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沒看懂吧,槿汐原來是她派來的臥底!」最後竟為了甄嬛背叛了舊主!—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槿汐能在後宮待上這麼久的時間,果真是有一手啊!

#甄嬛傳 #薑是老的辣 #原來是眼線

*正文開始

來源:娛氏影視
整理:冒牌生

崔槿汐貌似敦厚溫良、端莊持重,實際上卻是城府頗深、老謀深算的一個女子。

而且極有「背景來歷」。

她能在波譎雲詭、血雨腥風的後宮廝殺中立住腳跟,站對立場,除了有一雙犀利的慧眼,還必須具備清醒的頭腦和審時度勢的應變能力。

崔槿汐從前是跟隨太后的人,在太后還「沒成為太后」之前,崔槿汐就選擇了這支「潛力股」,效忠於太后。

1、崔槿汐初次與甄嬛見面時,就無意間透露出了自己的「來歷」不簡單

崔槿汐第一次在碎玉軒拜見甄嬛,自稱是七品順人。

甄嬛問道:「崔順人是哪裡人?在宮中當差多久了?」

崔槿汐立即跪下說:「奴婢不敢。小主直呼奴婢賤名就是。」

甄嬛伸手扶她起來,笑說:「何必如此惶恐。我一向是沒拘束慣了的,咱們名分上雖是主僕,可是你比我年長,經得事又多,我心裡是很敬你的。你且起來說話。」

崔槿汐這才起身,滿臉感激之情,恭聲答道:「小主這樣說真是折殺奴婢了。奴婢是永州人,自小進宮當差,先前是服侍欽仁太妃的。因做事還不算笨手笨腳,才被指了過來。」

甄嬛道:「你是服侍過太妃的,必然是個穩妥懂事的人。我有你伺候自然是放一百二十個心。以後宮中雜事就有勞你和康公公料理了。」

看到這一情節,大家是否想起了宜修皇后,曾經賜給華妃一個宮女,名叫小福子。

華妃深知這是宜修安插在自己身邊的眼線,沒幾天就把小福子給扔在井裡淹死了。

而當年的崔槿汐,被太后以心腹眼線的身份派往欽仁太妃的宮中,很顯然是讓她監視欽仁太妃的一舉一動。然後及時過來「彙報情況」。

崔槿汐能在不辱使命的前提下,同時還能取得欽仁太妃的信任,可見其深藏不露的功力有多深。

隨著胤禛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最終取得全面勝利,崔槿汐也功成身退,又回到了太后的身邊。

太后對她頗為欣賞。所以,才有了那句「因做事還不算笨手笨腳,才被指了過來。」

那太后為何要把崔槿汐派到甄嬛這裡來呢?

是因為甄嬛太像純元,太后擔心皇帝會愛屋及烏,因甄嬛酷似純元,而被皇帝過分抬愛,乃至逐步撼動宜修的後位。

所以,她必須派一個行事妥當、又精明幹練的心腹時刻監視甄嬛。

看甄嬛到底有沒有攀爬後位的野心。一旦發現萌芽,立刻打壓抑制,免得長成氣候以後,反而不好收拾了。

而崔槿汐,最初也一直是效忠於太后的,所以,直到甄嬛誤穿了純元故衣,還都是崔槿汐在做太后和皇后的幫凶,明知是計,卻不點破。

讓甄嬛瞬間從觸手可及的妃位,降為甘露寺的「莫愁」娘子。

而太后的目的,就是不讓甄嬛成長太快,唯恐她威脅到宜修的皇后尊位!

2、其實在純元故衣事件中,槿汐露出了些許的伏筆。

由於封妃的吉服破損,甄嬛無奈穿上內務府送來的純元故衣,在一旁的槿汐說,不知道怎麼回事,看著特別眼熟。

這話好好琢磨一下,甚是有內涵呀。

從劇中我們得知,這件衣服是在純元初次入雍親王府(那時候的雍正還是王爺)時穿的衣服。

如果槿汐是服侍太妃的,怎麼可能見到初次入王府的純元穿這件衣服呢?

