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幫助朋友走出憂鬱?其實有三件事最好不要做!
走出憂鬱從來沒有一套標準的作業流程,關心和鼓勵也不是說說那些人生大道理就好。
如果不知道該做什麼,那麼就先學會那些事情不該做吧。
#新書 #慢慢會好的 #憂鬱 #人生 #所有的豁達都是時間和淚水換來的
*正文開始
也許你很堅強,一路走到了現在,可是身邊難免有朋友格格不入走不出來。
那麼扮演好友的你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該怎麼開導朋友那顆失落憂鬱的心?
我在網路回答過上百封網友寫來的信,遇過各式各樣的問題。
曾經有網友來信,說自己失戀分手被拋棄,成績跌落谷底,又遇到造謠污蔑被抹黑,人生沒有曙光,看不開想一死了之。
雖然我不認識那些網友,試過講道理、勸放下,軟的、硬的方式都試過,甚至也試過不再回應。
後來經驗多了整理出幾個共同點,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有三件事,最好不要做。
一、不要重複告訴他看開
當你發現身邊的人感到不安,一再訴苦時,剛開始可以依據他的狀態給予自己最良心的建議。
可是,如果說過幾次「看開點」、「這樣不能解決問題」,朋友依舊聽不進去,他的話題還是糾結「為什麼」的時候,就不要再重複要他「看開」了。
「看開一點」聽過的人太多,能做到的人太少。
一個人傷心欲絕的時候,必然聽過無數次也勸解過自己無數次「看開」卻依然做不到;那麼真正的朋友該做的是,收起同情的安慰 ,給他一點同理的尊重。
傾聽和理解,是修補一個人內心傷痕最棒的良藥。但太多的同情會讓人覺得自己很悲哀的荒唐,什麼都做不好。
明知道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可是脆弱無助的時候,想做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逃避。
所以當你發現朋友遇到這樣的狀況,就不要再重複巡迴「看開一點」「不要去想」,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不如換個做法,靜靜的坐在他的身旁,又或者主動拿起電話,傳訊或致電、約個時間帶些甜點去拜訪,都比任何「看開」能釋放脆弱和解除心防。
二、不要只說人生大道理
人生大道理可以適度,但不是百憂解,大道理只怕把人越推越遠,最後連你也不願再說,讓壓力導致無處宣洩,釀成悲劇。
當我們搬出大道理時,已經受傷的人會覺得沒人懂「為什麼別人都做得到,我卻做不到」,陷入自我厭惡的惡性循環。
我曾經聽過當一個人在試圖傾訴自己的無助時,身旁的人回了兩句話。
他先說:「我覺得你抗壓性太低。」
後來再說:「你為什麼要理會呢?如果真努力專注做一件事,為什麼要理會雜音?」
好吧,也許發表意見的人覺得沒什麼,就算真的覺得朋友抗壓性太低,但不要忽略一件事。
你的不以為意,對受傷的人來說不叫關心,只會把他推得越推越遠。
試想一下,當你在跑步跌倒的時候,想聽到的是「別人都不會跌倒,你為什麼會跌倒?」
還是一句簡單的「還好嗎?痛不痛?」
這個道理很簡單,卻是我們總會忽略的。
三、不要想替他解決問題
世界上許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是灰色地帶。
人際關係絕大部分的問題,也沒有一定的對或錯,只有誰幫誰比較多。
你不用試圖去當和事佬,因為當立場不一樣的時候,雙方是不會有交集的。
身為朋友能做的,就是多多關心身邊那些看似天天在笑的人,他們其實很需要人陪。
走出憂鬱從來沒有一套標準的作業流程,關心和鼓勵也不是說說那些人生大道理就好;最好的做法是你的陪伴和同仇敵愾,才會讓他不再孤單。
至於那些不安的朋友,你應該也很清楚不能只奢望別人幫你、理解你;所有問題最終還是要用自己的手撐起來,才能走出自己的專屬未來。
感到孤獨並不一定是沒有人關心,而是在乎的那個人沒有關心。
但有時候必須放掉心中的執著,才能感受到來自各方的關心和那些真摯的感情。
不安終會過去,當你提醒自己要邁進的時候;請順便提醒自己不要害怕跨出的步伐太過渺小。
慢慢走沒有關係,有前進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懂你的人絕不會因為那些有的沒的否定你,但你必須先肯定自己。
試著跟自己和解,跟過去和解。
生命的真諦從來不在於完美,而是在於你的存在。
你不必假裝自己會變得堅強,但你可以想想未來的自己,三小時、三天、三個月,甚至三年後的自己。
你會發現,現在的困擾到哪個時候,或許早就不再重要了。
不必勉強自己,脆弱本就是人之常情。
擁抱你的脆弱和不完美,你不必假裝堅強,就已經值得被愛了。
#冒牌生
謝謝你願意花時間閱讀我的新書試閱稿,也希望能給你一點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如果有興趣支持一下,歡迎點選下列的網址,可以在博客來、金石堂、誠品還有全台各大書店把這本書帶回家。
—————————————————————
慢慢會好的:學著與負面情緒和解的600天
或許,故事的下頁截然不同,可是我們都必須先要有翻頁的勇氣。一切的痛,在愛的療癒下,慢慢會好的
在書中,冒牌生分享了,每當負面情緒來襲時,是用哪些方法讓自己重新振作,
透過抽絲剝繭地記錄自己和負面情緒相處的過程,希望看到這本書的人,在面對自己負面情緒時,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