眼瞅著丈夫跟姐姐甜甜蜜蜜,她一定非常痛苦。

雖然痛苦,好歹生養了一個阿哥。不知天意還是人為,孩子沒長幾歲,卻又生病夭折。可此時的純元,已經懷上了自己丈夫的孩子。

她恨,恨上天不公,恨她的姐姐搶了自己的丈夫。於是下計除掉了純元。

皇帝登基,她成為了獨一無二的皇后,但從此再無緣生一個自己的孩子。

而作為在她眼皮子底下成長起來的三阿哥,她雖不喜歡,但畢竟是個阿哥,又是唯一養在宮中的長子,只要不犯大錯,繼承皇位是水到渠成的。

直到甄嬛來了,還懷孕了。皇后知道自己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此時需要有一個明確意義上的兒子,來穩固她的皇后之位。

於是在她的幾次設計後,三阿哥成了她的孩子。

她怎樣訓練這顆棋子呢?

日日讀書到深夜,凌晨還要早起背書。

找專門的師傅來輔導功課,從各個角度打造這個孩子,力圖獲得皇帝的肯定。

除去”魔鬼訓練”,她對這個孩子全無愛意,更談不上什麼”親情互動”。

在她的眼中,這個名義上自己的孩子,僅僅是一顆未來能護佑自己的棋子。她的心,早已隨著當年夭折的孩子一同埋葬了。

現在的她,只是一個毫無溫情,充滿仇恨的”怨婦”。

不僅僅是”魔鬼訓練”,她還要求三阿哥娶自家的姪女,以此保證家族永享皇后之位。

而可憐的”工具人”三阿哥呢?他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中,一日勝似一日懷念自己的生母,也一日勝似一日地長高。

除此之外,再無長進。

更加可怕的是,他還繼承了母親不合時宜的”耿直”。

三阿哥弘時不是一個”壞孩子”,但他實在不夠優秀。這不僅僅是基因的力量,而是在寶貴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人記得點起他的智慧之火。

所以,他最後成了那個被弟弟弘歷牽著鼻子走的”傻瓜”。

不合時宜,不懂規矩。直到被他的皇阿瑪派去做了八叔的兒子,他的一生被徹底淪為了笑柄。

“教子有方”甄嬛:有時候,”愛”是解決問題的良方

甄嬛的四個孩子中,只有四阿哥並非親生。但她對四阿哥上不上心呢?

她簡直做了一個母親該做的一切。

雖然同為”相互依存”的利益關係,她的做法勝過皇后百倍。不僅僅是課業的精進,她更多的,是教會了四阿哥做人、做事的道理。

就在他倆還不是母子時,圓明園裡初次相見,備受冷落的四阿哥弘歷向甄嬛求助,甄嬛沒有像別人一樣冷落他,而是告訴他,人只要看得起自己,別人自然不敢怠慢你。

不僅如此。當甄嬛看到爬到高處的四阿哥時,忙著喚他下來。這個表演極其到位。

對甄嬛而言,這一刻不是在演,而是發自內心的關愛。

在從未感受過母愛的弘歷看來,這一定是生活之中難得的”親情時刻”。也為二人後來的母子情份,打下了基礎。

之後甄嬛回宮成了熹妃,四阿哥成了熹妃的兒子。他怎麼說?我再不是沒人管的野孩子了。

甄嬛帶著弘曕、靈犀去聽他們的哥哥弘歷背書,既鼓勵了大的,又讓小的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她常常和四阿哥一同吃飯,培養出更加深厚的感情。

還常常帶他去後花園散步,除了讓他勞逸結合,仍然不忘時不時點化教導。

真正站在弘歷的角度,想他所想,圓他所願。

甄嬛並沒有強加給弘歷任何他不想做到的事情,即便是”同盟”,仍然以尊重他的意願為前提。

而切身感受到了母愛的四阿哥,儼然像開了掛一般,瘋狂前進。

刻苦讀書,熟習騎射。每當皇阿瑪問起,他都對答如流。

“天資最差,開蒙最晚,卻最有長進。這是你教子有方的功勞。”

敬妃對甄嬛這樣評價。

結語

三阿哥弘時和四阿哥弘歷,可以說是”同人不同命”的典型代表:

他們有著同一個皇帝父親;

他們的生母都不受寵愛;

他們都有一位養母。

而如此相似背景的兩人,一個被驅逐出局,一個卻繼承大統,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是母親,是母愛。

弘時的悲劇在於他既沒有得到智慧,又沒有得到愛;

弘歷的幸運在於,他雖出身卑微,卻在養母那裡,得到了人生中最寶貴的安全感。

那才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那顆”定心丸”。

甄嬛為什麼讓養子四阿哥登基?而不是親骨肉六阿哥?

在太子之爭的戲中,為什麼甄嬛能全身而退?