還有純元在雍正即位前就去世了,並未做過一天的皇后。

從這句話,我們大抵揣測,槿汐極有可能是雍親王府的舊人。

另外槿汐說自己受過純元恩惠,一個宮裡伺候太妃的人,怎麼會受到宮外雍親王福晉的恩惠,這個解釋明顯蹩腳,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槿汐曾經是雍親王府的人。

3、與甄嬛同時期入宮的小主們,都沒有掌事姑姑,偏偏甄嬛有掌事姑姑

各宮裡的新小主,唯獨甄嬛有掌事姑姑。

與甄嬛同一期入宮的小主們唯獨甄嬛有掌事姑姑,而她的位份也不是最高的,沈眉莊和富察氏進宮則是貴人,卻也只是隨嫁丫頭伺候著。

恐怕這不是一句「因為甄嬛是女主」能解釋的過去的,畢竟甄嬛傳不同於一般的傻白甜宮鬥劇,每個人物的出現都有存在的道理。宮中人事調動,尤其是老人不可能隨意支配,必定被主子們派遣在關鍵之處。

在宮裡姑姑身份貴重,不是什麼小主都可以有姑姑伺候的。

《甄嬛傳》劇中出現的能夠稱得上姑姑的:太后身邊的竹息姑姑、皇帝御前的芳若姑姑、皇后身邊的剪秋姑姑、華妃身邊的頌芝姑姑(不過大多數時候人們稱呼為頌芝姑娘)甚至連,端妃、齊妃、敬妃等人的宮里也沒有明確說是有姑姑伺候的,可能有,但是也並未有一個鏡頭。

4、太后有意扶持甄嬛崛起,抗衡華妃

太后有意干涉「皇后與華妃分庭抗禮」的局面。

太后作為上一屆宮鬥總冠軍,對於後宮的爭鬥可謂是運用嫻熟的,在甄嬛進宮前,宮裡華妃憑借著娘家的功勞與皇后分庭抗禮,甚至風頭蓋過皇后,皇后是太后的表姪女,那是代表烏雅氏和烏拉那拉氏滿門榮耀的人物,太后眼看著皇后整日靠著頭風發作,根本鬥不過華妃。

所以這宮裡一枝獨秀的場面,太后也需要暗暗扶植一個新人來分掉華妃的寵愛,這個人選必得有雄厚的實力才值得太后出手扶植,方能與華妃對抗。

選秀當日太后「附加題」考驗,得到太后的中肯評價,太后有意扶持

選秀那一日,太后看到甄嬛長得與純元十分相似,儘管有心難為不讓她入宮,但是皇帝態度堅決,太后只能順從了皇帝的心意,既然入宮了,太后也明白甄嬛非池中之物,必然深受皇帝寵愛,那麼太后派個實力乾將:槿汐,在甄嬛身邊,與華妃抗衡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必得有心智之人扶持。

選秀之日,甄嬛可是經過太后「附加題」考驗的哦,又是潑茶水、又是放貓咪的,費那麼大心思考驗,太后給了一句評價「還算端莊」,考察完太后覺得堪用,符合太后心意的人,太后私下裡派個得力手下去也不奇怪。

5、崔槿汐背叛舊主的動機和理由

隨著崔槿汐對甄嬛的瞭解和感情的加深,又加之太后已經垂垂老矣,她必須得為自己找一個新的靠山和後路。

而皇后宜修是靠不住的,因為沒有任何人比崔槿汐更瞭解宜修是個怎樣的女人,心狠手辣,過河拆遷。

所以,她不能去投靠宜修。而且,宜修自己沒有皇子,很難保證下一個「太后之位」會花落誰家。

宮裡有子女的嬪妃並不多,齊妃雖然有皇子,但是不得寵,三阿哥又笨。

敬妃、端妃、華妃等身份比較高貴的嬪妃,都已經「被絕育」,而欣貴人和曹貴人之流雖然生下了公主,還有機會生皇子,但她們的家世和聰明才智以及得寵程度,都遠遠不及甄嬛。

說白了,當下甄嬛才是最大的潛力股。

以甄嬛的恩寵,將來一旦生下皇子,那前途將不可限量。

而且,崔槿汐似乎也懂一點面相學,說甄嬛發際線很高,額頭飽滿,將來必是前途無量的。

深諳世故的崔槿汐還看出了皇帝對甄嬛的感情不一般,之所以將甄嬛發配到甘露寺,而不是賜自盡或像對待麗嬪和芳貴人那樣,打入冷宮任人踐踏,正是因為「余情未了、百般不捨」。

有皇帝這份特殊的情意在,還怕甄嬛將來不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所以,崔槿汐回宮之後,把甄嬛的「宮外戀」瞞得死死的,半點風聲也沒向太后透露,因為她早已經決定「棄暗投明」另尋靠山了。

蘇培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背離皇帝的?對食事件其實是皇上的故意為之!

