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真正的對手,從來不是甄嬛也不是純元!而是她從不曾想到的她!…—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皇后本來可以永保后位跟皇上共度餘生的!
#甄嬛傳 #面對錯了敵人 #失了下半輩子
*正文開始
來源:湯小小
整理:冒牌生
《甄嬛傳》裡的皇后宜修,原本是不必親自下場參與宮鬥的。
論身份,她出身於太后的家族,一入王府就是側福晉,後來又被冊為皇后。
無論是她自己的地位,還是她家族的地位,都比皇帝身邊的其他女子高出了一大截。
論感情,她和皇帝是少年夫妻,多年相隨,雖然說不上琴瑟和鳴,可至少也是日久情長。
因為她是純元皇后的妹妹,愛屋及烏,皇帝對她也是很敬重的。
既有尊貴的地位,又有長久的感情基礎,還有皇帝的尊重,按理說,她本可以高枕無憂的。
然而,宜修不但沒有笑看風起雲湧,反而還一再出手。
和她關係親密如純元皇后,她沒有放過。
家世高貴、寵遇優渥如華妃和甄嬛,她沒有放過。
連蠢笨如齊妃、輕佻張揚如祺貴人、地位低微如葉瀾依這樣的妃嬪,她也沒有放過。
看著這一切,我們難免覺得莫名其妙:到底是什麼,推動著她一次次下手謀害別人?為什麼要一次次下手、一個個樹敵?
01、其實,引她一步一步成為「宮鬥亞軍」「打胎聖手」的,不是別的,正是她自己的焦慮。
最初,純元皇后還在的時候,宜修是側福晉。
本來,她可以在純元皇后的庇護下,穩穩當當地做一輩子側福晉、貴妃、貴太妃。
可是,宜修卻深為焦慮。
在烏拉那拉氏家族,她是庶出的女兒。
她害怕自己一輩子都抹不掉「庶出這兩個字,更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會和自己一樣,因為庶出而在奪嫡中落人下風。
在這種焦慮的驅使下,她機關算盡,開始謀害純元皇后,巧奪正室之位。
焦慮蒙蔽了她的眼睛。
她不明白,她在家不受重視,不是因為她是庶出,而是因為她父母在意嫡庶之別,因為她的姐姐本就名動天下、引人注目。
而她的丈夫並不在意嫡庶。她的境遇,本就不會重演在她的兒子身上。
看不透自己悲劇的原因,才會製造更多的悲劇。
雍親王即位之後,宜修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皇后。
可是,她的焦慮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愈演愈烈。
她總是擔心自己的後位不穩,擔心其他嬪妃來謀奪皇后之位。
為此,她不但沒有高枕無憂,反而變本加厲地下手,謀害各位寵妃。
眉莊最受寵的時候,出過裁減例菜的主意。
宜修皇后明知道這會引來後宮眾人的不滿,不但火上澆油讓御膳房多用素菜,還特意傳出話說,「這主意是沈貴人出的」。
一句話惹得華妃對眉莊更咬牙切齒,皇后正好借刀殺人。
不止眉莊,還有華妃、甄嬛、安陵容、祺貴人……
宜修皇后對寵妃們下手,並不是因為她們真的做了什麼危害後位的事,而是因為她自己焦慮,害怕失去自己最看重的皇后之位。
她全然忘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自己最看重的,未必別人也都想要。
02、宜修皇后不光焦慮失去后位,更害怕有別人和她一起成為太后。
為了成為唯一皇子的母親,她既要謀害皇子生母齊妃、奪走皇子,也要防止其他妃嬪生下新的皇子。
只有這樣,她心裡的焦慮才能平復。
就是在這種焦慮下,皇后暗示安陵容,對有孕的富察貴人下手。
儘管富察貴人並不得皇帝喜歡,但皇后還是生怕富察貴人生了兒子,會母憑子貴,會借此上位,會以此奪嫡。
於是,皇后指使安陵容,利用一隻貓讓富察貴人當場流產。
也是在這種焦慮下, 皇后給祺貴人賜下了「紅麝香珠」,讓她當寶貝一樣天天戴著。
不光賜她,還暗示太醫們不許告訴祺貴人。
其實,祺貴人淺薄張揚,才智平庸又沒什麼過人之處,遠遠不是皇后的對手,在皇帝心目中也不是什麼重要角色。
可皇后還是害怕,怕她上位,怕她懷孕,怕她生兒子,所以才會用紅麝香珠來「防微杜漸」。
就因為這串紅麝香珠,直到劇終,祺貴人雖然得過寵,卻也從來沒有過身孕。
還是在這種焦慮下,皇后在誘導齊妃毒害葉瀾依之後,又對齊妃說,「三阿哥就是有你這樣的額娘,才會不受皇上重視」。
為了奪取三阿哥的撫養權,宜修皇后就這樣逼得齊妃自盡身亡。
可見皇后的焦慮有多不理性。
做側福晉時,她怕自己是側室、兒子是庶子,身份卑微無法上位。
而她自己成為正室之後,又怕側室們、庶子們會上位,即使她們都遠不及她。
焦慮,是她情緒的底色,也是她最大的弱點。
因為這種焦慮,她痛苦了一輩子,也自我折磨了一輩子。
為了緩解這種焦慮,她鬥了一輩子,也自作孽了一輩子。
03、心理學有句名言:你所擔心的事,90%都不會發生。
這就是告訴我們,大多數的焦慮其實都是沒有必要的。皇后所擔憂的,其實基本都不會發生。
假如她不害純元皇后,她的孩子真的會因為是庶出而不得重視、不繼大統嗎?
