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富察皇后和袁春望都要保護瓔珞?」換一個角度思考,這個設定竟然藏那麼深!—《延禧攻略》—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編劇這個設定真是太絕了!

#延禧攻略 #從不一樣的角度看袁春望 #隱藏的設定

*正文開始

來源:九靈元聖
整理:冒牌生

很多人不能理解袁春望對魏瓔珞由愛生恨的情感,其實他是因為太愛、太在乎瓔珞了,所以對她的離開耿耿於懷,對她的背叛感到憤怒,畢竟她從來沒有得到家人的愛。

如果真的要說,其實袁春望和皇后像是魏瓔珞「人格的正負極」。

他們看瓔珞時,其實都是在看心中的自己。

對於皇后而言,「瓔珞」代表的是曾經的富察容音。

瓔珞在她身邊時,像一株向日葵,皇后就是小太陽,所以皇后才縱容她、教育她,希望給瓔珞所有富察容音曾經想要的自由和幸福。

對於春望而言,「瓔珞」是尚未麻木的自己,所以他總是說瓔珞跟他是同一種人。

可笑的是,袁春望雖然歹毒,心中卻仍有柔軟的一面,他渴望有真正的家人,否則不會對瓔珞產生出「保護」、「照顧」這樣的情感。他隱隱期待著,可以和瓔珞共生。

「不把真心給任何人」——他這樣告訴瓔珞,也是強調給自己聽。

他渴望被在意,渴望被需要,渴望被重視——哪怕不是愛,即便是恨也好。所以他恨瓔珞為什麼連一句道歉、一句求饒都不肯說,難道多年兄妹的情誼都是假的?難道這麼多年的陪伴對魏瓔珞來說什麼都不是?

不論是富察皇后還是袁春望,他們保護瓔珞的時候,其實都是在保護心中的自己。

失去瓔珞,那個「自我」才徹底失去了。

所以,皇后說瓔珞是自己的希望;所以,袁春望為了保護瓔珞可以放棄向上爬,忘記他曾經想要的報復。

魏瓔珞,其實就是袁春望的希望,當他認為瓔珞背叛了自己之後,心才會涼透又悲憤,重新想起過去那個陰暗蛇蠍的自己。

從皇后的角度而言,他希望瓔珞不要變成自己現在的樣子。

從春望的角度而言,一想到瓔珞更像自己,就代表離自己更近一點,忍不住就興奮開心。

因為容音的自由,都在成為「現在的容音」之前;而袁春望的自由,都在在成為「現在的春望」之後。

他們二人,其實都是在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在引導瓔珞。

他們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他們賴以生存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對於春望來說,我為刀俎,就是他的生存哲學。入宮之前,適逢天災,被養父拋棄五次,又被養母撿回五次。那時候的他就生出了恨意了,在得知身世之後,又孤身尋親,傻乎乎的以為找到了親人,卻被這個騙害他成為太監。

為什麼?袁春望心裡一定有很多「為什麼」,可是沒人會給他一個回答。於是,他的「為什麼」越來越多,這些疑惑與不解,都在告訴他:「因為蒼天不公呀。」那我該怎麼辦?「報復他們,每一個人。」

後來,連可能給他溫暖的師父,也推他出去頂罪。他又再一次被狠狠地拋棄了。

在袁春望生命裡的每個人,都在拋棄他。或者說是,以各種方式離他遠去,總之,他確實是失去了,所以他陷入了更大的漩渦。在這個漩渦裡,每個離別都將被無限放大成「背棄」。

或許在他心裡,就連自己也背叛了自己,孤獨一直折磨著他,認為自己「不被需要」才是對一個高度自負自憐的人最深的折磨。所以他無法面對的是:「連自己,都瞧不上自己」,這讓他對報復愛新覺羅家族的心更堅定。

因此,當太后騙他說他不是真皇子的時候,他才會徹底精神失常。

一切都是一場笑話?他失去的,他遭受的……竟然全都是個誤會,是個謊言?這荒誕而不幸的人生,在這一刻,顯得更加荒誕,也更加不幸了,所以他徹底的瘋了。報復只是讓他變得更加不幸而已。

歷史上乾隆才是宮鬥高手!4 個心機手段,連甄嬛和富察皇后都被利用了

今年最火紅的宮鬥劇《延禧攻略》、《如懿傳》都是以乾隆皇帝為故事背景,描述後宮女子的爭鬥,大家都在預測誰才是最後的贏家,甚至有人說,最大的贏家其實是乾隆皇帝。

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乾隆是一個個性心機又精明的人,而且手段非常毒,就連她最深愛的富察皇后都被他利用過,跟電視劇裡演得並不一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後宮妃嬪為了讓兒子坐上皇子之位,可以說是用盡心機,對於乾隆來說,還是要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乾隆六年,他替12座宮院題匾,之後命畫師以古代賢德后妃為主題,繪製12幅《宮訓圖》,甚至在舉行宴席時,命令后妃根據圖中人物為主題作詩詞,看似是送禮的舉動,其實真正用意是要警告後宮女人們要謹守本分,不要鬥爭生事。

