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爺到底是「偽君子」還是「真賢王」?深度解析《步步驚心》你就懂了!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這篇真的把八爺描述的很詳盡,或許很多人覺得若曦過分,但真的要說,八爺的性格太複雜了!

*正文開始

來源:好劇榨乾日記
整理:冒牌生

八爺雖不算男主角,但我認為他在性格的複雜性上,比任何一個角色都要深。

接下來,我們就從八爺的事業性格延伸到感情觀,全面剖析一下八面玲瓏的「八賢王」。

有很多人對《步步驚心》「古裝偶像劇巔峰」的稱號嗤之以鼻,覺得不至於:

一部談戀愛的古偶就是偶像劇,說什麼「巔峰」太誇張。

但當你這麼說,卻又找不出比它更好的古裝偶像劇時,《步步驚心》只能繼續在第一梯隊。

「偶像劇」與「愛情」劃等號,「古裝」則與「底蘊」和「文化」有關係,能把這兩點做好的還真沒多少。

而《步步驚心》無論在愛情戲的催化上,還是在配角群像戲形形色色的刻畫上,都稱得上不俗。

以「穿越」這一時間空間的轉換,從旁觀者的憐憫,到局中人的迷失,都透著一種在封建歷史下艱難生存的悲劇感。

編劇起碼在寫真實的「人」,劇本遵循了歷史脈絡,並在細節上編織了較為合理的過程,這點很重要。

八阿哥的生母是辛者庫宮女出身,生下八阿哥十多年後才母憑子貴、封了妃,足以見其身份、聖寵相當低微。

八阿哥從小被別的妃子撫養,見證了人情冷暖、禮義廉恥,於是下定決心往上爬。

劇中尊重歷史記載,八阿哥從小就勤奮用功,為人又謙遜和煦,曾經康熙也是很喜歡他的。

他用多年努力,才換來了母親的妃位和自己的體面。所以,他苦心謀劃奪嫡是很正常的。

人越缺什麼,就越想要什麼;越嚐到甜頭,就越一發不可收拾。

八阿哥出身低微,沒有親戚和真心朋友,兄弟們一個個都比他高貴,對一個古代皇子來說,地位人脈不僅僅是賴以生存的本領,更是尊嚴的證明,作為一個富有才幹、難逃野心的男人,他自然想嚐嚐身居高位的榮耀。

劇中,老八對若曦宣洩過真心話,這段台詞設置得精煉巧妙、讓人觸動:

「你知不知道,從無人在意,到沒有人敢小覷,我付出了多少?

因為我額娘出身低微,我從小備受冷落。

這些年來,我費盡心機,步步為營……

大家都是皇子,為什麼太子可以,我就不可以!

如果他是雄才偉略,我無話可說!但論才論德,他哪點可以服眾!

就因為他額娘是最受寵愛的皇后,他一出生就可以得到一切,我不服!」

八阿哥一向有「八賢王」的美名,但到底是單純的溫良,還是有意籠絡,我們細細看看便知。

八阿哥的嫡福晉郭洛羅氏,不但處事幹練,而且家室顯赫:她的父親是立下赫赫戰功的和碩額駙,甚至迎娶了康熙的次女;

