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人生懸案《日本推理小說家教你看透人生內心戲》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在競爭社會下,沒有相同的起跑點。
職場競爭,學校也競爭,人生就是不斷與他人競爭的戰場,但又不像運動競技般擁有相同的條件。不但起跑點各異,也無法同時起跑,雖然不公平,但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公平,反倒像運動以人為創造平等,才是不自然的。
於是,比別人早點起跑儼然成了第一要務。然而,最先突破起跑點的人,卻必須自己決定終點;至於後繼者,只要以追趕前人為目標就可以了,算是有利一點,但能否挽回先天的劣勢,就是另一項挑戰了。
例如孩童,他們不知道終點在哪,卻被強制參加用功唸書、取得好成績的比賽。當他們發現時,早已身在競技場的跑道上,甚至跑起來了!然後一邊跑才一邊發覺──原來這就是競爭。
儘管運動強調條件平等,實際上卻是以各自的身體奔馳,體能、心肺功能、運動神經……
怎麼可能平等呢?先天條件佔了大多數,努力所能彌補的相形之下顯得小多了。但若強行辯解,只會不斷拖延時間,所以還是先跑再說。
人生競賽最大的特色,在於不像運動有規定的跑道,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能獲勝的跑道,甚至邊跑邊轉換跑道也無妨。儘管我們無從得知終點在哪,但是跑著跑著,自然會愈來愈享受、愈跑愈舒暢。
有跑步的人就會懂的。
而那些因為起跑點不同、腳程速度有別、自己有傷在身等等理由而選擇不跑的人,是無法理解這份暢快感的。弔詭的是,那些不跑的人,還會覺得跑步的人何必把自己弄得如此疲憊辛苦。
每一位馬拉松選手看起來都很辛苦,但那只是沒跑步的人的片面觀察。跑回終點的跑者,不論再怎麼疲憊,未來也會繼續跑;而且就算不是跑第一,也會笑容滿面地跑完全程。這是屬於跑者的命定時刻,不跑步的人絕對無法體會。
人生確實是競賽,但那意味的是,與自己的戰鬥。
容易入口,是對料理的稱讚?
讀者看過我寫的小說後,感想通常會分為「難讀」和「易讀」兩大派。前者的理由是風格不喜歡、外文的標示很怪等,後者則多是善意的回應,總之就是讀了「容易吸收」。
這幾年來,日本人很喜歡以「容易入口」代替「好吃」來稱讚料理,尤其以年輕人居多,但我聽了總覺得哪裡不舒服。
容易入口,讓人聯想到的是流質食物,亦即不必花費力氣就能食用。它的反義詞是「不易入口」,專指味道不好、太硬、有怪味等。可是,要吃到「有飽足感」,也要花費一定的力氣,代表它是容易入口的反義詞,而「有飽足感」這個詞又與「份量大」意思相同,由此推論,量多的料理應該也屬於「不易入口」的範疇。但是很顯然的,這和好吃、不好吃有些差距。
家要「容易居住」,車要「容易駕駛」,那是因為我們只將它當作工具來看待,就像路要「容易行走」一樣,我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可以前進,所以認為抵達目標是第一要務。
但若以繪畫等藝術品來看,就不是「容易觀看」來的好了!當然,基本前提是展現方式與燈光照射角度都得讓作品容易被看清楚,但就藝術品本身的價值來看,我們不會用「蒙娜麗莎很容易觀看」當作讚美,至於畢卡索就更不可能一眼看穿了。
支持的隊伍「容易獲勝」比較好嗎?或許是吧,但若自己運動,還故意挑軟柿子吃,不覺得有點弔詭嗎?
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已經被「不費吹灰之力」的價值觀洗腦了,例如「容易讀的參考書」、「容易記住的英文單字」等,各位不妨捫心自問,是不是被這些組合給控制了?
「可是我還是想簡單一點,我不想過得太辛苦。」這些人渴望容易存活的人生,進入容易考上的大學,和容易約會的人交往,和容易結婚的人結婚,最後死於容易死去的死法。
我認為像這樣趨於「容易」,無疑是人類的一種「退化」。
「那是因為他成功了所以可以這樣說」這不是廢話嗎?
有時候我會聽到人抱怨:「那是因為他有那樣的環境,才敢那樣說話。」我覺得這句話非常正確。如果少了那些環境,大概也就說不出那些話了。這就像在講「因為你活著,所以你才有辦法開口說話」一樣。
「那是因為你很聰明」、「反正你有錢」、「你會這樣想是因為你交得到女朋友」、「都是因為你們過得太幸福」……類似的說法多如牛毛,以抽象而言,意思就是「我沒有你擁有的那些,所以我沒資格談論」,或者「我有很多話想說,可是我沒有那樣的立場」。
換我來談談我的基本態度。我是一個「不論自身條件、有話直說」的人,我會將我覺得正確、有趣的各種想法直接寫下來,而無關於我目前處於何種狀態,反倒很少寫我想做什麼或是我的願望。
在社會上,常常可以聽到有人諷刺「不要自我感覺良好」,我認為,若真想說這些自我感覺良好的話,讓自己變得「客觀良好」就是最直截了當的防禦方法。如果想談論如何成功,就實際嘗試看看,等到真的成功了再將心得寫下來。這麼一來,久而久之,寫下的東西就會變成應證,不過也僅只於該例子而已。
我因為職業的關係,經常和年輕人說話,因此我對於「該怎麼談才能讓對方聽進我說的」特別敏感。例如:與其說「做A很好」,不如說「做了A,會有以下哪些好處」,這種提出具體結果的談話方式,效果非常好,畢竟年輕人追求的就是結果。
可是老實說,做了A也不一定會成功,所以我應該要告訴對方「做了A還是失敗」的例子,可是若我說了,又會被曲解為「做A是白費力氣」,這樣對聽我說話的人而言並沒有好處,反而像是在陷害他,所以我每次都很猶豫該不該說。
「有錢人真好」、「頭腦好真好」、「受異性歡迎真好」、「有喜歡的工作真好」……面對這些自卑的「下對上」言詞,最好什麼都不要回答,反正對方也沒在追求答案。如果故意要回答,倒是可以奉送一句──「您真內行!」
摘自《日本推理小說家教你看透人生內心戲》 作者:森博嗣
書籍特色
人生就是最真實的小說,作者以推理小說家的敏銳觀察力與縝密思考力,針對五大課題、一百個生活議題闡述了多重角度的剖析,切點犀利,立論堅實,令人讀來不禁心有戚戚、拍案叫絕,不得不誠實面對自己人生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