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驗親中藏了 3 個細節!」這個鋪陳設計的太厲害了!—《甄嬛傳》—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我看第三次才發現!

#甄嬛傳 #滴血驗親 #容易被忽略的片段

*正文開始

來源:影劇美人
整理:冒牌生

《甄嬛傳》回宮之後,最精彩的就是祺嬪告發甄嬛與溫實初有私,要求六阿哥滴血驗親的片段,其實這裡還藏了三個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小細節,你有發現嗎?

第一個,是當溫實初說水裡摻了白礬時,鏡頭取了遠景,端妃立刻回頭看向皇后。

《甄嬛傳》不愧為良心大劇,只用一個巧妙鏡頭便把端妃的聰慧過人包裝起來,手法高超。

第二個,是當皇上已經知道水中摻了白帆走回座位時,鏡頭又拉著遠景,而此時端妃一直在搖頭。

槍打出頭鳥,端妃娘娘何其聰慧。

而且端妃很厲害,他一開始不明擺著幫甄嬛,不讓皇上看穿她早與甄嬛綁在一條船上。

從頭到尾只說了一句話,也是很關鍵又有份量的一句話:「是啊!是啊,您都是皇后了,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間接得再告訴皇上,皇后對自己的地位不滿足,想要當的是太后,也讓皇上知道皇后的心腸有多歹毒。

端妃只要一發言,一定會打中要害,這為她在日後幫助甄嬛扳倒安陵容、皇后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的,是當蘇培盛第二次端著碗(乾淨的水)路過甄嬛的跟前時,他特意停留了數秒,意在給甄嬛看,也告訴他,你放心這碗水絕對沒事。

這就說明了,此時的蘇培盛已經不單是皇上的心腹,他已經倒向甄嬛。

這個鋪墊極細又精,難怪此後蘇培盛會為甄嬛做那麼多事,導演早就放出了信號。

《甄嬛傳》中能夠看出除了華妃、皇后對皇上用情很深之外,端妃對皇上的愛意也是相當深刻,相信大家都看的出來,她是那麼的深愛著皇上,而皇上卻利用了她。

然而,端妃即便知道皇上在利用她,竟然也沒生氣,反而對皇上還是濃濃的愛意。

看過《甄嬛傳》的人都知道,皇上為了不讓年氏一族有小孩,怕年羹堯將來會扶持這個年家的孩子,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當他知道華妃懷孕時,從一開始的高興,漸漸的就不那麼高興了。

皇上便藉由端妃的手,端了墮胎藥給華妃喝,不讓她生下孩子。

但是,為什麼皇上選擇讓端妃來端這碗藥?為什麼不是愚蠢的齊妃,或是畏懼華妃的敬妃?

因為皇上想要達到一個最終目的,這就要從王府開始說起。

為什麼皇上選擇讓端妃來端這碗藥?

在王府時,一共有兩個女人有過專房之寵,一是純元,一是年世蘭。

因為年羹堯的原因,皇上不允許華妃生育,當時華妃懷孕卻被皇上跟太后的一碗「安胎藥」害得流產了,而這碗藥皇上親自命令端妃送給華妃,頂了罪。

為什麼當時就偏偏選了端妃呢?

要知道,端妃的父親為虎賁將軍齊敷,祖父為開國元勛齊不遲端妃也是世代將門之女啊!

很顯然,這是皇上的一石二鳥之計。

當時端妃跟華妃的關係是很好的,所以,端妃給華妃送藥,華妃不會起疑心,可是誰知道,這是一碗「滑胎藥」,華妃跋扈,必定以牙還牙,也給端妃灌下了一碗紅花,讓端妃從此不能生育。

端妃和華妃都是將門之女,皇上和太后不允許華妃生下年氏血脈的孩子,當然也不可能允許端妃生下孩子,所以選擇讓端妃來送藥,這樣皇上和太后一下就解決了兩個麻煩。

果然是一石二鳥之計,也讓兩人從此對立,皇上和太后的心思果然縝密。

敬妃本來是華妃的丫鬟?

