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清朝各宮妃子俸祿曝光!有人年薪百萬,有人根本是低收入戶….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沒想到後宮竟然是血汗工廠….😂
#延禧攻略 #妃子超低薪工資 #難怪大家想當太后

*正文開始

來源:China news
整理:冒牌生

還記得《延禧攻略》前段的劇情裡,嫻妃為了救弟弟,偷偷拿自己的嫁妝準備送到宮外賣錢的橋段嗎?

當時她遭高貴妃故意阻撓,不僅錢沒換成,首飾還被惡意踩踏,讓人看了氣得牙癢癢的,卻也不免好奇,為什麼嫻妃身為皇室一員,而且還是妃位,身上竟然這麼窮呢?有網友整理清朝嬪妃們的年俸,位階最低的「答應」竟然只有30兩。

微信公眾號「滿族文化網」中整理了清朝後宮妃嬪的年俸,一共分為9個等級,分別是皇太后、皇后、皇貴妃、妃、嬪、貴人、常在以及答應,等級最高的皇太后一年有黃金20兩、銀子2000兩,相當於現代人年薪人民幣100萬元(約新台幣456萬)左右。

皇后年俸為銀子1000兩,現代人要達到這個層級,年薪大概是人民幣30萬元(約新台幣136萬),皇貴妃是銀子800兩,約現代的人民幣24萬元(約新台幣109萬元)。

而貴妃等級,例如高貴妃就是銀子600兩,約人民幣18萬元(約新台幣82萬),令妃等級的妃子則是銀子300兩,約人民幣9萬元(約新台幣41萬)。

其他的嬪、貴人、常在及答應,分別是200兩、100兩、50兩及30兩,其實30兩換算下來,只有人民幣9000元左右(約新台幣4萬元),和現代的一般上班族完全不能比。

因為當時和現在的社會情況大不同,我們且按一兩白銀=2500元台幣來換算,皇后就相當於年薪250萬(稅後收入)的管理層,而答應是月薪不到6000的實習生。雖同為皇帝老婆,這薪資待遇真是天壤之別啊~

除了年俸之外,后妃們每天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數量都有明文規定,每天端上桌的午膳、晚膳不只娘娘一個人吃,還包含了身邊的宮女及太監、侍從,如果不夠吃,也只能想辦法降低人力了。

至於為什麼清朝後宮的年俸會這麼低,有說法是因為清朝承襲了明朝的規定,而明朝的朱元璋因為是乞丐出身,要求朝廷官員實行低薪制,清朝效法前朝,官員薪資不高的同時,皇室也不好過於奢侈,所以後宮的年俸才會這麼少,不過總有人還是有辦法鑽漏洞收賄,為自己中飽私囊。

從「貴人」晉升為「嬪」差別有多大?不只身份轉變,還有 3 大特權!

看過清朝宮鬥劇的人一定都知道,後宮都有階級之分,所有嬪妃都想往上爬爭取榮耀,彼此之間私底下其實都是勾心鬥角的,也才有精彩的宮鬥劇出現。

階級制度是這樣的:皇后,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位(4人),嬪位(6人),之後便是沒有人數限制的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伺候皇上的宮女)。

從嬪位以上才有人數的限制,這也就體現出嬪位以上的重要性,所以從貴人要晉升為嬪位對於一位後宮妃子來說,是一件相當興喜若狂的事,也難怪《甄嬛傳》中曹貴人晉升為襄嬪後野心更大了,甚至想要在未來的日子往上爬到皇貴妃。

那究竟從「貴人」晉升為「嬪」差別在哪呢?今天就來分享一下,電視劇沒有告訴你的清朝歷史。

清朝入關以後,在中原地區漢文化的巨大影響下,康熙皇帝沿襲明朝舊制,創設了「東西六宮齊備,位號明確,等威明辨」的后妃等級制度。對於后妃等級和人數配置,《清史稿·后妃列傳》記載明確:「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幾乎考慮到了所有有助於皇權集中、穩固統治根基的統治手段,后妃等級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皇帝納娶后妃從來都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私事,而是關乎皇權統治、朝局穩定的國家大事。

清代后妃形象

正因如此,清代后妃的每個等級在創設之初就被賦予了對應特權、地位和身份。

例如皇后,就是「位居中宮」的后宮之主,就是「母儀天下」的女性巔峰,要賢良淑德,更要懿範六宮。

可是皇后畢竟只有一個,要有高貴的出身、強大的外戚、優良的品德,更要有皇太后、皇帝乃至諸王大臣的首肯。封后難於上青天。

可除了皇后以外的后宮妃嬪,哪一級后宮妃嬪的晉升才最讓人欣喜如狂呢?或者,哪一級后宮妃嬪的晉升,才能真正實現身份的轉換、后宮特權的一步到位?

