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為什麼選擇在桐花台「賜死果郡王」,而不是凝輝堂?—《甄嬛傳》—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作者是用心良苦在暗示我們!

#甄嬛傳 #果郡王喝毒酒 #是在桐花台

*正文開始

來源:姒莞萱
整理:冒牌生

在《甄嬛傳》中,最讓人感傷的是果郡王的離世。

果郡王允禮,是先帝與舒妃所生下的17子,在九王奪嫡時,因為他並未參與任何一黨,只是醉心在詩書,才沒像八爺黨一樣被圈禁,得以保全自身,就如甄嬛所說的,不爭比爭有福氣多了。

身為一個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的男子,果郡王是很多女人的夢中情人。

他還樂善好施,是個暖男,他還提倡古代男子都無法做到的專一,不求嬌妻美妾圍繞,只求一心人相伴,在當時三妻四妾的封建時代,這樣的思想確實格格不入,非常的前衛。

​果郡王母親舒妃得先帝寵愛,所以他小時候就得先帝看重,騎馬狩獵事事都是先帝親授,先帝立儲時,也確實曾經考慮過果郡王,但是聰明的果郡王知道,雍正皇上對於曾經立儲的皇子都頗為忌憚,所以一直讓自己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盡量不參與宮中事宜,也是為了保全自己和母親。

但是後來,果郡王卻為了甄嬛可能被嫁到蒙古,起兵想要奪回甄嬛,皇上知道他覬覦自己的女人,即便將他遠放,每天寄回家的家書也都只盼望甄嬛安全,因此讓皇上起了殺心,逼迫甄嬛表露心意,下手殺了果郡王。

果郡王自幼生活在宮中的凝暉堂,後來皇上時常留宿他時也安排他住那裡。

但是,在皇上要甄嬛賜死他的那個夜裡,皇上將鴻門宴設在凝暉堂,不是更順利成章嗎?為什麼要安排果郡王暴斃在桐花台呢?

其實,這是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點,地理位置不允許

凝暉堂在宮內,而桐花台在圓明園行宮。

當時正直盛夏,按照慣例都去圓明園避暑了,所以下手的位置也就不能在凝暉堂了,只能在圓明園選擇。

第二點,桐花台荒涼,可以掩人耳目

桐花台是先帝為果郡王的生母舒妃所建造,舒妃在先帝爺還在時是專寵,桐花台也算是相當奢華。

在皇上登基後,太后怨恨舒妃,雖然舒妃自請出家修行,但是太后依然下令廢棄桐花台,後來這個地方就少有人來,變得極為荒涼了,不會有人在意這邊發生什麼事。

​畢竟對於皇上來說,因為懷疑弟弟和自己的寵妃有染,想要處死弟弟,這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當然要越隱秘越好,就像皇上發現三阿哥愛上他的妃子,是直接秘密處理掉妃子,因為這種事情有損皇家顏面。

所以,在果郡王死後,皇上才會下令秘不發喪,直接送出關外,假裝在關外戰死。

桐花台荒廢這麼多年,根本不會有人來,在這裡處決他,最掩人耳目了,也可以避免遭人非議,說皇上殘忍,不念手足之情。

第三,作者前後呼應

1、桐花台是先帝和舒妃歲歲合歡,記錄情與愛的地方。

允禮是他們的孩子,他也一直嚮往找一個摯愛的人,向父母一樣相愛一生。

死在父母最恩愛的地方,也算是死得其所,死得所願了。

​2、桐花的花語是情竇初開。

許多年前的七夕之夜,甄嬛和果郡王就曾在這裡相遇,他們在這裡聊夕顏,舒解甄嬛的困惑,探討什麼是真愛,第一次真實談彼此的所想所願。

也許在那時正是兩人對彼此情竇初開的時刻。

3.甄嬛曾在這裡說過:「再美好的事情,也不過浮雲一瞬間!」

在當時是感嘆先帝與舒妃的感情,嘆息桐花台的落寞,卻不想還是一個預言:預示她自己和果郡王之間的感情也是如此,當年在凌雲峰是多麼幸福美好,如今都如雲煙,兩人還落得個生離死別的結局。

​可見讓果郡王死在桐花台絕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

為什麼皇上會知道甄嬛跟果郡王在宮外私會?細思極恐!你絕對想不到是他告密的!

