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文章才發現「原來我們都誤解快樂了!」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20%的幸福來自於,擁抱你不願正視的負面情緒!

我們極力避開的暗隧,其實正是通往光亮的途徑

如果你總是假裝微笑,如果你總是勉強奮發,這本書正是為你而寫

 

我們總在練習不抱怨、學習不自私,

隨著失控的正向思考蔓延,變成了一股強迫微笑的法西斯主義,

你是否也發現,

全世界都不再聆聽你的抱怨、不再包容你的慍怒、不再體諒你的內疚?

當負面情緒成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疫,

我們只好將各種不滿與牢騷埋藏心底,卻沒有好好問過自己──

看似陽光樂觀的你討好了別人,但是否也討好了自己?

 

作者兩位心理學家長期研究社交焦慮、憂鬱症等心理疾患,

卻從這些看似不健康的狀態中有了驚人發現──

如果正向和樂觀占了成功的80%左右,

那麼擁抱其他的負面狀態,則能再加上20%的優勢,例如:

處於憤怒情緒的人,可以產出更多優秀的創意;

沉浸於幻想的人,反而能淡化過去的傷害帶來的苦澀;

經常抱持自我懷疑的人,則更有動力迎接各種改變;

決定放棄的人,也可能是展現充滿智慧的轉身。

 

法國哲學家馮特奈爾(Bernard le Bovier de Fontenelle)曾說:

「幸福的一大障礙,就是過分期待幸福。」

 

當我們汲汲於尋求快樂,反倒會讓一切帶來的快樂感大打折扣,

並且削弱說理能力、無法做出正確判斷、甚至怠於思考。

反之,略帶傷感的情況下,卻會讓你更有條理,更擅於做出精確的分析。原來,關於快樂,其實我們都誤解了──

快樂非但不能促進生產力、無助於有效溝通,

更會讓我們對許多細節視若無睹。

 

我們害怕展露負面情緒,害怕排山倒海而來的反感與批判,

卻忘記許多負面情緒,正是我們珍貴的超能力。

罪惡感並不是羞愧感,憤怒並不是暴怒,而焦慮也並非恐慌,

只要在適度範圍內施展,眩目的魔法都不致成為駭人的巫術。

 

焦慮與懷疑,讓你更能掌控攸關重大的每一個細節;

憤怒與不滿,讓你更敢於捍衛自己與所深愛的人。

接受自己偶爾迸發的20%負面情緒,

反而能為自己帶來正面的成長。

 

於是,我們必須:

允許自己不快樂,在低潮中找到真正完整的自我;

允許自己不正面,從負面思考中找到使自己強大的力量;

允許自己不善良,找到被討厭也堅持下去的勇氣。

 

每一種情緒,都可以帶給你珍貴的訊息

負面情緒是我們健全的情感機制中重要的一環。雖然負面情緒可能很麻煩、令人感到不愉快,有時候還會衍生問題,但是負面情緒也非常有用。所有的情緒都是訊息,好的感受和不好的感受都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的進展、行為、人際互動和周遭環境等等品質如何。

簡單來說,你的情緒就像車子儀表板上的GPS,能夠從宏觀的角度告訴你現在所處的位置,前後方有什麼東西,以及車子前進的速度如何。如果人們千方百計想要逃脫、掩藏和迴避負面的狀態,那麼就會錯失所有這些有價值的訊息。

 

我們再說得更清楚一點:

如果外在環境可能造成身體的傷害,那麼你會想要感受到害怕的提醒。

當你需要保護孩子的時候,你會想要感受到憤怒的刺激。

如果你學彈吉他的進步不夠快,那麼你會想要感到挫折。

如果你對孩子說他們不夠聰明、不夠善良、不夠討人喜歡,那麼你會想要感到懊悔。

 

在每個例子中,這些情緒都顯示了有什麼事情不太對,需要你即時的關注。如果你立刻壓抑了憤怒的負面情緒或是任何其他感受,這對於了解憤怒為什麼產生、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就沒有太大幫助了。你可能正在想:「迴避負面情緒的原因這麼五花八門,但是,負面情緒的好處只有一項嗎?」然而即便只有一項,這也是非常棒的原因。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上,人們就算沒有達成嚮往的目標也不會感到失望,那會是什麼樣子呢?還有,如果家裡地下室失火,或是如果你在海邊游泳時,旁邊飄過了一支骯髒的注射針頭,但是你卻無法感到害怕,那會是什麼樣子呢?如果沒有這些所謂的負面感受,世界上就不會有健全運作的人類。

 

令人畏懼的第一種情緒:憤怒

馬修.賈克布斯(Matthew Jacobs)是一位個體經營的木匠,現年五十多歲,住在舊金山一間公寓式的合作社裡。他的高品質工藝遠近馳名,而平時沒事的時候,他喜歡踢足球和閱讀非文學刊物。年輕的時候,他曾在越戰期間外派去當憲兵。他形容自己年輕的時候非常易怒,不過之後就慢慢沉澱下來,並且希望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二○一三年五月的某天夜晚,市區街上的越南裔女攤販正遞給賈克布斯一碗河粉,當時有一位彪形大漢正在靠近,接著就對女攤販大聲咆哮。女攤販完全不認識這個男人,他說他要借一枝筆,女攤販說她沒有筆,於是男人就用充滿種族歧視的字眼咒罵她。還有兩位女高中生在場,她們嚇得坐立難安,顯然是害怕男人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男人的咒罵越來越難聽,此時賈克布斯已經意識到,周圍並不會有人挺身而出,保護這位攤販和兩名高中生。他想起一句自己信奉的格言――在不客氣之前永遠先說上兩句好話,於是他好聲好氣地對男人說:「不好意思,可以請你小聲一點嗎?」男人於是轉向賈克布斯,接著也開始斥責他。「麻煩你停止可以嗎?」賈克布斯心平氣和地說,「我們只是想安安靜靜在這裡吃飯,沒人想找麻煩。」賈克布斯在心裡想著,他已經用完了第二句、也是最後一句好話。