大家知道,太子之爭裡,甄嬛手中有兩大利器,一是皇帝最愛的弘曕,二是能力突出又具備賢能的四阿哥。

而太子人選有兩個,雍正也難選擇

弘曕:是他的心頭好(皇帝支持),

四阿哥:總讓他想起那個卑微的母親。(甄嬛真心扶持他,皇帝意屬他)

立賢,歷代立太子的原則

立幼子,皇上喜歡,當然要先支持

無論是哪種選擇,甄嬛的基本盤大,贏面也大。

但這是利器,也是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風險和收益並存。

對社稷江山來講,禍害千年的可能性更大,至少朝臣是這樣認為的。

所以,朝臣們提出因「主少母壯」,讓雍正效仿漢武帝殺「鈎弋夫人」、留「劉弗陵」的做法,防止甄嬛「牝雞司晨」,遺害千年。

雍正聽進去了嗎?聽進去了,而是還為此設陷阱來試探她。

而甄嬛怎麼做呢?

當雍正第一次跟她聊起,朝前鄂敏提出擇長子立太子,甄嬛立馬拋出:應立即廷仗。

雍正說,早立太子,過早讓他成為眾矢之的,不讀書不務政,整日忙著勾心鬥角,哪有心思將心思放在為民服務上嘛!

又說:「立賢不立長」,可見為固本江山之長遠計,雍正早已將太子之位,意屬四阿哥。

但他不直接表明想立四阿哥!

立太子一事,不僅皇后在挖坑,就連枕邊人雍正也在挖坑。

多年夫妻,宜修知道,皇上生性多疑,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前朝後宮沆瀣一氣,於是她在皇帝面前最多提的是他最疼的六阿哥。

然而在前朝傳達立六阿哥為太子的觀點,外加「牝雞司晨」的說法,

刺激多疑善猜忌的雍正做出相反決定,進而除掉甄嬛或削弱甄嬛的力量。

愛的反面是忌恨,六阿哥越是被提起,越是能引起皇帝的戒心。

皇帝能不知道宜修的心思嗎?不,他是知道的,但他也想探探甄嬛的心思。

於是開始了有以下和甄嬛談太子之事的對話:

甄嬛:希望國本歸正,請皇上聽臣妾一言。
(客觀分析,關於太子之位,需長遠計,這話符合雍正社稷江山穩固的本意)

雍正:說吧!

甄嬛:說弘曕年幼不宜立為太子之言,何愁等不到弘曕而立之年。
(她的本意是最關心的是皇帝的身體健康,並非弘曕能否當太子,想打消皇帝的戒心。)

雍正表示這樣說的人也不喜歡,「那麼你還是覺得我們的孩子最好,是不是?」

甄嬛聽了這話,楞了一下,她沒想到他會順著她的話談到了弘曕,這是雍正挖的第一個坑。

這個坑尚好回答,畢竟在甄嬛心中,愛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又歷經滴血驗親這一危險的事,早已想讓弘曕退出這場爭鬥。

甄嬛微笑低頭回答:「弘曕資質平庸,不宜立為太子。」表明心意,無意攜子參與爭奪。

接著她又說:「所以為長遠計,四阿哥是最合適的人選。」(立四阿哥為太子,也是雍正立賢不立長的原則,符合他的本意。)

雍正:「四阿哥並非你親生。」(你這麼大度,真的不支持自己的兒子?)

甄嬛:「皇上煩心的是太子人選,而非是臣妾所生。」

雍正不接她的話,直接拋出了一個更為尖銳的問題:「那若是朕為四阿哥尋一個出身更高貴的養母呢?」(可能是你的死對頭宜修皇后呢?),這是雍正給甄嬛挖的第二個坑。

甄嬛依舊低眉回答:「只要名正言順,江山後繼有人,臣妾絕無異議。」

雍正定定地看著她:「經此一事,朕已屬意於你為皇后。」(此為地第三個坑。有了皇后的位置,外加太子之母,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后。誘惑很大啊!)

甄嬛回答:「臣妾已蒙聖恩殊榮,不敢與純元皇后比肩。」

這段對話很好地向掌控她性命的皇帝,展示了她的人設:比起太子之位,她更想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比起誰更能當太子,她更在意的是,四郎的千秋事業能更長遠;

比起自己能否是未來太子的母親,她更願意看到「江山後繼有人」;

比起自己是否能成為皇后,她更在意自己的安全。

如此不爭不搶、低調收斂、事事以枕邊人的憂慮為先的她,就這樣有驚無險地躲過了雍正暗藏的殺心。

甄嬛歷經各種險惡,深知深宮裡,不知有多少高人心機重、無良善。

每走一步,都如同在懸崖深淵邊上行走,行差踏錯都有可能萬劫不復、連累家人。

所以,心裡把自己放在不太重要的位置,才是最安全的。

甄嬛雖然逃過了雍正的試探,就高枕無憂了?