八爺黨的十四阿哥,文武雙全、爽朗正直,而且對老八死心塌地。

財大氣粗的精明九阿哥,其生母是極其受寵的宜妃。

十阿哥看似「草包」,但出身背景厚到不容小覷,生母是鈕祜祿氏,是滿族大姓。他可是背靠整個鈕祜祿家族,也就被寵成了這麼個沒心眼的樣子。

也就是,人脈方面有老婆家裡幫忙,錢財方面有九弟打點,偶爾失手也有十弟幫著。可謂全方面防禦了。

十阿哥在劇中說過:「當很多人都在背地裡笑話我的時候,只有八哥誠心以待、認可我。」

有這麼多人擁護八阿哥,想必的確有極強的人格魅力加持。

但我覺得,能籠絡到這麼多人,老八的能力肯定也是不簡單的:就像投資人在投資之前肯定要看你的可發展空間,八阿哥的頭腦和才能肯定也是重要的原因。

很多人會把八阿哥和四阿哥放在一起比較,覺得四阿哥怎麼配贏過老八?臉又冷又臭,不會偽裝,也不擅與人交際。

但大家一定要明白一點:老八和老四本質上就不是同一個路數的。

比起老八的時時算計、處處偽裝,老四根本不是愛演戲的人,他最大的本事是能「忍」。

四阿哥指導過若曦:「心裡越慌亂,臉上越要鎮定,別人看不出你的路數,自然不會貿然出手。」

四阿哥出身其實也不是非常好,但怎麼也比八阿哥強。

而且撫養老四長大的人是地位頗高的貴妃,他也挺受康熙喜歡,所以傲氣多少是有的。

對於敵對的八爺黨,他冷眼相對、甚至怒目而視,卻鮮少拉攏,這也是他與唯一的鐵黨十三爺肝膽相照的原因:

他的溫情只留給少數自己人,自己的真心只交給真心對他的人。

就像十三,並沒有什麼人脈和背景,四阿哥照樣把他當唯一的兄弟。

劇中處處可見的是四阿哥的淡定:他躲在太子黨中,既不張揚自己的才華、也不暴露自己的野心,連太子自始至終都沒有懷疑過他。

甚至在好兄弟為他頂罪之後,他還能在康熙的懷疑下,安心苟在府裡種田犁地、孝順康熙;但暗地裡,又能與黨羽維持聯繫、保持距離。

如此可見,這人心理素質有多強?他的手下又有多忠心?

康熙本來就喜歡孝順、安分的孩子,這下子更是對四爺卸下了防備。

而八阿哥機關算盡,卻算錯了人心——他這「八賢王」的美譽不但沒有遮掩性,反而讓康熙看透了他的野心,對他越來越厭煩。

康熙一則討厭臣子結黨營私,二則痛恨兒子覬覦他的至高權利,八阿哥全都直接撞到槍口上。

於是,康熙後期多次拿老八的出身訓罪:「八阿哥為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思陰險。」

曾經的「機敏」被評價成「陰險」,八阿哥自此進退兩難、做什麼都是錯的。

直到「斃鷹事件」的發生——八阿哥竟讓下人送給皇上一隻死鷹。

這使康熙勃然大怒,將八阿哥懲治得不能翻身。

劇中也講了:康熙其實也懷疑事件的真實性,畢竟老八不會這麼傻,但皇上依舊沒有深入追究,因為他想利用此事,徹底打擊老八。

就算籠絡再多人,不得聖心也終究是一場空,帝王夢逐漸埋沒。

老吧喃喃自語道:「我到底看漏了什麼?又信錯了誰?……罷了,也是我自作自受。」

這一段就很能體現四爺的心態高明了,比起八爺陰惻惻的無所不用其極,四爺更穩。

為了眼前的利益,八爺不惜暗暗做一些日後可能後悔的事;但劇中的老四一般不做昧心事,相反,既然做了,他就絕不後悔。

是八阿哥的誣陷讓四阿哥懷恨在心,翻身後的老四一定會狠狠報復他:所以老四不但對製造了「斃鷹事件」,沒有任何心軟,上位後還把八爺黨折磨得生不如死。

這些時間節點的大事件,劇裡都尊重了史實,而且人物性格特徵塑造得很豐滿。

所以個人來講,《步步驚心》已經算一部優秀的女性視角權謀偶像劇。

八爺黨的皇子人太多,亂糟糟的並不夠同心,連後院福晉也因為他的優柔寡斷而烏煙瘴氣,心愛的若曦因此不願嫁給他。

他算計太多,要地位也要權利,卻又放不下愛情,最終兩手空空。

在感情上,他最難看透,因為八阿哥的感情比老四更縹緲:八爺本來就擅長用自己的魅力籠絡別人,無論何時,總是一派溫情。所以從女生的角度去想,就很容易質疑他面具下的真心。

若曦進宮之後,八爺追求了她三年多而不得回應,具體的方式是:每年大年初一早上,托小太監送一封情詩。

但在第四年的大年初一,到時間信卻遲遲不送過來,若曦的心徹底六神無主:又是失落,又有點輕鬆。

嘴上說著不用糾結了,終於結束了,卻還是忍不住痛苦:「我靜靜坐在桌前,感覺窗外的太陽由弱變強,屋裡漸漸越來越亮堂,心卻越來越沉。

我趴在桌上想,為什麼?為什麼還沒有來呢?難道今年他忘了?還是有其它事情耽擱了?或者以後不會再有了?