很不幸,這兩句好話並沒有發揮他預期的效果。這位暴怒的男人反而還朝賈克布斯走近,叫囂著不堪的字眼。

 

賈克布斯小心放下了手中的河粉,並且提高聲音裡恫嚇的語氣:「如果是在我長大的地方,這表示你想要幹一架。好啊,我準備好了。過來啊!」憤怒的男人吃了一驚,他向後退一步,咕噥了幾句保住面子的咒罵就離開了。

賈克布斯深呼吸了幾口氣平靜下來,他很慶幸衝突並沒有演變成鬥毆,而且學生和攤販也沒有受傷。他望向她們,有點期待對方會點頭致意或者說聲謝謝。然而這些都沒有發生,相反地,他看到攤販和學生對他似乎同樣感到害怕,就像對那位無禮的男人一樣。

 

這是個真實發生的故事,而不是什麼誇大的版本。

這個故事裡並沒有爆發口角,也沒有英雄救美觸動少女芳心的情節。這是個負面情緒在真實生活出現的案例。

負面情緒(在賈克布斯的案例中是憤怒)出現的原因,往往是外部環境所致,而非憑空而來。負面情緒可以非常有用,即便可能必須付出一些代價(像是不得旁觀者的好感)。

這裡我們看到,憤怒往往能戲劇性地改變他人的行為,時常可以使他人快速退讓、妥協。正因為這點原因,憤怒和其他的負面情緒,有時候會比正面情緒還要恰如其分。

 

憤怒本身並沒有好壞,重點在於你要拿它來做什麼。

研究指出,只有一○%的憤怒最後導致了某種形式的暴力,這證明了,憤怒並不完全等同於攻擊性的行為。憤怒的原因通常是:我們覺得自己遭受到了不公平對待,或者是我們達成有意義目標的能力受到阻礙。在數據中,我們記錄下三千六百七十九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憤怒的時間,發現其中六三.三%的這些時間都是歸咎於他人(而不是像電腦鍵盤等等)。

憤怒的原因通常是他人做了什麼、沒有做什麼或者可能會做些什麼。

 

我們穿梭在人際互動的世界中,這些互動相當複雜,而且時常難以預料,這其中可能就包含了憤怒。穿梭在人際互動裡十分不容易,而這也正是為什麼成年人的大腦會這麼重(是貓大腦的四十七倍重,也是獵犬大腦的十九.五倍重)。我們都曾被冒犯或被傷害,即便你心地善良又有愛心,你一定也曾經被人念、被戲弄、欺負、矇騙、背叛,也一定曾遭受無理地對待。

 

憤怒,讓你我更有迎接挑戰的勇氣

光有正向的情緒還不夠,正向情緒沒有辦法幫我們面對各種社交互動和人際關係。憤怒是一種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應對令人不愉快的社交情境。有非常多的研究談到了憤怒的好處,指出憤怒的感受能夠提升樂觀、增加創意,並且強化表現的效果,而憤怒的表達則可以讓溝通協調更加成功,並且更快速地動員人群、促成改變。以下我們就一項一項來看。

 

首先,憤怒的感受和樂觀的展望有所關聯。

在一項研究中,參與者被要求把最多三十二張卡片翻面,每一張都有特定的點數,參與者想翻幾張就翻幾張。然而,這三十二張卡片中有三張破產卡,如果參與者翻到了破產卡,就得損失好幾百點(比其他卡片零星的點數高出許多)。有一種玩法是,參與者可以先決定要翻幾張卡片,從一到三十二張都可以。

理論上,沒有人會想把三十二張全部翻面,因為有三張破產卡會扣光點數,終止遊戲。結果他們翻了多少張卡片呢?如果參與者稍早被誘發了輕微的憤怒,那麼他們會願意冒比較大的風險,也就是說,憤怒會讓他們願意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這項發現也得到了另一個研究團隊的支持,這個團隊對於人們如何評估風險感興趣。

在這份研究中,研究人員詢問了參與者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關於對風險的認知,例如離婚、感染性病,或某種重症的實驗療法。

如果成功的話,這種療法可以拯救許多人的性命,如果失敗就會造成更多人喪生。研究人員讓某些參與者進入了憤怒的情緒,這時參與者便覺得自己比較有能力掌控結果,認為正面結果的出現機率非常高,而且也相信承擔風險最後一定值得。

憤怒是一種高興奮度的情緒,讓我們準備好迎接挑戰和威脅,如果是要幫助人們做好準備、採取行動,憤怒可以說是非常有效。這可能是為什麼,我們時常看到運動員藉由生氣來自我激勵。

 

————————————————————————

20%的幸福來自於,擁抱你不願正視的負面情緒。

————————————————————————

 

《允許自己不快樂》 —— 陶德.卡珊登、羅伯特.比斯瓦斯─迪納

☛ 博客來:https://goo.gl/3TDgsb

書籍特色

本書提供了近期心理科學極為重要的訊息:你不需要為了獲得有意義與愉快的人生,極力避免不快或憂慮。有別於用罄一切努力去追求幸福,作者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途徑。我們可以從負面情緒的經驗和這本書裡,收穫良多。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