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別人一個台階下,就是為自己的未來舖路《做人放下身段,做事不擇手段》 – 每天為你推薦一篇好文章


做人放下身段,並不是要你放下原則,一味地迎合別人,而是,要用客氣與和氣取代沒有必要的傲氣和怒氣,而做事不擇手段,也不是要叫你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而是做任何事都必須要有心計和霸氣,如此才能在最短時間,達成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

 

做人做事的人性算術

有句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這句話是說瓷器硬度很高,不用金剛鑽沒法在上面打眼,也就沒法進行「鋦」這種修復操作,引申出來的意思就是沒有兩下子就不要去攬自己做不了的工作,耍自己無法控制的手段,而是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要怕被嘲笑,就不懂硬是要裝懂

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只有謙虛一點,放下身段,虛心向別人學習,別人才會樂意將更多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告訴我們,我們也才可能成長得更快。

「越謙虛的人越偉大,越驕傲的人越渺小」。因此,做人還是謙虛一點好!但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放下身段,不懂得謙虛,所以常常不懂裝懂,驕傲自滿,到頭來到處碰釘子吃悶虧。

 

剛拿到博士學位的柏翰剛進入一家研究機構,有一天他到辦公室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資深員工老趙和老張坐在他的左右兩邊,也在釣魚。

不一會兒,老趙放下釣竿,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似的跑到對面上廁所去了。柏翰心想「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老趙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麼回事?」柏翰心想剛才沒跟他打招呼,現在也不好意思去問,更何況自己是博士耶!

 

又過了幾分鐘,老張也站起來,走了幾步,也邁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了。這下子柏翰差點昏倒:「不會吧,難道自己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過了一會,柏翰也內急了,由於,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五分鐘的路,這該怎麼辦?

柏翰也不願意去問老趙和老張,憋了半天後,於是也起身往水裏跨,只聽「撲咚」一聲,柏翰栽到了水裏。

老趙和老張趕緊將他拉了上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反問道:「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而我就掉下水裏呢?」

老趙和老張相視一笑,老張說:「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樁子正好在水面下,而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不瞭解情況,怎麼也不問一聲呢?」

 

揭人短處,等於找自己麻煩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說別人的壞話,遲早都會傳到別人的耳朵裏面去,結果必將引來仇恨和報復,因為,一句話對人的殺傷力可能比尖槍利刃還要重,因此,「揭人短處」雖然是一種打敗別人的手段,卻不是最好的手段。

 

管好自己的舌頭,可以避掉沒有必要的麻煩

「多說話就會增加犯錯誤的機會。」讓人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往往都是自己的語言,管不住自己舌頭的人,不僅容易傷人,而且容易惹禍,因此,該放下身段的時候,千萬不要逞口舌之快。

通常,我們總是欣賞那種實事求是、言行一致、內涵深厚的謙謙君子,而鄙棄那些滿口大話、妖言惑眾、毫無深度的小人。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的語言往往是他的思想反映、精神修養、文化層次和審美情趣的最集中、最外在、也是最直接的表現,因此,越瞭解這個道理的人,越會謹慎地開口回應對方問自己的每一個問題。

 

舉世聞名的畫家、雕塑家的米開朗基羅受邀為新落成的大教堂做穹頂雕塑,雕塑完成了,教皇帶著一大幫主教們前來驗收。

教皇看完米開朗基羅所做的雕塑,便說:「這雕塑的鼻子好像高了點,他的鼻子沒有這麼高的。」

原本助手們都擔心米開朗基羅會為了自己的作品與教皇爭執,可是米開朗基羅二話不說,叫助手們抬了一個長梯子,然後,他從地上抓起錘子和鑿子,爬了上去,便開始在雕塑的鼻子上叮叮噹噹地敲打一陣,碎石屑紛紛落下。

 

米開朗基羅從梯子下來,向教皇問說:「鼻子的高度OK嗎?」

教皇笑容可掬:「OK!OK!這樣就合適了。」

教皇離開後,一位助手看出了破綻,問:「老師,這個鼻子並沒有動?」

「嗯!當然沒有動。」米開朗基羅伸開握著鑿子的手,那手心裏還留著半把碎石屑:「這些都是從地上帶上去的。」

 

顯然,面對教皇的無理批評,米開朗基羅用沉默不多言的態度,為他換來了當時的生存空間,試想當時米開朗基羅如果開口與教皇進行辯論,他肯定能辯贏教皇和那一幫主教,然而,他得罪了那幫主教,尤其是得罪了教皇,他還能繼續順利地進行創作嗎?

