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電影中可惜被刪減的情節!集中在哈利的情竇初開,真是太可惜了!-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是哈利情竇初開的青春期🤣

#哈利波特 #被刪減 #太可惜了

*正文開始

來源:小魔女一伶
整理:冒牌生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第四部。

可以說火焰杯這部是整個《哈利波特》系列中最有爭議的一部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整理資料發現火焰杯這部很多書迷不太喜歡的,但卻是不少路人粉最喜愛的一部。

甚至有些路人粉還因為《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才去追了原著小說。

而電影也是因為原著小說體量的暴增,一本書頂之前的兩本。

接下來還是以電影情節為主,來講述一下《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的故事。

不知有沒有哈迷發現,第四部的故事一改以往從哈利的視角出發,而是讓觀眾跟隨著納吉尼穿梭墓地的小徑之後,來到了一間破舊的荒野古宅。

這裡是瑞斗府,其實就是佛地魔家族曾經住的地方。

老宅的看門人這天夜裡正在自己的小屋裡燒水,突然看見遠處房屋的燈亮了起來。

看門人以為是小孩子來搗亂,於是便拿著手電筒走了過去。但走近卻聽到屋子裡有人在說話。

原來屋子裡的人正是上一部結尾逃走的蟲尾巴,還有他苦心尋找的主人佛地魔。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身份神秘的青年。

這時,納吉尼爬回屋內告訴佛地魔門外有人的消息。隨後一道綠光,看門人掛了。

畫面一轉,住在榮恩家陋居中的哈利,被妙麗從睡夢中叫醒,滿頭大汗的他以為自己剛剛做了一個噩夢。

哈利,榮恩,畫面在為衛斯理先生的帶領下去看魁地奇世界杯,途中一行人見到了魔法部的阿莫斯.迪戈里先生。

終於,在一個山頭上,一群人找到了他們此行的目標,一隻破舊的靴子,它就是門鑰匙,是魔法世界長途旅行的一種重要交通工具。

只要觸碰它就可以被傳送到指定地點。哈利等人就是被門鑰匙傳送到了魁地奇世界杯的駐地。

比賽開始,首先出場的是克魯姆。這個角色不得不吐槽一下。角色形象有改變也沒問題,但最後揮那兩下小拳頭比劃的樣子也太尷尬了。

其實,這還不算什麼,這部分還刪減了當年特別喜歡和期待的情節,原著是這樣寫的:

媚娃是女人……是哈利有生以來見過最漂亮的女人……不過她們不是——不可能是——真人。

音樂響了起來,哈利不再考慮她們是不是真人了——實際上,他也無法考慮了。

媚娃開始跳舞,哈利的腦袋一片空白,只感到一種極度的喜悅。

隨著媚娃的舞姿越來越快,一些瘋狂的,不成形的念頭開始在哈利暈暈乎乎的腦海裡飛旋。

他想做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情,現在就做。

就聽這個原文,你想不想看吧,反正是十分想看,賊想看,但沒拍。

魁地奇世界杯結束後,突然出現了一大批食死徒在大肆破壞,哈利被打暈。

天空中出現的黑魔法標記也為這次原本很愉快的魁地奇世界杯之旅蒙上了一層陰影。

踏上回學校的列車時,世界杯的事情已經登上了報紙頭版。但妙麗和榮恩的討論並沒有引起哈利的興趣。

因為,剛才哈利和張秋短暫的對視已經被哈利的思緒勾走了。

沒想到哈利這麼容易動情呢?

除了魁地奇世界杯,原本已經停辦的老賽事「三強爭霸賽」,又恢復舉辦了。這是一場包括霍格華茲在內的三所魔法學校選出優秀學員參加的比賽。

新學期的開學典禮上,鄧布利多校長向大家介紹了另外兩所到訪的學校代表團,分別是布斯巴頓和德姆斯特朗。

電影中刻意將兩所學校改為了女校和男校。也是為了配合強調,從這一部開始,情竇初開的主角們青春期的變化。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布斯巴頓女學員們登場時,開心得眼睛都閃光了!哈哈哈~

為什麼電影版中刪除了「鄧布利多的葬禮?」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鄧布利多像是一個守護神一樣,一直在為維護魔法世界的和平而努力著。

但在《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的最後,他死於霍格華茲的天文塔上。

雖然有關他的死,前面的情節也有過一些鋪墊,但當我們看到這一幕,看到他跌落天文塔時,仍不禁流下眼淚。

這樣一位偉大的巫師,值得一個隆重的葬禮。

在小說中,霍格華茲的全體師生在湖邊為鄧布利多舉行了一個葬禮,為此,學校停止了一切教學和考試,讓師生們可以哀悼他們最愛的校長鄧布利多。

幾乎所有人都出席了這場葬禮,甚至包括馬人和人魚,當然石內卜除外。

然而,在電影中,這場葬禮並沒有出現,僅是以師生高舉魔杖的方式向他們的老校長致敬。

雖然這個畫面也很令人動容,但比起小說中那場隆重且莊嚴的葬禮,顯然效果還是差了許多。

為什麼製作方沒有將這個重要的場景搬上電影呢?

