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之歌》的神都是什麼來歷?」1 分鐘帶你了解他們象徵的意義…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一定有很多人對《冰與火之歌》的宗教有疑問….
#冰與火之歌 #宗教史 #詳盡分析文
*正文開始
來源:江隱龍
整理:冒牌生
在《冰與火之歌》所架空的世界中,除了因王國、貴族、英雄而沸騰的塵世之外,還有一片同樣複雜而精緻的精神世界。那就是從塞外到多恩,從自由貿易城邦到陰影之地,從顫抖海到盛夏群島,無數形態各異的宗教信仰匯集在這片神奇的土地。
如果說「地上之國」的領袖是鐵王座上的七國女王、大草海上的卡麗熙或是夷地的天子,那「上帝之城」統治者們便是主宰著幾乎整個維斯特洛大陸的七神、在紅袍女祭司火焰中翻覆的光之王以及黑白之院中擁有無數張面孔的千面之神們。
相較於慘烈壯觀的金戈鐵馬,神祗之間的戰鬥顯得更為隱晦與漫長。
北境魚樑木上的面孔遙守著曾遍布維斯特洛的森林之子,哭泣女士的眼淚至今依然是人類唇邊最致命的毒藥,鷹身女妖之子們面對龍之母丹妮莉絲可以毫無畏懼地奉獻出生命……這一切都非任意而為,在魔法與冷兵器交織的史詩裡,喬治·R·R·馬丁不僅勾勒出了一張駁雜的宗教信仰地圖,更在不經意中締造了一冊人類宗教發展史——架空世界中的諸多宗教,幾乎都能在這尊精確的信仰沙漏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枚沙礫。
初階宗教:從馬神到舊神
人類宗教信仰的發展軌跡大致有兩條,一是「自然神——氏族/職能神——最高主神——唯一神」,二是「泛神/多神論——一神論(二元/一元)」。
《冰與火之歌》中分散於各地的自然神與泛神崇拜,證明著這個架空世界的悠久歷史。
強大的游牧多斯拉克人崇拜著馬神(Horse god)。多斯拉克人是天生的戰士,他們的信仰也簡單剛烈:未來將會有一位多斯拉克人統一所有部族,他的卡拉薩將覆蓋整個大地——這個勇士就是「騎著世界的駿馬」。
多斯拉克人的信仰有著極強的游牧民族色彩,而洛伊拿人則顯示出濃濃的農耕文化傾向。
洛伊拿人的神祗是其母親河的人格化:母親河洛恩(Mother Rhoyne)。
在母親河洛恩之下,還有兩位次級神河中老人(Old Man of the River)和蟹王(Crab King),河中老人的外形是一隻巨龜,很明顯這兩位神祗同樣也是龜與蟹的人格化,而從河中老人與蟹王之間的戰爭傳說中或許能夠推出洛伊拿人歷史上的環境變遷。
在彌桑黛的故鄉納斯島,人民崇拜著和諧之神(Lord of Harmony)。
在納斯人眼中,和諧之神是唯一的真神,過去將來永恆存在,也是月亮、星辰、大地及一切生靈的創造者——看似是如上帝一般的唯一神,然而從和諧之神的形態與納斯島的歷史可以推出,和諧之神依然處於較為原始的自然神階段。納斯人不事殺戮,之所以能保持獨立源於島上奇特的蝴蝶,外人一旦上岸便會死於其攜帶的「蝴蝶熱」。
與此相應,和諧之神的形像是一位被一群蝴蝶少女所圍繞的大笑巨人,這無疑是納斯島自然的整體投射。
將自然推向高峰的,無疑是森林之子所崇拜的舊神(Old Gods)。
在森林之子的信仰中,舊神是掌管著岩石、大地、樹木的無名神靈。安達爾人入侵維斯特洛後,森林之子的地盤逐漸縮小至北境與長城以北的地區,舊神信仰最終也只剩下從密森深處到城市邊緣那一顆顆雕刻著人臉的魚樑木。