在後宮中,比起努力去爭去搶,知道自己的定位,然後安於本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爭搶的本質在於危險性,有回報沒回報這兩種結果,會造就不同的命運,還不如一開始就找準定位,遠離爭鬥,不加入任何一派,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的威脅,這樣或許獲得的收益會更大,《甄嬛傳》裡的敬妃就深知這個道理。

然而,敬妃不爭不搶都是有原因的,只是這個原因在電視劇裡沒有明確說明,看過小說的人才會知道,其實敬妃一開始在王府時是華妃宮裡的丫鬟,難怪電視劇敬妃會那麼怕華妃。

當年在王府時到底發生什麼事呢?今天一起來聊聊小說中的劇情。

後宮人那麼多,後來有好結局的人又有幾個?

就像安陵容一生悽慘,縱然有過好時光也不過是一瞬間,皇后內心壓抑,從來沒真正過上過悠閒的日子。在這後宮裡,真正得到安寧的只能算欣貴人和敬妃了吧,其他人都有內心的痛苦而不能言。

但其實敬妃原來是華妃房裡的丫鬟,和後來的頌芝有點類似。

當年奪嫡之爭裡,皇上外放自己的奴才年羹堯出去為臣,好增加自己的籌碼。

為了籠絡年羹堯,娶年羹堯的妹妹年世蘭為側福晉。

年世蘭深深的愛著雍正,但是雍正的愛卻少的可憐。他心裡裝的更多的是他的天下,他的事業。為了平衡勢力,暗中讓端妃害死年世蘭的孩子,再用敬妃來牽制年世蘭。

雍正成功登上皇位後,年羹堯的勢力越來越大,已經威脅到了皇位。

這時候就更需要敬妃了,所以才會分給敬妃協理後宮之權,不讓華妃一人獨大。

甄嬛進宮之後分掉了華妃的寵,這讓華妃心裡相當忌妒,頻頻對後宮嬪妃下手,這件事給了皇上降她位份的理由。後來更是連根拔起年家的勢力,華妃最終還是接受了現實,在怨恨中死去。

敬妃基本上什麼都不爭奪,因為他知道皇上要她做一個棋子,皇上尊敬他,但並不寵愛他,所以他只好做自己份內的事,從不逾矩。

雖然一開始就能看出敬妃偏向甄嬛這一派,但其實敬妃從未真正表態過,直到甄嬛將朧月給敬妃撫養,敬妃有了依靠,也因此確立了他成為甄嬛一派。

敬妃雖然不爭不搶,但能夠安穩地做一個棋子也是不容易的,沒有十足的聰明和身段,可能早就被華妃陷害。

皇上分給敬妃權力,如果敬妃再貪心一點想要爭寵,那華妃肯定會想盡辦法陷害他,索性他就乾脆不爭寵了,只要不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華妃就會覺得敬妃即便有權也沒有威脅,自己便能夠安穩地過日子。

所以,敬妃的行為在後宮可以說是一本生存教科書。

《甄嬛傳》同為將門之女,為何華妃身邊宮女滿天,端妃至始至終卻只有一個宮女?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說的就是端妃了,很少見端妃在外面走動,但是她好像宮裡的什麼事情都知道,病懨懨的,似乎都很難活到最後,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妃子,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她本是將門之女,出身不低,進了王府以後也是不爭不搶的性子,然而卻和華妃一樣,遭到枕邊人的算計,再也無法生育。

看到端妃,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端妃好歹也是妃位,就連是答應的安陵容身邊也有兩個宮女,為什麼端妃宮裡從始至終就只有一個宮女呢?

順水推舟 博取皇上同情

我們都知道,端妃和華妃的恩怨在王府的時候就開始了,雍正特意讓端妃去給華妃送安胎藥,要了腹中孩子的性命,而華妃又向來是一個小性子小心眼的人,端妃當初害她流產了一個成了型的男孩,她就派人日日灌端妃紅花,直接斷了端妃懷孕生子為人母的念想。

不僅如此,華妃還曾經暗中使絆子,克扣端妃宮里的吃穿用度,而端妃就順水推舟,只留一個人,反倒顯得華妃刻薄,更討得皇上的同情心和愧疚感。

奴才不在多,衷心就好

後宮中從來都不缺奴才,但是衷心的卻極少,像甄嬛宮裡的康祿海,這樣的奴才不要也罷,端妃宮裡一開始不可能就只有一個宮人伺候,有可能也是看在端妃宮裡沒指望,跳槽到其他宮裡去了。

就像甄嬛說的,奴才不在於多,最重要的還是衷心二字,那些趨炎附勢,背信棄義之人走了更好,連甄嬛都明白的道理,端妃又豈會不懂?

