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端妃才是後宮中隱藏的最深的人!經歷過人生低谷才走到最後贏得人生!—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最有智慧的嬪妃!
#甄嬛傳 #端妃 #隱藏的最深

*正文開始

來源:江恨水
整理:冒牌生

從一個棄妃逆襲成為皇貴妃,如願以償領養了自己喜歡的孩子,把曾經折磨自己的仇人逐個擊敗,並徹底摧毀——人人都知道端妃是後宮這場局中的狠角色、絕頂厲害的人物。

但,很少有人能想象:從谷底登峰的這一路有多難,而她又究竟優秀在哪裡。

《甄嬛傳》一開場,是皇后和華妃兩分天下的局面。

雖然同在妃位,相比華妃、齊妃,端妃不僅沒有皇帝的寵愛,甚至還喪失了生育的能力,子嗣方面毫無指望。

另外,華妃寵冠六宮,視她為死敵,明裡暗裡折磨了她那麼久。

更慘的是,她身體還病著,要常年喝藥。

以上,外憂內患的狀態,就是端妃的人生境況。

這何止是人生低谷,如果單純按照後宮生存三項必備技能來看,端妃的未來幾乎無望。

面對這般令人絕望的局面,端妃做得第一件事,不是心灰意冷,不是認命放棄,而是維繫住自己的生存。

當然,她肯定有無數個心灰意冷的時刻,但她知道:好死不如賴活著,只要活著就會有機會。

同樣遭遇人生低谷的打擊,普通人和高手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

普通人總沈溺於「繁華已落盡,物是人已非」的自暴自棄,高手卻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臥薪嘗膽。

因此,為了在後宮這個殘酷的地方生存下來,端妃做了三件事:

第一,示弱,在大眾面前經營「弱者」人設。

在後宮這種地方,只有活得像個對人毫無威脅的弱者,才是最安全的,加上她本身就生病了,就更方便經營這個人設了。

(這也是為什麼華妃一死,端妃的病就奇跡般地好了的原因)

第二,把伺候自己的宮人全都遣散。

一來是保持低調,經營弱者人設,二來方便為她獲取信息和情報。(以後我會詳細分析後宮里下人們的情報網絡)

第三,清醒地分析局勢,理性地作出判斷。

時刻掌握後宮的動態和走向,以便自己找到好的時機。

以上三點在她和華妃的這場對話,就能看出來。

富察貴人小產後,甄嬛懷孕了,當場華妃就難過了,別人都能生,自己卻不能,於是就跑到端妃宮裡發洩她的怨火和不甘心。

華妃說:「恨不得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端妃知道只有讓華妃出了這口氣,才能安生,於是她順著華妃的話說:「這些年不都是這樣的嗎」。

華妃繼續宣洩情緒:「我真恨不能親手殺了你」。

這時華妃是真的動了殺心,畢竟華妃沒腦子,要是一時喪失理智使陰招害死了端妃也未可知。

所以,接下來端妃的話,是完全站在華妃的角度說的:「我纏綿與病榻,生不如死,這難道不比殺了我還痛快。」

這麼說就是為了保命啊,讓華妃心裡舒暢,讓華妃知道她過得很慘很慘,比死了還要痛苦,從而讓華妃打消殺害她的念頭,典型的以退為進。

但華妃不解氣,繼續對端妃放狠話:「只要你在這宮中一日,我斷斷不會放過你」。

而端妃使出了「示弱」絕招:「我已經認命了,我折在你的手裡了。」這是當著華妃的面,宣告華妃的勝利,承認自己被華妃摧毀了,這就是讓華妃得到那種踩踏一個人的滿足感。

這是讓一個女人把自己的尊嚴和心氣交出去,親眼看著別人踐踏,但端妃忍住了,就像韓信忍胯下之辱一樣。

說完這些,看著華妃的情緒有所緩和,端妃趁勝追擊,開始進攻,試圖讓華妃收手離開。

她說:「天色已晚,驚動了太后也是無益的。」

華妃向來囂張,更何況是在毫無還手之力的端妃面前,她自信地說:「你為我會怕?」潛台詞就是:今天我搞定你了,就是把你弄死了,也沒人能拿我怎麼樣。

為了保命,端妃開始戳華妃的軟肋了。

這一段話,對於不能生孩子,還囂張跋扈的華妃來說,簡直就是殺人誅心。

由此可見,端妃雖然臥病在床,但什麼事情都清楚,什麼事情都明白。

華妃雖然向來衝動任性,但聽完端妃這段厲害分析,也收斂起來了,畢竟若是因為這麼一個沒有價值的對手失去了皇帝的寵愛,不值當的,所以也就偃旗息鼓,撂下兩句狠話也就走了。

確認華妃走遠了,端妃才轟然倒在床上,她不是身體虛弱,她是剛剛經歷過一場關係生死存亡的危機啊。

畢竟,華妃殺起妃嬪來,從來沒手軟過。

所謂人生低谷,最難熬不僅僅是物質,生活再艱難,忍忍也是能過的。

最難的是內心的秩序如何維持。

為什麼很多人在經歷打擊或者挫折之後,容易一蹶不振?

