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嬪妃沒有麝香,也沒喝紅花,為什麼還是不能懷孕?」原著小說這 3 個設定說明了這一切!—《甄嬛傳》—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電視劇也刪減太多劇情了吧!
#甄嬛傳 #嬪妃不孕 #小說的三個設定
*正文開始
來源:chinanum1
整理:冒牌生
看過《甄嬛傳》的人都知道,宜修皇后身為名副其實的「打胎小分隊隊長」,只要有他在就會害得許多妃嬪胎死腹中,而皇帝為了穩固朝政,選擇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同樣為將門女子的華妃和端妃兩人都懷不上孩子,一石二鳥的計謀,不得不說,這夫妻倆還真的是絕配啊!
但是奇怪的是,敬妃雖然是與華妃同期進入王府,但她既沒有點過歡宜香,身邊也沒有任何麝香物品,也沒有喝過令人不育的紅花湯,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她也沒能懷過一次孩子呢?
小說中有三個說明,是電視劇沒有演出來的,難怪他每天摸著冰冷的磁磚,敬妃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懷孕了。
今天就來分析小說中的這三個原因,讓你知道為什麼敬妃沒辦法懷孕。
第一、敬妃是皇上特意選來與華妃對抗的女人
剛進王府時華妃就是專房之寵,後來為了避免他懷孕,皇上特意準備了有大量麝香的歡宜香給華妃,華妃認為歡儀香是皇上寵愛他的證明,所以日日夜夜都點著,想懷孕根本是不可能。
然而,在小說中是皇后故意安排敬妃被分去與華妃同住,成了華妃房裡的格格,皇后的目的就是要讓敬妃也無法懷孕。
當時華妃因為厭惡這個在眼皮子底下跟自己爭寵的人,就每天都把敬妃喊到眼前訓話,那段時間裡敬妃、華妃和麗嬪都聞多了歡宜香,所以她們在王府生活時一直都沒能懷上孩子。
而當時備受麗嬪排擠的曹貴人,因為不受華妃待見只能整日待在自己的房間裡,反而僥倖懷上了溫宜公主。
第二,侍寢機會太少
華妃的歡宜香快要用完的時候,太后見皇帝一直猶豫不決是否要繼續讓她避孕,就主動叮囑皇帝不能小瞧了年羹堯的威脅,必須保證華妃日日都能用上歡宜香。
由此可見,一旦華妃停止點香,那麼她就還有懷上孩子的可能,這樣的話,晉升嬪位被分去咸福宮居住的敬妃,就還有懷上孩子的機會。
可是,敬妃非常清楚皇上那他為妃的用意,不過就是一個對抗華妃的棋子,皇上對敬妃只是尊敬並以禮相待,侍寢的機會也就少了許多,子嗣上自然也就艱難了些。
第三,甄嬛的擔憂
原著中還有提到,甄嬛自請出宮去甘露寺修行的時候,曾對探望她的芳若姑姑說起過自己擔憂。
甄嬛表示,雖然她把朧月公主託付給了敬妃撫養,但是也擔心日後敬妃有了自己的孩子,難免怠慢她的女兒,這時芳若姑姑為了寬甄嬛的心,就告訴甄嬛說,皇上雖然常召敬妃伴駕卻鮮少讓其侍寢,即便敬妃偶爾能夠承寵,她應該也不會再有孩子了。
甄嬛聽得芳若姑姑這一席話心中大驚,既然芳若能說出這樣篤定的結論,就說明敬妃此生都無法生育自己的孩子了,也間接說明了,早年聞了太多歡宜香,想再度承寵懷孕簡直是難如登天。
相信以敬妃的聰慧,早就知道這個結果,所以才從來都不爭寵,只是安份守己地躲在後面。
看過電視劇的人都知道,皇上不敢讓華妃懷孕的原因,是因為忌憚她哥哥年羹堯的勢力,而端妃母家雖然不如華妃強大,卻也是出自武將世家,皇帝借她的手去給華妃送打胎藥,基本上也捨棄的端妃,打算一石二鳥讓兩人都無法懷孕。
那麼可想而知,能夠被皇上挑選來制衡華妃的敬妃,無論是出身或聰明才智一定也低不到哪去,可是讓她與華妃同住,自然也是做好了讓她當炮灰的打算,子嗣這種事情肯定從來就沒有指望過敬妃。
所以,敬妃不論是遭了誰的暗算,都是落得跟端妃一樣的下場,可能皇帝都不會在意,芳若姑姑作為皇上跟前最得力的姑姑也就只能三緘其口,要不是為了安撫甄嬛,這個秘密估計會永遠爛在她的肚子裡。
《甄嬛傳》滴血驗親之時,甄嬛勝出的關鍵是她們!為什麼端妃和敬妃那麼拼命幫助甄嬛呢?