奴才被打發出去打探消息

這一點也是很有可能的,甄嬛失去自己第一個孩子後,無意間轉到了端妃宮裡,進去拜見卻只看到端妃身邊只有吉祥一個宮女伺候。

甄嬛詢問緣由,吉祥也只是回話說其他宮人都被端妃打發出去了。

想來也是,端妃病懨懨的幾乎不出門,但是卻對外面的事情了如指掌,從甄嬛因木薯粉事件被陷害開始,端妃就如及時雨般前來解救甄嬛,並且甄嬛有孕端妃還前來提醒,這些都是端妃在無人稟報的情況下得知的。

如果不是有奴才幫忙打探消息,她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從一個棄妃逆襲成為皇貴妃,如願以償領養了自己喜歡的孩子,把曾經折磨自己的仇人逐個擊敗,並徹底摧毀——人人都知道端妃是後宮這場局中的狠角色、絕頂厲害的人物。

但,很少有人能想象:從谷底登峰的這一路有多難,而她又究竟優秀在哪裡。

《甄嬛傳》一開場,是皇后和華妃兩分天下的局面。

雖然同在妃位,相比華妃、齊妃,端妃不僅沒有皇帝的寵愛,甚至還喪失了生育的能力,子嗣方面毫無指望。

另外,華妃寵冠六宮,視她為死敵,明裡暗裡折磨了她那麼久。

更慘的是,她身體還病著,要常年喝藥。

以上,外憂內患的狀態,就是端妃的人生境況。

這何止是人生低谷,如果單純按照後宮生存三項必備技能來看,端妃的未來幾乎無望。

面對這般令人絕望的局面,端妃做得第一件事,不是心灰意冷,不是認命放棄,而是維繫住自己的生存。

當然,她肯定有無數個心灰意冷的時刻,但她知道:好死不如賴活著,只要活著就會有機會。

同樣遭遇人生低谷的打擊,普通人和高手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

普通人總沈溺於「繁華已落盡,物是人已非」的自暴自棄,高手卻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臥薪嘗膽。

因此,為了在後宮這個殘酷的地方生存下來,端妃做了三件事:

第一,示弱,在大眾面前經營「弱者」人設。

在後宮這種地方,只有活得像個對人毫無威脅的弱者,才是最安全的,加上她本身就生病了,就更方便經營這個人設了。

(這也是為什麼華妃一死,端妃的病就奇跡般地好了的原因)

第二,把伺候自己的宮人全都遣散。

一來是保持低調,經營弱者人設,二來方便為她獲取信息和情報。(以後我會詳細分析後宮里下人們的情報網絡)

第三,清醒地分析局勢,理性地作出判斷。

時刻掌握後宮的動態和走向,以便自己找到好的時機。

以上三點在她和華妃的這場對話,就能看出來。

富察貴人小產後,甄嬛懷孕了,當場華妃就難過了,別人都能生,自己卻不能,於是就跑到端妃宮裡發洩她的怨火和不甘心。

華妃說:「恨不得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端妃知道只有讓華妃出了這口氣,才能安生,於是她順著華妃的話說:「這些年不都是這樣的嗎」。

