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親手縫睡衣皇上不領情?皇后利用「一件睡衣」成功挑撥甄嬛與安陵容的感情!—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皇上不穿甄嬛親手做的睡衣是有原因的!

#甄嬛傳 #那睡衣也穿太久了吧 #皇后這招一石三鳥

*正文開始

來源:悟空問答
整理:冒牌生

《甄嬛傳》中每一個情節都環環相扣,甚至每一句話都暗含玄機!

皇帝當著皇后的面說喜歡舊衣:貼心,舒坦。

那也是有前因後果的!

前因是皇后拿著宮中的支出帳單來請皇上過目,華妃開支巨大,皇后看似在為華妃開脫,其實每一句話都是在給華妃上眼藥,給年羹堯上眼藥。

皇帝:怎麼翊坤宮這個月開銷八千兩,比皇后宮中多出三倍不止。

皇后:再過一個月就是年下了,華妃一向喜歡奢華,難免開銷大了些!

皇帝:即便如此,你是皇后,她是妃子,她的用度也斷不可超過皇后宮中的呀!

皇后:華妃注重顏面,所用裝飾多貼金箔,她又命內務府新制了一批首飾衣衫,加之年將軍入京,華妃少不得賞賜些,所以開銷多了些。

女為悅己者容,何況華妃也是為周全年家和皇家的顏面。

皇帝:她若為了娘家,那便算不得什麼,以後她宮里使多少銀子,你跟朕說一聲。

皇后:是,不過這些銀子只是翊坤宮的日常開銷,臣妾粗粗問了一下,華妃賞人的銀子就不止這個數。

皇帝:想必年羹堯給華妃的貼補不少,羊毛出在羊身上,由她吧!

皇后:臣妾敢問一句,這些銀子若是出在年羹堯府中,那這些銀子又從哪裡來?

皇帝:這些朕多少知道一點,不必說了!

皇帝當著皇后說華妃開銷大,真正地他見了華妃又何嘗說過華妃一次,這個兩面三刀的傢伙。

皇后給年氏兄妹上眼藥,皇帝自然也知道,但現在還沒到斷是否非的時候,皇帝只以一句:朕多少知道一點你不必說了!敷衍過去。

說話間,太監來報:碎玉軒與延禧宮各送來寢衣一套,皇后笑道:莞貴人和安常在真是心有靈犀呀!

此時,華妃正與皇后抗衡,而且處處壓皇后一頭,甄嬛與安陵容都是皇后扶持的對象,當然是為了分華妃的寵,這些皇帝也明白。

所以幾天後皇帝宿在皇后宮中時就故意穿純元皇后做的舊寢衣,皇后問他:皇上今兒怎麼穿這件舊寢衣了,前幾日莞貴人和安常在不是每人做了一件給皇上嗎?

皇帝:貼身穿的衣裳還是穿久了的好,舒坦、踏實。

這件寢衣是純元皇后在的時候給朕做的,那時候她給朕做了很多,現在就剩兩件了。

皇后:姐姐的針線功夫是數一數二的……明兒華妃約了六宮一同到清音閣看戲!

皇帝故意在皇后面前穿舊寢衣,就是告訴皇后,他是個戀舊之人,心裡裝著老人,有純元,當然也有皇后與華妃,舊人也像舊衣貼身、貼心。

皇帝的意思就是要她顧全大局,先讓著華妃一步。

果然,第二天,在清音閣看戲之時,囂張的華妃又不顧禮數搶在皇后之前點戲,並且以樊梨花自居。

連小小的淳兒也說華妃怎麼搶在皇后娘娘之前點戲。

華妃又以戲文羞辱皇后,幸得有甄嬛巧言善辨,為皇后爭回一點面子。

有皇帝之前的言語敲打,皇后還是讓著華妃。

至於皇帝,甄嬛與安陵容做的寢衣照穿不誤,淳兒不就說她看到皇上穿的金龍出雲的寢衣,後又換上二龍搶珠的寢衣嗎?

說皇上最喜歡這件衣服的面料。

前者是安陵容做的,後者嘛,就是她的莞姐姐做的!

寢衣對雍正來說,不止是一件寢衣,更是一種情感寄託。

愛人已不在,唯有寢衣暖人心

雍正穿的寢衣一直是純元在世時做的,做了很多件,直到純元過世多年,他還一直貼身穿著。

寢衣是最貼近人皮膚的地方,除了料子要舒服,更重要的是做它的人愛意滿滿,穿它的人情意沈沈。

皇后跟隨皇帝多年,竟從未給皇帝做過寢衣,說明皇后知道寢衣對皇帝來說意味著什麼,她恨純元,但是她也需要借助純元,所以她不去碰皇帝的心痛之處,盡量不去提及純元。

甄嬛只是容貌相似,然而並未真正走進皇上的心

甄嬛得寵,是因為五分容貌,五分性情像純元。

雖然她是宮中妃嬪中少有的得椒房之寵的,也是皇帝「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人,更是皇帝「從未見他如此寵愛過一個人」的人,但是她始終沒有真正走進皇帝的心裡。

