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3》女主角被酸民嫌「發胖、變醜」,首度回嗆:「這是自己的選擇!」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我覺得女主角的身材確實不同了,但還是很漂亮,
而且她的職業規劃也大改變,很喜歡這種有腦的女生

*正文開始

來源:賣娛小郎君、淘票票
整理:冒牌生

萬眾期待的《侏羅紀世界3》上映後反應卻非常兩極,有的觀眾相當喜歡,卻也有觀眾覺得期待落空。

很多對侏羅紀抱有情懷的觀眾,覺得自己的期待與情懷沒有被滿足,認為電影不僅在劇情上注水十分嚴重,並且在最後的恐龍大決戰戲份上,也是讓觀眾覺得十分敷衍。

不過我想說,這次的《侏羅紀世界3》真的是女性力量強大。

《侏羅紀公園》中說出經典台詞「女人主宰地球」的愛麗·塞特勒博士,她在女性話語空間相對閉塞的九〇年代成為與男性同行平起平坐的古植物學家,她不畏史前巨獸的未知和兇猛,在種種危急關頭義無反顧地衝鋒陷陣,保衛鐵三角和全人類的安危。

《侏羅紀世界》系列女主角克萊兒繼承了愛麗的堅韌與力量,她在勇敢之餘更崇尚對生命的關懷,即便面對的是恐龍。

而本次《侏羅紀世界3》中新加入的女性角色凱拉同樣是位「狠角色」,凱拉作為一名飛行員面對風神翼龍的攻擊臨危不懼,並對歐文伸手相助,共同應付火盜龍。

她們感性細膩,同時堅毅果敢,深受一代代侏羅紀影迷的喜愛,正如特輯中克萊兒的飾演者布萊絲·霍華德所言,「這個系列匯聚了豐富立體的女性角色,她們與電影中經常呈現的女性形像是有所不同的。」

「對於年輕人來說,能在電影中看到這樣一位女性角色非常鼓舞人心。」這是布萊絲在特輯中對前輩蘿拉·鄧恩的評價。

蘿拉也表示,「拍攝《侏羅紀公園》第一部的時候我就意識到,我們正在塑造一個動作電影中並不常見的角色。」

傳統影像敘事對女性形象的構建深受性別秩序的影響,在社會意識形態和刻板印象的裹挾中,女性被賦予的標籤常常是「柔弱」、「被保護」甚至是「常常惹麻煩」的。

然而,從一代女主角愛麗博士開始,侏羅紀系列呈現的女性形像打破了這些固化標籤——她們可以是未知的探索者,也可以是鬥爭的先鋒者。當然,她們體現出的女性力量絕不囿於身體的強壯。

在精神上,她們崇尚萬物平等,危難時刻顧全大局,她們豐沛的精神世界推動自身以飽滿的熱情面對一次次挑戰。梅茜的飾演者伊莎貝拉在特輯中誇讚她的三位女性前輩,「克萊兒堅強且充滿激情,愛麗強大且聰明智慧,凱拉堅毅果敢」,她表示能與三位堅強獨立的女性合作是一次畢生難忘的經歷。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侏羅紀系列的明星角色迅猛龍布魯,小藍在本片中以母親身份回歸,因女兒貝塔不幸被反派抓走,救女心切的她甚至要與昔日摯友歐文「反目」,這其中蘊含的母愛力量同樣值得敬佩。

侏羅紀系列電影一直以來都支持女性展現她們的價值,幾位女性角色雖然性格各異,但她們身上凝聚的力量正是女性話語表達最強有力的象徵。

作為一部剛上映的電影,雖然目前評價相當兩極,但我相信《侏羅紀世界3》還是相當值得一看的。

可是有些在電影中因為劇情無法滿足的的觀眾,卻將這些情緒發洩到了演員的身上。

比如作為女主角的布萊絲·達拉斯·霍華。

在洛杉磯舉行的《侏羅紀世界3》首映禮上,布萊斯身穿黑色緊身裙登場,但是狀態卻顯得有些尷尬。

作為一個女明星而言,有些酸民直接嘲諷布萊斯的狀態,已經是有些放棄身材管理了。

不僅沒有之前的性感了,反而顯得有些膀大腰圓,發胖、發福,變老這些攻擊排山倒海而來!

先不跟好萊塢其他性感女星比較,畢竟即使是布萊斯自己在侏羅紀前兩部電影的狀態,也是顯得有些發胖。

在前兩部電影首映會上的布萊斯,可是一個妥妥的性感女星。

還有些酸民認為,電影上映之前女主角布萊斯不是應該管理身材嗎?