不會的。
皇帝本人非嫡非長,又是明君,他更看重更喜愛的,必然是聰明賢能的兒子,而非身份尊貴的兒子。
否則,為什麼他從頭到尾都沒待見過三阿哥呢?
假如她不去害其他嬪妃,她們真的會危及後位嗎?
不會的。
對於皇帝來說,皇后若無大過,不可輕言廢立。
而且,有太后在,有「純元皇后親妹」這個身份在,哪怕皇帝知道她陷害弘瞻血脈不正、知道她謀害甄嬛,只要不是傷害了皇帝摯愛的純元皇后,他都是不會廢後的。
假如她不去害其他皇子,他們的母親真的會奪走她的太后之位、太后之權嗎?
不會的。
放眼整個後宮,除了甄嬛根本沒人是她的對手。
否則甄嬛離宮那幾年,她也不會在宮中一家獨大了。
她唯一的弱點,是不太受皇帝寵愛。可是新帝登基之後,這根本就不是兩宮太后相爭的競爭項。
根基深厚、地位尊貴、家族勢力、心智成熟、手段高超,這才是兩宮相爭時真正重要的。論起這些,宜修在後宮中堪稱獨領風騷。
不難想象,如果三阿哥最後登基為帝,宜修和齊妃並立為太后,那憑宜修的心機手腕,絕對能把齊妃這個傻白甜壓制得抬不起頭。
就算換了其他皇子登基,換了富察貴人、祺貴人、葉瀾依生了皇子成了太后,宜修和她們鬥,也絕不會落了下風。
可是宜修的焦慮和擔憂,讓她沒能看清自己的優勢,讓她陷入迷障中不能自拔,讓她屢屢樹敵。
她不是輸給了甄嬛,而是輸給了自己內心的焦慮。
04、心理學專家張慧說,焦慮,是我們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的負面想象。
破解焦慮的第一步,是看清現實,重建認知。
擔心輸給對手的時候,就要想一想,自己和對方比起來,客觀上有哪些優勢?
宜修皇后擔心皇帝會廢后的時候,就想一想,皇帝曾經流露過要廢后的意思嗎?他當初為什麼立自己為皇后?自己當初的優勢還在嗎?皇帝的標準變了嗎?
分析之後,她就會發現,她的焦慮真的只是想象,並沒有任何依據。她后位穩固,從未被任何寵妃動搖過。
可是也有時候,我們還真的能找到點依據,那該怎麼辦?
這就要用到破解焦慮的第二步,關注進步,增強信心。
宜修皇后如果能好好想想,就會知道自己曾經確實不及姐姐美貌、賢德、才華橫溢、地位尊貴。
而成為皇后之後,她名正言順、賢名在外、心思細密,做皇后沒有短板,根本不會重蹈覆轍,更無需焦慮。
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不要成為焦慮的奴隸。
看清現實,認清自己,關注進步,克服焦慮,才能成為自己人生真正的主人。
皇上沒有要晉封華妃,為何還要給她皇貴妃的服制?