華妃繼續宣洩情緒:「我真恨不能親手殺了你」。

這時華妃是真的動了殺心,畢竟華妃沒腦子,要是一時喪失理智使陰招害死了端妃也未可知。

所以,接下來端妃的話,是完全站在華妃的角度說的:「我纏綿與病榻,生不如死,這難道不比殺了我還痛快。」

這麼說就是為了保命啊,讓華妃心裡舒暢,讓華妃知道她過得很慘很慘,比死了還要痛苦,從而讓華妃打消殺害她的念頭,典型的以退為進。

但華妃不解氣,繼續對端妃放狠話:「只要你在這宮中一日,我斷斷不會放過你」。

而端妃使出了「示弱」絕招:「我已經認命了,我折在你的手裡了。」這是當著華妃的面,宣告華妃的勝利,承認自己被華妃摧毀了,這就是讓華妃得到那種踩踏一個人的滿足感。

這是讓一個女人把自己的尊嚴和心氣交出去,親眼看著別人踐踏,但端妃忍住了,就像韓信忍胯下之辱一樣。

說完這些,看著華妃的情緒有所緩和,端妃趁勝追擊,開始進攻,試圖讓華妃收手離開。

她說:「天色已晚,驚動了太后也是無益的。」

華妃向來囂張,更何況是在毫無還手之力的端妃面前,她自信地說:「你為我會怕?」潛台詞就是:今天我搞定你了,就是把你弄死了,也沒人能拿我怎麼樣。

為了保命,端妃開始戳華妃的軟肋了。

這一段話,對於不能生孩子,還囂張跋扈的華妃來說,簡直就是殺人誅心。

由此可見,端妃雖然臥病在床,但什麼事情都清楚,什麼事情都明白。

華妃雖然向來衝動任性,但聽完端妃這段厲害分析,也收斂起來了,畢竟若是因為這麼一個沒有價值的對手失去了皇帝的寵愛,不值當的,所以也就偃旗息鼓,撂下兩句狠話也就走了。

確認華妃走遠了,端妃才轟然倒在床上,她不是身體虛弱,她是剛剛經歷過一場關係生死存亡的危機啊。

畢竟,華妃殺起妃嬪來,從來沒手軟過。

所謂人生低谷,最難熬不僅僅是物質,生活再艱難,忍忍也是能過的。

最難的是內心的秩序如何維持。

為什麼很多人在經歷打擊或者挫折之後,容易一蹶不振?

因為在低谷期,目標喪失、機會渺茫、外在的資源支持和良性反饋都消失不見,只剩自己一人,在這種孤獨中,一個人維持自己的內心秩序就變得非常困難。

一個人一旦內在失序,就會變得渙散潰敗,最直接的就是喪失信心和耐心、自我懷疑,執行力降低,自暴自棄。

而端妃沒有內心失序,她一個人在痛苦中煢煢孑立,保持著超越常人的理性,因為她內心堅信一條自然規律:沒有人能永遠興而不衰,只要是人,就會有缺點;不管當下多麼鼎盛輝煌,早晚都會有破敗的那天。

這種內心秩序的堅守,是整部《甄嬛傳》的精髓,要知道,名利場上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輝煌,而是如何走出低谷,重築輝煌。

正因為維持住了內心的秩序,端妃才一直默默等待,等待機會出現。

等待——是端妃做得第四件事情。

等待這件事,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那種等待的日子,就像是被丟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風後面是風,天空上面是天空,無窮無盡……

等待不是什麼都不做。

等待某種意義上也是堅守,在華妃那麼折辱她的時候,她堅持不投靠皇后,因為她看得非常清楚,跟著皇后沒有出路。

不管當下多麼艱難,只要不是好機會,就絕對不出手。這一點太值得我們學習。

回想之前,我創業拉投資的時候,也有兩三次自亂陣腳,因為太想要機會,反而失去了判斷機會好壞的能力,險些踏入那些不懷好意投資人的圈套。

如今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因此,更加明白端妃這種等待中的堅定有多可貴!

人總是會被慾望、仇恨或者虛榮等東西慫恿著的,但是端妃控制住了這些,哪怕她恨透了華妃,也極力地忍耐;哪怕她很想復仇,若是不能把對手一擊即中,她也不動聲色。

就這一點來看,她克服了自己的天性。

因此,她等到了甄嬛,等到了機會,從此一口咬定,徐徐圖之。

端妃逆襲的高級之處,在於不動聲色,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而日有所長。

等到敵人意識到的時候,她已經懷瑾握瑜,風禾盡起。

每每看端妃,都讓我意識到:

「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沈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艱辛,不會在第一時間看到結果和收穫的日子,我們把它叫作「扎根」,是逆襲飛升的前奏。