《甄嬛傳》中,滴血驗親一事中,甄嬛憑借自身的聰明才智,化解了困境。
雖然己方喪失了沈眉莊和溫實初,但到底皇后執掌後宮的權力被剝奪,甄嬛一時在後宮中風頭無二。
這場戰鬥中,若是沒有他人的幫助,甄嬛絕對不能夠獲得這樣好的結果。
後宮之中,人與人之間的幫助,都並非表面那麼簡單,為何端妃,敬妃會如此拼命的幫助甄嬛呢?
其一,甄嬛先對此事做出了有力的回擊。
滴血驗親之中,甄嬛的應變堪稱優秀,面對祺貴人的一系列質問和那些所謂的證人和證據,甄嬛沒有絲毫慌亂,反而能夠在其中找到對方疏忽的部分,為自己尋找到破除困境的理由。
甄嬛的這樣表態,也是能夠理解,在她進來之前,便知道皇后一伙人要以她與溫實初之間的關係為藉口,告發她的私通。
如果皇后所告發的是甄嬛與果郡王,甄嬛此事必定不會如此氣定神閒。
從根本上,皇后所選擇告發之人便出了問題。雙生子的身世不簡單,可甄嬛到底與溫實初沒有任何關係,兩人至始至終都是清白的。
以至於皇后一黨的三個證人的證言,不過都是虛言,胡編亂造,沒有任何現實依據。
甄嬛的整個狀態就是,她希望自己能夠找到皇后一方的問題,將局面逆轉,更可以借著此事將皇后拉下來。
斐雯,是甄嬛在這次滴血驗親之事中,做出的最大回擊。
比起前一個證人的言語含糊不清,斐雯作為甄嬛身邊的侍女,她的言語要比他人有著更大的可信度。
可一個清掃的花瓶,徹徹底底暴露出她的短板,一個連每日清掃的花瓶,都無法記得的人,又怎麼可能夠對甄嬛每次與溫實初的約會時間情況,這樣熟知。
甄嬛的自信和大方穩重,讓她在這次滴血驗親之中,佔據了優勢性的地位。
其二,端妃的實力型助攻。
一個人的戰鬥,必定有自己無法考慮到的情況,端妃則讓這些遺漏有了一個很好的補充。端妃其人,在後宮中不爭不搶,皇上一直對她的話語很是信任。
可皇上不清楚的是,原本不搞黨派競爭的端妃,卻早已經站在了甄嬛的隊伍之中。
畢竟,端妃想要溫宜公主的撫養權,想要將華妃從後宮扳倒,都需要甄嬛的幫助。
順理成章之下,甄嬛與端妃達成了彼此默契的約定。面對這次甄嬛有難,端妃又怎麼可能不去出手相助。
端妃在滴血驗親之事中,她的每一句話都恰到好處,將甄嬛從尷尬的境遇中解救出來。
畢竟很多事情,很多言語,若是他人說出,這是真實可靠,但是自己辯解,只會形成徒勞無功。
比如說熹貴妃是否應允,將一眾妃嬪和皇上從猜測溫實初與甄嬛之間的情誼,轉到了兩人之間或許只是單方面的戀慕行為。
更是明確指明斐雯,一個處處留意著主子動態的侍女,她從根本上就是不靠譜。比起揭發甄嬛私情,更像是在因當初的懲罰,心中不滿,以圖報復。
同時端妃還貢獻了一句很是意味深長的話。甄嬛並不願意讓皇上與弘瞻滴血驗親,畢竟兩人不是親生父子,很容易弄巧成拙,弘瞻的身世若是爆發出來,事情可不是簡單能夠處理的。
害怕皇上龍體損傷,是表面上的理由,真實目的是不讓皇上用自己的血去驗親。
端妃的這句話,給甄嬛提了一個最好的思路,讓溫實初與弘瞻滴血驗親,若是相融則是親生的,而這完美的躲避了必須要用皇上的血做實驗的辦法。
端妃明裡暗裡的幫助,給甄嬛這場滴血驗親的大戲,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其三,敬妃是主要行動者。
敬妃因朧月一事,徹徹底底的站隊甄嬛,只有甄嬛過得好,她才能夠過得好,朧月才會有一個更好發展。