從她的封號「菀」開始,就注定了她是以替身之名走到皇上的身邊的,之後的種種也只不過皇帝將對純元的歉疚之心遷移到甄嬛身上了而已。

在皇上收到甄嬛和安陵容送的寢衣之時,他並沒有表現出多喜歡,只是在皇后的推薦下說了一句「安陵容的寢衣繡工確實不錯」,就此就穿上了身。

而甄嬛的寢衣,也是從淳常在之口說出皇帝的看法,「這件衣服的料子不錯」。

然而並未說明自己對這件寢衣有多喜歡,就這樣,嬪妃辛辛苦苦做的寢衣,只被穿了一次,就再也不穿了。

寢衣只是皇后用來試探皇帝心意的一枚棋子

之前分析過,皇后在皇帝身邊多年,卻從未給皇帝做過寢衣,而安陵容和甄嬛卻同時給皇上做了寢衣,這個事件的背後不得不讓人深思。

皇后借寢衣事件成功做成了好幾件事:

1.誇讚安陵容做的寢衣,成功向皇帝推薦,能夠讓安陵容領她的情;

2.借淳常在之口,成功挑撥甄嬛和安陵容的關係;

3.借寢衣事件,成功試探皇帝心意,皇帝最愛的還是純元,對於甄嬛並沒有真正在意。

沒看小說不知道,原來《甄嬛傳》刪掉「 4 個重要的嬪妃」

《甄嬛傳》電視劇是由原著小說改編,原本是架空的歷史,但為了符合觀眾們熟悉的歷史背景,便將劇情套入雍正皇帝時期,也因此需要做許多的改編。

小說在改編成為電視劇時,畢竟影像和文字的說故事方式不同,不但劇情必須要有所變動,就連人物角色也要斟酌刪除,這都是為了要讓劇情能夠更完整,也預防太多故事角色混淆觀眾,反而沒辦法把故事講清楚,所以這些刪減都是必要的。

如果有看過小說,你會發現電視劇刪掉了這4個重要的嬪妃,接下來我們一起從小說出發,看看這4個嬪妃有多重要

第一位:貞一夫人

貞一夫人,在甄嬛再次回宮後,皇宮內多了一個和華妃一樣真心愛皇上的妃子,就是貞嬪,之後晉封號貞一夫人。

她和華妃一樣,時時處處為皇上著想,即使在最後葉瀾依為了果郡王(也就是原著中的玄清)害皇帝時,也是貞一夫人替皇帝擋在了前面。

因此,在最後皇上病重彌留之際,都是貞一夫人一直陪在皇上的身邊。

第二位:華妃的妹妹,慕容赤芍。

她成了貞一夫人的丫鬟。

貞一夫人性格懦弱,所以時常被她欺負,後來還做了皇帝寵妃,把貞一夫人氣的夠嗆。

之後,小說其實是她在宮宴上毒殺甄嬛和她兒子,導致孟靜嫻早產被毒死,電視劇被改成了剪秋。

第三位:賢妃

名為胡蘊蓉,是皇上玄凌的表妹。

是在甄嬛出宮後進宮的,外祖母為長公主,母親為翁主。

胡蘊蓉進宮時已家道中落,所以她進宮後一直想出人頭地,覬覦皇后寶座,跟宜修對著幹,囂張程度不亞於華妃。

因為是表妹的緣故,皇上很寵愛她,從昌貴人一直升到了賢妃,之後因為和甄嬛爭鬥失敗,被打入冷宮,皇上死後她從冷宮裡跑出來,被事先等待她的甄嬛踢掉隨身帶的藥物,最後死於哮喘。

第四位:瓊貴人——衛氏

太醫衛臨的親戚,長相酷似甄嬛。

進宮第三晚求見甄嬛後失蹤,之後被人發現和她表哥在宮外被刺殺(其實皇后所為),皇后拿此事彈劾甄嬛,皇上以為甄嬛是在乎自己才如此,此事不了了之。

甄嬛再次回宮後對皇上一如既往的好,對皇上寵愛別的女人也不在意,皇上反而不適應,此事一出後,皇上大概是自己寬慰自己,對甄嬛說:「嬛嬛,你是因為在意朕吧!」就放過甄嬛了,皇后白忙一場。

電視劇裡直接把這個嬪妃刪除了。

如果看過小說的人都知道,刪掉這四個嬪妃確實相當可惜,不過令人慶幸的,是電視劇改編得相當精簡,而且所有情節都合理又相互呼應,也難怪《甄嬛傳》能夠成為經典。

相信未來宮鬥劇想要超越《甄嬛傳》也真的不容易,畢竟《甄嬛傳》除了每一句話都值得重新細細品味之外,整部劇可以說是藏了許多玄機。

就連作者在給角色取名字的時候,都偷偷在告訴你這個人的命運,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看看這其中的奧妙。

