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這是吉卜力的作品?被譽為「最夢幻的戀愛故事」,教會我們對愛情勇敢… – 動漫的故事
我在等你,其實也是在等自己不愛你
#初戀的感覺 #青春的戀愛故事 #動漫的故事
*正文開始
「打開窗子,夜色中的土佐灣展現在眼前,我閉上眼睛,耳邊響起熟悉的海濤聲。」
因為有認識的人居住,東京和京都對我而言並不陌生,相較而言,兩個「小地方」更讓我神往。
一個是永尾完治的愛媛,另一個是高知,阪本龍馬的高知,「睡在浴缸的那個人」的高知。
高知是個不大的城市,甚至有時會給人「鄉下」的感覺,但高知又有自己的獨特風味。
打了燈後的城市一片寧靜,在這個時候,抬頭眺望,就能看到高知城屹立在夜幕中,閃爍的燈光跟星空融成一片,美不勝收。
這兒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杜崎拓由月臺的一邊跑向另一邊,環顧四周未果,鏡頭旋轉三百六十度,武藤裡伽子出現在他面前。
微傾頭部,按住飄起的長髮,雙手並住,輕輕鞠了一躬,這是動畫史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片尾鏡頭。
記得《海潮之聲》剛進入內地的時候只有VCD版,時間限制緣故被截止在了第72分鐘。
「這……這怎麼回事呢」,抱著這樣遺憾的人在多年以後捧著DVD版完整的欣賞一遍後,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這是一部難忘的鏡頭俯拾即是的作品,以這樣的鏡頭來結尾再合適不過。
拓和裡伽子漫步在夏日斑駁的樹蔭小道是最頻繁展現在影片之外的一個畫面。
儘管這是個很短的鏡頭,但留白處蘊含的感覺卻難以言表,這個場景的關鍵字是安靜。
拓和豐在大學後重逢,兩個人在碼頭散步,夕陽將兩個男孩的背影拖得很長很長。
松野豐說話,杜崎拓一言不發的聽,他們倆看著遠方的海平線,這個場景的關鍵字是友情。
最讓我喜歡的自然是他們同學聚會後站在那兒仰望高知城的那一幕,過去的一切像幻燈片一般在拓的眼前浮現,「這樣的景色,我想和裡伽子一起看」。
安靜,友情,思念,重逢,這些本來俗透的名詞卻在動畫監督望月智充的手中灼灼閃光,成就了這麼一部最好的作品。
最不一樣的「吉卜力」動畫
《海潮之聲》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來源於冰室寒子大受好評的同名青春小說。
在以鈴木敏夫、宮崎駿、高田勳為首的吉卜力由於感覺多年來做的動畫都是「宮崎駿模式」,而決心尋求突破。
鈴木敏夫這樣說,「老東西做不出什麼新東西,所以,就決定都交給年輕人來做」。
於是就有了這部大家看到的,完全由新生代團隊製作的電視電影。
這是吉卜力第一部採用外包方式製作的作品,是第一部完全忠於原著的改編作品,也是「我們都能找到共鳴的,最愛看」的吉卜力動畫。
當然,宮崎駿甚至還一直對這部動畫頗有微辭,或許帶有點小小的嫉妒?
美術監督田中直哉用了「恒熱感」一詞來描述,宮崎駿動畫都是有高潮,最後迎來美好結局的情節。
而《海潮之聲》由頭到尾都是平鋪直述的劇情敘述,這點很不吉卜力,也是鈴木敏夫這白鬍子老頭一直堅持的「這個適合年輕人」而採用的理由。
為原著小說話插圖的近藤勝也,也是動畫的作畫總監,甚至在那會兒還不能理解為什麼會選擇一個不適合改變成動畫的東西來做,「一點都不感人」。
也多虧了各方各面的堅持和妥協,才最終把《海潮之聲》給完成了。
93年在電視上映後,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收視率,當時的年輕人無不為這部「這不就是我們的故事嗎」的青春動畫而著迷。
鄉下的男孩對城市來的大小姐一樣的女孩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了情愫,直到兩人分開後才慢慢確定了自己對她的感情。
這是一個很妙或者說很符合觀眾心理的設定,曾經有人這麼分析過這部作品的成功因素,「男孩子的視角」是主因之一。
男孩子不可能像女孩子理解他們那樣的去理解女孩子,所以杜崎拓總是無法很好的把握住武藤裡伽子的現時心態。
她或喜或嗔,拓總會為裡伽子的種種感情而影響到自己的心情。
因為不知道對方現在想的是什麼,對自己什麼看法,很長一段時間內總是漂浮不定,甚至還在一段時間內產生誤解。
直到裡伽子的好友無意間說了這麼一句,「裡伽子說,她要找的,是個睡在浴缸裡的人」,那個時候才恍然大悟對方的感覺。
女主角的塑造
武藤裡伽子是站在觀眾對面的,她的舉動伴隨的心理,我們都跟主人公一樣無法立刻知悉。
只知道這是個來自東京的大小姐,文體並全,脾氣不好,沉默寡言。再然後,又因為各種事情的發生而對她的成熟與不成熟產生更多瞭解。
這是個很強勢的女孩,與自己的母親作對,到了東京又對父親的所作所為看不過去。
儘管也有「虛榮」,與以前的男友見面而擺架子的一面,也有妥協,聽母親的話報高知大學的時候。
但最終還是自己把握住了前途,上東京的大學,以及「尋找那個睡在浴缸的人」。
松野豐是第三人,他把男女主角串聯起來,相對於拓的懵懂和裡伽子的驕傲,豐表現出來的是他與年齡不符的成熟和穩重。
他跟好友拓不同,因為站得開外,所以很明白兩個人分別的心情。
拓喜歡裡伽子卻顧及好友的心情而退讓,裡伽子對拓有道不明的感情,這些松野豐完全知悉。
正因為此,他才會在高中時期的最後打了杜崎拓一拳,因為「你是在讓著我」。
題材相似的作品《秒速5公分》
動畫距離現在已有十多年,換算成高中或者大學年份早已換了三四批人,現在的人能產生像他們之間那樣的感情嗎?