同時,在敬妃看來,甄嬛從來不是傻子,若是甄嬛與溫實初真的有私情,她又為何要回到宮中。
在甘露寺兩人便遠走高飛,這難道不是更好的處理辦法。所以,整件事情中,敬妃用一己之力,為甄嬛進行辯解。
無論是表明溫實初袖口上的花紋,眾人皆知。
還是稱斐雯一人絕對不敢做出這樣的事情,背後必定有更大陰謀。在白礬尚未被發現之時,溫實初與弘瞻血相融之際,敬妃更是不顧個人的生死,直接向皇上哭訴,自己覺得此事必定是有人污蔑甄嬛。
從敬妃的種種表現中,能夠鮮明地看出,朧月對於她來說,的確非常重要。
曾經的敬妃,從不參與進後宮嬪妃的爭端,皇后與華妃後宮鬥的非常激烈之際,她也不過是在自己的宮中,沈默不語。可這次,為了朧月,她力證甄嬛的清白。
畢竟,如果甄嬛與溫實初的私情坐實,朧月身為甄嬛的女兒,生母曾經乾出這樣的事情。宮中向來踩低捧高,一個公主,未來必定會遭到冷遇。
人與人之間,感情才是最好連接彼此的方式。
滴血驗親一事中,若皇后真的坐實甄嬛與溫實初有私情,皇上再寵愛甄嬛,也不會對她留下情面。
後宮將徹徹底底成為皇后一家獨大,這對於端妃與敬妃兩人,都絕非最好的結果。
一直以來,兩人明裡暗裡幫助甄嬛,皇后也不是不清楚。不管甄嬛與溫實初是否真的有私情,兩人都要表現出,相信甄嬛,覺得她與溫實初沒有任何問題的模樣。
可以說,在這場凶險異常的指控中,端妃和敬妃為甄嬛發揮了極大的支持作用。
而對面的皇后戰隊中,祺貴人經常頭腦不在線,所指控的點,都並沒有抓住甄嬛的要害。
安陵容則無法在明面上,表現出自己是皇后一方之人。至於皇后自己,向來都是幕後的操控者。兩者相對比之下,皇后一方節節敗退,也是有原因的,隊友的選擇真的非常重要。
有句話很流行「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句話應用在宜修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她一生精明,運籌帷幄,但關鍵的幾步卻都輸在自己身邊的奴婢手裡。
與宜修相比,甄嬛身邊的人就精明幹練得多,尤其是崔槿汐,處事沈穩老成隨機應變,斷然不會像宜修身邊的女婢一樣,關鍵時候幫倒忙,甚至直接把自己的主子置於萬劫不復之地。
真不知到底是出於無心,還是暗地裡被敬妃收買了,故意要給宜修落實罪證。
1、剪秋之事並非個例
大家還記得電視劇中的宜修是怎麼被定罪的吧?
宜修被禁足後,剪秋卻自作主張卻為主子出氣,要把甄嬛給毒殺了。
然後在宮宴上給甄嬛和弘曕的粥裡投毒,結果卻是孟靜嫻誤食了弘曕的粥湯,以至於當場毒發,一命歸因。
皇帝勃然大怒,在他眼皮子底下投毒,這無異於弒君啊!皇帝下令徹查,一定要把幕後真凶查出來。
而剪秋作為皇后的貼身宮女,一旦剪秋落網,那幕後真凶是誰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在這件事情上,皇后真是比竇娥還冤,她根本不知道剪秋竟膽敢去給熹貴妃下毒,如此一來,即便自己不知情,也是「自己指使的了」,真是百口莫辯!
剪秋是不是豬腦子?這到底是在幫她主子呢,還是在害她的主子?
不管她下毒之後,被毒死的是誰,皇帝都會下令徹查的。
因為這已經是一起極其重大的弒君案件,皇帝一旦徹查,必然會查出她,一旦查出是她,那宜修的罪證也就被坐實了。
剪秋在宮中歷練多年,怎麼能連這點判斷力都沒有?
