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想說的話說出口,並不容易!」學會這招溝通技巧,你的人生可以少很多彎路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想要請人幫忙,卻無法說出口,最後只好自己做?
雞婆插手管別人的事:「應該要這樣做才對!」結果讓彼此的關係變尷尬?
該講自己的意見時不好意思多講,事後卻又後悔:「應該要講出來才對」?
將「說不出口的話」,「說出口了」!
讓「不小心說過頭的話」,變成「說出口真是太好了」!
每個人都曾面臨「有話說不出口」或「不小心說過頭」的情形,根據統計,將近8成的人都認為自己不善於溝通,對於人際關係感到苦惱。究竟,那些擅長溝通的人和不擅長溝通的人的差別是什麼?關鍵就在於「距離感」!
不擅長溝通的人往往會出現「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或「過度關照他人」等跟對方距離過於接近的溝通方式,或是採取「服從」、「迴避」這種距離過於疏遠的溝通方法,與他人之間的距離不是過近就是過遠,而且一不小心就會陷入來回擺盪的惡性循環,導致人際關係的挫折。
反觀擅長溝通的人非常善於與他人保持絕妙的距離,既不會過近,也不會過遠。
不能過於親近,也不能太過疏遠
根據二○○八年日本所做的「關於職場的煩惱調查」(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問卷結果顯示,有72.9%的男性與78.5%的女性「正對職場的人際關係感到煩惱」。
此外,根據二○一四年所做的「關於職場溝通的意識調查」(公益財團法人日本生產性本部)結果顯示,一般公司職員中有73.1%的人回答「沒有能確實向對方傳達訊息的自信」,有77.6%的人回答「不擅長在眾人面前說話」。
由此可知,超過半數在職場上工作的人們都苦惱於人際關係問題,且認為自己不擅長溝通。
過去的我,在職場溝通方面也有著數也數不清的失敗經驗。
在會議中滔滔不絕地只顧著講述自己的意見。
本來不應對他人的課題多做干涉,卻多管閒事地說:「應該要這樣做才對!」結果讓彼此關係變得尷尬。
有時也會出現與前述完全相反的情況,應該講述自己的意見時卻不好意思多講,反而在結束之後才後悔著:「應該要講出來才對!」
內心其實是想要請同事幫忙的,卻無法說出口,最後想著:「自己做就好了啦!」話都還沒說出口就先放棄了。
但在另一方面,環顧職場一圈,真的會發現有人在溝通上有著出神入化的技術。例如有些前輩或上司看似不經意,卻能夠在顧慮到他人心情的情況下,技巧高明地提問;也有些同事就是有辦法明快地說著:「麻煩你了!」他們拜託他人幫忙做事,但卻完全不會讓人覺得討厭,或是有著被迫接下他人工作的感覺。
那麼,這些非常擅於溝通的人,和我這種非常不擅長溝通的人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我認為原因應該在於「距離感」吧。
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出現「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以及「過度關照他人」的行為,這種溝通方式會與對方的距離變得太過接近。
在嘗到失敗的苦頭之後開始自我反省,接下來就會提醒自己要注意與他人之間的距離,然後接連出現其他的失敗。因此,開始採取「服從」或「迴避」這種讓距離變得過於疏遠的溝通方式。
大部分不善於溝通的人,與他人之間的距離不是過近就是過遠,而且還會和我一樣,一不小心就把鐘擺往反方向擺過了頭,結果造成了失敗。相信大家都是這樣不斷地重複著惡性循環吧。
另一方面,懂得溝通的人非常善於保持與他人之間的距離,他們的特徵就是能將彼此間的距離保持在最適當的位置,既不會過近,也不會過遠。
在高爾夫球的世界中,聽說有著「能征服距離感的人就能征服高爾夫球」的說法。但是這種距離感無法透過語言傳授,只能靠自己的身體記憶,我認為在溝通上也同樣可以套用這個道理才是。
●越是關係親密,越想要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這份資料很難懂耶!一般應該都會用條列的方式來整理,你為什麼要寫得這麼囉嗦呢?」
「開會時理所當然要在五分鐘前抵達,竟然拖到最後一刻才來,真是讓人無法置信。」
所謂的職場,其實是一群生長背景、教育環境、價值觀皆不同的人們聚在一起工作的場所。所以,會對同事的工作方式感到困惑,或覺得對方的言行舉止很奇怪,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也正是在這種時候,反而更要多加注意溝通的方式。但是我們卻常常有著用粗暴方式來對待同事或身邊親近的人們的傾向。那是因為,我們對於身邊的人容易抱持著較高期待,認為「他們理所當然地應該理解自己」,因此就容易去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結果把彼此之間距離拉得太近。
Communication這個字是源自拉丁語的Communicatio(分享、共有)。但是,我們在理解「溝通」這個字時,常常會把它解釋成「傳達」這類「單向關係」的意思,我認為這裡面其實隱藏著溝通最根本的問題。
雖然現在的我這樣說,但過去也常會認為對方「理所當然地要理解我的意思」,於是一不小心就會單方面「傳達」我想說的事情,強迫他人接受我的想法,就這樣不斷地重複著相同的失敗。現在回想起來,這就是「距離過近」的溝通啊!但是從那之後,我以一個演說家、研習講師的身分學習了各式各樣的溝通技術,並且進一步研究了阿德勒心理學之後,才逐漸改善這樣的壞習慣。
●越在意對方,越容易顧慮
距離過近的溝通會引發問題,那麼「把距離拉遠」的話,溝通就能夠變得順利嗎?
