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侍寢流程不但複雜,對嬪妃又不尊重!」《甄嬛傳》演得還不夠詳細!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皇上一點也不尊重嬪妃!

#甄嬛傳 #侍寢流程 #超複雜

*正文開始

來源:指點江山
整理:冒牌生

古代的皇帝後宮可以說佳麗無數,不僅僅有皇后、貴妃、妃嬪,還有數不清的秀女。

尤其是清朝時候後宮更是人數眾多、答應、常在、宮女等級別也是非常清晰,而且有專門的制度和官吏去管理這些女人。

除了後宮女人們有規章制度,就連皇帝臨幸和侍寢之事也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套路。

當時清宮內流行的是以頭牌選擇,這種頭牌顏色大多是綠色的,每個頭牌上都寫著對應姓名女子的出身、年齡、籍貫、父親的姓名職業等個人信息,就像是現在企業招聘時候填寫的個人履歷一樣。

這種牌子最早是用來選擇秀女使用的,後來皇帝晚上選擇臨幸嬪妃時候,也開始使用這種方法。

只要皇帝把哪個後宮嬪妃的綠色牌子翻過了,就會確定今晚是她侍寢,這就是傳說中的翻牌子的來歷!

清史記載,每天晚上皇帝吃飯時候,除了那些有月經來的、生病的或者被打入冷宮的嬪妃,其他的所有人都要去主管太監那裡報備。然後,敬事房的太監們按照級別做出綠頭牌,全部放在一個銀色的盤子中。

如果皇上的晚膳已經快要結束,負責此事的太監就趕緊獻出銀盤,所以在古代綠頭牌也稱做「膳牌」。

如果皇帝今晚要批閱奏摺或者有其他要務,或是完全沒有興致,皇上則曰:「去。」讓太監離開。

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會選擇牌子,選擇之後太監就會安排這位嬪妃沐浴洗澡,然後畫簡單的妝容。收拾完畢之後會用厚厚的被子裹住裸體的妃子,由太監們背著送入皇帝寢宮;後面一般還有貼身的侍女跟隨。

因為害怕穿衣服過去侍寢,嬪妃可能會私藏東西,甚至兇器會對皇上的安全造成威脅,所以都是沐浴過後裸體,裹著棉被送到床上的。

負責此事的太監和侍女還要在皇帝寢宮外守候,敬事房的總管太監也會等待在門外,約莫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就會大聲叫:「時辰到了。」

如果皇帝不答應,就過一段時間再叫一次,最多只會叫三次。

等到皇上完全完事之後,太監們才會把剛才臨幸的妃子用被子再裹起來送回她的住處。

根據記載,「去後,總管必跪而請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則總管至妃子後股穴道微按之,則龍精皆流出矣。曰:留。則筆之手冊曰: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備受孕之登也。此宮禁中祖宗之定製也。」

這就是說,每次皇帝臨幸後,總管太監的職責是跪而請命,問皇帝「留不留?」

皇帝如說「不留」,總管就將被臨幸的妃子的住處,輕按其後股穴道,精液隨之盡皆流出。

皇帝如說「留」,總管太監則執筆記之於冊: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以此作為受孕證明,以備查考。

封建社會母以子貴,哪一個嬪妃不想在幸後受孕。但她們卻無法把握自己,而只能被動地侍寢「承歡」,充當皇帝縱慾的工具,至於需要不需要她受孕,全在皇帝「留」還是「不留」一句話。

但是,這只是嬪妃為什麼那麼想要「爬上去當皇后」的緣由其一。侍寢受皇帝興致制約、欲望也受到後宮人數限制、懷孕也受皇帝言語限制,只能充當工具一樣。

其次,根據記載:

每當皇帝跟妃嬪們玩樂的時候,皇帝會先躺在御榻上,被子的下面是散開的。背著妃子的太監會將妃子的衣服先是全都剝開,然後用大衣蓋住她的身體,等到把妃子背到御榻前,才會把大衣去掉。

