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一登基便展露對「甄嬛的殺心」?從他這句話就能看出來!—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甄嬛表現老神在在,因為她也曾用同一句話除掉年氏!

#甄嬛傳 #薑還是老的辣 #誰鬥得過甄嬛

*正文開始

來源:悟空問答
整理:冒牌生

四阿哥是把一手爛牌卻打得相當精彩啊,除了他自己努力,甄嬛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兩個人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但是在他當了皇上之後,似乎情況發生了一點改變,這也合理,翅膀硬了早晚是要飛的。

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清楚六阿哥這個障礙,用《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試探甄嬛,好在甄嬛早已經想好了後路。

山不轉水轉,「鄭伯克段於鄢」文段在整部《甄嬛傳》出現了兩次。

甄嬛當年用來對付「年氏」的手段,如今卻被養子用來向甄嬛發難。

真可謂是「因果循環,天道往復」。

第一次是甄嬛向年氏發難,建議皇帝鏟除年氏一黨;第二次甄嬛卻是受難一方,甄嬛的養子弘歷登基後拿「鄭伯克段於鄢」,有意將弘曕趕出皇室。

一、《甄嬛傳》中兩次引用「鄭伯克段於鄢」

「鄭伯克段於鄢」到底是什麼鬼?

小編大體概述一下《鄭伯克段於鄢》,這是春秋時期的一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鄭國兩兄弟之間爭奪君主的鬥爭。

母親偏心小兒子(共叔段),小兒子驕橫,大兒子(鄭莊公)故意縱容弟弟,終於小兒子不自量力爭奪君主之位,大兒子一舉扳倒了小兒子。

大兒子(鄭莊公)怨恨母親偏愛小兒子,但是後來母子還是重歸於好了。

1、第一次:甄嬛向「年氏」發難時引用

《甄嬛傳》中鄭伯克段於鄢的文段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28集甄嬛引用「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的文段向雍正進言:暫且讓年氏猖狂,待到時機成熟一舉鏟除。

「姜夫人偏愛幼子叔段,欲取莊公而代之,莊工屢屢縱容,使叔段引起公憤,才一舉殺之」是甄嬛當日引用《鄭伯克段於鄢》向雍正進言,意在向年氏發難,殊不知後來同樣的文段,卻讓養子弘歷用來向甄嬛發難。