 

成熟大人的人性危機分:沉默也是很厲害的武器

生活當中,少說話永遠沒有錯。因為,少說話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問題,因此,高談闊論之前,先沉默一下,有時候沉默也是很厲害的武器,可以用來對付別人,也可以用來保護自己。

 

從前有一隻烏龜,有一年碰上多年不遇的乾旱,所居住的湖泊完全乾涸了,牠準備爬行到五十公里遠的水草豐澤之地,當時有一群大雁居住在湖邊,也準備遷往他方,烏龜就向牠們苦苦哀求,能不能順便把牠帶離此地。

一隻大雁見烏龜可憐,就用嘴叼著這隻烏龜,往高空飛去。

 

大雁經過一座城鎮,烏龜忍不住向大雁問道:「你這樣不停地飛,到底要飛到何處?」大雁沒有回答,烏龜以為大雁沒有聽到牠問牠的問題,因此,又重新問了大雁一次,大雁聽了,只好回答,豈知,才一張口,叼在嘴裏的烏龜就從高空落下,摔在地上,一命嗚呼。

這隻烏龜多嘴多舌,導致墜地身亡,恰好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人生在世,如果不謹慎口舌,往往就會招致或大或小的惡果,有時甚至是性命不保。」

 

佛家有種種戒律,強制性地防非止惡,其中男女教徒終身應當遵守的五戒之中,就有「不妄語」這一佛家有種種戒律,強制性地防非止惡,其中男女教徒終身應當遵守的五戒之中,就有「不妄語」這一條,即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隨便亂說,千萬別為了面子,放不下身段,就妄加評論,妄下判斷……總之,就是告訴我們必須管好自己的嘴巴,才不會惹禍上身。

 

做人做事的人性算術

言多必失,是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因此,孔子這樣說過:「智者寡言,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在沉默的同時,先思考清楚,熟慮之後,不說則已,如果要說,就必須言必有物,言必中的。

 

揭人短處,等於找自己麻煩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說別人的壞話,遲早都會傳到別人的耳朵裏面去,結果必將引來仇恨和報復,因為,一句話對人的殺傷力可能比尖槍利刃還要重,因此,「揭人短處」雖然是一種打敗別人的手段,卻不是最好的手段。

每個人都有一段不願被提起的過去,因此,不要想盡辦法去挖掘別人的隱私和揭開別人的短處,更不要在背後輕率地譏評別人,雖說「揭人短處、論人是非」是一種攻擊對手的手段,但卻是一種「損人害己」的愚蠢手段。

 

《伊索寓言》有一則故事,大意是說有一頭獅子老了,病倒在山洞裏。除了狐狸外,森林裏所有的動物都來探望過他們的國王。狼因為對狐狸有所不滿,就利用探病的機會在獅子面前詆毀狐狸。

狼說:「大王,您是萬獸之王,可是,您現在生病了,狐狸偏偏不來探望您,牠一定是對大王心懷不滿,所以才沒來探病啊!」

 

狼的話剛說完,恰好狐狸趕來了,一看見狐狸走進來的獅子就氣憤地對著牠大聲怒吼起來。狐狸見狀,便向獅子解釋說:「大王,到您這裏來的動物,表面上看起來很關心您,可是,他們當中有誰像我這樣不辭勞苦地四處奔走,為您尋找醫治身上病症的藥方?」

獅子一聽,便向狐狸問道:「你找到藥方了嗎?趕快說出來!」

狐狸回說:「只要殺掉一隻狼,然後趁熱喝光牠的血,大王的病很快就會好了!」

頃刻之間,剛才還在獅子面前,活靈活現地說狐狸壞話的狼,其脖子立刻被獅子一口咬斷,丟了性命……

 

這個寓言是要告訴我們喜歡搬弄是非、挑撥怨仇,到處說別人壞話的人,即使能夠傷到別人,那也只是暫時的,最終還是會讓自己受害。

 

成熟大人的人性危機分:處處拿捏好分寸

重要的是在內心戒除一個「傲」字,對待朋友、家人、都不能過於苛刻,待人接物時,要處處留有分寸,看待周圍的人,多從好處著眼,只要大是大非不亂,小是小非就不要去深究了。

 

出身貧寒的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後,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窮朋友到京城投靠他。這些人滿以為朱元璋會念在昔日共同受苦的情分上,給他們封個一官半職,誰知朱元璋最忌諱別人揭他的老底,因此,對來訪者大都拒而不見。