扮演盧娜·洛夫古德的伊文娜·林奇在最近接受Normal Not Normal節目(由扮演韋斯萊雙子的菲爾普斯兄弟主持)採訪時,就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電影沒有拍攝鄧布利多的葬禮。

在加入《哈利·波特》大家庭前,伊文娜就是一位忠實的哈迷。

所以,當她看到劇本中並沒有鄧布利多的葬禮時,她整個都不淡定了,「鄧布利多受到眾人的愛戴,如果想要表達對他的敬意,就應該拍攝葬禮這場戲。畢竟,他對哈利太重要,他為哈利做了太多事。」

而且他們高舉魔杖向鄧布利多致敬那場戲,在伊文娜看來,這樣的表達方式還不夠,「拍那場戲時,我的眼淚都是後期CGI畫上去的,因為現場實在沒有什麼悲傷的氣氛,也沒有任何紀念碑之類的東西。」

於是,伊文娜覺得要做些什麼,她跑到製作人大衛·海曼辦公室,想要爭取一下,「鄧布利多應該有一個葬禮,就像小說中那樣,人魚、馬人,整個巫師世界的人都來送別他。」

然而,大衛·海曼沒有同意她的請求,原因是,「這場戲製作成本太高了」。

天真的小伊文娜甚至說出,「你可以從我的片酬裡扣。因為我覺得,葬禮這場戲值得拍。」

「那也不夠啊,伊文娜」,大衛·海曼苦笑道。

最後,我們都知道,鄧布利多的葬禮並沒有出現在《哈利·波特》電影中。

以前會看到有的粉絲在調侃,電影版有時間拍那些有的沒的,卻把原著中一些重要的片段刪除了。

這麼看來,原著中被刪掉的重要情節並非都是因為時長的關係,太燒錢拍不起也是一個原因啊。

 

粉絲們為何會認為「鄧不利多是死神」呢?

這就要從哈利波特最後一集《死神的聖物》裡說起,粉絲認為最後一集當中,提到的《吟遊詩人皮陀故事集》裡的「三兄弟故事」,其實分別代表著哈利波特裡的三位人物。

「三兄弟故事」的劇情描述,有三位巫師兄弟遇到一條危險的河流,他們用魔杖創造出一座橋,但在此時死神卻現身了,死神假裝要給他們獎勵,並詢問他們想要什麼獎品。

因此大哥要求拿到一支世界上威力最強的魔杖,二哥要求擁有召回死去愛人的能力,於是他拿到了一顆復活之神,而三弟則是要求避免死神跟蹤他的禮物,所以他獲得了隱形斗篷。

在「三兄弟故事」的結局裡,大哥被另一位巫師殺死,二哥復活心愛女子後自殺,三弟則是躲過死神好長一段時間,最後將隱形斗篷傳給了兒子,然後自願走向死神。

從這段「三兄弟故事」中,粉絲們推測大哥為佛地魔,因為他是一位愛好權力的人;二哥則是石內卜,因為他曾經深愛過莉莉波特,而且他們都和故事裡的大哥和二哥一樣,最終走進了死神的懷裡。

至於,三弟則是哈利波特,因為他同樣擁有隱形斗篷,且不想活在死亡的恐懼下,只想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並且會在死亡到來時欣然接受。

但在這個故事當中,最厲害的角色在於死神,而粉絲也推測死神就是「鄧不利多校長」的化身。因為鄧不利多校長在第一集當中,就將隱形斗篷交給了哈利波特,並告訴他:「你的父親在過世時留下它,現在是該回到你身邊了,好好使用它吧!」

此外,在《死神的聖物》裡,哈利波特走到了王十字車站裡,以「老朋友」的身分向鄧不利多打招呼,這或許就代表著他在和死神致意。

如今JK 羅琳也間接證實這個理論是對的,一位粉絲在推特詢問:「妳最喜歡哪個粉絲理論?」沒想到她卻這樣回,「鄧不利多是死神,這是個浪漫的理論,而且非常貼切!」。

粉絲們都是專業影迷,從各種蛛絲馬跡以及異想天開的想法來分析劇情,甚至還勾出作者J.K羅琳出來回應,不得不說真是太厲害了。

鄧不利多是怎樣煉成的?

