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皇上給後宮嬪妃的「4 字讚譽」,原來隱喻了嬪妃們的結局….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這些字嬪妃們都看得懂,卻做不到!

#如懿傳 #皇上給後宮嬪妃們 #四字讚譽

來源:少年常樂遊
整理:冒牌生

–正文開始–

之前如懿因郎世寧一夫一妻的言論與皇上爭執,兩人鬧了小脾氣,後各畫一幅對方的畫,皇上又掏出如懿給自己繡的帕子擦汗,感動如懿,兩人放下芥蒂,去看了一場牆頭馬上,恢復往日恩愛。

只是皇上總往如懿那裡跑,引得太后警示,提醒皇上應該要雨露均霑。

所以即便皇上拿到了阿箬送來的新帕子,上面是如懿繡的他題的詩,還繡了陳圓圓,以示君恩。但當晚他還是謹記太后的話,去了嘉貴人宮裡。

後來,皇上去看望如懿,對如懿說自己想護著她,卻無法自由自主,希望如懿理解。

同時還給如懿帶來了親手寫的「慎贊徽音」四個大字,表明自己的心意,囑咐內務府將其製成匾額掛在延禧宮正殿之上。

「慎贊徽音,何解?」如懿笑著等皇上的解釋。

「詩經上說,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慎的意思是要你謹慎,唯有謹慎,才能得到美譽。」

「那是皇上的好意,臣妾倒覺得無趣。」

「那朕跟你說點有趣的,你與朕的姻緣,源自於音。」

「牆頭馬上」如懿和弘曆異口同聲。

「所以你只要記得朕的心意全在這個音上。」

「那臣妾便十分地喜歡。」

「徽音」出自《詩經·思齊》,這是一首歌頌周初開國人物文王及其母太任、其妻太姒的詩。詩歌的重點是頌揚文王的「聖德」,同時也讚揚了其母太任、其妻太姒。

詩人認為她們是「文王所以聖」的根本。

其中「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句的意思是:太姒繼承太任、太薑的美德,必能多生兒子。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週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惠於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

「徽」是美好,「音」是聲譽,「徽音」就是美好的聲譽、品德,皇帝用這二字意在讚揚如懿美好的德行。

「慎的意思是要你謹慎,唯有謹慎,才能得到美譽。」慎和徽正如如懿所說,的確是皇上對她的「好意」。

此時的如懿,六宮的目光盯著她,景仁宮那位歿了,如懿能依靠的只有皇上,所以不主動惹事,謹慎,的確是皇上對她的好意。

只是自從弘曆成為了皇上,很多事情彷彿已經在悄悄改變了。

兩人互畫對方,皇上心中的青櫻是端正,青櫻心中的皇上是逍遙。那時的青櫻在皇上心裡或許已經就不是青櫻,而是如同她變了的名字一樣,成瞭如懿。

林慮懿德,非禮不處。

這是太后取這名字的出處。

意思是,擁有安靜美好的品德,決不置身不合乎禮儀的地方。此處的「懿」是懿德的「懿」,意為美好安靜。

安靜,合乎禮儀,這對母子真是想到了一起。

一個端正,一個逍遙,正如如懿所說,神情姿態都不同,又怎能入畫呢?即便後期強行入畫,結局也不過是被一把剪刀撕碎罷了。

後來高貴妃從皇后那裡得知了皇上賜字的事情,於是吃醋也去和皇上討字。

皇上拗不過,只好答應了,但是卻沒有依照高貴妃所說給她和皇后寫,而是「恩澤六宮」,足足寫了十一幅字。

他給皇后的長春宮是「敬修內則」。

敬修內則的意思,是記住時刻規範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舉止,按照祖宗的規則行事。

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在告誡后妃們規範言行,恪守本分,不得干預國政。

同時也表現了皇上不想受后宮束縛的心思。

高貴妃的咸福宮是「滋德合嘉」。

執事太監高興,說了許多錦上添花的話,「皇上說了,咸福宮這塊匾額是滋德合嘉,許慧貴妃娘娘福德雙修的意頭。這層意思,聽說是皇上斟酌了好久才定的呢。說是給咸福宮的東西,不能輕易下筆了,必得是最好的。」