其實,這一級后宮位分的晉封,在諸多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概率極高,獲封妃嬪都會毫無例外的受寵若驚,大聲感謝「皇上聖恩」就是從「貴人」到「嬪」位的這個晉升過程。

當你晉升為嬪位之後,你能夠享有的不只是身份的轉換,還有三大所有人都想擁有的特權。

身份的轉變

我們先來聊聊關於身份轉換。

封建皇權社會奉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處在統治頂端的皇帝自然也不能免俗,甚至將這一制度推行到了極致。對於清朝的滿洲勳貴、達官富商甚至「僅為小康」的普通家庭往往會在「三妻四妾」之外,還另置通房丫頭、貼身丫環等承擔服侍職責的女性。

這種變現增加妻妾數量的方式,在皇帝的后宮中自然會以一種更名正言順、光明正大的方式存在。

對於皇帝而言,皇后是「正妻」;皇貴妃、貴妃、妃、嬪這四等高等妃嬪是「妾室」;而嬪之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即為民間俗稱的「通房丫頭」。

也就是說,「嬪」之下的低等妃嬪沒有后宮封號,沒有妃嬪待遇甚至並不被皇室認可;諸如祭天、祭祖這類重大皇室活動,更沒有資格參加。

所以,從「貴人」晉升為「嬪」,就等於實現了從「通房丫頭」身份到「妾室」的主子身份的轉變,欣喜程度可想而知。

在成為皇帝的「妾室」以後,便擁有了諸多與之對應的特權,其中有3種特權絕對屬於低等妃嬪「可遇而不可求」的所在:

1、撫養所生子嗣或收養低等妃嬪所出子嗣

根據《清稗類鈔》的記載,「皇子生,無論嫡庶,甫墮地,即有保姆持付乳媼手」、「皇女於其母,較皇子尤疏,自墮地至下嫁,僅與生母數十面」。

也就是說,清代皇室子嗣並不在其生母身邊長大。

但等到皇子和公主長到一定年齡,如果生母的位分較高,就擁有撫養之權,便可以和所出子嗣「定時相見」。雖然「見亦不能多言」,但這畢竟能夠彌補一個母親心中的巨大缺憾。

這個「撫養之權」的分界線,就是「嬪」。

「嬪」及其以上,擁有撫養所出子嗣之權;「嬪」以下的低等妃嬪,無此權力。

除此之外,「嬪」及其以上,還擁有著收養低等妃嬪所出子嗣的權力,在歷來講究「母以子貴」的清代后宮,有一位子嗣或者是收養的子嗣,對於后妃的后宮地位、影響乃至受寵程度都有著極為關鍵的直接影響。

2、成為一宮主位

根據《清史稿·后妃列傳》的記載,除了居於中宮的皇后,「貴妃二,妃四,嬪六」這些高等妃嬪(皇貴妃,一般不和皇后共存),這些非嬪「分居東、西十二宮」。

也就是說,「嬪」及其以上擁有著「一宮主位」的特殊地位,其餘居於東西六宮偏殿的低等妃嬪,全都由一宮主位使喚,低等嬪妃在承擔「侍上」職責的同時,還要承擔服侍「一宮主位」的義務。

都是皇帝的女人,同居於東、西十二宮,「嬪」以上就是主子,而「貴人」、「常在」、「答應」就只能是奴婢,怎能讓人不羨慕。

3、皇帝駕崩以後的特權

皇帝駕崩以後,其后宮妃嬪一般會得到後世帝王對其后宮位分的尊封,也就是封為皇太后、太妃、太嬪、太貴人就屬此類。但失去皇帝庇佑的前朝妃嬪,在意的並不是一個空頭位分,而是實實在在的晚年善待。

《清史稿·后妃列傳》有載:「先朝妃、嬪稱太妃、太嬪,隨皇太后同居,與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見」。也就是說,前朝只有「太嬪」及其以上的地位,才擁有和皇太后同居於「慈寧、壽康、寧壽諸宮」的權力,能夠被保證晚年生活條件。

而那些前朝的低等妃嬪所能得到的待遇,自然會大大不如,甚至會落得悲涼下場。

所以在清代后宮中,「貴人」晉升為「嬪」,雖然聽起來只有一個階級的改變,也只是諸多位分變化中的一種,但其代表了后宮妃嬪從奴婢到主子身份的轉變,代表了諸多后宮特權的獲得,更代表了一個悲苦女性能得晚年善終的安慰。

皇后太遙遠,「嬪」或許才是清代后宮女人的最大夢想。

 

「協理六宮權力」有多厲害?為何甄嬛和華妃都爭破了頭?