不過布萊斯也回應了,這是自己的選擇。

基本上,我們可以從布萊斯的家庭組成,以及她近幾年的發展,大概猜測得到布萊斯為何放棄了身材管理。

作為出身於好萊塢名門的布萊斯。祖父祖母就是好萊塢著名演員,父親是演員兼導演郎·霍華。

所以,布萊斯很清楚好萊塢內的規則,自然在自己的職業規劃上有著十分清醒的認知。

好萊塢雖說是一個影視工業基地,但它本質上更是一個名利場。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性感女星。對於他們而言,好萊塢或許代表著一個能夠讓她們一夜成名爆紅的地方。

但殊不知,在燈光的背後藏著的是一雙雙貪婪的眼睛。

因為追名逐利從來都是相伴相生的。

但是,對於一些年輕的女演員而言,她們根本很難意識到,她們的年輕、她們的性感本就是她們最大的利器。

然而一旦當她們失去了這些優勢之後,燈光背後的觀眾就能夠做到迅速將她們拋棄。

畢竟性感與美麗對於好萊塢而言,都是唾手可得的東西。

布萊斯顯然也是深知其中的緣由。

所以,雖然作為演員,會出演一些大熱IP的電影,甚至在年輕的時候也會販賣性感。

但是當她來到41歲的時候,自然也要開始為往後做打算了。

布萊斯其實早就開始漸漸往幕後工作發展,從她最近開始嘗試導演就能夠看得出來。她已經開始要從演員邁向導演了。

畢竟作為一名中年女演員而言,好萊塢能夠給到的資源比較少。

能夠在中年之後,還能接到資源的女演員,要麼實力夠硬,要麼後台夠硬。

可以說比起年輕性感的競爭而言,中年女演員的競爭力較為低一點。

布萊斯想必也是抱著轉行的打算,在幕後做自己更喜歡做的事,不用再控制身材符合世界的審美觀,也是相當不錯的。

電影的重點應該也不是女主角的身材,而是恐龍和背後敬畏大自然這個大主題吧

眾所周知,電影《侏羅紀公園》和後來環球影城開發的侏羅紀主題樂園是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傑作。

但實際上整個「侏羅紀系列」的想法和原作,源於一位叫麥可·克萊頓的作家、電影人、醫學博士和技術專家。

從這個人眾多的頭銜就能看出,他是一位學識淵博、橫跨多個領域的雜家。

作家麥可·克萊頓

麥可·克萊頓年輕時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先讀的文學,後轉攻考古人類學,博士時又轉到醫學專業,最終以醫學博士在哈佛畢業。

但麥可·克萊頓其實很討厭醫學,一直立志想成為一名作家。

不過他的這些科技和醫學教育背景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

醫學博士畢業後麥可·克萊頓便開始專職寫作,作品多以人類對技術利用的失敗和生物技術災難為主題。

比如近些年大熱的美劇《西方極樂園》,其實也源於他的劇本,他還親自執導了電影版的《西方極樂園》。

麥可·克萊頓親自編劇並導演的電影《西方極樂園》

這部1973年的電影還是影史上第一部使用CGI技術的劇情長片。

可見麥可·克萊頓不僅是一位腦洞大開的作家,還能在真正的技術實踐領域有所突破,創造力驚人。

實際上《侏羅紀公園》只是他眾多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小說之一。

恐龍和基因技術一直是麥可·克萊頓的興趣。

他在1983年構思了一個劇本,最初的想法是一個大學研究生渴望復活恐龍,後來又改為黑心資本家慾望難填,想借復活恐龍建立主題樂園牟利,但最終失敗的故事。

小說《侏羅紀公園》融合了基因工程、古生物學、混沌理論和對娛樂資本的批判等思想,就像一部當代的《科學怪人》和普羅米修斯與潘多拉式的隱喻。

《侏羅紀公園》小說和續作《失落的世界》

在影視創作和改編工作中,麥可·克萊頓結識了史蒂芬·史匹柏。

1989年兩人一起討論把麥可·克萊頓的另一部小說《急診室的故事》改編成劇,期間史蒂芬·史匹柏和他閒聊,問起他正在寫什麼故事。

麥可·克萊頓就把還未出版的《侏羅紀公園》給史蒂芬·史匹柏透露了一下。

這個故事讓史蒂芬·史匹柏眼前一亮,因為他自己本身也是恐龍迷,而且史蒂芬·史匹柏認為把恐龍搬上大銀幕潛力無限,如果能讓觀眾在電影院看到逼真的恐龍,而不再是博物館的化石骨架,絕對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舉。