有句話叫「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之所以暗箭難防,是因為你事先沒有防備,不知道冷箭會從哪個方向襲擊你。

因此,凡是被暗箭瞄准的人,百分百會中箭,這就是所謂的「防不勝防」。

而甄嬛就曾莫名其妙地中了一箭,卻沒想到這個衝她放冷箭的人,居然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卻足以置甄嬛於萬劫不復之地,甚至直接把果郡王推向懸崖。

1、甄嬛與允禮宮外私會的事被人舉報

摩格帶領兵馬來大清挑釁,在摩格覲見皇帝的過程中,一眼瞥見了在座的甄嬛,摩格下意識地按了按腰間的短刀,神色旋即恢復如常。

甄嬛卻嚇得魂飛魄散,他唯恐摩格會向皇帝舉報出自己在宮外與允禮私會的事。

於是,甄嬛聲稱要去更衣,起坐離席走了出去——

不料,卻在一個僻靜處碰見了允禮。

甄嬛剛才的惶恐被允禮看在眼裡,允禮尾隨而至,勸慰甄嬛不要驚慌,摩格不敢造次。

而這一幕,竟被一個跟蹤而至的小太監牢牢看在眼裡……

他緊接著就把這個重要情報提供給了莊敏夫人——胡蘊蓉。

胡蘊蓉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又把該信息添油加醋地透露給皇帝:說甄嬛與果郡王形跡可疑,疑似二人在宮外就有了私情……

這個小夏子本是蘇培盛一手調教出來的,是蘇培盛的徒弟。

也是那個曾經為余鶯兒徒手剝核桃的可憐人。

當時,蘇培盛見他兩只手鮮血淋灕,心疼得不得了,忙找了個藉口,巧妙地把小夏子從余鶯兒手裡解救出來。

最後處置余鶯兒的時候,蘇培盛告訴他:「小夏子,這回你可以不必再忍了……」讓小夏子親自手刃仇人。

當時的夏子,貌似心性單純忠厚老實。

沒想到,經過宮中多年的歷練後,居然也會見風使舵鑽營權謀了,他見蘇培盛已接近退休年齡,急於取而代之。

目前中宮懸空,宜修已經名存實亡,胡蘊蓉大有取代皇后之勢,為了給自己找一座靠山,小夏子便私下投靠了莊敏夫人——胡蘊蓉。專門替胡蘊蓉蒐集調查甄嬛的罪證。

而此時的皇帝,確實已經不如從前那般信任蘇培盛了,轉而對他的徒弟小夏子寵信有加。

這令蘇培盛倍感不安。

正所謂「葉落知秋」——眾所周知,蘇培盛是甄嬛的人,與甄嬛的心腹婢女崔槿汐是夫妻,皇帝疏遠蘇培盛卻寵信小夏子,這無論如何不是一個好兆頭。

很多重要信息,皇帝甚至刻意瞞著蘇培盛,卻偷偷讓小夏子去打探。

2、皇帝寵信小夏子,蘇培盛退居二線

原著原文如下:(為方便大家閱讀,我把原著原文裡的人稱與人名換成電視劇中的人稱與人名了,基本情節不變。)

就摩格之事,蘇培盛向甄嬛回稟道:「皇上派了駙馬爺和准格爾大軍駐守對峙,又派駿馬爺和李成楠領人突擊准格爾的糧草大軍,雖然風勢突轉未能毀了他們所有糧草,但也燒了大半。少了糧草,准格爾士兵又紛紛染上時疫,奴才瞧那摩格還這麼橫!」

甄嬛嘆道:「是好消息!可是你沒見小廈子先得的消息嗎?是怎麼回事?」

蘇培盛嘆著長氣道:「自從年下小夏子便不大安分,奴才也想著法子彈壓了他,誰知那小犢子搭上了莊敏夫人那邊,成了莊敏夫人的心腹。莊敏夫人是什麼身份,那小犢子又年輕機靈,很會瞅臉色行事,極得皇上歡心。