一直認為自己心裡早做好了準備,會平靜地接受他隨時放手,隨時有可能就此從我生命中淡去。

畢竟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能有多大的耐心呢?可是只是我以為而已,事到臨頭時,我居然不能平靜。

原來我會失落,會傷心,會痛苦!」

正這麼想的時候,小太監敲門,信送來了。

若曦一愣,開心驚嚇各種情緒摻雜在一起,開門了還沒忍住問:「今年為何這麼晚?」

小太監陪笑表示:八爺知道她昨晚值夜班,特意囑咐今早晚送,讓若曦好好休息。

若曦失而復得,感動哽咽。

但我當時在想,真的是這樣嗎?

八爺的嫡福晉就是他有意「引誘」來,讓人家對他死心塌地過門的。熟知女兒心的八爺,在這件事上真的沒用小伎倆嗎?

若曦情急之下「怎麼這麼晚」那句話,小太監一定會傳給八爺吧。

八爺曾半真半假地撩過若曦:「要想得到什麼,總得捨棄一些東西。」

這三年來,他的細心打點的確超出了一個姐夫的責任,按他算計的性格,哪能沒斟酌過利弊?

若曦作為御前大宮女以及將軍的女兒,對他的事業肯定是有幫助的。

那年秋季,若曦收到第四封信動心之後,塞外行圍時,果然承受不住他的溫柔、感性佔上風,終於接受了八爺。

但相愛後,他又看不透若曦複雜糾結的內心,使兩人的關係走向終結。

若曦顧慮他的妻妾,顧慮消磨的時間,更懷疑他的真心。

其實按照全劇八爺對若曦的好,我並不懷疑他的感情。

只是對八爺來說,他的算計已經刻進了習慣,是丟不掉的,真心裡也難免摻著點誇大的假。

就比如,他根本不可能休掉家族顯赫的嫡福晉、奪皇位也沒有把握,卻為了留住若曦,許諾給她皇后之位。

對若曦這種聰明人來講,假的不能再假了。

也許他把若曦當個小女孩,想著用點愛情計策把她留在身邊也無傷大雅,對他事業有利更兩全其美,反正他是真喜歡她。

但若曦最看中的是坦誠,是真。而不是溫柔陷阱。

在現代,她是個被初戀男友背叛的成年女性,若曦缺乏安全感,再也不敢把一整個心豁出去相信男人了。

所以,兩人沒有誰對誰錯,就是不合適罷了。

原著作者桐華所寫的八阿哥的判詞裡,有「痴心」這個詞,看小說的我本來還鄙夷:對八阿哥這樣事業心重的男人來說,愛情也只不過是錦上添花,他怎能算得上痴心呢?

他曾經對若曦姐姐若蘭一見鍾情,間接耽誤了人家的青春;對若曦愛而不得,而若蘭臨終之際,他又遲疑著不願寫休書放若蘭自由。當時我是有點生氣的;最後終於和嫡福晉相依為伴,卻又沒真正懂她的心,最終天人永隔。

他愛的到底是誰?