因為地域差異,文化差別,性別不同而產生的這種浪漫,會有可能在現在發生嗎?
新海誠的《秒速5公分》出來後,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如果《海潮之聲》中的兩人分離的再久些,結局會不會跟新海誠那兩人一樣」。
回答出奇的一致,「不可能」。
杜崎拓和武藤裡伽子相比貴樹與明理(秒速主角)要更強勢,更有主見的掌握兩人情感和前程。
儘管有包括距離相隔甚至不能表達自己真正心情等這樣那樣的因素,但兩個人最終還是走到一起。
距離和時間從來都不是感情的決定因素,真正能決定的惟有兩個人的心。這點或許新海筆下的主角們永遠都體會不到。
電影與原作的差異
在短短的七十多分鐘裡,望月智充等人很圓滿的將一個故事結束,但如果有心回頭去翻翻原著小說就會發現不是這麼回事。
這是因為動畫改的僅僅是第一部,原作的著墨點更多在第二部,即杜崎拓的大學生活。
拓在大學遇見了一個名叫津村知沙的學姐,同時在一次聚會上偶遇在東京讀書的裡伽子,成熟的前者與任性的後者,杜崎拓在兩人之間躊躇並困惑著。
拓和裡伽子在磕磕絆絆的交往中加深了互相的理解,故事以兩人攜手走在街燈下來結束。
動畫的改編很成功,因為主題是「青澀懵懂的戀愛」,最後以車站相會來結束再好不過。
但是拿到小說又不免詫異,原來他們已經在東京相遇了,這是一個小小改編的不同點,但便將兩者完全割裂了。
看到動畫最後,我們會認為裡伽子已由任性走向成熟,而拓也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小說卻又不是這樣。
裡伽子要比高中時期更時不時的彰顯無助和任性,拓還是那樣的懵懂。
反過來說這又很合理,作為剛剛步入大學的兩人,相較一年前怎麼說都不可能會有太大的改變,漸進式的,慢慢接觸中的,兩個人的感情才慢慢托出來。
有的人更中意動畫的青春感,但又有些人覺得小說的「成人與現實感」更好,這點仁者見仁,或許將兩者割裂來看更好些。
青春的不完整
1993年5月5日晚《海潮之聲》在日本電視臺上映,六年後的一天我在臺灣東森臺上接觸到這部作品。
然後找到了「不完整版」的VCD,再之後買了好幾版的DVD,不同的時期的我對他們的故事都有不同的感受。
不誇張地說,這是部伴隨著我成長的動畫,以至於每每聽著它的旋律,總是什麼都想寫,卻最終什麼都說不好。
松野豐曾經在紙上寫著,「再過十年二十年,每當想到這件事,我還是會認為學校做得不好」。拓為他能想到那麼久的事而詫異。
而如今,轉眼十年匆匆過,我等的青春歲月,一切於焉肇始。
來源:豆瓣
作者:楠十
整理:冒牌生
冒牌生有話說
海潮之聲,據說被譽為「夢幻的戀愛故事」,但由於電視動畫沒有在電影院播送,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吉卜力的作品中有這麼一部!
但這一點也不影響作品的好看程度,海潮之聲真的是一部品質相當優良的動畫
它完整地呈現了初戀青澀的美好,也反映了當青春的年少
「不是戀人,也成不了朋友。不管時間過去多久,也無關乎喜不喜歡,總會很習慣的想起。」相信大家心中一定有這麼一個人吧…
劇情簡介
高二那年夏天,美麗的女孩武藤裡伽子隨母親離開大都會東京,來到了古樸幽靜的高知。聰慧美麗的里伽子在這個偏僻的小地方如此靚麗,引來了男孩們的愛戀的目光,而她孤高的性格又讓女孩們頗多微詞。
與她同班的班長松野豐偷偷喜歡著她,而鬆野的好友杜崎拓似乎也對裡伽子頗為關注。在黃金周中,裡伽子約上拓一同返回東京,拓也第一次感知到這個看似冰冷的女孩內心中最脆弱的情感。他們彷彿走得更近,又彷佛相隔更遠……
————————————————————
工商時間
#手機變單眼 鏡頭團購單:https://goo.gl/forms/CEDvzUm35A79NITv1
——————————————————————
喜歡文章的讀者,也歡迎【追蹤】和,這都是對我【分享】最大的鼓勵。
————————————————————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