當然不是這樣。把距離拉遠之後,不僅無法順利表達自己想要傳達的事情,就連對方也會無法順利表達想要傳達的事情,這個行為可說與溝通原本該具有的「分享」之意大相逕庭。
「要是這樣說的話,說不定會被討厭,還是閉嘴好了!」
「其實我是想用不同方法來做,但我也不想要和對方發生爭執,那就照他說的做吧!」
在職場溝通上,任誰都曾有過這樣的顧慮,結果反而導致溝通變得更加不順的經驗。過於顧慮對方,這代表拉遠自己與對方間的「距離」。在阿德勒心理學中認為這些服從或迴避的動作,是為了要避免自己失敗、受傷,主動去「斬斷關係」的行為,但這種行為不會帶來美好的結果。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具體的解決方法請容我在後面章節描述,但重點其實就是,溝通時應該保持「不過於接近」,但也「不過於疏遠」的適當距離。
不是強迫對方接受「應該要這麼做」的想法,也不是明明內心完全不認同,卻選擇服從地回答:「我明白了。」
例如你可以用:
「你可以試試看這樣做如何呢?」
「我個人認為這個方法不錯,大家覺得怎樣呢?」這種方法來表達。而且還要去聽、去分享對方的想法,接著再找出彼此認同的折衷點,希望大家都可以自然地做到這種原本的溝通方式。
過去我曾有一段時間,因為反省自己常常容易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也常過度關照他人,結果導致距離過近的行為,於是我便反其道而行,採取因為顧慮而變成服從或是迴避的溝通方法,沒想到因此與對方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使得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後我終於體認到,雖然距離不能太過接近,但也不可以太過遙遠,必須要保持在最適當的位置上。
不背負、不擔心、不擅自越界
本書定義的良好溝通關鍵就是「距離感」,而在這個理論背後的第一個關鍵字就是「分離課題」。
在阿德勒心理學中相當重視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是誰的課題?」舉例來說,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父母斥責小孩子要「好好念書」吧。但阿德勒心理學則是問「要不要念書」是誰的課題。
要找到「這是誰的課題?」的答案其實相當簡單,只需要問「最後要承擔後果、負起責任的人是誰?」即可。以上面這個例子來說明的話,其實只要詢問:「誰需要承擔起不念書所造成的後果?」就能找出答案。而這個答案應該相當明確,承擔後果的人不是父母,而是孩子。所以就能明白,「要不要念書」本來就是孩子的課題。
儘管如此,父母還是會命令小孩要「好好念書」。阿德勒心理學認為,這種行為是「父母正在隨意干涉孩子的課題」,而且「親子間的信賴關係也會因此崩壞」。
另外,阿德勒也曾這樣說過:「與對方的關係遭到破壞之後,就算開始尋求幫助,也是無能為力。」就這個例子再進一步說明的話,父母其實不應該去干涉孩子的課題,硬要孩子「好好念書」,而是應該運用阿德勒所謂的「親密商量」方式進行溝通:
「爸爸有點擔心你將來的升學問題,能不能和你討論一下呢?」
「我覺得為了要實現你的夢想,至少擁有高中學歷比較好,你自己覺得呢?」
「若在課業方面需要我幫忙的話,爸爸當然非常樂意。如果你想去上補習班的話,告訴我一聲,爸爸會努力加班的。」
阿德勒認為,像這樣的親密談話其實就非常充足了。
「不要一直玩遊戲,快點去念書!」
兩者相較,你覺得如何呢?這就是我認為,良好溝通的秘訣就在於「距離感」的理由。為了與他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感,這裡總共有七個思考方法必須有所改變,而其中第一個就是:「做好課題分離,不要隨意干涉他人」。這個重要的思考方法也是一切溝通的前提。
●不背負、不擔心
「真是的!到底要我說幾次才行啊?剛剛才說過不是嗎?!」
你終於忍無可忍,最後大聲斥責了晚輩,晚輩也因此變得意志非常消沉,一整天都顯得非常沒有精神,而你則是開始反省自己:「我說得太過分了!」然後開始在意晚輩的臉色,而且在意得不得了……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種經驗呢?說來丟臉,我有過好幾次這樣的經驗。但是現在已經不一樣了,這是因為我學會「課題分離」的第二個關鍵字:「不背負、不擔心」。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晚輩意志消沉」是晚輩自己的課題,而不是我的課題。所以說,「背負」晚輩意志消沉這件事,其實身上「背負」的並不是自己的課題,而是對方的課題,也就是說你沒有徹底將人我的課題分開。
即使在相同情境下遭到了同樣的指責,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變得消沉,有人反而會努力奮發圖強,也有人馬上就忘得一乾二淨,立刻展露出笑容。也就是說,你的晚輩不過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在自己的課題中消沉而已。這並非是你的課題,而是晚輩的課題。
話雖如此,卻不代表我們可以毫不反省。如果你覺得「對晚輩說話的方法好像有點太過嚴厲了」,那你只要改正這點就好,這就是「你的課題」,所以你只要專注在「自己的說話方式」這個「自己的課題」上就好。但因為人容易會將「他人的心情」這個「對方的課題」混為一談的緣故,才會讓情況開始變得複雜。
像這種「不背負、不擔心」的想法,也是阿德勒心理學中所說的「分離課題」的一種。為了讓彼此的溝通建立在一個適當距離上,希望大家都能記住這個大前提。
————————————————————————
————————————————————————
書籍特色
本書即以阿德勒的人際關係心理學為基礎,教你從實現適當距離感的7個思想改革著手,進而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賴」的技巧。唯有拋棄上下、優劣、勝負、對錯的「縱向關係」,承認「不完美才正常」,接受真實的自己,才能夠從患得患失的人情中解套,讓彼此的溝通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