2、第二次:弘歷登基後,疑心弘曕動搖皇位,弘歷向甄嬛發難時引用

弘歷登基後,試探甄嬛心意,引用鄭伯克段於鄢中的姜夫人寵愛幼子,苛待長子,引發混亂。

弘歷暗示自己不放心弘曕。

山不轉水轉,風水輪流轉,當年的鄭伯克段於鄢甄嬛用來暗示雍正鏟除年氏一黨,如今卻被養子弘歷反用在自己身上。

二、弘歷引用「鄭伯克段於鄢」文段,初露帝王心

1、養子弘歷,登基前對甄嬛恭敬順從,謙和有禮

《甄嬛傳》劇中,因為弘歷的母親是婢女李金桂,雍正十分不待見這個四阿哥,所以弘歷一直養在圓明園。

因為甄嬛以廢妃身份二次入宮,需要一個皇子,皇帝對外宣稱四阿哥是甄嬛的兒子。從此四阿哥寄養在甄嬛名下。

弘歷在登基前一直對甄嬛恭敬有禮,順從謙和。

這對母子都是聰明人,弘歷知道自己要想某得前程,必須依仗甄嬛,所以弘歷事事對甄嬛恭敬順從,在甄嬛的宮鬥路上,弘歷也算是做出了強大助攻。

比如嚴懲祺嬪,為甄嬛回宮後立威鋪路;比如弘歷挑撥三阿哥為八爺黨求情,皇帝一怒之下將三阿哥剔除了黃帶子,永無繼位可能,從而讓皇后徹底沒有了依靠。

2、弘歷登基後,陰狠帝王心初露

(1)弘歷有意將果親王的兒子元澈過繼給慎郡王,早已想好了弘曕的去處

弘歷雖然在甄嬛的扶持下坐上了皇位,但是他生性多疑,覺得自己畢竟不是甄嬛親生的。

弘曕在宮中一日,弘歷就一日不放心。

於是這一日來到甄嬛宮中向甄嬛請安,先是說了把果親王的兒子過繼給慎郡王夫婦,其實這說明他早已經把弘曕的去處想好了,有意說「只是如此一來,果親王一脈豈非無嗣了」。

(2)以「鄭伯克段於鄢」姜夫人苛待長子文段,向甄嬛發難

前面鋪墊好了讓果親王一脈無嗣,然後弘歷開始正題了。

佯裝讀書有些困惑,向甄嬛請教。

說道:「兒子最近讀《鄭伯克段於鄢》見鄭國之禍皆因姜氏寵愛幼子,苛待長子而起,兒子心想,親子尚且如此,若是養子又該如何」。

甄嬛心想這篇文段都是當年老娘我用過的,竟然如今竟被養大的兒子,拿來質問我。

自然明白弘歷的用意,無非就是想讓弘曕出嗣旁支,永無繼位可能,正好也合了甄嬛的心意。

甄嬛也毫不示弱,字字鏗鏘有力回復道:「皇帝身為人君,讀這些書是好的,哀家今日正想著一事,今日正好告訴皇帝。弘曕是哀家幼子,又曾被先帝議儲,如今弘曕已經長大,要是外頭再起閒話動搖江山,豈非是哀家的罪過,所以哀家想請皇帝同意,讓弘曕入嗣果親王一脈」。

3、四阿哥弘歷不僅有帝王之心,更有帝王的謀略

當日弘歷三言兩語便讓三阿哥永無繼位可能。

當日攛掇三阿哥為八爺黨求情,而被撤了黃帶子,趕去做八爺的兒子,永無繼位可能。

可見四阿哥弘歷不僅僅有做帝王的意願,更有做帝王的謀略,無論是誰擋在他的帝王之路上,他都會鏟除,帝王的殺伐決斷,在弘歷身上體現的淋灕盡致。

總結:甄嬛對於弘歷不過是通向帝王路的墊腳石,他曾經有意認皇后做額娘,但是皇后拒絕了這個兒子。

弘歷多疑的心思像雍正,從當年圓明園中,他就四處為自己找尋出路,他曾經去找過皇后,有意認皇后做額娘,但是皇后拒絕了四阿哥。

不知皇后晚年是否悔恨當初沒有接納這個「王者」。

說到底甄嬛也不過是弘歷爭奪皇位的墊腳石而已,宮中的嬪妃那麼多,他要尋求的不是一個「額娘」,而是能助他成大事的母親,他的親生額娘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宮女「李金桂」,他不說,不代表他心裡沒有。

甄嬛為什麼讓養子四阿哥登基?而不是親骨肉六阿哥?

在太子之爭的戲中,為什麼甄嬛能全身而退?

大家知道,太子之爭裡,甄嬛手中有兩大利器,一是皇帝最愛的弘曕,二是能力突出又具備賢能的四阿哥。

而太子人選有兩個,雍正也難選擇

弘曕:是他的心頭好(皇帝支持),

四阿哥:總讓他想起那個卑微的母親。(甄嬛真心扶持他,皇帝意屬他)

立賢,歷代立太子的原則

立幼子,皇上喜歡,當然要先支持

無論是哪種選擇,甄嬛的基本盤大,贏面也大。

但這是利器,也是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風險和收益並存。

對社稷江山來講,禍害千年的可能性更大,至少朝臣是這樣認為的。

所以,朝臣們提出因「主少母壯」,讓雍正效仿漢武帝殺「鈎弋夫人」、留「劉弗陵」的做法,防止甄嬛「牝雞司晨」,遺害千年。

雍正聽進去了嗎?聽進去了,而是還為此設陷阱來試探她。

而甄嬛怎麼做呢?

當雍正第一次跟她聊起,朝前鄂敏提出擇長子立太子,甄嬛立馬拋出:應立即廷仗。

雍正說,早立太子,過早讓他成為眾矢之的,不讀書不務政,整日忙著勾心鬥角,哪有心思將心思放在為民服務上嘛!

又說:「立賢不立長」,可見為固本江山之長遠計,雍正早已將太子之位,意屬四阿哥。

但他不直接表明想立四阿哥!