不,如果說現任皇帝憂慮的是甄嬛可能會垂簾幕後,把持朝政,未來的皇帝弘歷則憂慮的是那個不是親手足的六弟弟,長大後會不會來推翻他。

四阿哥聰明,但心機也深。

他的機敏聰慧在他初識甄嬛的時候就已經露了一手。

一行人到圓明園避暑,四阿哥跪在台階前請求見爹一面。那時候的甄嬛還是個貴人。

四阿哥還是個九歲的小孩呢,便知道甄嬛是自己未來的「貴人」:

一是甄嬛那時最得聖心,在皇上面前說得上話;

二是甄嬛連華妃都不怕,肯定是不簡單的人物。

可見雖遠離皇宮,但宮裡的事他是一件都沒落聽。

會分析、會判斷、會說話,討人喜歡,一下子將兩人的心拉近了。

這一見面,甄嬛便提醒他,人貴自重,「與其心生敬佩,不如自己便是那樣的人。」

四阿哥以此為目標。不過不得不說,四阿哥的運氣極好!

由於皇后(下毒欲害四阿哥)和朝前大臣們的助攻,

甄嬛從甘露寺回宮,雍正給她抬旗(送戶口)、修繕永壽宮(送房子)、

改封號、改年齡、四阿哥也成了甄嬛的養子(送孩子)。

一些列騷操作皇后擋也擋不住,後悔莫及。哈哈哈

話說回來,甄嬛回宮見四阿哥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他,人前人後她是他的生母,他倆榮辱與共。

意在讓他處處小心,跟隨甄嬛的腳步。

四阿哥何等聰明,他知道自己的養母能從廢妃回到宮內,且身份地位又比離宮前抬了不少,她是個不簡單的人物。

從此依附她,聽從她,在這危險叢叢的宮內,至少性命無虞了。

外加上自己也是阿哥,雖不得皇上寵愛,未來不能當皇帝,也有個親王當當。

這樣的未來哪有那個地位卑微的母親的事情呢?不得不說,投胎很重要,而抓住機遇更重要。

未立太子前,甄嬛曾隱晦地表明瞭自己欲支持四阿哥當太子的態度。

一次是深夜看到三阿哥用功讀書後,立即表示要比三阿哥更用功,並表示自己的做法需同養母同步,不能讓他人詬病。

接著低頭思索片刻,抬頭便問:「三哥是長子,他會不會當皇帝?」

甄嬛回答:「額娘不知道。」

接著他又說:「可是六弟是額娘親生的,皇額瑪也最喜歡,所以他會。只要六弟當了皇帝,兒子就高興。」

甄嬛:「你六弟還小,而是額娘也不喜歡他當皇帝。」並告訴他:「我朝的天子,只有賢能者才能勝任,明白嗎?」

注意,四阿哥為何強調「六弟是親生」的,

一則他認為親生子才會全力支持,養子機會更渺茫,

二則他想聽甄嬛心中對六弟當太子的看法。

這段對話,四阿哥的目的達到了,他知道甄嬛不願弘曕參與太子之爭,也知道了她支持什麼樣的阿哥上位。

他只要朝那個方向努力就行了。

第二次是四阿哥被封寶親王的時候。

四阿哥:「可是六弟都還沒被封親王。」(言下之意是你們親生兒子都還沒封呢,就輪到我了。)

甄嬛:「六阿哥還小,而是額娘希望,他的親王之位會由你來封。」

而且警戒要他「喜怒不形於色,心事勿讓人知,更別叫人可以輕易揣測你的喜惡。」

四阿哥驚呆了,他沒想到養母會支持自己,而他也沒想到自己也有當太子的機會。

這個機會太難得了,以至於他登基後,用「鄭伯克段於鄢」的段子來試探甄嬛,會不會在未來再攜親子弘曕爭奪皇位。

這份試探和心機,甄嬛都看在眼裡。

太子還沒當呢,就來試探自己有沒有機會;皇位都還沒坐穩呢,就急著如何安置自己的弟弟。

但甄嬛不會覺得自己養了個白眼狼,畢竟她想要的結果都已經得到了:

弘曕去了果郡王府,元澈去了慎貝勒府,自己又是聖母皇太后。

情人的血脈有了延續,兒女都平安健康無事,弘歷因自己的提攜支持只會更孝敬她,

自己的身份地位權力又得以保證,權勢也得以擴張,只要不作妖,沒威脅到弘歷的皇位江山,一切都會安好順利!

所以她才會對宜修說:「當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

總結

甄嬛之所以最後能全身而退,無外乎是兩個字:利他。

她說話做事,都是權衡利弊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把大的利益都留給他人,把小利留給自己。

待皇帝如此,待四阿哥更是如此。

所謂蜜蜂釀蜜,不為己食,如甄嬛。

對比之下,皇后宜修雖為了烏拉那拉氏的榮耀,但手段過於殘忍,缺乏仁愛之心,對功名利祿、身份地位看得比人本身還重。

在這場太子爭奪戰中,她挑的候選人資質平平。

也正因為她挑的人太過平庸,日後才好控制。

身邊都無助力了,怎麼可能會贏呢?

一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自作孽,不可活啊!

#冒牌生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 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 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 https : //bit.ly/2Y27JSW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