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自卑,重建信心《可不可以不沮喪?》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拒絕自卑,重建信心
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出自於想要「成就感」以及對「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阿德勒
不自卑、有自信
「自卑感」源自於心理學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潛能。
日本有位大公司的經理,從小在漁村中長大求學,他常認為「自己一定會沒有前途」,放學回家後從不用功讀書,成績自然很差。因此產生了一種消極潛能:自己腦袋笨,再用功也是白忙一場!後來,當他要參加升學考試時,迫不得已臨時抱佛腳努力了半年,竟然也考上了中學。於是,他重新檢視自己從前認為自己「沒有前途」的看法,並且開始用功讀書,中學的成績居然也可以名列前茅!
很顯然地,這位經理在小學時成績不好的原因並非是「素質差」,而在於「自卑感」妨礙了智力的發展。
有自卑感的人只要能努力發掘出積極的自我潛能,那麼才智和能力就會與日俱增,甚至產生驚人的力量。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才能低,你不應該喪志或有失落感,你應該首先分析一下自己表現差是否屬於下列原因:
一、錯誤的觀念妨礙能力的發揮
人腦中有一百五十億個神經細胞,其中多數是用於思維的。我們在進行記憶或整合思維時,總是使必要的神經細胞興奮,同時抑制不必要的細胞活動。如果你滿腦子雜念,心亂如麻,就無法使神經細胞集中工作,腦的工作效率就會顯著下降。
再從思維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主意能否想出,與當時的專注程度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懷著忐忑不安的心理在從事思考工作,那麼即使能想出的主意也想不出來了。
二、錯誤觀念造成消極的反應
有很多人在孩提時代就自認為「不擅長講話」,這種錯誤觀念由於日久年深,又形成了一種頑固的條件反應。於是,只要你一到大庭廣眾面前發表言論就驚慌失措,語無倫次。這就是消極的「條件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單靠積極的自我潛能不能解決問題,而必須經過一番苦練,在講話之前反覆練習,這樣一來,慢慢地可由講不出半句話到講得非常流利。
消極的條件反應會因積極條件反應的確立而日漸淡薄,進而消除,這是腦生理的規則。當然,這裡還有個反覆掌握技巧的問題。
三、素質較差,又沒有積極彌補從遺傳學角度分析
人的遺傳素質是有一定差異的,有的人接受能力又快又強,一學就會;而有的人卻練習了好幾遍還是不會。「天資聰敏」的優勢往往只在某個方面。而所謂「素質差」,也僅僅是指某一個方面的表現不如人而已,只要進行反覆訓練,依靠勤奮就能消除這方面的差距,素質差的人也照樣能有所作為。除上述遺傳素質外,尚有生理素質。相對來說,遺傳素質靠「後天的努力」容易補償,而生理素質靠「後天訓練」能補償到何種程度則因人而異,關鍵在於是否有合理的訓練。
日本有位小提琴名師鈴木,有一次,他受邀到一個用手指尖工作的工廠去講演,廠長說:「廠裡有三十個人左右手指尖反應太慢,工作效率極低,您能幫助想想辦法嗎?」
鈴木分析他們的工作情形後回答廠長說:「他們並非『手慢』而是『腦子慢』。」
他勸廠長讓這些工人每天提前一小時下班去練打乒乓球,這樣一來,可以鍛鍊身體和頭腦的反應速度,同時從事「協調」的訓練,使工人們的效率加快。半年以後,這些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這就證明,只要進行合理的訓練,生理素質上的不利因素,也可以得到較大的甚至是根本的補償。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歌德
不要過分追求別人的贊許
你可能花費了大量時間想要獲得他人的讚許,或因得不到讚許而憂心忡忡。如果「尋求讚許」已成為你生活中的一種需要,那麼你將陷入讚許的迷思中。
你應該意識到:「『尋求讚許』與其說是生活之必需,不如說是個人之慾望。」
當然,我們都希望博得掌聲、聽到讚揚或受到稱頌,但誰不希望聽到恭維的話呢?在精神上受到撫慰會給人一種美妙的滿足、肯定感覺,而且也沒有必要在生活中放棄這種享受。