後來想想,「痴」這個字,本來就帶著種不清醒、不理智、卻又綿長的浪漫幻想。

八爺喜歡若蘭的時候,一眼就喜歡上了她的笑容、她的光芒,卻沒考慮更多。

也許是他壓抑太久了,反而執拗地渴望浪漫。

若蘭暗暗地恨著他,折磨著他,他一面自傷,一面卻還在對她好。

愛上若曦以後,他說著不想重蹈覆轍,卻又一次跌進了自己的幻想裡——「他依舊不懂若曦」。

若蘭曾對八爺說過:「貝勒爺之情,鏡花水月。」

也許八阿哥不算是個理智的、絕對專一的人,卻是個痴心的人。

如鏡花水月虛幻莫測,卻柔情似海、綿延不斷。

這就是悲情人物八阿哥的愛情,絕望到一個人的、永恆的愛。

「溫良」既是他裝出的虛假,又是他理想的人生。

演到最後,自己竟已難辨虛實。如十三所說:「他竟還是那個有情有義的八賢王。」

他生來什麼都沒有,想抓住一切。最終還是沉進皇家命運的深淵,只剩一句:「此生已盡,沒什麼好說的。」

接下來我們聊聊若曦吧。

當開始看《步步驚心》時,總感覺若曦這個人是分裂的,前後不一樣。

前期灑脫通透,有種超然的姿態。

做了御前的奉茶宮女不久,然後成了領班,有了獨立的小院。

她很會揣摩皇上的心思,對幾位阿哥的性格、命運走向,都把握得很清楚。

師傅李德全,蒙古王爺,甚至皇上,對她都是高看的。

到後來,四爺登基後,她處處跟四爺作對,替八爺十爺說話,反而成了看不清事實的糊塗蟲。

重刷這部劇後,我才明白,若曦前後的性格矛盾,像極了我們大多數普通人。若曦所犯的錯,也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身上的通病。

1

《步步驚心》是一部穿越劇,穿越到大清的若曦,有著古人少有的通透感。

畢竟是接受過當代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知道歷史,對於很多人物命運的走向,都早已知道的,因此看事情也明白些。

體驗過新時代自由生活的若曦,對封建社會的桎梏,有一種天然的反抗力。

於是她很快,就跟最灑脫、嚮往自由的十三爺成為摯友。

經歷幾次小範圍對抗,又悄悄做過穿越回去的小試探之後,知道自己回去無望了,索性乾脆就踏踏實實住了下來。

馬爾泰將軍的女兒、八阿哥小姨子的身份,吃穿不愁,身份也算得上尊貴。

一番勘察之後,她很快就熟悉了古代社會的遊戲規則。

雖然是八阿哥的小姨子,但她的姐姐只是側福晉,跟高門貴族的嫡福晉明慧相比,明顯弱了些。

為了姐姐和父族的生存,她後來也不再跟明玉較勁。

最明顯的轉折就是,進宮前姐姐陪她去買首飾,明玉故意搶若曦相中的耳環,恣意挑釁。

若曦沒有生氣,而是笑著讚福晉:這對耳環很配福晉。

然後淡淡地跟姐姐說:這家的首飾太過華麗,我們還是換一家吧。

入宮之後,若曦被安排在御前侍奉。對於帝王心的揣測,也是很清楚的。

知道皇上愛太子,不喜歡阿哥們爭鬥,言談舉止間,很對皇上的路數。做事也做得滴水不漏。

十三爺被圈禁,她為十三阿哥求情,希望皇上能准許綠蕪姑娘進去侍奉,被罰跪在御花園。後來皇上不但準了她的請求,還安排專門給自己看病的李太醫去醫治若曦。

她感嘆:帝王之心最是難測,恩寵不見得就是歡心,責罰也未必就是厭惡。

對於帝王的愛情,若曦看得更是通透。

八阿哥的額娘,良妃去世,發喪時,皇上只不過是乘著轎攆,在良妃的宮門前停頓了一下。

過後,也許就再也回憶不起這個人了。

從後期對於八阿哥的懲戒來看,那可是全然不顧良妃的面子和情誼。

良妃是一個從辛者庫奴婢成為皇上妃子的女人,若當時皇上對她沒有多少情感,又怎能封妃?