在上御榻的時候,妃子也是需要尊重皇家立的規矩,必須是「逆著爬到床上面」。

因為如果從被子的上面進入,會被視為沖犯龍顏,甚至會犯殺頭之罪,所以必須從被子的下端逆著爬過去,才能讓皇帝臨幸。

事情完事後,皇帝才會命令太監進入寢室中把侍寢的妃子抬出去,就連妃子們下床的時候,也必須從皇帝的腳下拖出去。

從清朝侍寢的這個流程可以看出,應該是封建王朝的巔峰,他的特點就是極度尊崇帝王,極度你滿足帝王,妃子們的權利也剝奪殆盡。男女極度的不平等。

除了清朝侍寢規則,其他朝代又是如何侍寢?

但是我們看其他朝代則不是這樣,其他的朝代叫「臨幸」。請注意,我說的是「臨幸」。

「臨幸」和「侍寢」是兩個截然相反的詞彙,雖然表達的意思一樣。

我們來看看唐朝,唐朝為了讓後宮妃子們儘量平等,只能讓皇帝受點委屈。唐朝後宮臨幸的順序,是按照月圓月缺來制定的。

每月的前十五日為漸滿,後十五日為漸缺,所以從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輪到高的,十六到月底前則反由地位高的輪到地位低的,皇后及四夫人有優先權,九嬪以下則「九九而御」,即每九個人共同承恩一夜。整體說來,每月皇后兩夜,四夫人兩夜,世婦六夜,御妻十八夜。

雖然後宮嬪妃陪侍御寢的規定明明白白,但因為嬪妃眾多,不時有人身體不適或月事到來,所以每夜的當班人很繁雜費事,因此宮內多半設置「女史」專管妃嬪侍寢皇上的順序。

其他朝代也類似,當然也有奇葩的選項,比如晉武帝坐養車選妃子,養到哪個寢宮就選哪個妃子。

這都是皇帝的個例,之所以說清朝後宮制度是落後的,是對女性的極度不尊重,是有原因的,像唐朝的皇帝制定好了順序,幾乎每個妃子都能輪到,到了哪個妃子,皇帝是要到這個妃子寢宮裡去的,所以稱為臨幸。

而清朝則是通過翻牌子來選擇,然後要將妃子送到皇帝這裡來,滿足皇帝以後就要送走,這才是真正的侍寢;也體現了清朝對女性的極不公平,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皇帝不荒淫無道,但是從人類發展無疑是落後的。

皇帝和甄嬛之間有愛情嗎?

絕對是有的,只是這個愛情脆弱不堪。

其實,即便甄嬛回宮了,她和皇帝之間還是有愛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皇帝最後彌留之際,甄嬛叫了皇帝一句四郎,那是他們之間相愛的暱稱。從這裡就能看出來甄嬛和皇帝之間還是有愛情的,只是那個愛情已經消磨殆盡了。

正是因為有愛情,所以皇帝在得知甄嬛有可能跟果郡王相愛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求證。

一方面是因為之前滴血驗親已經誤會過甄嬛,皇帝這次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是不會輕易公開的,只會暗自探查。

其實,皇帝只是希望他們能對自己說一句實話。當然,他肯定得不到實話啊。

畢竟果郡王和甄嬛都清楚,說出來大家都得死,甚至還會連累自己的家族,怎麼可能承認呢。

但是,在皇帝確定了甄嬛和果郡王有染的那一夜,他召幸的人卻是端妃。

沒有人覺得奇怪嗎?