因為在低谷期,目標喪失、機會渺茫、外在的資源支持和良性反饋都消失不見,只剩自己一人,在這種孤獨中,一個人維持自己的內心秩序就變得非常困難。

一個人一旦內在失序,就會變得渙散潰敗,最直接的就是喪失信心和耐心、自我懷疑,執行力降低,自暴自棄。

而端妃沒有內心失序,她一個人在痛苦中煢煢孑立,保持著超越常人的理性,因為她內心堅信一條自然規律:沒有人能永遠興而不衰,只要是人,就會有缺點;不管當下多麼鼎盛輝煌,早晚都會有破敗的那天。

這種內心秩序的堅守,是整部《甄嬛傳》的精髓,要知道,名利場上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輝煌,而是如何走出低谷,重築輝煌。

正因為維持住了內心的秩序,端妃才一直默默等待,等待機會出現。

等待——是端妃做得第四件事情。

等待這件事,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那種等待的日子,就像是被丟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風後面是風,天空上面是天空,無窮無盡……

等待不是什麼都不做。

等待某種意義上也是堅守,在華妃那麼折辱她的時候,她堅持不投靠皇后,因為她看得非常清楚,跟著皇后沒有出路。

不管當下多麼艱難,只要不是好機會,就絕對不出手。這一點太值得我們學習。

回想之前,我創業拉投資的時候,也有兩三次自亂陣腳,因為太想要機會,反而失去了判斷機會好壞的能力,險些踏入那些不懷好意投資人的圈套。

如今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因此,更加明白端妃這種等待中的堅定有多可貴!

人總是會被慾望、仇恨或者虛榮等東西慫恿著的,但是端妃控制住了這些,哪怕她恨透了華妃,也極力地忍耐;哪怕她很想復仇,若是不能把對手一擊即中,她也不動聲色。

就這一點來看,她克服了自己的天性。

因此,她等到了甄嬛,等到了機會,從此一口咬定,徐徐圖之。

端妃逆襲的高級之處,在於不動聲色,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而日有所長。

等到敵人意識到的時候,她已經懷瑾握瑜,風禾盡起。

每每看端妃,都讓我意識到:

「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沈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艱辛,不會在第一時間看到結果和收穫的日子,我們把它叫作「扎根」,是逆襲飛升的前奏。

根扎得越深,飛的就越高。」

每一個從低谷走來的人,都是狠角色。因為,等一個人熬過了人生最慘淡的時光,內心就會變得非常強大。

人生是一條微笑曲線,總是難免在不同時期的某個階段遭遇大大小小的低谷,希望在那樣的時刻來臨的時候,端妃的這種逆襲品質能給我們些力量。

原以為端妃恨太后只是因為當年太后與皇后策劃給華妃打胎,卻讓端妃背了黑鍋,以至於端妃被憤怒的華妃灌下紅花終身不育——卻不料,端妃對太后還有另一層仇恨。

1、端妃憶往昔

這件事還是在端妃、敬妃與甄嬛無意間討論起去世的純元皇后時,說的一番話。

當時,甄嬛懷疑是宜修殺了純元,因為安陵容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皇后,殺了皇后!」

而端妃對此早就心存疑慮,只是苦於沒有證據,宜修的後台又太強大,畢竟有太后撐腰。

所以,端妃只能把這份質疑埋藏在心底。

某日,端妃去甄嬛宮中探望再度懷孕的甄嬛,聽到甄嬛的疑問時,她瞬間變了臉色,這恰好印證了她當初的懷疑。

於是,三個人趕緊走進內室討論此事。

端妃無意間的一番話不但揭露了純元的死因,還順便揭露出她對太后另一層難言的仇恨。

原著原文如下:(為方便大家閱讀,我把原著原文裡的人稱與人名換成電視劇中的人稱與人名了,基本情節不變。)

端貴妃似是沈浸於往事之中,只低柔道:「當時我還年輕,總是不明白。我十歲時便被太后養在身邊,雖然出身將門,但我心裡也明白,這一輩子,我也只能是皇上的妃嬪,絕不會有登上后位的機會——

端妃的一段話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暗藏玄機。

端妃是將門之女,有父母雙親,為何十歲就被太后養在身邊?

十歲還未成年,儼然是個孩子啊,十歲的孩子自然不能給皇帝做嬪妃,那麼,她這麼小就離開父母被太后養在宮中的深層原因是什麼呢?

大家還記得甄嬛曾建議皇帝把敦親王的女兒封為「恭定公主」嗎?也是把恭定公主養在太后身邊。

當時是因為敦親王結黨營私與年羹堯等權臣沆瀣一氣、禍亂朝綱。

為了轄制敦親王,甄嬛就建議皇帝把敦親年僅十歲的女兒召進宮來——由太后「親自撫養」。

當時,敦親王福晉百般不捨,還親自到甄嬛的碎玉軒來懇求甄嬛能幫著求情,畢竟自己女兒尚且年幼,「怕不懂規矩,惹太后生氣」。

甄嬛婉言拒絕了。這主意本來就是她出的,她怎會自打嘴巴?