史蒂芬·史匹柏和麥可·克萊頓(右後)在片場,當然,察覺出這個IP潛力的不止史蒂芬·史匹柏一人,在《侏羅紀公園》小說出版前,就有4家電影公司參與了改編權的競標。

包括華納兄弟聯合導演蒂姆·波頓,哥倫比亞影業聯合《超人》的導演理查德·唐納,以及二十世紀福克斯聯合電影人喬·丹特,還有環球影業聯合史蒂芬·史匹柏。

結果還是環球和史蒂芬·史匹柏勝出。

有一種說法是,之所以環球能拿下《侏羅紀公園》的版權,優勢在於它擁有自己的主題樂園「環球影城」,這個IP在環球手裡不僅能改編成電影,還可以開發成遊樂項目,使IP價值最大化、持續化。

「侏羅紀公園」至今仍然是環球影城最受遊客追捧的項目之一

環球擁有自己的主題樂園正好也和麥可·克萊頓書中的內容吻合,因為他在書中就批判了一個「暗黑版的華特·迪士尼」——一個奸商凌駕於造物主之上,利用基因技術復活恐龍,並把它們放置在主題公園作為獲利工具。

麥可·克萊頓原著的這些思想也滲透進後來的續集中,不過因為電影時長所限,實際上《侏羅紀公園》的劇情只涉及原著10%-20%的內容。

例如書中詳細解釋了如何從蚊子血裡提取恐龍的DNA,如何進行基因重組複製等技術。

但在電影中,史蒂芬·史匹柏用了一段動畫代替了原著中那些艱深的技術名詞,通俗易懂。

在環球和史蒂芬·史匹柏競得《侏羅紀公園》的改編權後,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

這個難題也是電影從發明到現在始終存在的終極問題,就是觀眾明知道電影是假的,但如何讓他們信以為真。

比如最早盧米埃兄弟在咖啡館放映《火車進站》,嚇跑了從未看過電影的觀眾,再如最有影響力的早期怪獸電影《金剛》是用模型拍的,但觀眾依然會害怕。

所以如何在大銀幕上創造出令人信服的恐龍,如何讓觀眾覺得恐龍逼真,是史蒂芬·史匹柏團隊必須解決的問題。

史蒂芬·史匹柏和製片人凱思琳·肯尼迪

本質上,《侏羅紀公園》和60多年前的《金剛》屬於同一類怪獸電影。

史蒂芬·史匹柏本人也受《金剛》影響很大,他在籌備拍攝《侏羅紀公園》時不止一次提到對《金剛》的敬意。

從這部劃時代意義的影片開始,在大銀幕上實現這種巨大怪獸主要依靠兩種方法。

第一種年代久遠的傳統方法,就是當年《金剛》使用的定格動畫。

史蒂芬·史匹柏在籌備《侏羅紀公園》時也找來當時乃至現在都算世界頂級定格動畫大師的菲爾·蒂貝特。

定格動畫大師菲爾·蒂貝特

菲爾曾經受雇於工業光魔,後來離開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為1985年的電視紀錄片《恐龍!》做過大量的定格動畫恐龍,對恐龍的動作很有研究。

他還是定格動畫Go Motion技法的發明人,這種技法有效緩解了定格動畫看起來不流暢的問題。

憑借Go Motion在電影《屠龍記》中的運用,菲爾獲得了1982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雖然菲爾·蒂貝特的定格動畫技藝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水平,但還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動作卡頓的問題。

史蒂芬·史匹柏想要在《侏羅紀公園》中實現恐龍完全流暢的動態。

這時,工業光魔的另一位視效總監丹尼斯·穆倫向史蒂芬·史匹柏提出,他的團隊可以嘗試用CGI製作數字恐龍,然後再合成到拍攝場景中。

雖然CGI技術不是第一次在電影中運用,上面提到1973年的電影《西方極樂園》是首次使用,到《侏羅紀公園》拍攝時也有20年的歷史,但當時這項技術並不像現在這麼普及。

穆倫團隊做過各種CGI形象,也多次獲得過奧斯卡獎,但他們從未做過動物,更何況還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

電腦特效大師丹尼斯·穆倫

數字恐龍的動作、質感、立體感等會不會讓觀眾覺得假,又是一大問題。

結果穆倫團隊做出的Demo讓史蒂芬·史匹柏信服了,恐龍的動態非常流暢。

當史蒂芬·史匹柏告訴定格動畫大師菲爾·蒂貝特要放棄他,轉而使用穆倫的數字團隊時,菲爾對自己的工作,也對自己在電影工業中的角色發出了一聲感嘆:「我剛剛滅絕了」。

這句話還被史蒂芬·史匹柏在電影中當作一句台詞使用。

這句看起來輕描淡寫調侃的話,其實成了電影歷史進程向前邁進的一個重大標誌。

站在現在的角度回望過去,史蒂芬·史匹柏和丹尼斯·穆倫團隊不僅突破了一部電影的特效瓶頸,他們還意識到數字特效技術即將成為今後電影製作的趨勢。

而他們現在做的也不僅是一部電影的成功,而且是引領了這個趨勢。

不誇張地說,正是《侏羅紀公園》取得巨大成功後,CGI技術才在好萊塢和全世界範圍被廣泛使用起來。

丹尼斯·穆倫當年和團隊為《侏羅紀公園》製作數字恐龍

在決定使用CGI製作恐龍後,史蒂芬·史匹柏也沒有無情地拋棄定格動畫,而是聘請菲爾·蒂貝特為那些製作數字恐龍的特效師擔當動作顧問,於是菲爾·蒂貝特在這部電影中的頭銜就成了「恐龍總監」。