在《甄嬛傳》中我們可以看到,因為皇后的身體不佳,所以皇上經常派得寵的妃子幫忙協理六宮。

最開始的時候是華妃,甄嬛傳剛一開場,我們便知華妃是宮裡最受寵的妃子,因為皇上的喜愛,擁有著協理六宮的權力。

就比如一開場最大的事情便是選秀,這件事便是由華妃協理操辦的。

雖是協理六宮,但遇到重要的事事情還是必須要和皇后支應一聲的。

就比如選上來的秀女的住宿問題,還是先由皇后定奪後,再給華妃看的,只是華妃又再霸道的修改新進宮嬪妃的住宿。

像是當時皇上在選秀時看上了甄嬛,給她賜了封號「莞」,皇后為了討皇上高興,便把甄嬛放在離皇上近一點的承乾宮,結果被華妃攔截,給她安排到了偏遠的碎玉軒。

華妃協理六宮時排場很大,因為為人風風火火,銀子如流水一般開銷也大,和皇后是兩個極端,皇后一般為了顯示自己的賢德,往往以節儉為主,不許鋪張。

華妃就不一樣了,哪怕皇上提前打了招呼不許鋪張,她也看不慣這番窮酸的做派,一定要辦的體面一些,想想估計是拿自己的銀子往裡補貼了吧,不僅要給皇上選妃,還要掏銀子,華妃這波既失了銀子還失了人,想來都委屈極了。

當然,這協理六宮的權力還是來回運轉的,一般在華妃失寵的時候皇上就會剝奪她協理六宮,一旦年羹堯立了功,華妃協理六宮的權力就又回來了。

後來經手協理六宮權力的是沈眉莊,當時華妃家族日益顯赫,皇上忌憚年羹堯,以沈眉莊性子沉穩為由,開始培養沈眉莊協理六宮的能力。

沈眉莊協理六宮和皇后的做派是一致的,都是節省開銷,各宮只許吃素,害的華妃連最愛吃的蟹黃酥都沒了,這讓本就看沈眉莊不爽的華妃更加不爽,這才有了後期與曹貴人聯手陷害沈眉莊假孕的事件。

後來華妃沒了,甄嬛去了甘露寺,幫忙協理六宮的就是端妃和敬妃,她倆根本無法和皇后抗衡,所以實權還是在皇后那裡的。

甄嬛從甘露寺回宮後,皇上便對其萬分寵愛,直接將其抬到妃位,賜了鈕鈷祿大姓,還抬了旗,身份地位一下子便上來了。

當甄嬛生下龍鳳胎後,不僅晉升為貴妃,皇上還命蘇培盛傳旨在她出月子後賜協理六宮的權力。

所以,到底怎樣的人能協理六宮呢?

首先,六宮出自《周禮·天官·內宰》,裡面有「以陰禮教六宮」的記載。

鄭玄解釋,皇后寢宮有六,其中一正寢,五燕寢,合起來即六宮。

六宮的概念至唐代已非專指皇后,而是泛指后妃了。李賀《貝宮夫人》中的「六宮不語一生閒,高懸銀牓照青山」,所言「六宮」皆指后妃。

而協理六宮,就是輔佐皇后或者皇太后處理后宮大小事務,權力大於一般的妃嬪,所以只要不是皇后,都不能主政六宮,只能稱為協理,體現位份尊卑。

皇后不在,協理六宮的妃嬪會被默認為副后,是六宮的主導者。

若后宮無後、皇后過於繁忙或因病不能處理后宮事務時,皇帝會從現有嬪妃中挑選,代理管理后宮事務。

因為后宮事務和前朝大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協理六宮人選多半都是家室顯赫、受皇帝寵愛或位分較高的嬪妃。

清朝自順治帝以來,后妃制度逐漸完善,清朝妃嬪共分為八個等級,分別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和答應。

皇貴妃在清朝后妃等級中僅次於皇后,有副後之稱,皇室有一個慣例,一般皇后在位時不設皇貴妃,除非是作為貴妃臨終前的一種安慰,比如說乾隆的慧賢皇貴妃和純惠皇貴妃。

不過,清朝有一種獨特的皇貴妃,即攝六宮事皇貴妃。

攝六宮事皇貴妃實際上是「實習皇后」,她們對東西六宮具有統攝權,而且在皇貴妃冊封詔諭上面會明確標出「攝六宮事」。

這樣看來,華妃爭協理六宮的權力,是為了更高的榮耀和地位,畢竟當時華妃在世時差一點便成了皇貴妃,不過後來皇上在她死後,還是將他追封為敦肅皇貴妃。

不過甄嬛就不一樣了,這次回宮甄嬛也是帶了一些任務來的,一來是為了給父親洗清冤屈,二來也是為了報仇,讓曾經害過自己的人都嚐到滋味,那麼這個協理六宮的權力就很重要了,一些小事上甄嬛基本可以自己做主。

比如安陵容嗓子廢了以後,浣碧便得了甄嬛的意,讓各宮的娘娘們對付安陵容。

也正是有了協理六宮這張通行卡,甄嬛辦事也就更加得力了,雖然累上一點,但不得不說,權力這東西,有還是比沒有好的。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