這是原著裡有關這詞的描述。

就連未曾住人的翊坤宮,皇上也擬了四字「懿恭婉順」。

此懿字也是「如懿」的「懿」字,正如李玉所說,皇上曾屬意如懿入住翊坤宮。

一語成讖,如懿從冷宮裡回來後住的的確是翊坤宮。

就連景仁宮都有,為「贊德宮闈」。

(如懿姑母歿後景仁宮不再住人)應該是為了撫慰如懿。

除了這幾個當時提到的,在後來如懿隨玫答應回宮,提到她宮中掛著的皇帝賜予的匾額,上面寫著「儀昭淑慎」四字,玫答應不知其為何意。

如懿向她解釋,「《儀禮》中說『敬爾威儀,淑慎爾德』,意思是要求女子和善謹慎,以保儀德。」

這是皇上在提點她,可白蕊姬本來就不懂,看到了自然也沒有什麼感覺,她從未被這四個字束縛住,也因為違背了這四個字一路上過得並不順心。

如懿看著白蕊姬,她什麼也不懂,不懂這四個字,這四個字也不襯她。

她問如懿,自己配不配得上這四個字,如懿甚至違心道,「皇上既然將它賜你,那你便配得上。」

但認不認得這四個字,如懿何嘗不是和白蕊姬一樣,看著「慎贊徽音」卻未完全「慎」,注定了和白蕊姬一樣,一路不順心,事事難關。

《如懿傳》皇上如何用「 4 個耳光」打醒如懿

寒香見入宮,皇帝痴迷沉溺,六宮怨氣橫生。

最清醒的海蘭勸說如懿:「恕我說句大不敬的話,姐姐以為皇后和嬪妃有什麼區別嗎?在我來看,雖然名分有別,但都是仰皇上鼻息,看他喜怒做人……」

她是要她的如懿姐姐別在這風口浪尖上做什麼,因為她知道,旁人再不滿,也不會真作聲的。

然而,如懿只顧傷感,始終不明白她的少年郎一生雄才大略,為何人到中年,才會老夫聊發少年狂,對一個初見的女子這般狂熱癡愛?不顧臣民議論,連聲名也不要了!

在新建成的寶月樓上,如懿親耳聽到皇帝對寒香見表白——「可是朕從來沒有這麼喜歡過一個女人。朕有過那麼多女人,寵過那麼多女人。曾經喜歡的一個,朕扶著她坐上了皇后之位。」

「可是朕直到見到你,才發覺原來男人對女人的喜愛不只是可以細水長流的,它可以像地底的火山一樣,埋了上千年,轟然全噴了出來。朕對你,就是這樣的。」

當時的如懿感覺眼前的世界是粉碎的雪片,感覺自己每一個呼吸都有挫磨的痛。

但在之前的許多事件中,如懿就應該清醒了!

早在被金玉妍誣陷與大師私通之時,皇帝的不信任就已經讓如懿懂得所謂少年郎的不可依靠了!

早在鹿血酒事件中,就明白即使成為后宮至尊,也不過是任由皇帝隨意叱責羞辱罷了!

早在永璟被田嬤嬤活活捂死,而皇帝聽信讒言認為是她命硬克死兒子之時,她就知道夫妻情分不過涼薄幾縷!

現在,皇帝不過是又喜歡了另一個女人而已,都不知道她的痛個什麼勁。

第一個耳光

海蘭勸她在這個風口浪尖上什麼都別說別做,如懿偏偏控制不住,要在皇帝面前表現她的傷心不滿,於是皇帝嫌她醋妒,反而命她去勸說寒香見從了自己。

寒香見不得不從之後,太后又命皇后送去一碗絕育湯藥。

根本不願為皇帝生孩子的寒香見心甘情願喝下,不久腹痛,血崩。

皇帝來得很快,心痛之極,給了「年少情深」的如懿一記響亮的耳光,還厲聲罵她「毒婦」。

哪怕太后聲明「藥是哀家給皇后的,喝下去是寒氏自己的主意……」

皇帝還是下旨——容貴人晉容嬪,令妃晉令貴妃,穎嬪晉穎妃,慶嬪為慶妃。皇后倦乏,力有不逮。后宮諸事,交由令貴妃權宜協理。

不過片刻,皇后既失顏面,又失權柄。

當年她見景仁宮皇后最後一面時,姑母說,寵愛是面子,權勢是裡子,問她要哪個?當時的青櫻兩個都想要,可混到如今,她是輸得乾乾淨淨!