他用定格動畫的傳統方式模擬出恐龍的動作,再由丹尼斯·穆倫的特效師在電腦上實現。

有趣的是,蒂貝特還帶著那些整天坐在電腦前的特效師模仿恐龍,讓他們有真實的肌肉記憶,沒想到電影中這些恐龍都是特效師「自己」。

在影片籌備期間,菲爾·蒂貝特已經提前做出了兩場重頭戲的定格動畫小樣,一場是霸王龍出場襲擊遊園車的橋段,另一場是迅猛龍廚房大戰。

史蒂芬·史匹柏也沒有浪費蒂貝特製作的這兩段小樣,後來電影中的這兩個橋段基本就是按照蒂貝特的小樣拍的。

除了從定格動畫改用CGI技術的跨越和開創性做法,實現《侏羅紀公園》中逼真的恐龍還仰仗了另一項技藝——電子機械木偶。

史蒂芬·史匹柏找來好萊塢這個領域的頂尖人物史丹·溫斯頓負責機械恐龍部分。

史丹特效工作室之前的傑作包括卡梅隆導演的《異形》和《終結者2》,還有《鐵血戰士》、《剪刀手愛德華》和《蝙蝠俠歸來》等作品。

他和丹尼斯·穆倫一樣,在加入《侏羅紀公園》項目前,也已經是奧斯卡獎的常客。

特效、特效化妝和機械木偶大師史丹·溫斯頓

不過從之前的作品看,史丹工作室做的大多是人形「機械木偶」,沒做過動物,更別說恐龍。

在這樣的挑戰之下,史蒂芬·史匹柏導演又邀請了古生物學專家傑克·霍納擔任全片的恐龍顧問。

他也是片中山姆·尼爾飾演的恐龍專家格蘭特博士的原型。

他也是堅定的「恐龍最終進化成鳥類」理論的秉持者,所以我們看到後來「侏羅紀系列電影」中的恐龍設計都偏向鳥類而非爬蟲類,就是基於傑克·霍納的理論偏好。

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左)

傑克·霍納指導史丹工作室利用特效化妝和機械骨架復原出立體的「恐龍木偶」,拍攝時由遠處的操作員親自「扮演」這些恐龍木偶。

操作臂可以控制恐龍的頭部、爪子等部位的動作,甚至眼睛也可以移動,這就是為什麼《侏羅紀公園》中的木偶恐龍依然顯得很真實。

因為背後都是真人操控,甚至同步做出的動作。

電影中那只生病的三角龍是史丹工作室的木偶恐龍第一次出場。

這段戲拍完後,整個劇組、導演和演員的反饋非常好,有人甚至感動的哭了。

這些機械恐龍的真實感能感動演員和劇組,也就能感動觀眾。

除了三角龍,史丹工作室最大的工作量都花費在那只巨大的霸王龍上。

可以說,史丹·溫斯頓和他背後的團隊是這只「霸王龍奶奶」的靈魂。

簡單來說,只要電影中出現的是全身恐龍,就是丹尼斯·穆倫團隊製作的數字CGI恐龍;只要出現的是恐龍的部分軀體,就是史丹團隊製作的木偶恐龍。

史丹·溫斯頓、菲爾·蒂貝特、丹尼斯·穆倫和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4人,是讓《侏羅紀公園》實現逼真恐龍形象的真正幕後英雄。

再加上麥可·克萊頓的原著思想非常超前,以及史蒂芬·史匹柏的導演和編劇大衛·凱普合理的改編,最終成就了一個系列的經典。

整個《侏羅紀公園》視效團隊獲得奧斯卡獎

實際上製作《侏羅紀公園》的這些人已經是各自領域的頭部大牛,但他們依然在這個項目上自己超越自己、自己挑戰自己。

不僅一群世界頂尖人物聚在一起做了一部電影,還突破了很多電影技術方面的天花板,這樣的作品怎麼會不成為經典呢。

這也是「侏羅紀恐龍電影系列」至今依然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APPLE:https://apple.co/31BIh7K

✓Spotify:https://spoti.fi/2XRYzbK

✓GOOGLE:https://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作家📚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inmywordz)分享的貼文 張貼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