《甄嬛傳》中,每次年羹堯打了勝仗,皇上當晚必定會來華妃宮裡給她報喜,畢竟前朝與後宮是息息相關的。
西北戰事大勝,皇上開心的來到翊坤宮看望華妃,先是給華妃的哥哥年羹堯、侄子和父親加封爵位,後又給華妃的母親加封二品誥命,最後還要再給華妃晉一晉位份,讓華妃開心的笑得合不攏嘴。
第二天華妃漫不經心的給皇后請安,眾嬪妃給皇后請完安後,又特意給華妃請安。
華妃更加得意了,這一得意難免失了分寸:華妃貌似虛心的請教皇后要給她什麼位分,皇后說妃之上無非是貴妃或者皇貴妃。
華妃聽了不以為然,甚至還大膽的提醒皇后,皇貴妃之上還有皇后,即使是皇貴妃也位同副后。華妃這麼露骨的野心,毫不避諱的就大膽的表露於眾人面前,故意讓皇后拉下臉。
隔天一大早,皇上在華妃宮裡就寢,內務府就給華妃送來晉封當天的服飾。
華妃一看,送來的竟然是皇貴妃的服制。
華妃以為這是皇上的意思,皇貴妃位同副后,這是皇上對她的肯定與嘉獎,也是華妃多年的心願。
華妃自然喜不自勝,重重的打賞了內務府的小太監,抱著皇貴妃服制愛不釋手。
可是她光顧著高興,卻忽略了帷幕後皇上正用陰冷的目光看著她。
其實皇上根本不打算晉封華妃。
那為什麼皇上還要給華妃皇貴妃的服制呢?
皇上靜靜的站在遠處,看著華妃喜不自勝的樣子,心裡想到華妃和年羹堯一樣,對權力的慾望超乎一切。
年羹堯雖然屢屢打了勝仗,但他在前朝結黨營私,越來越目無主上,也越來越不好掌控。
這個時候皇上的眼神越來越犀利,面色也更加冷酷。
其實皇上對於這一切早就有防範。
皇上在還未登基之前,就已經看出年羹堯相當有野心,而且高傲不羈的模樣。
對於戰功赫赫能夠控制軍隊的年羹堯,皇上早就有戒心,這也是很正常的,所以皇上一早就讓華妃無法懷孕,為了要避免將來如果華妃有子嗣,年羹堯必定會把持著軍隊,會逼宮強迫皇上讓年氏的孩子登上皇位,這可是會危及到皇上的地位。
然而皇上看到年羹堯如此跋扈,也知道除掉他是早晚的事情,否則前朝後宮都不得安寧。
但是年羹堯至今犯的錯,都無法讓皇上有正當理由除掉,只好設計讓年氏一族以為自己身受皇恩,更加跋扈,才能連根拔除。
對於年羹堯的囂張,皇上都沒有重罰,甚至更加重用。
對於華妃的跋扈,皇上即便奪走他的協理六宮之權,到最後還是會重用他,給她猶如皇后般的待遇。
這時年氏一族就會鬆懈,失去警惕,以為自己在皇上面前相當重要,就更容易犯下大錯。
這一切不過都只是皇上設計的,年羹堯以為自己寵愛的妹妹再度復寵,未來繼續囂張下去,那錯處也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在削去年羹堯的職位,一箭雙鵰。
但是在除去年羹堯這件事情上,甄嬛也是有功勞的。
甄嬛也與曹貴人設計,要在她的背後再捅上三刀,而這三刀也成為壓倒華妃最後一根稻草。
曹琴默在皇后請安的時候,向皇后請罪說,自己深知一事,卻隱瞞至今。
第一刀,溫宜公主的木薯粉事件
就是數年前,在圓明園的時候,溫宜公主被抱到華妃的清涼殿撫養,結果連著幾天吐奶。
後來太監查出是木薯粉的緣故,所有證據都指向甄嬛是嫌疑人,但其實是華妃對溫宜公主下的毒。
皇后詢問為何曹貴人不說,曹貴人便解釋華妃威脅她,如果敢將此事洩漏出去就死定了,但此事明明曹貴人也有份,現在一句話就把自己摘乾淨了。
此話一出,人人都道華妃狠毒,竟對一個孩子下此毒手。
第二刀就是淳貴人淹死一事。
當日明明是是曹琴默扔石頭,驚動了華妃,故意讓華妃發現淳貴人,才有了後來周寧海溺死淳貴人一事。
曹琴默能言善辯,三言兩語就以華妃威脅自己不能將此事說出去,否則就殺了她們母女倆,把自己的嫌疑洗脫乾淨了。
第三刀是皇上最無法容忍的,後宮與前朝勾結。
華妃因為在後宮的銀子不夠用,便收受前朝官員的賄賂,賣官鬻爵。
曹貴人親口揭發華妃毒害公主,嫁禍甄嬛,害死淳貴人,又收受賄賂三宗罪,這三件事情可都是大事。
曹貴人是華妃提攜上來的,有了曹貴人做為人證,皇后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立刻將翊坤宮的宮人抓去慎刑司嚴刑拷問。
華妃肖揚跋扈多年,又多次陷害宮中嬪妃,那些下人在拷問之後也都供認華妃罪狀,讓皇上氣憤將華妃封號,禁足在後宮中。
但很多人都想知道,為什麼曹貴人明明就幫忙皇上、甄嬛扳倒了華妃,但最後還是一定要死了?