據說夫妻間的暴力,有了第一次就有無數次,這對帝后夫妻亦不例外。

第二個耳光

為著宮中流傳的關於皇后和侍衛的香艷故事,皇帝召了皇后去「說說話」。

如懿挑眉迎著皇帝的怒氣道,「到底是皇上心虛,還是臣妾心虛?一切情由,不過是因為恂嬪與阿諾達行刺之時是凌雲徹捨身救臣妾母子……為給自己幾分台階,卻先扯了臣妾的不貞,來掩飾皇上不恤!」

皇帝額頭青筋暴跳,反手一記耳光重重打下:「你放肆!」

第三次,是在遊船之上。

這個時候的如懿既無恩寵,也失了治理后宮的權力,同皇帝幾近陌路。

就是這樣一個全無份量的皇后,聽說皇帝在船上召伎作樂,也不知她是怎樣清奇的腦迴路,居然巴巴地趕去「勸諫」。

一個煙花女子說:「皇后娘娘這樣子,像不像咱們閣子裡來捉拿官人的大婦。除了凶悍,別無用處!」

另一個道:「可別這麼說,人家是皇后娘娘呢。」

這些女子笑得暖昧,皇帝只饒有趣味地聽著,並無阻止之意。

看到這裡,真替這個皇后悲哀,說話行事之前,能不能先掂掂自己的份量?

在皇帝眼裡,她已是皇后不像皇后,妻子不像妻子,奴才也不像奴才,擱在哪裡都不合宜。偏偏她還不自量力,上趕著討打。

最後一次,是在榮親王府。

臨死前的永琪倚在如懿懷裡,他跟疼愛他的皇額娘懺悔,說他並不是有心疏遠皇額娘和永璂,只是不敢完全相信。宮裡有太過詭異的事,孝賢皇后的永璉與永琮死得不明不白,永璋無緣無故便不得皇阿瑪寵愛,永珹的出嗣,九弟十弟的早夭,還有璟兕……

皇帝只聽了後幾句,他認為他寄予厚望的永琪死於如懿的險噁心思,這個女人嘴上保舉永琪,暗地裡卻陰謀詭害!逼得永琪連江與彬都不敢用!

皇帝揚起手中的湘妃竹灑金折扇,狠狠從她的耳畔直劈到了顴上,「這是朕最後一次打你。」

這確實是皇帝最後一次打如懿,也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我們現代女性遭遇丈夫暴力,會怎麼辦?要嘛娘家人出面揍他個稀巴爛,要嘛尋求法律保護,很明顯這兩條如懿皇后都指望不上。

身為「臣妾」,如懿能做的,是怎樣使自己避免挨打(不是避免失寵,是避免挨打,看著都覺得可憐)。

比如海蘭一直在勸她的:皇后和嬪妃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仰皇上鼻息,看他喜怒做人……

比如早在立後之初,太后就指點過她:你不僅是皇帝的妻子、盟友,也是他的臣子、奴才。即使皇后,也是一樣。

歸根結底,不過六個字:先君臣,後夫妻。

如懿剪掉和皇上的畫燒掉,爲何只剪掉自己?

如懿設局揪出炩妃這個幕後黑手後,久不來翊坤宮的皇帝來看如懿,並邀請如懿去木蘭秋狝。

如懿微微笑一笑,推說自己的身體恐怕已經受不了舟車勞頓了。

被拒絕的皇帝略帶尷尬,就沒有再勸,話鋒一轉,就勸如懿能夠收回皇后的冊寶,再幫他主持六宮事務。

如懿還是淡淡地笑了笑,不置可否。

皇帝走後,如懿就讓榮珮找來郎世寧給她和皇帝畫的畫,剪掉了自己的那一邊,放進火裡燒了。

看這個情節的時候,總覺得有些心疼。

失望的人,一定是想讓對方退出自己的生活,為何如懿卻燒掉了自己的那一邊呢?難道她還是捨不得這個傷了她無數次的男人嗎?

仔細想想,其實不是的。今天就來聊聊,為何如懿把和皇上的畫像剪掉自己,並且燒掉,背後隱藏了什麼含意?