立太子一事,不僅皇后在挖坑,就連枕邊人雍正也在挖坑。

多年夫妻,宜修知道,皇上生性多疑,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前朝後宮沆瀣一氣,於是她在皇帝面前最多提的是他最疼的六阿哥。

然而在前朝傳達立六阿哥為太子的觀點,外加「牝雞司晨」的說法,

刺激多疑善猜忌的雍正做出相反決定,進而除掉甄嬛或削弱甄嬛的力量。

愛的反面是忌恨,六阿哥越是被提起,越是能引起皇帝的戒心。

皇帝能不知道宜修的心思嗎?不,他是知道的,但他也想探探甄嬛的心思。

於是開始了有以下和甄嬛談太子之事的對話:

甄嬛:希望國本歸正,請皇上聽臣妾一言。
(客觀分析,關於太子之位,需長遠計,這話符合雍正社稷江山穩固的本意)

雍正:說吧!

甄嬛:說弘曕年幼不宜立為太子之言,何愁等不到弘曕而立之年。
(她的本意是最關心的是皇帝的身體健康,並非弘曕能否當太子,想打消皇帝的戒心。)

雍正表示這樣說的人也不喜歡,「那麼你還是覺得我們的孩子最好,是不是?」

甄嬛聽了這話,楞了一下,她沒想到他會順著她的話談到了弘曕,這是雍正挖的第一個坑。

這個坑尚好回答,畢竟在甄嬛心中,愛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又歷經滴血驗親這一危險的事,早已想讓弘曕退出這場爭鬥。

甄嬛微笑低頭回答:「弘曕資質平庸,不宜立為太子。」表明心意,無意攜子參與爭奪。

接著她又說:「所以為長遠計,四阿哥是最合適的人選。」(立四阿哥為太子,也是雍正立賢不立長的原則,符合他的本意。)

雍正:「四阿哥並非你親生。」(你這麼大度,真的不支持自己的兒子?)

甄嬛:「皇上煩心的是太子人選,而非是臣妾所生。」

雍正不接她的話,直接拋出了一個更為尖銳的問題:「那若是朕為四阿哥尋一個出身更高貴的養母呢?」(可能是你的死對頭宜修皇后呢?),這是雍正給甄嬛挖的第二個坑。

甄嬛依舊低眉回答:「只要名正言順,江山後繼有人,臣妾絕無異議。」

雍正定定地看著她:「經此一事,朕已屬意於你為皇后。」(此為地第三個坑。有了皇后的位置,外加太子之母,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后。誘惑很大啊!)

甄嬛回答:「臣妾已蒙聖恩殊榮,不敢與純元皇后比肩。」

這段對話很好地向掌控她性命的皇帝,展示了她的人設:比起太子之位,她更想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比起誰更能當太子,她更在意的是,四郎的千秋事業能更長遠;

比起自己能否是未來太子的母親,她更願意看到「江山後繼有人」;

比起自己是否能成為皇后,她更在意自己的安全。

如此不爭不搶、低調收斂、事事以枕邊人的憂慮為先的她,就這樣有驚無險地躲過了雍正暗藏的殺心。

甄嬛歷經各種險惡,深知深宮裡,不知有多少高人心機重、無良善。

每走一步,都如同在懸崖深淵邊上行走,行差踏錯都有可能萬劫不復、連累家人。

所以,心裡把自己放在不太重要的位置,才是最安全的。

甄嬛雖然逃過了雍正的試探,就高枕無憂了?

不,如果說現任皇帝憂慮的是甄嬛可能會垂簾幕後,把持朝政,未來的皇帝弘歷則憂慮的是那個不是親手足的六弟弟,長大後會不會來推翻他。

四阿哥聰明,但心機也深。

他的機敏聰慧在他初識甄嬛的時候就已經露了一手。

一行人到圓明園避暑,四阿哥跪在台階前請求見爹一面。那時候的甄嬛還是個貴人。

四阿哥還是個九歲的小孩呢,便知道甄嬛是自己未來的「貴人」:

一是甄嬛那時最得聖心,在皇上面前說得上話;

二是甄嬛連華妃都不怕,肯定是不簡單的人物。

可見雖遠離皇宮,但宮裡的事他是一件都沒落聽。

會分析、會判斷、會說話,討人喜歡,一下子將兩人的心拉近了。

這一見面,甄嬛便提醒他,人貴自重,「與其心生敬佩,不如自己便是那樣的人。」

四阿哥以此為目標。不過不得不說,四阿哥的運氣極好!