蘇培盛對崔槿汐是真愛嗎?

根據後宮的情愛質量來看,毫無疑問,蘇培盛對崔槿汐是真愛。

在慎刑司受盡拷打也不供出崔槿汐,雖然是個太監,但懂得保護自己的女人,光這一點很男人。

但是,愛情並不是導致蘇培盛背叛皇帝的真正原因。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蘇培盛和崔槿汐的事情敗露之後,皇后是去爭取了皇帝的同意,才把蘇培盛和崔槿汐帶走關押起來的。

打狗都要看主人,更何況蘇培盛是皇帝的人,沒經過皇帝同意,皇后敢動蘇培盛,怎麼可能?

因此,這件事雖然表面上看是敬妃為了爭取朧月的撫養權而投奔皇后打壓甄嬛,本質卻是皇帝懷疑身邊親信與後宮嬪妃勾結著算計他的皇位。

毋庸置疑,中間作梗的人就是皇后,因為她瞭解皇帝最忌諱的事情,從而借此打壓甄嬛。

有很多細節不難看出這一點,舉個例子。

蘇培盛和崔槿汐被抓之後,甄嬛跑來皇帝跟前,試圖探探皇帝的口風,看看能不能求求情。

聊了半天,甄嬛看皇帝不松口,就只能說捨不得崔槿汐。

皇帝是這樣回復她的:「你如今是有身孕的人,凡事都要以身孕為緊,皇后的身子漸好了,後宮的事就交由她看著,話說回來了,你若真捨不得崔槿汐,朕叫內務府再給你挑個更好的。」

甄嬛剛回宮的時候,賞給祺貴人一碗糙米薏仁湯,一石兩鳥,不僅打壓制衡了皇后黨實現了太后和皇帝想要的後宮安寧,而且還因此獲得了打理後宮事宜之權。

而這裡,皇帝說「皇后的身子好了,後宮的事交由她看著」,就是拿走了甄嬛的後宮協理之權。

這就是在暗示甄嬛:你是懷著朕的孩子,但也別想算計朕!

崔槿汐是你的心腹,這是後宮皆知的事情。

你的心腹和朕跟前的人搞到一起去了,豈非是司馬昭之心?

皇帝本身就是多疑之人,要知他自己就是前朝和後宮勾結起來爭得皇位的,他自然就不允許前朝和後宮有染。

因此,甄嬛無功而返,一旁沒看透事的浣碧還追問甄嬛為什麼不在皇帝面前求求情,她說如今能壓住皇后的只有皇上了。

但是甄嬛早就洞悉了皇帝的心思,她教訓浣碧:「皇后有備而來,切切實實拿住了把柄,又有宮規壓著,皇上也不好說什麼,若本宮去求,皇后正好請君入甕。」

翻譯下甄嬛這句話,就是:「皇后就是為了後宮大權算計的我,她用蘇培盛和槿汐的事戳中了皇帝的痛處,皇帝肯定是不會站在我這邊的,現在皇帝本來就還在懷疑是我指使槿汐勾搭的蘇培盛,這種情況下我再為槿汐求情,就是承認這事背後主謀是我。」

此處插播一句,從浣碧這腦袋瓜子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甄嬛把槿汐當軍師,而不願和浣碧商量了。

甄嬛眼看自己在皇帝這裡使不上勁,就只能先去槿汐和蘇培盛那邊安撫一下。

一來甄嬛對槿汐是真有感情,二來是給槿汐信心,省得她受不住酷刑把甄嬛做的種種全都吐口。

崔槿汐的確是甄嬛的心腹,然而一旦處於危險境地,就成了心腹大患,崔槿汐知道得太多了。

更何況,槿汐是一個得力好用的軍師,這樣的好員工哪怕是花點代價也是不能失去的。

於是,甄嬛只能曲線救國,跑去求端妃了。

端妃之所以願意幫甄嬛,就跟當年華妃用木薯粉陷害甄嬛時,端妃去解救她一樣。端妃現在和甄嬛有共同的敵人——皇后。

那麼端妃是如何在皇帝那裡解開這盤棋的呢?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

端妃把一本《孟子》放在桌上,讓皇帝自己主動提出話題,問她怎麼讀起孟子了?