「讚許」本身無損於你的精神健康;事實上,「受到恭維」是令人十分愜意的。如果你希望得到讚許,那僅僅是樂於得到他人的認可。
但如果你需要讚許,那麼你在未能如願以償時,便會十分沮喪。這正是自我挫敗因素之所在。同樣的,當「尋求讚許」成為一種需要時,你就會將自己的價值權交給他人,因為你必須得到他人的讚許才能肯定自己。
假如這些人提出反對意見,你就容易產生挫折。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在將自我價值置於別人的控制之下,由他們隨意抬高或貶低你的存在價值。只有當他們決定對你施捨一定的讚許之辭時,你才會感到高興。
需要得到他人的讚許就夠糟糕的了,然而如果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得到每一個人的讚許,這就更糟糕了。如果是這樣,你勢必會在生活中遇到大量痛苦和煩惱,因為你會過於在意「每一個人」提供給你的意見。此外,你會慢慢建立起一種平庸的自我形象,隨之產生的便是自我否定心理。
毫無疑問,你要在生活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完全消除「需要得到讚許」的心理!它是精神上的死胡同,它絕不會給你帶來任何益處。
人在生活中必然會遇到大量反對意見,這是現實社會的必然過程,是你為生活付出的代價,是一種完全無法避免的現象。
四十歲的奧齊就是一個典型的具有「需要讚許心理」的人。
奧齊對於現代社會的各種重大問題都有著自己的一套見解,如墮胎、中東戰爭、政治事件、失業現象等等,但是每當自己的觀點受到他人的嘲諷時,他便感到十分沮喪。
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行動都能為每一個人所贊同,他花費了不少心思。
當奧齊和他的岳父閒聊到安樂死的話題,當時他表示堅決贊成安樂死的立場,而當他察覺岳父對他的立場的不滿而皺起眉頭時,便幾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觀點:
「我剛才是說,一個神智清醒的人如果要求結束其生命,那麼倒可以採取這種安樂死的做法。」
奧齊在注意到岳父表示同意自己後來的解釋時,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他在上司面前也談到自己贊成安樂死的觀念,卻遭到上司強烈的訓斥:
「你怎麼能這樣說呢?這難道不是對上帝的褻瀆嗎?」
奧齊實在承受不了上司對自己的這種責備,便馬上改變自己的立場:
「我剛才的意思只不過是說,只有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如果經正式確認絕症患者在法律上已經死亡的判定,那才可以拿掉他的氧氣管……」
最後,奧齊的上司終於點頭同意了他的看法,他又一次擺脫了困境。
當他與哥哥談起自己對安樂死的看法時,哥哥馬上表示同意,這使他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奧齊在社會交往中為了博得他人的歡心,甚至不惜時時改變自己的立場。因而就個人思維而言,奧齊這個人已失去了他的「自我價值」,所存在的僅僅是他做出的一些偶然的反應;這些反應不僅決定著奧齊的感情,還決定著他的思維和言語。總之,別人希望奧齊怎麼樣,他就會怎麼樣。
一旦尋求讚許成為一種需要,做到實事求是幾乎就不可能了。
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誇獎不可,並常常做出這種表示,那就沒人會與你坦誠相見。同樣地,你不能明確地闡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與感覺,你會為迎合他人的觀點與喜好而放棄你的自我價值。
的確,應付受人斥責的局面很不容易,而採取為人所讚許的行為則容易得多。但如果為迴避困難而選擇後者,那就意味著你認為別人對你的看法比你對自我的評價更為重要。這是一個在我們生活中常常碰到的人格誤判的危險陷阱。
摘自《可不可以不沮喪?》 作者:蕭裕峰
書籍特色
自卑感之所以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並不是因為我們在技術上或知識上不如人,而是由於我們自己有不如人的感覺。
不如人的感覺,產生的原因只有一種:我們不用自己的「尺度」來判斷自己,而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記住,你不「卑下」,你不「優越」,你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