鄧不利多這個人,對魔法本身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對魔法界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智慧幽默有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其深沉老辣有如溫斯特·丘吉爾。

這樣的人物的成長歷程,不是用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的。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有兩件事情直接造就了後來的鄧布利多:

一是其妹妹亞蕊安娜的死,

二是與葛林戴華德的決鬥。

為了仔細剖析他整個心路歷程,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他的身世背景。

鄧布利多於1881年出生於一個混血家庭,其父珀西瓦爾是巫師,其母肯德拉是麻瓜。

他有一弟一妹,弟弟就是對山羊濫施魔法的阿伯福斯,妹妹亞蕊安娜小時候曾受三個麻瓜男孩折磨,從此精神失常。

這裡吐一下槽,不知道羅琳是不是篤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全書裡厲害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身世悲慘、家庭不幸。

從鄧布利多到佛地魔、石內卜到哈利波特,不是家庭暴力就是親人慘死,沒一個是順遂長大的。

另外,這幾個人還有一個大家應該都注意到了的共同點,即他們全部都是混血。

鄧布利多於1892年進入霍格華茲,被分配到葛來分多學院。

鄧布利多在年輕的時候就顯露出了過人的才氣,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過人的法術才能為他贏得了獎項,在NEWT考試中一度讓主考官瞠目結舌。

在學期期間,他就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獲得了國際煉金術大會金獎,並成為了威森加摩的英國青年代表。

無論是在學術還是政治上,少年鄧布利多都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這樣的一個人物放在今天,那簡直就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

畢業後,他前往高錐克山谷,在那裡,他遇到了讓他愛恨交織、對他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的人——蓋勒·葛林戴華德。

青年時期的鄧布利多與其他富有才華的年輕人一樣,有著自傲、熱血、稚嫩的一面。

他與葛林戴華德的見面如同兩顆璀璨的巨星相互碰撞,點燃了兩人的雄心壯志,也在鄧布利多心中擦出了愛的火花。

那時候的鄧布利多也滿腦子千秋大業,成天和葛林戴華德琢磨怎麼一統麻瓜世界,沉浸在青年人狂熱的幻想中。

從青年時代的阿不思身上,我們已經能看出其日後行事的一貫風格:目光深遠,凡事都要站在戰略高度考慮,為了取得全局最優解,犧牲一些個體是完全合理且必須的。

應該說,作為一個政治家,這是他所必需具備的基本素質。

假如沒有發生那次事故,假如歷史按照鄧布利多和葛林戴華德當年的意願發展,憑藉此二人的實力,世界恐怕早已被蕩平,麻瓜陷入被巫師統治的境地。

鄧布利多只怕是會成為巫王葛林戴華德忠心的副手,就像當年莫高斯座下的索隆。

可惜命運總是愛捉弄聰明人。

鄧不利多妹妹的死、與弟弟阿伯福斯反目成仇對鄧布利多造成了巨大打擊,葛林戴華德也絕塵而去。

鄧布利多從天堂墜入了地獄,一蹶不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值得注意的是,口口聲聲宣稱死個個把人無所謂的鄧布利多,在面對自己妹妹的死亡時依然崩潰,這證明了幾點:

第一,鄧布利多那個時候太嫩,還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

第二,鄧布利多並沒有為了攫取權力陷入喪心病狂的境地,在內心深處還是保留了一些東西的;

第三,政治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虛偽的。

亞蕊安娜的死是鄧布利多生命的轉折點。

自這一刻起,他遠離了年少時的夢想,遠離了與葛林戴華德一統世界的命運。

他對自己的實力重新進行了評估,也重新規劃了自己的政治綱領。

可以說,這個事件使他沉澱了下來,使他本人對一味的爭權奪利失去了慾望,轉而尋求一些更為深層次的東西。

毫無疑問,鄧布利多在本質上是一個好人,善良的人。

最好的證明是他並沒有真正追隨葛林戴華德的腳步,加入黑巫師大軍。

葛林戴華德的所作所為越來越極端、邪惡,越來越被鄧布利多排斥。

信念上的分歧最終成為了不可逾越的鴻溝,鄧布利多決心阻止這一切。

可以想見,鄧布利多當時的內心有多麼糾結,一面是拯救世人於水火的偉大抱負,以及自己的良知,一面是曾經與心愛的人共同憧憬的理想,無論是哪個都是他難以割捨、拋棄的。

可以想見,格林德沃無論束手就擒,還是抵擋他的入侵,對他來說,都是挑釁。

可以想見,當鄧布利多結束與葛林戴華德史詩般的一戰,親手將葛林戴華德永遠囚禁在暗無天日的牢籠中時,其悲傷、徬徨與痛苦,豈是常人所能忍受!