這正是端妃想讓皇帝問的,她的答案早就準備好了。她回答說:「孔孟之道大有深意,臣妾很喜歡。」

「大有深意」這個就像那些標題黨一樣,吸引皇帝繼續問下去。

皇帝便問:「你既喜歡孟子,那你有何見解呀?」

到了揭示主題的時候,端妃說:「臣妾讀孟子,方知朱熹之淺薄……」論述一番,拋出結論說:朱熹全然曲解了孔孟之道。

一聽這個結論,皇帝的興趣就來了,於是追問:為何這樣說呢?

端妃很懂互動式聊天技巧,每個環節絲絲入扣,不著痕跡地循序漸進。

端妃是這樣解釋朱熹的淺薄的: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在孟子的理論面前大大地不通。

經端妃這一對比,皇帝便水到渠成地get到了端妃的意思,他說:「朱熹確有不通人情之處。」

這是很關鍵的一句話,且必須要皇帝自己領悟到,讓他自己說出來。

在溝通中一直保持主動和引導,這就是端妃的高級之處。

皇帝此話一出,端妃緊隨其後補上最重要的論述:「宮中也是如此啊……」

如果說端妃之前的話都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那麼這句話之後就是直中靶心了。

明面上她說的是「朱夫子存天理滅人欲」,但實際上影射的是皇后,「臣妾認為說這樣話的人」,誰說這樣的話了?

就是皇后啊,她在甄嬛那裡搜宮時說的。

因此,這句「必定是一個無情之人,與皇家的寬厚之德背道而馳」,是端妃在皇帝面前狠狠地參了皇后一本。

同時,呼應皇帝前面自己說的「朱熹確有不通人情之處」,就是暗示皇帝「皇后這事辦的確有不通人情之處」,也是在暗示皇帝本人。

於是,皇帝就不開心了,立刻警覺地問端妃是不是見過什麼人,聽到過什麼話?

端妃很聰明,趕緊支稜起自己那「低調、不招惹是非」的與世無爭人設,打消了皇帝的疑心。

於是皇帝問她對蘇培盛和崔槿汐這事怎麼看。

端妃先是用「各花入各眼」評論一番,把蘇培盛和崔槿汐的事從性質上就給降級了,從「前朝後宮的勾結」降低為「宮中的風紀規矩」。

其次,針對皇后的「無情」「不夠寬厚」,端妃展示了足夠的寬厚和有情。

她先是認為宮女太監沒有禍亂後宮,潛台詞就是:人家就是互送了定情信物,也沒乾啥影響你朝政的事;然後她又「以己度人」,覺得宮女太監不過是相互慰藉而已,可憐得很。

聽完端妃這麼一番入情入理的說辭,皇帝也開始鬆口了,問端妃如何處置。

端妃說「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後宮宮女太監對食的事多了去了,希望皇帝端出容人之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結果皇帝又一臉不高興,要知道皇帝連自己的親弟弟都容不下,他能容誰?

一看皇帝臉上不好看,端妃便使出了殺手鐧,說熹妃和惠嬪都有孕,見不得這些打打殺殺的事。

這不僅是戳中了皇后要害,也是提醒了皇帝。

皇后喜歡墮胎這事,皇帝心裡清楚,自然知道皇后對甄嬛和眉莊的孩子不懷好意。

另外,皇帝看重子嗣,更何況現在甄嬛孩子也沒生出來,完全不知道是皇子還是公主,如果說蘇培盛和甄嬛黨勾結算計他的皇位,實屬有點勉強。

皇帝這時決定處死蘇培盛和崔槿汐的念頭也動搖了,最後端妃還神補刀了一下,她對皇帝說:「天涼了,讓伺候您的奴才,在您的茶里兌一點菊花,臣妾見您的嘴裡都起皮了。」

這話看起來是在關心皇帝,但其實是在提醒皇帝:沒有蘇培盛照顧你,你看你的日子過得多不得勁啊。

加上皇帝跟前還有小夏子的神助攻,小夏子能不知道皇帝喝八分燙的茶嗎?