乾隆十三年爆發「剃髮案」震懾全國,原來是滿族一直都有祖訓,在父母或是皇帝皇后過世百日內不得剃髮,但這個傳統自從康熙皇帝後就疏於遵守,就連皇族都沒有放在心上,當時有數名官員上報要求剃髮,長官也欣然答應。

沒想到乾隆勃然大怒,下令革職查辦,這一查就查出了其中許多人有貪污,貪污官員因而自盡身亡,就連三朝元老張廷玉都因為寫給富察皇后的祭文用詞不夠高貴,被乾隆罰俸1年,也是他當官首次遭到懲罰,吃了乾隆一記下馬威。

乾隆剛即位時,執政風格寬宏大量,一直到富察皇后死後卻變得雷厲風行。

有人認為是因為他難以接受愛妻的過世,才會性格大變,將他冠上了癡情形象。

但許多史料和學者卻認為,這才是乾隆手段厲害的地方,指出乾隆早就想整頓貪腐散漫的官員,卻因為根基不穩無法動手,富察皇后過世時,他認為政權穩定,才大動作清肅官員,表面上讓人覺得他一切都是為了深愛的亡妻,但其實是他想穩固政權的第一步。

不只對後宮妃嬪們嚴加管束,乾隆連皇太后甄嬛都加以防範。

即位後第3天就下旨告誡宮裡的太監宮女,國家政事因為關係重大,為免讓年事已高的太后心煩,不可隨意告訴太后。

表面上是想讓太后享清福、顧及身體健康,但其實他是顧慮到歷史上有母后干政的例子,卻又不想在世人面前失了孝道,才會拐了個彎封鎖太后接觸所有朝政大事,可說是一舉兩得,連太后都防範。

此外,乾隆對弟弟和親王弘晝也是加以防範。

由於弘晝是皇太后親手扶養長大,即便不是親生,皇太后卻也非常疼愛,常常護著性格較衝動偏執的弘晝,導致乾隆和弘晝的關係越來越僵。

有學者認為,乾隆每次北狩南巡都要帶著太后的原因,表面上是彰顯自己的孝心,其實是要阻絕太后和弘晝聯繫,擔心太后無意間洩漏政事,讓弘晝起了叛亂之心。

不只會控制親人過份干政,乾隆對臣子更是嚴加戒備。

他最寵愛的臣子就是和珅,乾隆晚年變得昏庸任性,和珅便極其奉承,成了他的心腹,就算和珅貪腐,他都睜隻眼閉隻眼,原因據傳和珅擅於理財外,也常常會從民間富商官吏等手中聚歛金錢獻給皇帝,頗得行事鋪張的乾隆心意,加上處理政務幹練、應對進退又聰明,是乾隆不可多得的助手。

也因為仗著乾隆的寵愛,和珅行事越來越囂張。

但等到乾隆皇帝一過世,嘉慶帝就下令殺了和珅,他拿出乾隆死前給的一道密旨,原以為是要保護他的內容,沒想到上面只有3個字-留全屍,原來乾隆在死前就要嘉慶帝殺了和珅立威,同時也讓嘉慶帝收走和珅家的龐大家產、充填國庫,和珅聰明一世,最後卻成了乾隆和嘉慶利用到死的棋子。

「乾隆是好皇帝嗎?」原來歷史對他有這些負面評價…

最近我們看《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看得火熱,不管是聶遠還是霍建華,都各有魅力,但電視劇始終是電視劇,跟現實歷史有哪些出入呢?歷史上的乾隆可能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

第一,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專制者。

他積六十餘年努力,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縝密、最完善、最牢固的封建專制統治,把皇權推到了頂點。

他的乾綱獨斷,嚴重壓抑了民眾甚至官僚階層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了同時也僵化了專制體制,給以後的發展製造了巨大障礙.他蠻不講理地利用專制權力,對社會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嚴密控制,使所有人都不敢亂說亂動,消滅了任何不穩定的萌芽。

乾隆推行「臣奉君,子遵父,妻從夫,不可倒置也」的機構制度,強調不得「越級上訪」,對於群眾的聚眾抗議,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總是視如大敵,一再強調要「嚴加處置」,甚至「不分首從,即行正法」。

因此,普通民眾無論被貪官污吏如何壓榨剝削,走投無路,也只能聽天由命,不得「越級上訪」。而對受百姓反對的官員,加以保護,「於官員應得處分,不即汲汲究治。獨慮匪徒因此長奸,不可不防其漸也」。

第二,他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製造者之一。

乾隆年間的文網之密,文禍之多,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的頂峰,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如脫韁野馬不可控制。

在乾隆時期,共發生一百三十餘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這意味著生者凌遲、死者戮屍、男性親族十五歲以上者連坐立斬。

第三,他固步自封,錯過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機會。

乾隆時期,一方面是清朝入關後的的頂峰,另一方面,也是清朝被世界甩下的時期。歐洲這時建造出新式戰艦,在各個方面迅猛變革、發展之時,也正是在乾隆皇帝自我陶醉之際,與清朝帝國擦肩而過,迅速超越。