根扎得越深,飛的就越高。」

每一個從低谷走來的人,都是狠角色。因為,等一個人熬過了人生最慘淡的時光,內心就會變得非常強大。

人生是一條微笑曲線,總是難免在不同時期的某個階段遭遇大大小小的低谷,希望在那樣的時刻來臨的時候,端妃的這種逆襲品質能給我們些力量。

原以為端妃恨太后只是因為當年太后與皇后策劃給華妃打胎,卻讓端妃背了黑鍋,以至於端妃被憤怒的華妃灌下紅花終身不育——卻不料,端妃對太后還有另一層仇恨。

1、端妃憶往昔

這件事還是在端妃、敬妃與甄嬛無意間討論起去世的純元皇后時,說的一番話。

當時,甄嬛懷疑是宜修殺了純元,因為安陵容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皇后,殺了皇后!」

而端妃對此早就心存疑慮,只是苦於沒有證據,宜修的後台又太強大,畢竟有太后撐腰。

所以,端妃只能把這份質疑埋藏在心底。

某日,端妃去甄嬛宮中探望再度懷孕的甄嬛,聽到甄嬛的疑問時,她瞬間變了臉色,這恰好印證了她當初的懷疑。

於是,三個人趕緊走進內室討論此事。

端妃無意間的一番話不但揭露了純元的死因,還順便揭露出她對太后另一層難言的仇恨。

原著原文如下:(為方便大家閱讀,我把原著原文裡的人稱與人名換成電視劇中的人稱與人名了,基本情節不變。)

端貴妃似是沈浸於往事之中,只低柔道:「當時我還年輕,總是不明白。我十歲時便被太后養在身邊,雖然出身將門,但我心裡也明白,這一輩子,我也只能是皇上的妃嬪,絕不會有登上后位的機會——

端妃的一段話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暗藏玄機。

看過《甄嬛傳》的人就會知道年世蘭第一胎之所以會流產,和端妃不無關係,她一直認為端妃是記恨自己得寵才故意讓自己喝下墮胎藥的,所以年世蘭對端妃恨之入骨,在私底下沒少對她欺凌,導致端妃久病不起,還無法生育,但其實這一切都是太后和皇帝搞的鬼,端妃不過是做了個替罪羔羊而已。

端妃自此以後對皇帝失去了期待,便整日深居簡出,不再見人,後來在偶然下她結識了甄嬛,與她頗為投緣,並幫助甄嬛躲過了不少的劫難,甄嬛感念她,執掌大權後對端妃也始終是畢恭畢敬的。

而歷史上端妃的原型是誰,大家知道嗎?她的真正名字其實叫裕妃耿氏。

雍正還未繼承帝位前,耿氏就跟在他的身邊了,雖然不怎麼受雍正的特別寵愛,但還是育有一子,排行第五,也就是劇中備受冷落的五阿哥。

而且裕妃和甄嬛原型鈕枯祿氏是極為親密的,兩人入府的時間相差無幾,且都不怎麼得雍正重視,所以常在一塊相處,慢慢就成為了彼此貼心的姐妹。

她們生子的時間也比較接近,各種莫名的緣分,讓她們不自覺的就將對方視為了可信賴之人。

在冷清淒苦的日子裡,她們彼此鼓勵,一起度過了許許多多的時光。

後來雍正登基,將耿氏封為裕妃,但對她還是不冷不熱的,鈕枯祿氏的運氣則要比她好的多,因為兒子弘歷出色的關係,鈕枯祿氏再次引起了雍正的注意,她用溫柔賢淑的一面牢牢勾住了雍正的心,讓雍正對她如痴如醉,她表現的與世無爭的樣子,贏得了雍正對她的另眼相待,之後她被晉升到了貴妃的位分。

雍正因為心中有愧疚才會經常去看望她,憐惜她,可以說雍正心裡一點也不愛她。

然而她卻是無怨無悔地為她付出,愛得卑微並忘乎所以,正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端妃因為對華妃的恨才選擇和甄嬛走到一起。

也正是她站對了隊,成為笑到最後的嬴家。

#冒牌生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 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 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 https : //bit.ly/2Y27JSW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