敦親王福晉失魂落魄的離去,當時的內心必定是心如刀割的。

倘若不答應便是抗旨不遵、有不臣之心;倘若答應,就要承受母女分離的煎熬與痛苦。

2、端妃曾為太后的人質

當年的端妃,與恭定公主的情況幾乎是一模一樣。

早早便被太后接進宮來,其目的自然不是因為喜歡和關愛,而是作為轄制端妃父母的人質。

以端妃的立場和處境,怎會不怨恨太后隔斷天倫?

如果真到了選秀、出嫁的年紀,倒也無可厚非。

問題是,她當時還那麼小,也就剛上小學四年級啊。

在太后的淫威脅迫下,端妃擔負了她這個年紀不應該擔負的重擔與使命。

端妃繼續說道:「所以,我心無旁騖,被冊為端貴嬪後只是專心侍奉皇上與太后。

太后母家有兩位適齡的女子,嫡出的純元皇后朱柔則與庶出的朱宜修。

純元皇后入宮前便已芳名動天下,更早早被許配了撫遠將軍之子,只待成親罷了。

太后自己是庶出,也怕嫡出之女未免嬌氣,所以屬意雖是庶出但心思沈穩的朱宜修入宮。

因為皇上還年幼,朱宜修又是庶女,不宜即刻冊封為皇后,所以先立為嫻妃,只待生下皇子便可冊封為後。

其實朱宜修一入宮,這便是眾人皆知之事。

而皇上也對她不錯,彼時宮中只有我與她,日子也還順遂。

不久,朱宜修便懷孕了。一切都在眾人的期望之中,直到那一日……」端貴妃微微唏噓,似是不堪回首,「那一日,純元皇后奉旨入宮陪……

端妃已經把過去的事交代得很明白了,後宮的殺戮,其實就是從太后的弄權開始的。

太后私心太重、心思陰毒。

當初許諾讓庶出的宜修做皇后,是以為庶出的女子更容易掌控些。

當時宜修活得有盼頭、有希望,心情自然是極好的。

所以比較寬容隨和好相處,與端妃也算是平分秋色、和睦相處。

這就是端妃口中的——「日子過得也順遂」。

而「不順遂」的日子就是從純元奉旨入宮開始的。

朱柔則一入宮便把皇帝的魂兒勾走了。

不但冷落了宜修,更是冷落了端妃,純元以專房之寵佔盡春色。

端妃與宜修已經成了擺設,端妃自知爭不過,只能忍氣吞聲,但心裡未必不恨太后這個始作俑者。

是太后的出爾反爾、恣意弄權才發動了後宮的血雨腥風;是太后處心積慮、想找一個後宮傀儡任自己擺布,沒想到宜修不肯做傀儡,純元卻永遠失去了做傀儡的機會。

而自己也成了這場宮鬥的犧牲品,不但失去了皇帝的寵愛,還被太后和皇后借刀殺人,讓自己永遠失去了生育能力。

所以,這許多年來,端妃一直不去給太后請安,她對太后恨之入骨。

太后也知道自己有愧於她,每每相見也覺難堪。

索性以她「體弱多病須好生保養」為由特許她免禮。

端妃常與雍正飲酒,是最長壽妃子

《甄嬛傳》端妃的歷史原型是純懿皇貴妃耿氏。

耿氏出身並不高,她是一名包衣女子,因參加內務府選秀,被康熙看中,但並沒有將她納入自己的後宮,而且把她賜給了四阿哥胤禛,成為胤禛的侍妾。這與甄嬛命運相同。

耿氏由於長相出眾,還是比較受胤禛的喜愛的,而且她還有一項非常獨特的技能,這項技能讓胤禛非常喜歡找她聊天,和她待在一起,那就是良好的酒量。

耿氏經常和胤禛一起小酌幾杯,這讓兩人的關係既是夫妻又是朋友,相處的非常融洽。

因為受到雍正的喜愛,耿氏順利的生下了皇五子弘晝,弘晝後來也成為極其受雍正喜愛的一個皇子。

雍正繼位的時候,耿氏已經34歲了,但是年齡也依然沒有影響雍正對她的寵愛,進入宮中以後,耿氏被封為裕嬪,沒過多久又晉升為裕妃。

她和熹貴妃從在王府的時候就十分投緣,所以兩人關係非常融洽。

和熹貴妃良好的關係,其實對於耿氏也帶來了非常大的好處,這種好處尤其表現在雍正去世以後,熹貴妃的兒子弘歷登基。

弘歷先後多次晉封耿氏,從皇考裕貴妃,到皇考裕皇貴太妃,在後宮中的地位可以說非常高貴。

後來耿氏也一直在後宮中安度晚年,她比熹貴妃還要長壽,於乾隆四十九年去世,活到了96歲,已經可以說是高壽了。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https : //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