皇上十分寵信他,如今連這等機密都是吩咐了小廈子守著消息,奴才後來才得知的。」

皇帝不再信任蘇培盛,從側面反應出——皇帝也不再信任甄嬛了。

他擔心蘇培盛會把消息傳遞給甄嬛,所以才刻意瞞著。

也就是說,皇帝對甄嬛已經心存芥蒂。

甄嬛溫言安慰蘇培盛道:「怎麼會,皇上自小是你看著長大的,與你是什麼情分,怎麼會冷落了你。」

蘇培盛道:「奴才年老不中用了,皇上嫌奴才辦事不力也是情理之中。只是那小夏子一味巴結著莊敏夫人盯著皇后之位,奴才真怕娘娘您……」

蘇培盛在宮中混了多年,早已經修煉成精,如今看這形勢,頗為不妙,不由得暗為甄嬛捏把汗。

實際上,他們早已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甄嬛笑著道:「不怕。胡蘊蓉想當皇后那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事,至於你,別急著,小夏子頂多是個年輕機靈,可是他沒見過大世面,凡是急躁不穩當。皇上身邊少不得你,你且安心回去,本宮更衣完了就回去。」

不僅僅是蘇培盛感覺出了小夏子的「不對勁兒」,就連婚後甚少進宮的果郡王也感覺出了小夏子的詭異莫測。

偶然回眸時,竟發現小夏子那雙賊溜溜的眼睛一直在盯著自己與熹妃……

允禮甚至直接問甄嬛:「我看見皇兄和摩格的神色都有些不對,小廈子又有些鬼鬼祟祟的,是什麼事情?」

後來,果郡王當著皇帝的面阻止甄嬛去准格爾和親,皇帝疾言厲色道:「若不是朕今日親眼所見你二人的情意,斷然不會相信他人所言,說你二人曾在宮外私會……」

而這個檢舉甄嬛與允禮在宮外私會的人,正是偷聽了甄嬛與允禮談話的小夏子。

正因為小夏子提供的這則重要情報,才最終把果郡王逼上了絕路,甄嬛也因毒害果郡王——驚懼過度而摔傷了腿。

身為皇上的女人,「為何甄嬛會接受果郡王的愛?」從甄嬛母親的教導中能看出端倪!

甄遠道能憑空獲罪、遭受牢獄之災,以至於令全家都被流放寧古塔,追根究底,罪魁禍首竟是甄嬛的母親——甄母。

有句話叫「家有賢妻,夫無橫禍」,而導致甄遠道遭遇橫禍的人,正是自己的妻子。

為何這麼說呢?先看看甄家這三姐妹身上的共同特性,梳理總結後就會得知——甄母究竟錯在哪兒了。

先從女兒玉嬈身上往上排查。

1、玉嬈與允禧在宮中私定終身

在那個年代,講「究男女有別、授受不親」,女子應該「笑不露齒、行不搖頭,站不依門,坐不露膝蓋」,更不要說跟陌生男子一見鍾情、頻頻幽會這種事了。

而成年後的玉嬈做了些什麼事呢?

玉嬈被皇帝接進宮來後,僅與慎貝勒見過幾次面,便於允禧墜入情網、私定終身了。

甄嬛為了讓皇帝對玉嬈死心,還故意引領皇帝偷窺,讓他親眼目睹玉嬈與允禧在一起是如何的兩情相悅、親密無間的。

原著原文如下:

(為方便大家閱讀,我把原著原文中的人稱與人名換成電視劇中的人稱與人名了,基本情節不變。)

太液池邊,杏花疊影處,有一對少年與少女並肩而立。少女的手中握了一支筆,似乎在畫著太液池無邊春意。兩人的臉頰皆有緋紅顏色,像是春風繾綣,把周圍如雲霞般的千瓣粉色開在了臉上。