第四,他浪費奢侈。

六下江南花費巨大。原本經過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國富民強國庫充盈,但在乾隆的揮霍下國庫卻變得囊中羞澀。

六下江南還對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災難,也難怪就連他兒子顒琰都說「天淚落時人淚落,歌聲高處哭聲高」。往年的乾隆更是變本加厲,埋下了讓清朝從「康乾盛世」極快的轉向了「道咸衰世」之後一蹶不振走向滅亡的種子。

連續劇沒告訴的你,宮鬥高手

宮鬥劇《延禧攻略》、《如懿傳》都是以乾隆皇帝為故事背景,描述後宮女子的爭鬥,大家都在預測誰才是最後的贏家,甚至有人說,最大的贏家其實是乾隆皇帝。

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乾隆是一個個性心機又精明的人,而且手段非常毒,就連她最深愛的富察皇后都被他利用過,跟電視劇裡演得並不一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後宮妃嬪為了讓兒子坐上皇子之位,可以說是用盡心機,對於乾隆來說,還是要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乾隆六年,他替12座宮院題匾,之後命畫師以古代賢德后妃為主題,繪製12幅《宮訓圖》,甚至在舉行宴席時,命令后妃根據圖中人物為主題作詩詞,看似是送禮的舉動,其實真正用意是要警告後宮女人們要謹守本分,不要鬥爭生事。

乾隆十三年爆發「剃髮案」震懾全國,原來是滿族一直都有祖訓,在父母或是皇帝皇后過世百日內不得剃髮,但這個傳統自從康熙皇帝後就疏於遵守,就連皇族都沒有放在心上,當時有數名官員上報要求剃髮,長官也欣然答應。

沒想到乾隆勃然大怒,下令革職查辦,這一查就查出了其中許多人有貪污,貪污官員因而自盡身亡,就連三朝元老張廷玉都因為寫給富察皇后的祭文用詞不夠高貴,被乾隆罰俸1年,也是他當官首次遭到懲罰,吃了乾隆一記下馬威。

乾隆剛即位時,執政風格寬宏大量,一直到富察皇后死後卻變得雷厲風行。

有人認為是因為他難以接受愛妻的過世,才會性格大變,將他冠上了癡情形象。

但許多史料和學者卻認為,這才是乾隆手段厲害的地方,指出乾隆早就想整頓貪腐散漫的官員,卻因為根基不穩無法動手,富察皇后過世時,他認為政權穩定,才大動作清肅官員,表面上讓人覺得他一切都是為了深愛的亡妻,但其實是他想穩固政權的第一步。

不只對後宮妃嬪們嚴加管束,乾隆連皇太后甄嬛都加以防範。

即位後第3天就下旨告誡宮裡的太監宮女,國家政事因為關係重大,為免讓年事已高的太后心煩,不可隨意告訴太后。

表面上是想讓太后享清福、顧及身體健康,但其實他是顧慮到歷史上有母后干政的例子,卻又不想在世人面前失了孝道,才會拐了個彎封鎖太后接觸所有朝政大事,可說是一舉兩得,連太后都防範。

此外,乾隆對弟弟和親王弘晝也是加以防範。

由於弘晝是皇太后親手扶養長大,即便不是親生,皇太后卻也非常疼愛,常常護著性格較衝動偏執的弘晝,導致乾隆和弘晝的關係越來越僵。

有學者認為,乾隆每次北狩南巡都要帶著太后的原因,表面上是彰顯自己的孝心,其實是要阻絕太后和弘晝聯繫,擔心太后無意間洩漏政事,讓弘晝起了叛亂之心。

不只會控制親人過份干政,乾隆對臣子更是嚴加戒備。

他最寵愛的臣子就是和珅,乾隆晚年變得昏庸任性,和珅便極其奉承,成了他的心腹,就算和珅貪腐,他都睜隻眼閉隻眼,原因據傳和珅擅於理財外,也常常會從民間富商官吏等手中聚歛金錢獻給皇帝,頗得行事鋪張的乾隆心意,加上處理政務幹練、應對進退又聰明,是乾隆不可多得的助手。

也因為仗著乾隆的寵愛,和珅行事越來越囂張。

但等到乾隆皇帝一過世,嘉慶帝就下令殺了和珅,他拿出乾隆死前給的一道密旨,原以為是要保護他的內容,沒想到上面只有3個字-留全屍,原來乾隆在死前就要嘉慶帝殺了和珅立威,同時也讓嘉慶帝收走和珅家的龐大家產、充填國庫,和珅聰明一世,最後卻成了乾隆和嘉慶利用到死的棋子。

 

看著電視劇時,其實總是忍不住跟著劇本一起美化很多歷史上的事實,回過頭來對照史實才發現有好多被電視劇包裝隱藏的可怕真相。尤其是提及「皇帝」這樣的人物,永遠都不可能在現代這個社會有著完美的評價,帝王終究是帝王,還是會有我們這個現代社會無法接受的地方。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