電視劇中,太后說她的心機太深沉,但她跟甄嬛心機一樣深,為什麼容不得她,卻可以容得下甄嬛?曹貴人有讓人如此忌憚嗎?
接下來我們先回顧一下曹貴人的心機佈局,再就這些心機分析3個皇上容不下他的原因。
在華妃身邊,只有兩位幫手,也就是麗嬪和曹貴人,但兩人卻是截然不同的性格。
麗嬪曾經因為心直口快惹華妃生氣,但曹貴人兩句話就能夠化解了。
她說,好狗愛叫但不咬人,暗示麗嬪是好狗。
不但罵了麗嬪是華妃手下的狗,能讓華妃消氣,又表明麗嬪雖然說話難聽,但對華妃無害,反而是衷心的好狗。
華妃聽了當然也不能在說什麼。
之後,曹貴人為了要幫助華妃,破壞皇上和甄嬛的感情,剛好在一個機緣下看到浣碧再偷偷燒紙錢祭奠母親,便趁機收買浣碧,也從浣碧口中得知,皇上與甄嬛的初次見面,是皇上用果郡王的名義接近甄嬛的。
於是她給甄嬛挖了一個坑,先把話題往果郡王身上引,誇甄嬛貌若天仙,為他倆打造一個男才女貌的CP,還特意提及「避嫌」的字眼,暗示二人有問題。
還好一開始甄嬛謙虛,說自己貌若無言,皇上對甄嬛的回答頗為滿意,還被逗笑了。
但曹貴人也不是省油的燈,前面只是在鋪陳試探,接下來立刻找到機會反擊。
她說皇上是怕甄嬛生疏,才借了果郡王的名義,藏在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就是說皇上跟甄嬛不熟,但果郡王跟甄嬛熟,甚至是甄嬛早就聽過果郡王,內心仰慕已久。
把皇上和甄嬛的相識原因全部歸在果郡王身上,就是想暗示皇上:原來甄嬛和皇上在一起,是把皇上當成了果郡王啊!
曹貴人看到皇上臉色開始不對勁,知道皇上多疑的性格,便繼續加油添醋說,果郡王和甄嬛從未見過面,果郡王是甄嬛的夢中人。
這段話一說出來,皇上瞬間變臉。
接著曹貴人便逃之夭夭,留下一臉緊張的甄嬛,要不是甄嬛口齒伶俐,恐怕皇上就真的要懷疑甄嬛了。
之後,皇后讓安陵容利用貓(松子)來陷害富察貴人,讓他小產,聰明的曹貴人即使沒有參與謀劃,卻能在一團混亂的時候趁機把甄嬛推出去,想讓人以為是甄嬛害富察貴人出事的。
其實,甄嬛心裡也明白是誰把他推出去的,也曾經在跟曹貴人談話時暗示過她。
在驚鴻舞這場戲,也是曹貴人一手安排。
她並不知道甄嬛其實也擅舞,但故意拿甄嬛和純元皇后相比,挖了一個大坑讓甄嬛跳下去,幸好果郡王最後笛聲出現,反而讓甄嬛舞出驚人。
之後的許多事件,都看得出曹貴人心機相當深。
像是陷害沈眉莊假孕,看到淳貴人撞見華妃收賄,還立刻丟石頭提醒華妃,害死了淳貴人。
然而,曹貴人立場的轉變,是從華妃利用溫宜公主爭寵開始的。
自從和華妃有了間隙之後,她就開始左右逢源了。
甄嬛和華妃吵架,她就打圓場,表面上是幫華妃,其實是幫甄嬛。
從以上看來,曹貴人的心機在後宮之中數一數二,如果沒死,說不定是什麼樣的局面?她可能選擇甄嬛,也有可能選擇皇后,甚至最有可能的就是自立門戶,與甄嬛皇后做對。
端妃說過一句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要論心機,曹貴人是比不過皇上和太后的。
在後宮中,心機深不足以讓一個人死。
否則,殘害皇嗣的皇后,干預朝政的甄嬛,早就死了幾百次了。
那麼,曹貴人必死的理由是什麼呢?