端妃在整部劇中只有侍寢一次,也就是唯一的這一次。

久未侍寢的端妃為什麼可以在這一次事件中侍寢,其實是有原因的。

因為端妃是最早侍奉皇帝的女人,對於皇帝來說,這偌大的皇宮當中,估計也只有端妃對自己是真心的了吧。

其他的人都是有目的的,像是要權勢,要保命,只有端妃是真真正正的愛著自己。

這也是原著作者想暗示我們的。

一個人被人愛著,是感受的到的。

尤其是在皇宮中生活了一輩子的皇帝,他十分的清楚端妃對自己的情愫。

所以在對年世蘭下手的時候,皇帝選擇讓端妃背這個黑鍋。他知道換做旁人,一定會怨恨自己,但是端妃不會。

在那個晚上,皇帝要求端妃侍寢。

一方面是想證明也是有人真的愛自己的,另一方面就是想聽端妃勸慰自己。

他知道端妃會來勸自己,皇帝這個時候想聽的就是假話,他真的很愛甄嬛,所以在那個晚上他招來了端妃侍寢。

端妃對皇上的愛意,從許多地方都能看出來。

像是皇上一次探望端妃時,只是碰到端妃一下,就讓端妃悸動很久,只有深愛皇上的人才有這種反應吧。

甄嬛也曾經那樣的深愛皇上,但是在發現自己只是替身之後,心性甚高的甄嬛怎麼能夠容忍「甄嬛不是甄嬛」這件事,才會憤而離宮。

可是在最後皇上駕崩時,為什麼甄嬛流著眼淚連三聲「皇上駕崩」呢?

當甄嬛已經從單純的女孩,學會陰狠毒辣回宮,皇上殺了他的果郡王讓他痛不欲生,而皇上也被她與寧嬪設計毒死,看著駕崩的皇上。

當皇上駕崩後,甄嬛的情緒崩潰,悲痛得無以復加,用盡了全身力氣連喊三聲「皇上駕崩」,並留下了傷心的眼淚,這幕情節震撼人心,但是大家不懂為什麼甄嬛要哭?而這三聲「皇上駕崩」代表了什麼?

甄嬛哭的是什麼?

她哭自己真正深愛的那個人,那個曾經認為的負心漢,實則後來是真心愛自己的天子;

二是哭自己對於命運的無奈,人生與青春也就被如此埋葬了;

三是大功告成的解脫,終於為果郡王報了仇。

此時的甄嬛的情感無比複雜,遠比送走允禮的時候要來得更加猛烈。

她終於站在了權力的頂端了,沒有人可以阻撓他了,但未來的人生,對他來說將是沒有一絲樂趣與幸福可言。

可以說,直到皇上死,對甄嬛來說都是處於一種失戀的狀態。

但無論如何,她最深的愛給了皇上,無人能夠代替皇上在甄嬛心中的位置。

他們有了愛的結晶——孩子,他們在這部劇裡至始至終都是夫妻,從開始到結束,甄嬛的一生與皇上時時刻刻都相連,這個結局自甄嬛秀女選中開始就已註定了。

還記得嗎,在雍正駕崩之後,甄嬛在皇上的病榻前看著他緩緩說道:四郎,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或許從一開始便都是錯的。

時光如水,這一切全部都沖刷殆盡了。那些年的情與愛,也終究是回不去了。

為什麼不肯再喚一次雍正四郎?

甄嬛並不是不愛皇帝,是她已經不是當初的甄嬛了,她已經飽受摧殘,而眼前這個人也不是她一直以來心目中的四郎了。

皇帝駕崩後,她其實已經沒有恨皇帝了,因為她已經把皇帝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一切完整的還給他了。所以最後編劇想要表達的,是甄嬛最愛的還是她的四郎,和對他一心的果郡王,只是他不愛「皇上」了。

但若要說最愛的,恐怕還是那個曾經給他一切的四郎了。

甄嬛最愛的其實是皇上

甄嬛入宮之後,跟雍正皇帝無比恩愛,盛寵加身,還未生子就一路晉升到妃位,至到一件純元皇后的估衣,讓甄嬛絕望離宮修行,才與果郡王允禮兩情相悅在一起。

但是甄嬛最後依然回到宮裡,最後依然叫了聲四郎,他真的愛果郡王嗎?還是其實最愛的,一直都是那個傷她最深的皇上呢?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你就明白了。