他們專注於這般寧和愉悅的交流,對甄嬛與皇上的駐足凝望渾然未覺。

甄嬛悄悄留意皇帝的神色,一絲莫名的惱怒橫亙於他眉心。

少年為她拂去身上落花,挑出一朵開得最好的輕綃似的杏花,別在少女發髻上。

她輕輕「哎」了一聲,「別鬧。」她臨水照花,假意嗔怪,「現下拿朵杏花來插我頭上,必是把我的碧玉鳳釵給丟了。」

「怎會?」少年正色道,「那是你的東西。」

少女紅著臉輕輕啐了一口,「我的東西多了,你那天偏要射我的鳳凰。」

少年臉上素有的孤清之氣消弭殆盡,他眸光明亮,舉動爽朗清潤,似林下青松,他臉色微紅,「因為十七哥說過,鳳凰于飛,和鳴鏗鏘。」

如此明目張膽,如此親密無間,這情景儼然是一對新婚燕爾的眷侶呀。

皇宮之中最忌諱男女幽會、私相授受了。

既然玉嬈都能與允禧在皇宮這種地方親密接觸,那嬪妃們還有什麼事是不能做的?這就已經觸犯了皇帝的底線和大忌。

奇怪的是,玉嬈和允禧竟敢在此處做種種親密舉動,皇帝竟不以為意,關注焦點也不在這裡。

且不說這個情節合不合邏輯,合不合情理,就單說玉嬈與允禧的舉動就極其輕浮放蕩。

即便心中有意,也該先派媒人上門正式提親,玉嬈安靜待在家中等待求娶,怎麼能在未出閣之前,就與陌生男子頻頻幽會呢?

萬一親事不成,豈不損了名節——給未來夫君戴了綠帽子?

孤男寡女,乾柴烈火,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不才的事?

畢竟,那個年代可不像現在這麼開放,提倡男女平等、自由戀愛。

看眉莊的母親是怎麼教導眉莊的?

真正的大家閨秀,就應該像眉莊這樣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規規矩矩、端端正正。

進宮前,眉莊的母親就考問眉莊:「皇上和皇后要問你讀過什麼書,你怎麼說?」眉莊如實回答了。

她母親糾正道:「不可這樣說,皇上和皇后選嬪妃是為了充實後宮綿延子嗣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只回答略認得幾個字就罷了。」

由此可見,眉莊的母親盡職盡責,對女兒教導得非常嚴謹細緻。

反觀甄母教導的這幾個女兒,竟然沒有一個不與男人私相授受,暗中幽會的。

2、甄母教女無方

甄家全族更是直接「折在」二女兒玉姚(原著中)的行為不檢點上。

玉姚與隔壁家的管溪私定終身,偷偷約會,卻不知管溪是利用玉姚的感情來獲取甄家的「罪證」。

管溪是祺嬪的哥哥,打著對玉姚一見鍾情的幌子,把甄家的情況摸的一清二楚,並添油加醋將甄家的「圖謀不軌」秘密奏報給皇上,才令甄家禍從天降,殃及全族。

倘若玉姚行為端莊、嚴謹門戶,又怎會被人有機可趁?

而甄嬛,亦同樣是個放蕩不羈的女子,已成為天子嬪妃的女人,居然趁宮廷宴會之際偷偷溜出來在湖邊戲水,更過分的是還把鞋脫了。

將女子最隱私珍貴的玉足赤裸裸地暴露出來。

這是在公共場所,她竟然如此行為不檢,於是才引發了與果郡王的一段風流情緣。

再看看浣碧,亦同樣受了甄家這三姐妹的影響,也是自發主動的去擁抱果郡王,示愛果郡王。

一個黃花大閨女,放棄應有的嬌羞與矜持,忘情地去擁抱男人,這是啥行為啊?

梳理整合後得出一個結論:甄家的女兒們都曾與陌生男子偷偷幽會、私定終身過。

無論是甄嬛、玉姚還是玉嬈。

這是誰之過?

俗話說:女不教母之過。

這甄母平時是怎麼管教女兒的?

倘若能用嚴厲正確的方式教導約束女兒的行為,甄遠道又豈會遭遇牢獄之災?如此大禍純粹是玉姚引出來的。

甄嬛還曾對崔槿汐說過一句話:「我母親說,驚鴻舞是跳給心愛的男人看的,如今,允禮不在了,我是不必再舞了。」

這句話充分體現了甄母的教育理念:女人要把最美的一面展現給心愛的男人看,即便這個男人不是你的夫君也無所謂。

所以,驚鴻舞應該跳給「心愛的男人看」, 卻不一定是「夫君」。

而正確的教導方式應該是:「驚鴻舞是跳給自己的夫君看的,哪怕他不懂得欣賞,也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給他。」

甄母口中的「男人」卻並不局限於「夫君」,這種理念灌輸給女兒們,真的很可怕。

所以,也就難怪甄嬛會心安理得地與小叔子偷情了,這都是母親教的。

是母親給她灌輸的思想理念,也是甄母的教育方針。

因此,對於甄嬛來說,心愛的男人比夫君更重要,哪怕深陷不倫戀也無所謂!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https : //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