可是他明白他必須這麼做,他明白無論他多麼痛苦,有些事情是必須要拋棄的。

為了這個世界,也為了他自己,他必須親手了斷這一切。

當鄧布利多關上紐門伽德沉重的大門,抬頭望向天邊烏雲中漸漸透出的明媚陽光時,經歷了人生最大苦難的他已然脫胎換骨,真正成為了我們日後看到的鄧校長。

論鄧布利多的政治綱領

長時間的修煉使鄧布利多懂得,團結人心靠兩件東西:

第一是理想,

第二是利益。

但這兩間東西是有著不同的適用範圍。

在團隊創建初期,憑藉一腔熱血、共同的理想,是可以把大家團結在一起的。

我相信《建黨偉業》中描繪的那種澎湃的激情是真實存在過的。但是,隨著隊伍的擴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團隊內部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分化和衝突。

這時候如果還妄想靠理想維持大家的熱情,這樣的團隊領導人我只能斥之為幼稚。

從古到今,只有利益鬥爭是永久的鬥爭,它是深深紮根在人類本性之中的,除了極少數聖人,絕大多數人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無非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因此,在長期的鬥爭過程中,利益是唯一能夠籠絡人心的東西。

鄧布利多深諳人心,對這點的掌握可說是駕輕就熟。

他果斷拋棄了之前的「巫師統治論」,拋棄了他年輕時代的夢想:縱使這個論調固然會得到純血統巫師們的支持,但它與大多數人的利益是相違背的,這顯然不利於他的政治圖謀。

為了建立統一戰線,拉攏更多的人,鄧布利多拋出了更響亮、更高尚、更能號召人心的政治口號:「愛」。

估計大家會問,你剛才不是說,仁慈神馬的在政治鬥爭中不是不值一文嗎?

怎麼這會兒又開始吹捧「愛」這個口號呢?

我想說的是,普羅大眾和政治家是有明顯區別的。

普通百姓需要的,只是一個能讓他們胸口一熱、眼眶一濕、振臂高呼的口號,誰說得好聽、誰看起來崇高,他們就跟著誰走。

鄧布利多宣稱,「愛」是世間最為強大的力量。

在愛這個無堅不摧的利器面前,一切邪惡、詭計、暴力都將無所遁形。所有的生命,無論是巫師、麻瓜、小精靈、半人馬、巨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每個個體心中充滿了對其他人的愛,所有誤解與仇恨都能消弭,整個社會將充滿信任、理解和寬容,達到理想的境界。

這條口號咋看之下無甚亮點,看上去甚至近乎於陳詞濫調,但其實裡面既包含了佛家的「眾生平等」,又包含了墨家的「兼愛非攻」,樸實無華但又經得起推敲。

正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深厚的功力並不需要華麗的招式體現。

讓我們看看,這麼一個簡單的口號,帶給他以及他率領的政治團隊多麼巨大的收益。

第一,這條口號為鄧布利多樹立了一個崇高的形象。

當人們聽到這條口號時,腦海中首先出現的就是一位胸懷博大、悲天憫人、以懲惡揚善為己任的智者形象。這與鄧布利多在校時表現出來的真摯、熱忱、善良的形像是一致的。

人們會不由自主地認為,鄧布利多謀求的是他們的幸福,是為了他們而奮鬥。也就是說,鄧布利多的行動與他們自身的利益是相一致的。

把全體人民的福利當成自己終身奮鬥的目標,這樣的口號是非常富有感染力和號召力的,它能夠激起人們心中對於幸福生活的美好嚮往,馬丁·路德·金、曼德拉都曾奔走呼喊類似的口號。

這條口號為鄧不利多贏得了威望,造起了聲勢,而鄧布利多終生也恪守這一信條。

第二,這條口號為其贏得了多數人的支持。

這是顯而易見的,首先非純血巫師和純血巫師中的中下階層就是這一理念的最堅定不移的支持者,因為他們是最大的受益人,憑藉這個口號,他們可以與那些高高在上的純血貴族們平起平坐。

這個群體的成員數不勝數,這裡就不詳細列舉了。其次就是像半人馬、狼人、巨人等巫師世界的二等公民,終於可以擺脫下等種族的枷鎖,獲得他們應有的社會地位。費澤倫、盧平、海格就屬於這個群體。

可以說,這條口號有力地促成了統一戰線的行成,為鄧不利多招來了大批忠實的擁躉者。

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口號,涵蓋了鄧不利多所有的政治綱領。

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得口號,讓他在魔法界站穩了腳跟,成為魔法界的教父。現在再看看這個口號,你就會發現鄧不利多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人,跟他相比,佛地魔不過是一個剛學會解方程的小學生,洋洋自得地宣稱已經參破了量子物理、廣義相對論的玄機,井底之蛙,可笑不自知。

佛地魔大概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所極力宣揚的血統論,只不過是鄧不利多玩兒剩下的把戲!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