在現實世界,有一種宗教與舊神彷彿極為接近,那就是凱爾特人的德魯伊教(Druid religions)。
凱爾特人政教合一,雖然也有部落首領甚至國王,但整個社會的大權基本掌握在德魯伊教手中,其信仰以樹木崇拜為典型特徵。
德魯伊教祭司被稱為「德魯伊」(Druid),這一稱呼的前半部分源於希臘文的橡樹「druis」,後綴「-wid」意為「去了解」,故「德魯伊」即「了解橡樹之人」,也可稱為「橡樹賢者」。
凱爾特人認為橡樹是是聖樹,是靈體,神的化身——德魯伊教的祭典圍繞著橡樹而進行,德魯伊們也因為橡樹的神力而擁有了超越常人的魔法。
在公元前數百年不列顛島東部與南部的密林裡,常常會有這樣富有詩意的畫面:月滿中天,鴉默雀靜,幽徑蔓草蜿蜒的盡頭,一個身穿白色祭袍身影揮舞著槲寄生枝條,身姿幻化出神秘的舞蹈;而在這個身影旁邊的橡樹下,橫躺著兩頭剛剛被獻祭的白牛……
《冰與火之歌》中的森林之子擁有超自然的力量,他們中的傑出者會成為易形者,能夠侵入其他生命體的意識並控制其思想;易形者中的佼佼者又可能成為綠先知,其意識甚至能潛入魚樑木,利用雕刻在魚樑木上的雙眼觀看這個世界。魚樑木壽命可達千年,這也意味著綠先知的視野可以輕而易舉地穿越空間與過去。
除了魚樑木,《冰與火之歌》中最常被借用視線的是渡鴉,而布蘭·史塔克通靈之後的自稱也正是三眼烏鴉(three eyes raven)。
英格蘭歷史上的確存在著渡鴉神崇拜,這種崇拜在水手群體中尤甚——在沒有指南針的中古歐洲,渡鴉無疑是最具標示能力的鳥類,它們能夠辨認方向、天氣、海陸位置,故而被視為航海之神。三眼烏鴉明顯借鑒了渡鴉神崇拜的傳統,而「布蘭」(Bran)在威爾士語中也確實有渡鴉之意。
森林之子認為在其死後靈魂會化成為魚樑木;德魯伊教亦主張人死後靈魂不會消散而是會轉投至另一軀體——在《冰與火之歌》中,異鬼擁有將人類殺死並轉化為屍鬼的魔法,而這一物種所居住的永冬之境,恰恰與舊神信仰流行的區域相鄰,這或許也是對靈魂轉世另一種印證。
中階宗教:從長矛女士到拉赫洛
如果說從馬神到舊神折射出了《冰與火之歌》中最古老的自然神崇拜,那氏族/職能神崇拜則顯示出宗教的進化。
在厄斯索斯,拉札林人信仰的至高牧神(Great Shepherd)和無垢者信奉的長矛女士(Lady of Spears)無疑最具代表性。
拉札林人居住在多斯拉克海東南,其族人全體為牧人,所以「拉札林」即是部族名,也可以看成職業名——在多斯拉克語中,札林人被稱為「赫西拉奇」,即為「羊人」之意。以至高牧神為神祗是畜牧文明最自然的反映。
無垢者的信仰相對特殊,因為他們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職業群體。
無垢者是被閹割過的奴隸戰士,他們從小在阿斯塔波接受訓練,長大後即成為強大而忠誠的僱傭兵。無垢者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他們信奉的神祗正是他們自身生活的折射:長矛女士真名不傳外人,包括「長矛女士」「戰爭新娘」「軍隊主母」在內的所有名諱都是外界流傳的稱呼,這位神祗的神秘,正是無垢者黑暗卻堅韌的內心的最好詮釋。
氏族/職能神的信徒未必源於同一氏族與職業,而可以是任何意義上的共同體,因為這類神祗的範圍也可以更加廣闊。
除了至高牧神和長矛女士,還有被老嫗所崇拜的哭泣女士(Weeping Lady of Lys)、被富人所崇拜的夜獅(Lion of Night)、被窮人所崇拜的兜帽行者(Hooded Wayfarer) 、被士兵所崇拜的蒼白聖嬰(Bakkalon)、被水手所崇拜的淡月處女(Moon-Pale Maiden)和人魚王(Merling King)……這些宗教信仰的起源已漫漶不清,但從其高度垂直的信徒來看,上述神祗顯然有著更為複雜的進化歷程。