有位朱元璋兒時一塊長大的窮朋友,千里迢迢從老家鳳陽趕到南京,幾經波折總算進了皇宮。一見面,他便當著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來:「哎呀,朱老四,你當了皇帝可真威風呀!還認得我嗎?當年咱倆一塊光著屁股玩耍,你幹了壞事總是讓我替你挨打。記得有一次咱倆一塊偷豆子吃,豆還沒煮熟你就搶著吃,結果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嚨,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

 

這位窮朋友在那喋喋不休嘮叨個沒完,寶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居然白目到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處,讓我這個當皇帝的臉要往哪裏擱,於是,便下令把他拖出去斬了。

其實,無論對象是誰,口無遮攔都是要不得的,即使當時沒危險,但是你給對方心裏結下疙瘩,終究沒什麼好處,而前述故事這位窮朋友犯了揭短的致命錯誤,尤其揭短的對象是已貴為天子又極愛面子,以及做事不擇手段的朱元璋,他的人頭落地也就不奇怪了。

 

做人做事的人性算術

每個人的短處都是不願意讓人知道的。所以,與人相處時,即便是為了對方或為了大局,而必須指出對方的缺點或錯誤時,也要講究正確的方法,否則,不僅達不到本來的目的,還可能會惹下麻煩。

 

懂得靈活變通,才能獲得成功

成語「按圖索驥」有兩層寓意,一是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二是諷刺那些不知變通的人,一成不變地按照老方法辦事。因此,該變通的時候,千萬不能因為放不下身段,而拒絕做出改變。

人如果缺少變通,就如圓盤上永遠繞圈的毛毛蟲、朝著瓶底外光亮猛撞致死的蜜蜂,以及朝著火撲去的飛蛾,最終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裏,一成不變地自生自滅。因此,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對自己的目標要樹立起執著的信念,在執著奮鬥的過程中,靈活變通,該變則變,該進就進,該退就退,只有這樣根據情況適時變通,該放下身段,就放下身段,才能夠把每件事情都做好。

 

然而,所謂靈活變通與彈性處理,跟滑頭性格與做事沒有原則是不相同的,因時制宜,在某種特殊特定環境之內,配合需求,設計出最好的可行方案,這就是所謂彈性處理。

因此,想要在老闆面前推銷自己,就要給老闆一個凡事肯變通、會適應環境的印象。老闆往往喜歡這類人,因為,他不但不用憂慮這個下屬會受外在環境與人事影響而情緒有所變化,使工作品質下降,而且,還可以依賴他在非常時期,應付一些非常的事件,建立奇功。

 

不僅思考問題要這樣,做工作有時候也應該這樣。與上司相處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靈活變通。上司為什麼能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懂得靈活變通,故而跟在他身邊的下屬,必定要懂得彈性處理法則。

因為,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有時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的執著努力,而是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路;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作用,但也應看到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裏,靈活的變通比一成不變的執著要好得多。

 

成熟大人的人性危機分:做人不能太死板

「執著很重要,但盲目的執著是不可取的。」做人做事要學會變通,不能太死板,要具體分析,前面已經是懸崖了,難道你還要跳下去嗎?不要被經驗束縛了頭腦,要衝出習慣性思維的框框。

要想成功,就要學會變通,做一個多變之人。所謂變通之法,通俗點講就是在處理各種事物時要善於變化和選擇,而不是墨守和拘泥。甚至逢大勢不踐小諾,處大事不拘小禮,從而達到變則通、通則靈、靈則達、達則成的理想效果。

 

孫臏初到魏國時,魏王要確定他是否真的有才華和本事。

一次,魏王召集眾臣,當眾出了一道考題來考孫臏的智謀。

魏王坐在王座上,對孫臏說:「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從座位上走下來嗎?」

孫臏說:「大王坐在上面,我是沒有辦法讓大王下來的,不過,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卻有辦法讓大王坐上去。」

魏王聽了,得意洋洋地說:「我現在就從座位上走下來,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坐上去。」

孫臏見魏王從座位上走了下來,隨即哈哈大笑起來,說:「我雖然無法讓大王坐上去,卻已經讓大王從座位上走下來了。」

從此,魏王對孫臏刮目相看,孫臏很快就得到魏王的重用。

 

在處理問題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按照常規思維去思考,如果我們能像孫臏那樣,學會靈活變通,也許就沒有無法解決的問題。

 

做人做事的人性算術

種子落在土裏長成樹苗後,最好不要輕易移動,一動就很難存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腦子,遇到了問題可以靈活地處理,用這個方法不成,就換另一個方法,總有一個方法是對的。