蘇培盛

陪聖,陪伴了皇上的一生,但同時又讓皇上賠上了自己的命。

他是皇帝身邊的最忠心的僕人,人人都敬他三分。

他是最了解皇帝的人,他知道皇帝要的是什麼,陪著皇上在一旁察言觀色,甚至在皇上身邊幫甄嬛說話,都是他在這部劇裡最重要的存在目的。

夏冬春

夏冬春少了一個秋,就被賞一丈紅。

因為今年的秋天楓葉不夠紅,所以被賜了一丈紅,為了染紅楓葉。

安陵容

安能容忍別人的欺凌。

裡面的凌,有欺凌別人,也有得勢之後盛氣凌人的的意思。

浣碧

浣碧,等同於嬛婢,這個名字就是註定他會是甄嬛身邊的丫頭,巧妙的暗喻了浣碧這個角色的身世和命運。

她本是甄遠道的私生女,雖然身世是甄嬛的妹妹,可這身份在後宮中卻不能公開,不過最後還是以甄家小姐的身份嫁給了果郡王,情感上也算是有個交代,可惜的是早早就隨果郡王而去了。

溫實初

有溫文爾雅的意思。

他一輩子都守護著甄嬛,就如甄嬛所說的,實初,就是最開始初識的人。

淳貴人

淳貴人,一方面淳字是想表達她單純的意思。

但將純字改為三點水的淳,有意無意的證明會淹死。

後來淳兒撿拾風箏時無意撞見華妃收取他人賄賂,曹貴人使計讓淳兒暴露,華妃便指示周寧海殺人滅口。死後被追封為貴人。

流朱

朱為紅色,鮮血之意,流朱就是流紅(血)的意思,名字便是她的結局。

流朱很忠烈,以脖子撞向侍衛的尖刀,以此換得甄嬛醫治的機會,心甘情願為主子而死。死得相當忠烈。

她可比浣碧來得忠心又可愛多了。

眉莊

眉莊有眉眼好看端莊大方之意。

另一方面,眉莊也是想指沒裝,心裡沒裝皇上,也沒裝皇上孩子的意思。

端妃

有觀眾調侃說,端妃是因為給華妃端了一碗墮胎藥,所以才叫端妃。

我們知道皇上是認為她端莊大氣,但端墮胎藥給華妃換來這個名字也是極有可能的。畢竟這個情節確實是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頌芝

頌芝,送之,華妃親手將她送上了龍床,藉此爭寵。這個名字再簡單不過了。

華妃為了討好皇上,不惜把自己身邊的貼身丫鬟送給皇上,真的是用心良苦。說來頌芝也是可憐人,不論是自己的主子華妃還是自己的男人皇上,都把她當棋子。

來說說真正的歷史命名規則

《延禧攻略》、《如懿傳》因為接連播出,又加上同樣是乾隆時代的歷史背景,兩個宮鬥劇反而容易被網友們比較。

不管這兩套宮鬥劇的內容如何,有多少合乎史實,他們都有一個最大的共通點,就是如懿、魏瓔珞等女主角的名字全都是虛構的,而男性角色的姓名大都是真實的,這到底是為什麼?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劇中所說的名字都是虛構,因為無法考證。

除了描寫清代早期的女性,宮廷劇內的女性角色無一例外,幾乎全為虛構,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在《甄嬛傳》內叫「青櫻」、《延禧攻略》叫「淑慎」、《如懿傳》改叫「如懿」,而傳說中的令妃在《延禧攻略》叫魏瓔珞、在《如懿傳》卻叫衛嬿婉,連姓氏都變了。

其實,主要因為是她們的名字都無法考證。

至於「傅恆」、「高斌」、「海蘭察」等男角色則都是真正有名字記載的。

其實,當清代後妃在進入後宮,就會開始失去本名,而身分及名字會被不斷改寫。

次一等的妃嬪,例如常在、答應、貴人,往往只被提到族名與等級,當級別升到妃級時,便會被賜名如「嘉嬪」、「純妃」、「令妃」等;此外,公主也單純以排行稱呼,有封號才會稱呼封號。

在清代的皇家玉牒和其他檔案文件中,會系統性的將女性本名全部刪除,不僅是妃嬪,連皇女的名字都難逃魔掌,因此不記本名基本變成了傳統,做法有如漢族族譜。

在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女性是不能入其本姓族的譜,所記的為丈夫姓族譜,但僅僅只是記姓,不記名。

這種「附庸」式記載,有如姓氏大都從父而不從母一樣,是父權社會的象徵。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一些地方在編修家譜時,已將女性記入了譜,打破昔日只有男性入譜的慣例,女性也可以入譜。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https : //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