母親河洛恩、舊神信仰中同樣有著較為明顯的泛神/多神論色彩。
從宗教發展的另一條進路,還可以從《冰與火之歌》中找到數量不少的二元一神論宗教信仰。
最典型的,同樣也是勢力最龐大的無疑是拉赫洛(R’hllor)信仰。
拉赫洛又名光之王、聖焰之心、影子與烈火的神,廣泛分佈於厄斯索斯維斯特洛常稱其為「紅神」,它的標誌是烈焰紅心——「紅袍女」梅麗珊卓正是拉赫洛的女祭司。
雖然拉赫洛信仰以紅為代表色,但這一信仰卻有著完完全全的二元世界觀:在拉赫洛的對立面還存在一位遠古異神(Great Other),同樣也是黑暗、寒冷和死亡之神。
拉赫洛與遠古異神的對立或許暗喻著「冰與火之歌」,但同樣也映射著現實世界的一個古老宗教:瑣羅亞斯德教。
瑣羅亞斯德教的主神為光明之神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祂的對立面為黑暗惡神安哥拉·曼紐特(Angra Mainyu)前者在一萬餘年的艱苦戰爭中終於擊敗了後者。
瑣羅亞斯德教認為火是阿胡拉·馬茲達之子,是人們的正義之眼,代表著神的力量與至善,而在《冰與火之歌》中,火同樣是開啟拉赫洛力量的媒介。
鐵民所信仰的淹神(Drowned God)同樣為二元一神,祂的對立面為風暴神(Storm God)。
只是淹神與風暴神同樣嚴酷殘忍,兩者之間的戰鬥並不具備正與邪、光與暗之間的哲學指代,由此也可以看出淹神信仰較拉赫洛信仰更加原始。與淹神信仰極為相似還有三姐妹群島先民所崇拜的天空之主(Lord of the Skies)與波濤女士(Lady of the Waves),群島附近的駭人風暴則是天空之主與波濤女士云雨的結果。
相對淹神,天空與波濤更為具象,而三姐妹群島自然意味十足的傳說更說明了這一信仰的古老。
除此之外,遠東夷地所信奉的光之女(Maiden Made of Light)與夜獅(Lion of Night)同樣具有二元一神屬性。
更近一步,在夷地傳說中,黎明上國的天子正是光之女與夜獅的孩子,這一神話與日本天皇的起源傳說如出一轍,黎明上國與其繼承國黃金天朝也因此直接從「神代」過渡到「人代」。
在現實世界,這種神話建構並不奇特,但在《冰與火之歌》中,夷地的信仰的確獨樹一幟。
高階宗教:從七神到千面之神
《冰與火之歌》中最先進的宗教信仰,當然是七神(Faith of the Seven)信仰。
二元一神因為難以解釋世界本原的問題,往往會在發展中過渡到一元一神,而七神信仰正是典型的唯一神與一元一神信仰。
七神雖名為「七」,但卻是一個神祗的七種不同形態,代表著七種不同的德行;相應,信徒也可以根據自己所求之事向七神的某一個具體形態祈禱。其具體形態為:
天父(Father)代表著審判,人們向他祈禱以求正義得以伸張;
聖母(Mother)代表著母愛與養育,人們向聖母祈禱,以求多子或憐憫;
戰士(Warrior)代表著戰鬥中的力量,人們向他祈禱勇氣與勝利;
少女(Maiden)代表著天真與純潔,人們常向她祈禱保護少女的貞操;
鐵匠(Smith)代表著手工藝與勞動,人們常在有工作需要完成時,向鐵匠祈禱力量;
老嫗(Crone)代表著智慧,人們常向她祈求指引;
陌客(Stranger)代表著死亡與未知,信徒很少向陌客求助,但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常常將自己與陌客聯繫在一起。