可是帝王的愛情,就是這樣,不管怎樣你儂我儂,最後還是得給利益讓路。

若曦看得明白,所謂帝王之愛,不過是一瞬間的事。

但這些,都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的。有的人,甚至是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問題的,不是局中人,但卻知道他們的大致結局,自然也更明白、通透。

她的超然和通透,不過是視野不同罷了,等她成為局中人時,反而成為最糊塗的那一個。

2

有一種自信,叫「我以為」;

有一種自信,叫自不量力;

有一種自信,叫當局者迷。

對於帝王之愛,站在上帝視角的若曦,看得通透。

但是到了後來,輪到她跟四爺的感情時,成為局中人的若曦,完完全全換了一副姿態。

四爺成為皇上時,若曦因為拒絕皇上的旨意被困在浣衣局多年。

從漿洗的浣衣局下等宮女,到皇上的女人,站在世俗的角度來看,她的愛情,跟八阿哥的額娘良妃,其實相差無二。

為何四爺把她接回去,安排在養心殿,卻一直沒有封妃?不過是從她的分量綜合考慮,沒有合適的名分給她。

只是到了這裡,若曦反而看不透帝王的心了。

四爺處罰八爺黨,她跟四爺鬧;

四爺嚴懲屢教不改的玉檀,她跟四爺鬧。哪怕是十三爺一再解釋,她也知道了玉檀不過是九爺安插在后宮的一枚棋子,她還是要跟四爺鬧;

四爺嚴懲八福晉,她更是決絕地,要離開紫禁城,嫁給十四爺。

這讓隱忍煎熬了多年,剛剛成為帝王的四爺,情何以堪?

說實話,四爺登基後,對若曦,還是非常寵愛的。

雖然暫時不能給她后位,也無法承諾不去看年妃,但是往後餘生,若曦都還是住在他心尖上的人。

四爺跟她相處時,也是小心翼翼的,一再遷就。甚至為了討她喜歡,安排若蘭的靈柩悄悄回西北,跟青山合葬。

但是四爺畢竟是帝王,君王之愛,跟普通小夫妻的愛情,畢竟是不同的。

因為他有更大的家,那就是整個大清的利益需要照顧。

對於個人情感,容不得他有絲毫的任性。

看到很多人都在罵若曦,說她真是太亂來,太不知好歹。

後來又鬧著出宮,嫁給十四爺,害得自己跟四爺此生再不相見。

若曦後期之所以敢這樣,其實還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一種迷之自信,總感覺在四爺跟前,自己跟別人不同。

她以為,她跟四爺的感情,是患難過來的,四爺也應該照顧到她的情感。

她以為,四爺是她的愛人,在乎她,可以在乎到為了她改變自己的想法。

哪裡知道,四爺的想法,一舉一動,都關乎朝政啊。

甄嬛也犯過類似的毛病,看到華妃得寵,年羹堯得勢,濫用職權干政時,分析得頭頭是道。

但是扳倒華妃之後,甄嬛還不是一樣,悄默聲就干政了?