由於皇后(下毒欲害四阿哥)和朝前大臣們的助攻,

甄嬛從甘露寺回宮,雍正給她抬旗(送戶口)、修繕永壽宮(送房子)、

改封號、改年齡、四阿哥也成了甄嬛的養子(送孩子)。

一些列騷操作皇后擋也擋不住,後悔莫及。哈哈哈

話說回來,甄嬛回宮見四阿哥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他,人前人後她是他的生母,他倆榮辱與共。

意在讓他處處小心,跟隨甄嬛的腳步。

四阿哥何等聰明,他知道自己的養母能從廢妃回到宮內,且身份地位又比離宮前抬了不少,她是個不簡單的人物。

從此依附她,聽從她,在這危險叢叢的宮內,至少性命無虞了。

外加上自己也是阿哥,雖不得皇上寵愛,未來不能當皇帝,也有個親王當當。

這樣的未來哪有那個地位卑微的母親的事情呢?不得不說,投胎很重要,而抓住機遇更重要。

未立太子前,甄嬛曾隱晦地表明瞭自己欲支持四阿哥當太子的態度。

一次是深夜看到三阿哥用功讀書後,立即表示要比三阿哥更用功,並表示自己的做法需同養母同步,不能讓他人詬病。

接著低頭思索片刻,抬頭便問:「三哥是長子,他會不會當皇帝?」

甄嬛回答:「額娘不知道。」

接著他又說:「可是六弟是額娘親生的,皇額瑪也最喜歡,所以他會。只要六弟當了皇帝,兒子就高興。」

甄嬛:「你六弟還小,而是額娘也不喜歡他當皇帝。」並告訴他:「我朝的天子,只有賢能者才能勝任,明白嗎?」

注意,四阿哥為何強調「六弟是親生」的,

一則他認為親生子才會全力支持,養子機會更渺茫,

二則他想聽甄嬛心中對六弟當太子的看法。

這段對話,四阿哥的目的達到了,他知道甄嬛不願弘曕參與太子之爭,也知道了她支持什麼樣的阿哥上位。

他只要朝那個方向努力就行了。

第二次是四阿哥被封寶親王的時候。

四阿哥:「可是六弟都還沒被封親王。」(言下之意是你們親生兒子都還沒封呢,就輪到我了。)

甄嬛:「六阿哥還小,而是額娘希望,他的親王之位會由你來封。」

而且警戒要他「喜怒不形於色,心事勿讓人知,更別叫人可以輕易揣測你的喜惡。」

四阿哥驚呆了,他沒想到養母會支持自己,而他也沒想到自己也有當太子的機會。

這個機會太難得了,以至於他登基後,用「鄭伯克段於鄢」的段子來試探甄嬛,會不會在未來再攜親子弘曕爭奪皇位。

這份試探和心機,甄嬛都看在眼裡。

太子還沒當呢,就來試探自己有沒有機會;皇位都還沒坐穩呢,就急著如何安置自己的弟弟。

但甄嬛不會覺得自己養了個白眼狼,畢竟她想要的結果都已經得到了:

弘曕去了果郡王府,元澈去了慎貝勒府,自己又是聖母皇太后。

情人的血脈有了延續,兒女都平安健康無事,弘歷因自己的提攜支持只會更孝敬她,

自己的身份地位權力又得以保證,權勢也得以擴張,只要不作妖,沒威脅到弘歷的皇位江山,一切都會安好順利!

所以她才會對宜修說:「當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

總結

甄嬛之所以最後能全身而退,無外乎是兩個字:利他。

她說話做事,都是權衡利弊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把大的利益都留給他人,把小利留給自己。

待皇帝如此,待四阿哥更是如此。

所謂蜜蜂釀蜜,不為己食,如甄嬛。

對比之下,皇后宜修雖為了烏拉那拉氏的榮耀,但手段過於殘忍,缺乏仁愛之心,對功名利祿、身份地位看得比人本身還重。

在這場太子爭奪戰中,她挑的候選人資質平平。

也正因為她挑的人太過平庸,日後才好控制。

身邊都無助力了,怎麼可能會贏呢?

一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自作孽,不可活啊!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https : //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