無獨有偶,剪秋的事件只是其中之一,跟剪秋一樣蠢的女婢還有一個人,也是在關鍵時刻幫倒忙,險些把宜修拉下皇后寶座。
正是從那時起,皇帝對皇后徹底失去信任,並剝奪了她的一切權力,只讓她保留了皇后的名分,所有執行權都轉交給熹妃了。
2、滴血驗親,染冬幫倒忙
宜修宮中的大宮女應該有四位,剪秋、繪春、染冬,另一位應該叫什麼「夏」吧?
電視劇中沒提及,原著中也沒注意到,不去深究了。
下面這個故事的「主人公」說的就是宜修的四大女婢之一——「染冬」。
這個染冬在滴血驗親事件中很是搶眼,關鍵時刻出面替主子頂罪,殊不知,這一出來頂罪,反而落實了主子的罪,直接讓宜修無言可辯了。
甄嬛自從生下雙生子後,也是終日提心弔膽,她害怕弘曕與靈犀自己「長跑偏」了,越來越不像皇帝的種兒,倒是自己「掛出果郡王的幌子來」。
又怕皇帝自己起疑心,覺得那日凌雲峰的相會過於巧合,這孩子來得過於「輕易」,他整天在後宮「搬雲布雨」不見收穫,怎麼偶爾在凌雲峰「打了個噴嚏」,甄嬛便「有了?」
自己雖是「真龍」天子,天賦異稟,可能會有一些常人不能為之事,但這種事情,也未免太過「省時省力、事半功倍了」!
所以,甄嬛心裡不踏實,萬一皇帝回過味兒來找後帳怎麼辦?所以,一定要想好應對之策,要拿出好幾套方案來,以備不時之需。
而往自己的護甲上塗白礬就是方案之一,萬一皇帝要滴血驗親,她就把護甲「不經意地」往水裡一蘸……
甄嬛未雨綢繆的方案做得很好,這令人驚心動魄一天果然到來了!但祺嬪舉報的「肇事者」不是果郡王,而是溫實初,這讓甄嬛松了一口氣。甄嬛故意在水里用護甲蘸了一下,然後哭天搶地說這水有問題:任何人的血液滴進去,都會相融。
然後甄嬛用崔槿汐和蘇培盛做了一下實驗,果然,任何人的血液滴進去都能相融。
溫實初就出來解釋道:「以白礬加入水中,不是血親也能相融,清油加入水中,即便是血親也難以相融。」
既然這番話是溫實初說出來的,那麼,甄嬛自己作弊的可能性就很大,因為溫實初與甄嬛素來「交情深厚」,既然溫實初知道這個法子,那麼假如甄嬛甄的心中有鬼,必然會事先向溫實初請教應對的法子。
當然了,目前的皇帝反應還沒有這麼快,因為甄嬛、敬妃、端妃、胡蘊蓉等人,紛紛把矛頭指向了皇后,懷疑是皇后從中作弊。皇后矢口否認,自己並沒有作弊,甚至皇后「知不知道」白礬的「妙用」還另當別論。
正當此事成為懸案,無從查起、難下定論之際,宜修那豬一般的女婢染冬竟自告奮勇站出來坑害主子了!
原著原文如下:
(為方便大家閱讀,我把原著人稱與人名換成電視劇中的人稱與人名,基本情節不變。)
皇帝徐徐問道:「那水?……」話音未落,卻見染冬已經跪下泣道:「奴婢不是有心,娘娘去備水時奴婢接了一把,奴婢忘了自己剛在後院淘澄過白礬,不小心手指上沾到了。」
皇帝還是那樣輕輕「嗯」了一聲,似夢遊一般道:「皇后。染冬年紀大了,做事又不當心,不能再留在你身邊伺候了,打發她出去吧。」皇后低一低頭,答了聲「是」。
皇后看到這一幕不知該作何感想,私下裡應該會氣得肝臟劇痛、口鼻流血吧?
誰要你這該死的出來頂罪?你這是給本宮頂罪還是來給本宮「定罪」?你是唯恐本宮不死嗎?
所以說,人要想成功或者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尋找聰明默契的合作夥伴很重要。
不怕對手強,就怕隊友弱,關鍵時刻不是被對手所擊倒,而是被自己的隊友所絆倒!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spoti.fi/2XSsbWB
✓APPLE:http://apple.co/2PGKUQm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