比如她念及自己當年小產失勢後,敦親王福晉特意入宮探望的情誼。建議皇上善待敦親王的一對兒女,養在太后身邊,以示皇恩浩蕩。

這也是後來祺貴人父親,扳倒甄遠道時,捏住的一個把柄。

這時期的甄嬛,滿滿的優越感,有些自以為是了。

盲目地以為,自己跟別人不同,自己跟皇上的感情不同。

其實,這都是在兩性關係中,高估了自己。

甄嬛如果跟之前一樣小心翼翼,就不會犯跟華妃一樣的錯。

若曦如果跟之前一樣,對帝王之愛看得通透,也會小心翼翼地揣測四爺的心思,跟十三爺一樣,懂禮數,而不是這麼作死。

人啊,很多時候,還真的要退一步重新看看自己。

3

若曦身上這些毛病,其實是我們大多數人身上的通病。

生活中的我們,很多時候,喜歡站在上帝的視角去做評論,各種看不慣,總覺得自己是很特殊的那一個。

其實我們都一樣,並沒有多麼「特殊」,都會有出錯犯錯的時候,要一直以各種視角看待自己。

就像《知否》中老太太叮囑明蘭那句話:「一個人要過得太順了,難免眼花耳聾。明兒啊,你可要一直醒著呀!」

如果我們不能一直醒著,那就多聽聽周圍的聲音,不要太過於「我以為」。

其實在《步步驚心》原著和小說中,可以看出最大的不同,原著中若曦在寫下這封信時,彷彿寫的很隨意。

原文直接就跟著寫出來了。因為是第一人稱敘述,所以,雍正讀到信時,是之後的之後。

可是在電視劇中,四爺的那種悲慟真的感染了我。尤其是,當他抽出那封有著「皇上親啟」四字的信時,那一刻的震撼實在是無法用言語描述。

那裡面的信是若曦寫的一封訣別書。

配上四爺絕望的眼神,十三爺的痛心疾首,還有那一波一波的回憶殺,讓我看得真的是心疼到不行。

心疼若曦,心疼四爺,好像也更心疼十四爺。

一場戲,一個畫面,可以讓人如此難以忘懷。這一段,不知騙了觀眾多少眼淚。

也許,很多人看到這一幕沒有那麼難過。

也是,只是因為當時沒有讀懂若曦寫的信。

若曦的這封信,可以說,是桐華大大的點睛之筆。讀懂這封信,才明白大大真的是下了好大的一盤棋。

在電視劇的播映後,我們重新好好地從原著中回顧了一下這封信,信的開頭:

胤禛:

人生一夢,白雲蒼狗。

錯錯對對,恩恩怨怨,

終不過日月無聲、水過無痕。

所難棄者,一點痴念而已!

當一人輕描淡寫地說出“想要”二字時,他已握住了打開我心門的鑰匙;

當他扔掉傘陪我在雨中挨著、受著、痛著時,我已徹底向他打開了門;

當他護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時,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

之後是是非非,不過是越陷越深而已。

話至此處,你還要問起八爺嗎?

開頭便是一個人的名字,在那等級意識森嚴的古代,省略了稱呼,省略了名號。

直接叫出一個人的名字,無論是若曦是不是穿越過去的人,她都在潛意識裡,用著最親密的方式稱呼對方,是任性,是放縱,也是摯愛。

大概,她也知道,這是她寫給他的最後一封信了。

她寫的都是回憶,所以,她的回憶裡只有兩個人的,問及第三個人時,是在反將對方。風雨同舟的兩人,又豈是他人可比的。

而事實是,我依然覺得,若曦對八爺也有感情,只是,不及四爺深,不及四爺重而已。

接下來的信,我們繼續分析下去。

由愛生嗔,由愛生恨,由愛生痴,由愛生念。

從別後,嗔恨痴念,皆化為寸寸相思。

不知你此時,可還怨我恨我?惱我怒我?

紫藤架下,月冷風清處,筆墨紙硯間,

若曦心中沒有皇帝,沒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

其實,我一直覺得若曦心裡是有怨有怒的,但是,在生命將盡與愛恨別離中,這些都不重要了。

如果,她一直活著,就會一直痛苦著。

而她在最後的時間,終於可以任性一次,不去考慮別人曾經對她的好與維護,只去做一個只沉浸於愛之中的女子。

信的最後一句:

相思相望不相親,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

紅箋向壁字模糊,曲闌深處重相見,日日盼君至。

重讀這段話,不知不覺就哭紅了眼。

最後兩句詞,出自三首納蘭詞。

「相思相望不相親」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卻偏偏不能在一起,兩地分隔。經常想念、盼望卻不能在一起,看著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為誰而來?

所以,若曦死時,是陽春三月。杏花剛落,桃花剛開。可是,那又如何。

原著中,若曦喊著四爺的名字,卻看到十四爺來時,並不戳破。不是因為她迷糊了,只是因為太過清醒。清醒到她明確地知道自己在等誰,而卻沒有等來。

所以,這個春天,是為誰而來的春呢?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出自出自納蘭性德的《虞美人·愁痕滿地無人省》:「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

我寧願讓自己薄情寡義,不因多情而心累,陣陣歌聲催得我柔腸寸斷。對著牆壁讀你的信箋,不禁想起當初在燈前呼著熱氣暖手,為你書寫心曲。

這就是若曦寫這封信時的心聲,她在想念一個人,等待一個人。她在學他的字,在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只為了離他更近一些。