七神信仰中的「七位一體」看似比現實世界基督教的「三位一體」多了不上一倍,但其哲學基礎卻反而更為簡單。
基督教「三位一體」的概念極為複雜,「三位」指的是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一體」指的是三位為「一神」。這其中包含的是天主教對於神的艱深探索,歷史上不同教派對「三位一教」頗有不同的理解,還因此爆發過林林總總的衝突。
而七神只是以其七種形象代表世間眾生萬象,很難說這些形象背後有多少深奧的哲學理論,倒是能從中找到較深的「職能神」意味。
當然,哲學不是七神信仰的重點——這一信仰最強烈的特色是與世俗政權的高度融合。
通過《七星聖經》,教會有了審判同性戀、亂倫、弒親等諸多道德倫理活動的權力;通過各種儀式,教會浸透到了信徒的婚禮、出生禮與葬禮及決鬥審判;通過總主、修士、靜默姐妹、戰士之子等高度職業化的群體,教會掌握了足以與王權相媲美的教權,並最終孕育出了「大麻雀」這一傳奇人物。
七神信仰代表著《冰與火之歌》宗教體系中的最高形態,但它未必能代表人類宗教的未來。
事實上,厄斯索斯大陸最西北端的布拉佛斯開創了另一種可能性:讓所有宗教歸一,成為一種宗教。
在布拉佛斯列神島的黑白之院,供奉著一位被刺客組織無面者所信仰的奇特神祗千面之神(Many-Faced God)。
千面之神是死神,但它在不同的宗教中都有自己的化身:在科霍爾,它是「黑山羊」;在夷地,它是「夜獅」;在維斯特洛,它是「陌客」;
除此之外,在黑白之院的塑像中還有人魚王、哭泣女士、兜帽行者、淡月處女、蒼白聖嬰等神像。而以對宗教信仰的寬恕著稱的布拉佛斯在黑白之院外還擁有眾水之父(Father of Waters)、月詠者(Moonsingers)的神廟……
千面之神,不僅是無面者的氣度,更是布拉佛斯的精神。
喬治馬丁為此給出了解釋:布拉佛斯的創立者是一群被瓦雷利亞自由堡壘龍王們所奴役的奴隸。這些人無力抵抗瓦雷利亞人的魔龍,只能一路向北逃亡,他們的終點,便是厄斯索斯大陸最西北端這片被濃霧隱藏的群島。
這些奴隸來自五湖四海,自然有抱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對自由的渴望讓他們學會了對宗教的寬容。
諷刺的是,瓦雷利亞自由堡壘同樣也實行宗教自由政策,科霍爾的「黑山羊」教派正是受不了這種「自由」,才憤然離開瓦雷利亞的——而「黑山羊」轉而又成為了千面之神的一個化身,這真是瓦雷利亞最莫名的玩笑……
《冰與火之歌》在其龐大的世界觀中勾勒出了眾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宗教信仰,但與現實世界一樣,信仰在強權面前往往顯得無力。小惡魔與瓦里斯曾有這樣一段對話——
瓦里斯:一個房間有四個人,一個國王,一個僧侶,一個商人,和一個僱傭兵。國王僧侶和商人都讓這個僱傭兵去殺死其他兩個人,請問?他們誰會死,誰會活?
小惡魔:那要視那個傭兵而定。
瓦里斯:是嗎?他既沒有王冠,也無金銀珠寶,更沒有神明的眷顧。
小惡魔:但他有利劍,有決定生死的力量。
是這樣的嗎?穿越絕境長城南下的夜王不知會做何感想。
#冒牌生
—————————————————————
喜歡文章的讀者,也歡迎【追蹤】和【分享】,這都是對我寫作最大的鼓勵。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