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於意義之中《阿德勒的勇氣哲學》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人生活於意義之中

人類生活於「意義」的領域之中。—阿德勒

我們生活在意義之中,在意義的領域裏我們所體會的並不是單純的環境,而是感受環境對人的重要性。這是阿德勒所創建的心理學的核心。

 

阿德勒說:「生命的意義不可勝數,並且如我們所說,每種意義都可能有其不實之處。既然無人知曉生命的絕對意義,任何能為人所用的意義就不是完全錯誤的。所有意義都介於這兩個極端之間,然而我們也知道:有些意義很有效,有些卻較糟糕;有些錯小些,有些卻錯得大。我們還能發現什麼為較好的闡釋所共同具備的,什麼為那些稍欠人意的闡釋所缺少的。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真理的一個公共尺度,一個公共的意義。該意義能幫助我們解釋與人有關的現實社會。在此,我們必須牢牢記住:『真』是針對人類而言的,針對人類的計畫和意圖而言。除此之外,別無真理。即使別有真理,也與我們無關。我們既無法知道這些真理,而這些真理也毫無意義。」

 

人類生活在「意義」的領域中,我們所經歷的事物,並不是抽象的,而是從人的角度來體驗的。即使是最原始的經歷,也受限於我們人類的看法。「木頭」指的是「與人類相關的木頭」,而「石頭」指的是「作為人類生活中因素之一的石頭」。一個人如果試圖脫離意義考慮環境,那將十分不幸。他將因此與他們隔離開來,而他的行動於人於己也毫無益處。無人能脫離意義。我們是經由我們賦予現實的意義來感受現實的。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不現現實本身,而是經過闡釋的現實。因此,我們可以順理成章地下結論:這一意義或多或少總是未竟的、不完整的,甚至不完全正確。所以,意義的領域就是充滿錯誤的領域。

 

然而,正如很多時候人們並不是被事物本身所惑,而是被我們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所惑一樣。對於生活的意義,我們都習慣以我們自己賦予它的意義去感受它,也正因如此,我們所感受的並不是真正的意義,而是經過我們自己解釋加工過的意義。所以在意義的領域裏是充滿錯誤的、不完全的。可是,倘若有人因此就想脫離意義的範疇而使自己生活在單純的環境之中,這也是不現實的,不幸的。因為,他將從此自絕於他人,別人對他沒有任何意義,他的舉動也對別人發揮不了絲毫的作用。只是想像一下就覺得很可悲。

 

讓個性發展,讓社會精神在我們周圍傳播,是阿德勒在他的個體心理學中宣導的。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當我們提高了對社會的興趣,從而改變自己在生活中曾經存在過的錯誤價值觀念時,也就是我們開始認真體會人生意義的時候。其實正如阿德勒所說,「生命所遭遇的最大困難,以及會對他人造成最大傷害的,就是那些對人類整體沒有興趣的個體,就是這類個體,導致了我們人類所有的失敗」。

 

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人都有他的生活意義,他的姿勢、態度、動作、表情、禮貌、野心、習慣、性格特徵等都遵循這個生活的意義,每個人的作風、行動中都蘊藏著他對這個世界和他自己的看法,他似乎斷言:「我就是這個樣子,宇宙就是那種形態。」這便是他賦予生命與自己的價值及意義。

—阿德勒

 

「人人生而平等。」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每個生命都是唯一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認真努力生活的個體都有他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無數個唯一的生命構成這個大千世界,作為這無數個唯一中的一員,你有權利更有義務為這個生活的世界添上濃重的一筆。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以怎樣的外在來到這個世界,也無法選擇迎接我們的是怎樣的環境。但是一旦你的雙腳踏上了這片土地,你的人生就只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了,除了你自己任何人也沒有權利決定你人生的走向。與此同時也不要依靠任何人。家人可以給你人生的指導,做你最堅強的後盾,但是他們不能替你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朋友可以給你扶持,陪你共進退,伴你走一過人生的許多重要的時刻,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人生去完成。

 

你不能當自己生活的旁觀者,當你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接受生活中隨之而來的一切,你就獲得了屬於你自己的人生。生命只有一次,但是都被賦予了綻放的機會,只看你能否將它抓住。理想與現實之間最難的只有第一步。所以,珍惜你所擁有的,用上帝創造的獨一無二的你,邁出勇敢的一步,為自己打造一個美好而有意義的人生。

 

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人呢?很簡單:做自己!因為只有敢於活出自我本色的人,才能真正成為生命的主角,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

 

有一個叫凱麗的女孩,她從小就特別靦腆而敏感,而且她一直很胖,而她的臉更是讓她看起來比實際還胖得多。凱麗的母親認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總是對她說:「寬衣好穿,窄衣容易弄破。」同時,母親總照這句話來打扮凱麗。凱麗也從來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動,甚至不上體育課。她非常害羞,覺得自己和其他人都不一樣,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女孩子。

 

長大之後,嫁了人的凱麗仍然沒有改變。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滿了自信。凱麗盡最大的努力學著像他們一樣,可是她怎麼也做不到。而家人為了幫助凱麗變得開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是令她更退縮到她的殼裏去。她開始變得緊張不安,躲開了所有的朋友,情況最糟糕的時候甚至到了連門鈴響都害怕的地步。凱麗知道自己有些自閉,可又怕她的丈夫會發現這一點,所以每次他們出現在公共場所的時候,她都假裝很開心,甚至有時裝得有點過頭,事後,她也會為此難過好幾天。

 

最後,痛苦的凱麗覺得再活下去已經沒有什麼意思了,她想到了自殺。

 

但是有一天,婆婆的一句話點悟了她。那天,她聽到婆婆談自己怎麼教養幾個孩子。婆婆說:「不管事情怎麼樣,我總會要求他們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這幾個字像一道靈光閃過腦際,凱麗明白了原來所有的不幸都起源於她把自己套入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模式中去了。

 

凱麗後來回憶道:「在一夜之間我整個改變了。我開始找出自我。我試著研究我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優點,盡我所能去學色彩和服飾知識,儘量以適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動地去交朋友。我參加了一個社團組織—起先是一個很小的社團—他們讓我參加活動,把我嚇壞了。可是,我每一次發言,都能增加一點勇氣。今天我所擁有的快樂,是我從來沒有想到可能得到的。」

 

一句「保持本色」的提醒,讓凱麗解放了自己,恢復了健康的心態,從而也找回了自信與快樂。凱麗經歷苦難才學到的教訓告訴我們:不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應該永遠保持自我,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全新的自我。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優缺點,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因為某些世俗的觀念,就將自己改造成他人。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別人怎麼看我們那是他個人的問題,與我們沒有多大關係;我們怎麼樣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需求,重新排列自己價值觀的優先順序,把自己擺在第一位。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成自己想成為的人,這樣我們才會做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事業,開創出與眾不同的人生局面。

 

摘自《阿德勒的勇氣哲學》 作者:葉舟

書籍特色

本書用簡明通俗的語言介紹了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並對這些原理的實際應用進行了闡述,對人的性格進行了科學剖析,著重強調了人的社會性和社會感,強調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形成性格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旨在幫助普通人正確理解人性,更好地處理日常關係,減少生活行為中的錯誤。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