很多年後,在我很想念很想念一個人的時候,我開始學寫字。

那個時候,我才真正明白,若曦練字的意義。學一個人的字跡,如同見字如人,想著他寫這個字時的心境。當你去臨摹他的字時,去體味他的心境,那才是真的靠近。讓心的距離,更近一些。

有些共鳴,來自內心。有些痛苦,來自內心。而無處釋放時,才會選擇另外一種讓自己躁動的心安靜下來,學會用心去傾聽。那是內心深處的體驗與孤獨,更是心之所向的共鳴。

「紅箋向壁字模糊,曲闌深處重相見」出自納蘭性德的《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當年在曲折的迴廊深處,我再一次與你相逢。你抹掉淚水,顫抖著依偎在我懷裡。分別之後,你我承受著相同的淒涼痛楚。每逢月圓,便因不能團圓而倍感傷心。

其實,若曦離開四爺後,她並不快樂。

可是,她在四爺身邊,同樣也不快樂。

她沒有辦法接受昔日的朋友在她身邊一個一個地死去。可是,如果敗的是四爺,她同樣也無法接受四爺與十三爺的死去。所以,她是確實孤獨的,更是痛苦的,遺世而獨立。

她可以選擇團圓,但是,她要的團圓是所有人的安康,那是如此的不現實。所以,她選擇了離開,而她的離開同樣是痛苦的,因為,內心的深愛在讓她備受煎熬。

所以,最後的最後,她只能選擇離開,徹底地離開。只有那句「日日盼君至」,才是最真實的企盼。

原著中,若曦離開的這一章,書中的回目是「花落人亡兩不知」。

實在是太切題了。因為,若曦一直到死,都還在信中問「不知你此時,可還怨我恨我?惱我怒我?」

她一直認為,四爺是因為不願原諒而不願相見。

而四爺,則是認為若曦還在和他鬧脾氣而選擇不理不睬。

結果,兩個人就這樣徹底擦肩而過了,一別終生。

所以,從一開始,作者就沒想讓女主角活!這是多麼浩大的佈局!!

若曦的到來,是一場華麗麗的相遇;

若曦的穿越,是一場人生盛世的體驗;

若曦的存在,卻在真愛與良心中無盡地煎熬著,痛苦著;

若曦的結局,便是離開,唯有徹底地離開,才會得到解脫,得到救贖。

這種讓讀者心甘情願接受作者給主人安排的結局,實在是太高明了。

再讀《步步驚心》,越來越喜歡其中的文字。當這份文字展現於畫面之中時,那些深度與伏筆便都在這一封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那些更為細膩的情感,或許只有文字才能讓不同的讀者有著不同的體會。

桐華作品中,很少有「完美」的人。

因為,她賦予人物的,是生命,是人性,更是本真。

只有活得通透豁達之人,才會出現筆下那些「糾結」的人物。似乎,每一個都曾愛過,而每一個又似乎愛而不得。不是為了矯揉造作,只是為了讓讀者看清,那才是真實的人生。

你可以穿越,可以知道所有人的結局,卻不可以知道自己的。

你可以擁有上帝視角,卻無法躲避人世間的七情六欲。

若曦可以站在勝利者的身邊,卻無法讓自己徹底置身事外。

對於當年八爺的縱容,九爺的相助,十爺的偏愛與十四爺的深情,若曦如何能做到視若無睹呢?

以前覺得若曦矯情,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不就好了嘛。

當然不是!

越長大才越知道,與愛情相輔相成的同樣是友情,甚至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人,永遠無法踩著別人的痛苦去享受著心安理得的快樂。

不是因為這個人矯情,甚至不是因為善良,而是人的本心,人的本性。

而這本書給予的人性,是糾結的,痛苦的,也是真實的。

只有感受著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才會倍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才會讓每一個讀者內心得到一次洗禮與昇華。

每一句,都撩動人心。

每一步,都驚心動魄。

半醉半醒日復日,

花開花落年復年。

每一次讀,都是不一樣的悸動,只因,你已不復曾經的你。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