第一個理由是背叛。
在通姦那場戲中,霏雯和玢兒都背叛了甄嬛,但結局卻完全不一樣。
甄嬛在審問霏雯之前,反覆跟她申述,你要是真的選擇背叛我,以後就不能回來伺候了。
霏雯說伺候誰都是一樣的。
其實,在座的小主都明白,這樣的人,以後誰都不會用。即便他背叛甄嬛導向祺嬪,但到底是伺候過甄嬛的人,祺嬪也不會用。
最後事敗,霏雯杖斃。
玢兒卻繼續跟著甄嬛,後來隨著浣碧去了果郡王府。
為什麼玢兒能被原諒呢?
首先,她的確有難言之隱,是被迫的,而且也沒有添油加醋。其次,她願意及時回頭,為甄嬛提供有利證詞。
這樣的人是有立場的,立場是不能輕易改變的。
在所有的心機裡面,背叛是最要不得的。
因為,背叛的性質不一樣,它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機制,違反了後宮的契約精神。
一個會背叛的人,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是無法與別人共存的,無論是誰就算是為了自保,也不會留著背叛者。
第二個理由,她背叛的是皇上喜歡的華妃,而且皇上本身也痛恨背叛。
皇上一生中最恨背叛,這也是他為什麼被甄嬛氣死的原因。
皇上臨終前,雖然是被寧嬪下毒,但甄嬛把所有後宮中人背叛皇上的事全都告訴他,企圖氣死他,這也加速了他的死亡。
此外,皇上對華妃的感情,是又防又愛的。
他防完了華妃之後,還是愛她的。賞了華妃歡宜香,還是很寵愛她的。
即便年家潦倒之後,他唸在與華妃相愛過一場,只希望華妃能夠安分的待在後宮終老,還是給他一個貴人的位分。
但是曹貴人卻看不清這一層,堅持進言讓皇上殺了華妃。
皇上聽了她的話,說她狠心,拂袖而去。同時也動了殺心,不是殺華妃,而是曹貴人。
第三個理由,是曹貴人的野心讓太后忌憚。
太后最在乎的事情有兩樣,一是皇后之位,一是皇嗣。
曹貴人今日為了封嬪背叛華妃,明日為了封妃背叛甄嬛,野心再膨脹下去,就想著做皇后了。
而且,曹貴人也的確是這麼想的,她想讓女兒做嫡出公主,可是要做嫡出公主不就得自己做皇后嘛!
為了女兒,她什麼都做得出來,不會讓其他皇嗣威脅到她女兒的前程。
這樣做的話,她的女兒對其他皇嗣來說,就是威脅了。
說到底,皇上和太后會容不下曹貴人,不但是因為她心思歹毒,主要原因還是立場和大家不同。皇上要殺曹貴人,是他要保的人你要殺;太后要殺曹貴人,是她危害到後宮的平衡。
後宮生存之道第一條,你總得有一個盟友,堅持一個立場不改變。
總之,背叛是最要不得的一種小聰明,因為你一旦背叛,有了信任危機,就意味著和所有人站到了對立面。
話說回來,曹貴人本身,除了自保並沒有什麼遠大目標,唯一在乎的,就是她的女兒。
她費盡心思往上爬,也是為了子憑母貴,能讓女兒有一個好前程。
不滿足嬪位,想要封妃,是因為親看著皇上的妹妹朝瑰公主,由於生母位分太低,是個小小的太嬪,不得不和親遠嫁。
這時的曹貴人只是個小小的貴人,雖然有個公主,但卻沒有皇上的寵愛,地位比太嬪更低,下次和親很有可能就是溫宜公主了,這怎麼能讓她不擔心。
甄嬛說朝瑰公主剛嫁過去,可汗就去世了,但是公主不能回來,還得嫁給新可汗,除了要忍受二嫁之辱,還從王妃變成了妾室。
嚇得曹貴人立刻倒向甄嬛。
他知道,即使自己背叛華妃晉升為嬪,還是免不了將來會像太嬪那樣送女兒和親,所以她必須繼續往上爬,跟甄嬛說她想要封妃。
但是,要說曹貴人是後宮中心機最深的人嗎?為什麼心機深的人就她不能留?
當皇上說曹貴人對華妃狠心的時候,卻從沒想過華妃拿溫宜來爭寵時有多狠心。
當皇上說曹貴人心機深,背叛舊主時,卻從未反思自己也是習慣過河拆橋之人。
當太后說曹貴人忘恩負義不能留時,太后卻是維護害死親姐姐的皇后,以及殺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的皇上。
所以,說到底也不單是心機深的問題,只是立場同不同,加上曹貴人不受寵,在後宮中不過是可有可無的存在而已。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