他是故意做不好,讓皇帝意識到沒有蘇培盛在的日子,總是不舒坦的,希望皇帝想起蘇培盛平日的好,從而饒了蘇培盛。

端妃那麼一勸,又加上皇帝的生活起居沒有了蘇培盛的確過得不舒心,於是他就松口了,放了崔槿汐和蘇培盛。

而這個過程對蘇培盛來說,卻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在這之前,他是一心伺候皇帝,他自然知道皇帝多疑、心狠,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忠心,皇帝就一定他的靠山和指望,所以只要能討皇帝開心,他什麼都做,妃嬪的忙他也願意幫。

然而,經此一事,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分量,皇帝不僅完全不在乎他,反而遇到一點事就想弄死他,毫不留情面。

因此,後面甄嬛屠龍的時候,蘇培盛不僅什麼都看在眼裡,且當了幫凶。

世事如棋,人人都是棋子,人人都在下棋。就如端妃曾說:嬪妃能算計的,皇帝為什麼不能算計。同理,蘇培盛也會算計。

經此一事,蘇培盛從皇帝的親信變成了皇帝的棄子(從後面很多劇情都能看出來),跟了皇帝這麼多年,他清楚皇帝對棄子有多殘忍。

於是,他得保命啊,得找個靠譜的老闆,加上槿汐這層關係,甄嬛自然就是他的最佳選項。

蘇培盛和槿汐一開始交好,或許就如槿汐所說兩人就是互相利用互相依靠地過日子。

當然,蘇培盛對槿汐也的確有愛意。但是蘇培盛並沒有想過背叛皇帝,投靠甄嬛。

所以說,是皇帝親手把他推向了甄嬛那邊。

皇帝最後死在甄嬛手裡,一點也不冤,他一路把那些願意對他好、認真對他好的人,都一個個地推向了恨他的彼岸。

 

 

甄嬛能重新回到雍正身邊,蘇培盛功不可沒。

雖然之前蘇培盛幫助甄嬛完全是因為喜歡槿汐,也有可能是猜透雍正對甄嬛的心思而幫助甄嬛。

而槿汐卻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這次為了甄嬛能順利回宮才答應和蘇培盛對食。

蘇培盛也知道槿汐的心思但他還是願意幫助甄嬛。

當蘇培盛經歷了甄嬛把他和槿汐從慎行司裡救出來以後,蘇培盛對甄嬛便是一心一意地待侯了。

蘇培盛和槿汐對食,是敬妃為了朧月的事情將他們告發了,本來對食也不是大不了的事,蘇培盛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沒人敢得罪他。

可是槿汐是甄嬛身邊的丫環,宜修皇后為了報復甄嬛回宮爭寵,借題發揮罷了。

所以以修藉口整治後宮為名,將槿汐和蘇培盛送進了慎行司。

槿汐被派做一些髒活,累話,蘇培盛卻比槿汐更慘,不但要做髒活,累活,還要遭受慎行司的嚴刑逼供。

讓蘇培盛更為寒心的是自從他進慎行司後,雍正皇帝沒有為他說一句話,雖然他知道自己只是皇帝的一個奴才,並不奢望皇帝能為他做什麼,可是這對於自小就跟隨雍正,而且對雍正皇帝一直忠心耿耿的蘇培盛來說,確實有點心涼。