首先,皇上是她的初戀,愛得最深,傷得也最深。

甄嬛不只是像純元皇后,她聰明、伶俐、體己,甚至非常有想法,這早已奠定他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甚至看到後來你會發現,她的地位早已超越皇上心目中的純元皇后了。

作為初戀,甄嬛被九五之尊的皇上深深吸引,她看他的眼神會發光,充滿了愛的喜悅和幸福。

而皇上也給予了她所有女孩都夢寐以求的浪漫:賜甄嬛湯泉宮浴、做蜀錦的鞋子、為她畫梨花姣、送同心結;他喊她「嬛嬛」,讓甄嬛喚他「四郎」,兩人就像一般浪漫的情侶一樣。

一直到「純元故衣」事件之後,甄嬛心灰意冷毅然出宮修行,而皇上心裡極度思戀她,皇上一直覺得自己喜歡甄嬛是因為純元皇后,卻並不知道其實自己早就愛上了甄嬛了。才會看到人去樓空的碎玉軒後黯然神傷。

那甄嬛對果郡王的愛情,該如何解釋?

甄嬛對允禮的愛,其實是對平靜生活和一心人的嚮往,而非完全是對允禮本人。

而甄嬛接受允禮,主要是因為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兩個人志趣相投,心有靈犀,而且允禮往往在甄嬛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默默的守護甄嬛。

對甄嬛而言,果郡王允禮與皇上各有魅力,但是她的「願得一心人」的夢想只能在允禮身上實現,這也很大程度上促使甄嬛放開心扉,接受了他,享受平凡女子的簡單幸福的愛情。

但,這和之前對雍正的感覺是不能比的。因為,失戀最痛苦時候趁虛而入的愛情,都是值得懷疑的,因為自己都分不清眼前的這個人是不是「代替品」,或者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愛他。

第二,因為她時刻知道自己是替身,高傲如她,才會不允許自己繼續愛皇上,自欺欺人的強迫自己愛上更值得愛的果郡王,並要求自己堅信自己最愛果郡王。

回宮後,甄嬛本以為自己不愛皇上了,但無奈發現自己還是愛著她。雍正越發看重她,敬她愛她,甄嬛都感覺到了。雖然做了許許多多的表面功夫,她還是真心關心他的。

甄嬛回宮的理由,是要藉助皇上的力量扭轉乾坤,後來她都做到了,並打算在雍正的身邊過完這一生。但在皇帝令甄嬛親手殺死果郡王之後,甄嬛對雍正已不再是男女間的怨念,而變成了無以復加的仇恨。

甄嬛不是恨皇帝殺了果郡王,是恨皇帝徹底毀了她的人生。

為了復仇,甄嬛在皇上面前假裝柔順,讓寧貴人暗地裡給他下藥,最終氣死了皇上。

甄嬛對皇上是太愛,對皇上的期望太高,導致最後的太恨。從失望到怨恨,皆是深愛的緣故,她痛心皇上不像她期待中的樣子,痛心皇上一切的冷血無情。

在皇上駕崩時,甄嬛情緒崩潰,內心悲痛,用盡了全身力氣喊了三聲皇上駕崩。

皇帝說他回不去從前了,皇帝能想到從前,說明他的本質和從前是沒變的,這也是甄嬛當初愛的四郎,皇帝多麼想回到過去和嬛嬛的日子,難道甄嬛不想回去嗎?只是回去後,悲劇只是在重新上演而已,經歷了這麼多的她,甄嬛再也沒有力氣去鬥了。

甄嬛既然愛皇上,為什麼不肯再喚一次雍正四郎?

不是她不愛皇帝,是她已經不是當初的甄嬛,她已經飽受摧殘,而眼前這個人也不是他心目中的四郎了。

皇帝駕崩後,她其實已經沒有恨皇帝了,因為她已經把皇帝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一切完整的還給他了。所以最後編劇想要表達的,是甄嬛愛的還是她的四郎,和對他一心的果郡王,只是他不愛「皇上」了。

但若要說最愛的,就是她的四郎了。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