1、古時候,女子只是男子的附屬品

古時的婚姻制度,女子對男子都是依附性質的,女子結婚的意義就是幫男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傳宗接代,照顧家庭。

對於女子本身需要什麼,無人過問。

宮裡也一樣,只要皇帝不廢棄,妃子是沒有權利離開夫君的。

所以如懿和皇帝討論西方的婚姻制度,皇帝就覺得不可理喻:沒有感情了,女子怎能也有資格求去呢,就和如懿起了一點口角。

那時皇帝是十分在乎如懿的,看如懿不開心了,就畫了一幅她的畫像哄她。

恰巧如懿也沒有真的生氣,還同畫了一幅皇帝的畫像送給皇帝。

如懿為什麼沒有真的生氣,更多的原因是從小到大的一夫多妻制教育,讓如懿骨子裡也覺得皇帝妻妾成群實屬正常。

在凌雲徹救了她之後,如懿也曾和海蘭說過,她此生唯一能依靠的只有皇上,她的悲喜榮辱都在皇上的一念之間。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皇帝願意照顧如懿的心情並將二人互贈的畫裱起來成為一幅畫,已經實屬難得了。

所以就這一點來說,古代女子在夫妻關係中是沒有主體地位的,她不能讓男人離開自己的世界,她只能從男人的世界中退出。

所以簡單來說,如懿剪畫,也只能剪掉自己的那一邊。

不得不感嘆,不能被允許擁有自我的人,連讓一個自己不再愛的人離開自己的世界,都辦不到。

這也是愛情中的一大規律,失去自我的人,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在婚姻中一定過不好。

2、她已不再像當初一樣被皇帝珍惜,畫也就不再珍貴

拋開禮制的問題,如懿剪掉自己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皇帝不再珍惜她之後,這幅畫在她心中也早已不再珍貴。

最早的一同入畫,是皇帝讓郎世寧把他倆鬧彆扭時互贈的畫裱在了一起。

除了皇后之外的女子是不能同皇帝一同入畫的,所以這幅畫就顯得格外珍貴。

後來,孝賢皇后去世,如懿成為皇后,皇帝感嘆終於可以和如懿同在畫中,相依到老。

遇到如此深情的皇帝,想必哪個女人都容易淪陷吧,所以如懿用半生苦難熬來的這一畫,她覺得值得。

入畫時,郎世寧認為兩人牽著手的感覺非常好,皇帝也覺得合心意,就允了他畫下這個動作,還說,看朕與皇后,如何執手相看兩不厭。

那時的皇帝有多深情,後來的皇帝就有多冷酷。

本來與皇帝一同入畫的只有孝賢皇后和如懿,直到韓香見出現。

清冷美麗的香見成了皇帝心口的硃砂痣,讓這個年過半百的男人燃起征服的慾望。

直到香見為了自己的族人能安好終於妥協,皇帝竟穿了寒部男子的服飾,召了郎世寧過來,與香見一同入畫。

那個時候,香見只是剛剛被封了貴人。

那幅如懿半生博來的畫,香見不費絲毫力氣就得到了。

當初入畫時,如懿是作為皇后被捧在手心珍惜的,而現在,皇帝也可以不顧規矩束縛與普通嬪妃一同​​入畫,那當初兩個人之間的情分算什麼呢?

如懿看得清自己的心,也始終認為自己值得這個男人疼愛,所以當今昔已非彼時,她剪掉了畫中的自己,守住了自己的自尊。

畫是因為人才珍貴,如今畫中人已不再彼此惺惺相惜,留在畫上也只是徒增笑爾,不如剪去。

3、對情分失望的是如懿,不是皇帝

如懿當上皇后之後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卻被人算計失去了璟兕和永璟。

夫妻本是同林鳥,應該一起面對生活帶來的風風雨雨,皇帝卻在如懿身心交瘁的時候聽信讒言,把罪過全推到如懿身上。

這已經夠寒心的了,韓香見一出現,皇帝為愛瘋狂的態度更是讓兩人的關係雪上加霜。

所以才有了讓人心疼的一幕:

如懿從養心殿回來,面無表情地踏過一道道高高的門檻,忽然像想起了什麼似的,回望紫禁城二人少時曾經玩耍的地方。

那大概是如懿第一次不得不面對現實:或許,她也失去了曾經戀戀不捨的少年郎。

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心上人變得陌生,一定比從未得到對方的愛更為難以接受。

更何況皇帝還是在這段關係中註定的主導者,作為主導方卻自私自利,對方要麼會卑躬屈膝委屈求全,要麼就只能中斷關係保全自尊。

至此夫妻之情已是如履薄冰,此時皇帝竟又來了壓死駱駝的騷操作:南巡時在遊船上與風塵女子夜夜笙歌。

這實在有損聖譽,如懿心灰意冷,半夜怒登禦船規勸。

結果皇帝的不滿一併爆發,說如懿不僅比不上孝賢皇后的賢德,連炩妃的柔順都比不上。

面對皇帝不分是非的指責,如懿看著皇帝冷冷地說:「臣妾的眼前人已不是從前人,兩兩相望,唯餘失望。」

隨後就是名場面了,被甩耳光的如懿斷髮。

自此,如懿對皇帝算是徹底失望,而看後面的劇情也知道,那縷斷了的頭髮還是被皇帝拾起來,珍藏在了盒子裡。

這說明,皇帝對如懿多年來的離心,完全是要和對方在關係中爭個高低的緣故,而不是如懿做了什麼事讓他失望。

失望的不是皇帝,所以皇帝肯定不想從如懿半生辛苦換來的畫中離去。

可是如懿想。

非得在婚姻中爭個高低,失去的就一定是愛得多的那一方,所以如懿剪掉了自己,也暗示皇帝徹徹底底失去了她。

4、如懿想用這一舉動求得死後自在

被禁足翊坤宮時,如懿得知自己時日無多,臉上卻出奇地平靜。

她一直不喜歡宮裡的生活,這次總算要結束了。

當年她心心念念的少年郎,也最終在皇帝的位置上戰戰兢兢,成了多疑冷酷之人。

她不念了。

不得不說比起親子情分如懿是更在乎夫妻情分的,但如懿已經斷髮,表明在她心裡,世上再無弘曆。

所以如懿設局揪出炩妃,告慰了那些枉死的人之後,她不再好好喝藥,下人備好的藥湯也都澆了綠梅。

她想走,而且要走得乾乾淨淨,帶著她的一整顆心去尋找當初的少年郎。

既是要走得乾淨,那也不用給宮裡的這個男人留念想,所以她剪掉了自己。

如懿去了之後,皇帝看著眼前被剪掉的畫,悲從中來,把畫拿到郎世寧那裡,希望他可以把畫分毫不差地復原。

面對逃避現實的皇帝,郎世寧說:畫已經不能複原如初了。最美好難忘的,都是在我們眼裡、心裡,一張畫又如何比得了這個呢。再好的畫破損了,也不必再執念。

郎世寧的話讓皇帝驟然明白如懿想要走得乾乾淨淨,不再受世事紛擾。

畢竟在畫中攜手相依到老,遠不如兩個人一起面對生活帶來的風風雨雨,在現實的磋磨中攜手一生來得珍貴。

從郎世寧那裡出來,皇帝一個人登上如懿回望幾次的城樓,想著他與如懿少時的種種,難過地像失去了一切。

可遲來的深情,都不值錢。

大多失去,都像那幅畫一樣,無法再重新完整擁有。

所以從城樓上下來,皇帝就讓李玉昭告天下,皇后生前行跡瘋迷,喪儀按照皇貴妃的儀制來辦,抹去她的一切史書記載,還她自由。

此舉像極了要廢后,而廢後是失德之舉,宮內宮外議論紛紛,皇帝也沒有改變心意。

這是劇中唯一一次,皇帝可以為了如懿不在意紛擾的流言和自己所謂的清譽,只願她能安心。

可去了的人,終究是回不來了。

畫是死的,可畫中人是活的,唯有互相體諒,互相包容,才能真正執手相看兩不厭。

《如懿傳》劇中,隨著凌雲徹變太監、如懿斷髮、衛嬿婉垮台下線等重頭戲一幕幕接連上演,精采劇情讓觀眾入戲的同時,其實道具也是讓整個故事更完整的功臣,其中被譽為「最感人的道具」就是貫穿全劇的它,甚至它一開始的出現就已經預告了結局,只是你沒有看懂!

而這個史上宮鬥劇最感人的道具,就是它——「綠梅」。

綠梅在劇中的花開花落,正好象徵著如懿與乾隆的感情變化。

如懿本名「青櫻」,還記得第一集時周迅出場時,繫在脖子上的就是一條青綠色的領巾,穿著打扮似乎與名字巧妙呼應。

少年時期的乾隆對如懿情有獨鍾,派人從蘇杭千里迢迢找來與青櫻相近的綠梅,花朵滿開成為兩人的定情信物。

然而隨著劇情發展,如懿與乾隆的感情漸漸起變化,綠梅也一天天枯萎。

就像如懿曾說的:「南方的綠梅到了北方,終究還是會水土不服。」其實她說的不只是花,也隱含了自己的處境,她的個性難以適應步步為營、小人環伺的紫禁城,最後在衛嬿婉的陷害以及乾隆的猜忌中,漸漸對愛情死心,那株綠梅也再也沒有盛開過了。