 

有多少能耐,就使多少手段

其實,正確的人生選擇,就是永遠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從而瞭解什麼是自己做不好的,什麼是自己能做好的,這是每個想成功的人,都必須知道的一種處事手段。

 

著名的企業家黃啟均曾經提出「一把鹽」理論,他認為:「任何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將它比作一把鹽的話,那麼市場就好比一大鍋湯,如果將這一把鹽一次全部倒進鍋裏,可能整鍋湯感覺不出什麼味道,但是如果把湯一碗一碗舀出來再放鹽,每一碗都夠味道。」因此,企業要把籌碼用在「刀口」上,也就是只有把自己手中的「鹽」,也就是手段用在需要的地方,企業才能越做越好。

 

黃啟均的這番話令人深有感悟,如果人生只有一把鹽,那麼一定選好你的那碗湯,即使別的湯再好再香,也不要產生動搖之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能把人生僅有的「一把鹽」用好,也許我們個人發展會更加順利,成就也會更大一些。

然而,要把人生「這把鹽」用好,首先要學會選好碗,不管碗大碗小,碗多碗少,關鍵是要選對碗,也就是要對人生的目標進行準確定位。然後,透過定位,把自己的意識集中在特定目標上,找出實現目標的方法,並將之付諸實際行動,直到成功為止。

 

成熟大人的人性危機分:放棄是為了把目標抓得更緊

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就對人生進行了規畫,確定了奮鬥目標,放棄了與目標不太相關的愛好,因為,他們深深知道,一手難抓兩隻魚,放棄是為了把目標抓得更緊。

 

有位靠著賣魚來維生的年輕人,有天,他在菜市場賣魚,突然,一隻老鷹從空中俯衝而下,在他的魚攤咬了一條魚後,立刻轉身飛向空中。賣魚的年輕人生氣地大喊大叫,可是也只能無奈地看著那隻老鷹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他氣憤地自言自語:「可惜我沒有翅膀,不能飛上天空,否則一定不放過你!」

 

那天他回家時,經過一座媽祖廟,他就跪在媽祖神像前,祈求媽祖讓他變成老鷹,能展翅飛翔於天空。從此以後,他每天經過媽祖廟,都會如此殷切地祈求。

一群年輕人看到他天天向媽祖祈求,其中有一人說:「這位賣魚的年輕人,每天都希望能變成一隻老鷹,不如我們來作弄一下他!」

 

第二天,這位提議的年輕人躲在媽祖神像的後面。賣魚的年輕人來了,照樣虔誠地祈求,這時,躲在媽祖神像後面的那位年輕人就說:「看在你這麼虔誠的份上,我要滿足你的願望,你可以找一棵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試試看。」

賣魚的年輕人以為媽祖真的要幫他飛上天,便依照媽祖的指示找到一棵最高的樹,然後,開始往樹上爬,當他爬上樹頂,向下看—「哇!這麼高!我真的能飛嗎?」

 

那群惡作劇的年輕人也跟來了,他們在樹下故意七嘴八舌地喊道:「你們看,樹上好像有一隻大老鷹,不知道牠會不會飛?」

賣魚的年輕人高興地心想:「我果然已變成一隻老鷹了!」於是,展開雙手,擺出展翅欲飛的架勢,從樹頂跳了下去。

後果是可想而知的,他根本飛不上去,幸好最後落在泥漿地上,陷入爛泥巴和水草之中,只受到輕傷。

 

雖說有時候想成功必須不擇手段,前提是有多少本事,就做多少事,有多少能耐,就使多少手段,如果只想不擇手段去達到目的,卻不自量力地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就會像前述故事的賣魚年輕人一樣,把自己推向危險的境地。

 

摘自《做人放下身段,做事不擇手段》 作者:榴槤

► 購買傳送門:https://goo.gl/esHxpD

 

書籍特色

一、本書主要告訴讀者,把事情做好之前,必須先懂得如何做人,也就是只要把人際關係搞好,那麼當你遇到再如何困難的事,自然會有人跳出來幫你。

二、本書跟坊間其他教讀者如何「做人做事」書籍最大的不同地方,是從發掘正面能量的角度,透過將近一百個成功人士的例子以及貼近生活的實例,來讓讀者更容易深入瞭解這些成功人士做人做事的訣竅。

三、本書想要強調的是,做人放下身段,並不是要你放下原則,一味地迎合別人,做事不擇手段,也不是要叫你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而是透過做人做事的「人性算術」,讓自己可以在最短時間,達成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





上 / 下一篇文章