而甄嬛當時剛從甘露寺回來,挺著大肚子為救出槿汐和蘇培盛,低聲下氣的哀求皇帝放過他們。並且提及當年的傷疤一一純元皇后。

當蘇培盛從慎行司出來後,就認定甄嬛是他值得追隨的主子。

甄嬛生下龍鳳胎後,雍正高興之余問她要什麼賞賜,甄嬛因為心心念念槿

汐,並為槿汐和蘇培盛正常交往安排了光明正大的前途,雖然蘇培盛為了不拖累槿汐,想放棄這段感情,可是並不說想放棄就能放棄得了的。

有了皇帝的恩點,蘇培盛再也不用躲躲藏藏了,他可以和槿汐光明正大的交往了。

再也不用害怕宮中異樣的眼光了。

從此以後蘇培盛對甄嬛更比對雍正皇帝上心得多了,但實際上蘇培盛也曾對甄嬛。生出過異心。

當雍正皇帝駕崩後,熹貴妃甄嬛宣佈皇位繼承人是四阿哥時,眾人頗有異議,因為四阿哥並不是皇帝最喜愛的兒子。

而甄嬛又不願意自己的兒子六阿哥當皇帝,但是要在皇宮中立穩腳,那便要有堅強的後盾,所以甄嬛選了養子四阿哥繼承皇位。

面對眾大臣的異議,蘇培盛只附合甄嬛說了一句:」熹貴妃所言甚是」。眾人便閉了嘴,不敢有異議。

說完這話以後,蘇培盛和四阿哥相視而笑,彼此配合默契。

因為甄嬛宣佈繼承人若有誤時,作為雍正的心腹太監不可能不知道。

蘇培盛承認了甄嬛說的是實情,也就確定了四阿哥的合法繼承權。

如果說是蘇培盛背叛了甄嬛,倒不如說是蘇培盛為了自己的前程作想,畢竟舊主子已過世,自己還得活下去嗎?

已經背叛了她!

後宮中的爭鬥無時無刻的進行著,能在宮內存活下去的人自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在這部劇中蘇培盛可以說是最「狡猾」的一個人,蘇培盛在皇上在的時候備受皇上的重用,而且在宮內還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不少大臣和妃子也是要給他三分面子。

蘇培盛從皇上小的時候就一直照顧他,他雖然是一個奴才,但是見識過經歷過朝內的爭鬥和內亂,而蘇培盛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就是心裡藏著很多事,看的非常的通透,所以才會投奔著甄嬛,如果皇皇上失勢了,自己身邊有崔槿汐在,甄嬛也是不會算「舊賬」,同時蘇培盛也知道甄嬛不是心狠手辣之人。

當皇上駕崩之後,四阿哥登基前蘇培盛其實早已背叛了甄嬛,投奔了新皇。

在劇中甄嬛在皇上的葬禮上,就給眾大臣宣佈新皇是由四阿哥繼承皇位,而大臣們立馬在下面開始議論紛紛,認為皇上並不喜歡四阿哥,六阿哥才是最適合的人選。

這個時候蘇培盛忽然大聲說道「熹貴妃所言極是」,本身蘇培盛在皇上身邊服侍了很多年又是皇上的心腹,大臣們見到蘇培盛都發話了,自然心中便不會有更多疑慮了並且沒有再鬧下去,之後蘇培盛和四阿哥還相互對視了一眼,兩個人像是達成一種共識。

蘇培盛知道甄嬛畢竟只是後宮最大,而前朝的事畢竟還是皇上為主,所以這也是在新皇登基前自己也是要好好表現一下,方便自己更好的站隊。蘇培盛不愧是一個老謀深算的「老狐狸」啊,而甄嬛也是至死不知蘇培盛會這樣做。

況且一朝天子一朝臣,蘇培盛想找一個新的主子也無可厚非。

而且四阿哥是甄嬛的養子,四阿哥即位後,也會對甄嬛和她的兒子禮遇有加,畢竟是甄嬛把他推上了皇位寶座。

作為蘇培盛想去待候新主子,而且對甄嬛也沒有什麼傷害,只不過因為槿汐蘇培盛才沒有表現出來吧。

在清朝那個時候,作為皇帝的貼身太監,蘇培盛自然是很多人巴結的對象,但這個條件是先皇在世,皇帝一旦去世,他將成為很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這個身份過於尷尬,他也注定會成為新皇最先想要處理的人,然而四阿哥非但沒有針對他,反而和他達成了共識,看起來就像是一路人一樣,很明顯,他們早早的就搭上了軌。

蘇培盛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立場,所以,在還沒有宣佈四阿哥登基時,他就向新帝展現了自己的能力,進行了巴結,擁護新皇帝登基,這樣的話,新皇不僅不會虧待他,反而還會將他視為心腹,他也就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此時,對於他來說,擁戴新帝遠比支持甄嬛更加重要,所以說,其實他早就背叛了甄嬛,只不過甄嬛也並沒有想讓自己的孩子稱帝,也很支持四阿哥,所以才會讓這一切顯得順理成章。

但其實如果甄嬛堅持擁護自己的孩兒,也許他們這個時候就變成敵對的人,不得不說,這真是細思極恐,如果不是因為六阿哥被懷疑過血統,甄嬛擔心立他為帝會引起紛爭,才去立四阿哥,恐怕曾經的戰友這會兒已經變成敵人了,只能說,幸好甄嬛只希望自己和允禮的孩子能夠簡簡單單,快快樂樂的長大,不想讓他過多參與宮鬥的生活,才輓救了這些關係。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