電視劇尾聲,這株綠梅在導演的安排下,有意無意地出現在鏡頭中。

如懿雖然對乾隆心冷,但不管搬到哪還是把枯萎的綠梅帶著,甚至把江太醫給的湯藥澆在綠梅盆中,或許像是想讓綠梅重燃一線生機,就像與乾隆年少的愛一樣,她仍抱著一絲希望,只是花開花落自有時,如懿的結局或許早在這盆綠梅中預示了。

雍正離世之後,甄嬛的養子弘曆登基,而他一開始所面對的人只有眼前的青櫻,對於後宮萬千嬪妃其實皇上並不在意,這一點是要比先帝的思想更加簡單。

而他們之間的不同點在於,先帝自始至終認為自己的髮妻只有純元皇后,而身邊不論是華妃還是當初年幼的嬛嬛,都只是純元的影子,先帝能做的就是利用她們來尋找已過世純元的影子。然而弘曆並非想要利用青櫻,只不過妃子多了也就迷了眼,青櫻逐漸從寵愛變成了平淡。

但如懿和甄嬛還是擁有一個共同點,注定埋下他們在後宮中悲慘的種子….

經歷過姑母逝去後的青櫻改頭換面,成了皇上口中的如懿,然而未來並不像她的名字那樣萬事如意,惶恐、焦慮、不安讓如懿感受到了行走在後宮的艱難。原本一心以為皇上會呵護自己,但種種事情無緣無故的發生還是印證了那句話:「皇上不再是當初的皇子,自己也不是當初對愛情充滿憧憬的青櫻」。

為了自己和姑母生前的期盼,如懿還是憑藉著自己善良的心掙扎到了皇后之位。

在封后的前一天如懿特地拜見了太后,然而她們之間的一番對話,看得出其實在不同皇上的領導下,卻有著相同的青櫻和甄嬛。

青櫻問甄嬛:「你有過想當先帝正妻的想法嗎?「」

此時嬛嬛的眼神中明顯看得出飽含淚水,青櫻一席話讓她回想起了當初自己嫁於皇上時的那番激動,但又因純元舊衣心灰意冷,最後愛上了果郡王,卻被君王的猜疑之心逼得果郡王喝下毒酒,讓他恨透了先帝。

甄嬛這時候的眼神轉為溫和,語重心長的告誡如懿:「皇上的心思最難揣摩,也是最不能信賴的東西」。

兩個人就在此刻有了相互共鳴的地方,皇上身為萬人之上無人之巔的確很讓人羨慕,但往往一個人擁有一切之後,內心也變得更加難以捉模,青櫻只得到了皇上的人卻永遠得不到他的心,這和一剛開始進宮的甄嬛是一樣的境遇。

當初甄嬛和先帝侍寢時也是用夫君二字來稱呼,又總是喚他為四郎,足見皇上在甄嬛心目中的位置,可是最終還是抵不過時間的考驗。

所以,這時候的青櫻和當初的針還是一樣的,都相信皇上,相信愛情,甚至是相信君王的愛情,才會讓他們註定在後宮中埋下悲慘的種子。

但是,《如懿傳》比《甄嬛傳》更有靈氣。

其實透過青櫻和甄嬛相同的境遇就能體現出來,青櫻是眼睜睜的看著皇上和自己慢慢分開,在這個過程中青櫻用眼神緩慢地勾勒出了她對皇上的嫌棄,而嬛嬛卻是在冊封大典上讓自己未來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

靈氣就在於青櫻面對愛情的囚牢,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帝王的狠心,從年幼到年老的青櫻還是會義無反顧的認定皇上是人夫,而甄嬛卻因為自己只是除原皇后的影子,對皇上的愛心灰意冷,回宮之後即便眼看著皇上寵愛安陵容或者其他妃子,自己的心卻早已經無動於衷了。

在如懿的價值觀中愛一個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就算皇上違背道德做足了傷害自己的事情,如懿也不會輕而易舉的離開,但心中執念他的那顆心會慢慢磨損。

所以甄嬛和青櫻是有著相同的共鳴點,這才會導致甄嬛對青櫻說:「原本以為青櫻比宜修更加精進,卻也不比她強到哪兒去」。這句話看似貶低宜修深愛皇上最終作繭自縛,但實則也觸發了甄嬛對於愛情的底線,錯的不是宜修,而是皇上摸不透的人心。

#冒牌生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 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 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 https : //bit.ly/2Y27JSW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